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3年, 第6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3-05-15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笔谈
    专家讲座
    论著
    短篇论著
    综述
    经验交流
    病例报告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笔谈
    正畸治疗中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风险及其防治策略
    丁寅
    2013, 6(5): 257-260. 
    摘要 ( )   PDF(3491KB) ( )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是一种由关节结构、咬合、肌功能异常及精神心理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 形成的口颌面部疾病。闭锁型深覆牙合、个别前牙与后牙反牙合、后牙锁牙合、一侧后牙反牙合、下颌偏 斜、磨牙伸长、磨牙倾斜等是诱发TMD的高危险牙合因素。从整体分析,正畸治疗与TMD并无密切相关性, 但部分病例TMD的发生仍可能与正畸治疗不当有关。良好的牙齿排列、正常的前牙覆牙合与覆盖关系及后 牙尖窝对应关系、牙位与肌位一致、下颌前伸与侧牙合平衡是有效预防与缓解TMD的可靠保证。本文对错 牙合畸形及正畸治疗与TMD的相关性研究文章进行系统回顾,结合正畸临床实际,分析错牙合畸形与TMD的 内在联系,以及正畸治疗中TMD的风险和防治策略。

    正畸治疗中的调牙合问题
    王美青1,亓坤2,许毅飞1
    2013, 6(5): 261-264. 
    摘要 ( )   PDF(1622KB) ( )  

    正畸治疗后是否应该进行调牙合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目前对正常牙合的标准尚未达成共识,因此,正畸后调牙合治疗的目标尚不明确。本文根据笔者的临床工作体会,阐述了正畸结束时进行调牙合治疗的必要性以及调牙合治疗的指征、时机和注意事项。

    功能牙合及其在正畸诊治中参照标准作用
    冯雪
    2013, 6(5): 264-269. 
    摘要 ( )   PDF(3823KB) ( )  

    正畸临床长期关注于静态的正常牙合6项标准,而忽视了动态的功能牙合。本文重点介绍功能牙合的概念以及如何以功能牙合的标准进行正畸诊断。

    专家讲座
    舌侧隐形矫正技术临床要点
    梁炜,林久祥
    2013, 6(5): 270-274. 
    摘要 ( )   PDF(3907KB) ( )  

    随着成人正畸需求的不断发展,舌侧隐形矫正技术已成为口腔正畸学的热点技术。舌侧隐形矫正能实现正畸治疗的“全程美”,同时也有生物力学上的一些优势。舌侧隐形矫正与唇侧正畸相比有很多不同之处,在临床应用中须充分注意其中的差异。本文讨论了舌侧隐形矫正技术的力学特点、优缺点、适应证和禁忌证、间接粘接技术和临床粘接、托槽选择、弓形特点、关闭间隙过程的临床特点等内容,包含了舌侧正畸技术的一些最新进展,并用典型临床病例展示舌侧隐形矫正的效果。

    AutoCAD软件用于曲面体层片与口内根尖片牙槽骨水平定量分析
    兰晓敏,任秀云,乔月娥
    2013, 6(5): 275-277. 
    摘要 ( )   PDF(1016KB) ( )  

    目的 探讨临床上应用AutoCAD软件在全口曲面体层片上测量牙槽骨吸收面积比值来代替在全口根尖片测量的可行性。方法 在2009年1月至2013年2月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放射科拍摄的口内根尖片和数字曲面体层片中,选择53例同时拥有曲面体层片和口内根尖片的牙周病病例,应用AutoCAD软件分别测量口内根尖片和曲面体层片上同一牙齿釉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的面积(S1)和釉牙骨质界到牙根尖的面积(S2),用二者的比值来评价牙槽骨水平,并对口内根尖片和曲面体层片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口内根尖片和曲面体层片上测得同一牙齿的牙槽骨吸收面积比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1.292,P > 0.05),且二者间有高度相关性(r = 0.982,P < 0.001)。结论 应用AutoCAD软件在曲面体层片和口内根尖片上所测量的牙槽骨吸收面积比值具有一致性,临床上全口曲面体层片在一定程度上可代替全口根尖片进行牙槽骨水平测量诊断。

    论著
    牙冠延长术用于上前牙残根固定修复11例临床观察
    徐燕a,袁萍b,黄万元a,程楠a,路晶晶a,汪婧a,郑桂婷a,赵璇a,董瑶a,汪洋a
    2013, 6(5): 278-281. 
    摘要 ( )   PDF(1400KB) ( )  

    目的 观察牙冠延长术应用于上前牙残根固定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2011年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科门诊收治的上前牙残根患者11例(共15颗患牙),行牙冠延长术并于术后6周进行桩核冠修复,修复后随访1年观察疗效。结果 牙冠延长术后1~2周,11例患者术区牙龈均无出血、溢脓,部分患牙牙龈组织稍红肿;术后6周,所有患牙牙龈组织基本不红肿,患牙无松动。龈缘至断端的距离测量结果显示,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冠修复后1个月,有1颗上侧切牙邻面有黏结剂,牙龈红肿,探诊出血,经过处理去除黏结剂,教会患者正确使用牙线,1个月后炎症消退;其余l4颗患牙经1年观察,龈缘位置正常,修复体与软组织协调,冠边缘密合,稳固无松动,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结论 牙冠延长术是保留上前牙残根的一种有效方法,扩大了桩冠修复的适应证。

    异种和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颊部软组织缺损疗效观察
    金鑫,周健
    2013, 6(5): 282-285. 
    摘要 ( )   PDF(1753KB) ( )  

    目的 观察脱细胞真皮基质(ADM)修复颊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颊部软组织缺损患者38例,其中20例应用异种ADM治疗,18例应用异体ADM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缺损修复治疗效果,并对2种ADM在组织相容性、引导组织再生及补片成活情况等方面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果 应用异种ADM修复的患者,修复膜完全成活18例,大部成活2例,修复区表面颜色多为粉红色,质地柔软,瘢痕轻微;应用异体ADM修复的患者,修复膜完全成活17例,1例患者术后补片与创缘边缘有约0.8 cm脱离区,补片与基底组织面贴合,补片色泽呈红色,愈合尚可。38例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局部或全身反应,进食基本不受影响,无明显异物感,张口度未见明显改变。结论 异种及异体ADM对颊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均较为满意。

    不同时间Er∶YAG激光照射处理对牙本质粘接强度影响研究
    王威1,赵彬2
    2013, 6(5): 285-288. 
    摘要 ( )   PDF(1306KB) ( )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Er∶YAG激光照射处理对正常牙本质粘接的影响,得出牙本质粘接时最佳照射时间参数,以提高牙冠使用寿命。方法 选择2012年5—10月在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就诊的15~30岁患者因正畸原因拔除的牙根发育完整、无修复体、无折裂的前磨牙60颗,随机分为A、B、C、D、E、F 6组,每组10颗牙,经保留颌面牙本质处理后分别接受Er∶YAG激光照射0、1、2、3、4、5 s,与树脂粘接制作拉伸试件,测试粘接强度,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剖面。结果 Er∶YAG激光照射组(B~F组)树脂粘接强度明显大于未照射组(A组);在激光照射组中,B~D组粘接强度递增,D组达峰值,但随着照射时间继续延长,E、F组粘接强度随之降低。扫描电镜观察显示,A组表面光滑、平整,与黏结剂嵌合程度差; B~E组牙本质表面清洁、粗糙、无热损伤痕迹;F组表面粗糙度最明显,有热损伤痕迹,部分区域甚至出现焦化或碳化的迹象。结论 Er∶YAG激光处理正常牙本质的最佳照射时间应该为3~4 s。

    无机填料含量对流动树脂挠曲强度和压缩强度影响体外研究
    楚小玉a,谢窈a,孙志辉b,刘峰a,王世明a
    2013, 6(5): 289-291. 
    摘要 ( )   PDF(883KB) ( )  

    目的 研究无机填料含量对流动树脂的挠曲强度和压缩强度的影响。方法 于2012年4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材料研究室测定Clearfil Flow、Filtek Flow、DenFil Flow、Filtek Z250复合树脂无机填料的质量分数、挠曲强度和压缩强度。结果 流动树脂中无机填料的质量分数与其挠曲强度的变化顺序相一致,由小到大依次为DenFil Flow、Filtek Flow、Clearfil Flow、Filtek Z250。DenFil Flow与其余3组间挠曲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Filtek Flow与Clearfil Flow、Filtek Z250间挠曲强度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learfil Flow与Filtek Z250间挠曲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种材料压缩强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填料型流动树脂的挠曲强度远高于普通流动树脂,并且可达到我国医药行业标准规定牙合面修复材料的要求;压缩强度与前后牙通用树脂相近,可以满足临床应用的需要。

    二氧化锆嵌体修复后牙牙体缺损63例疗效分析
    李晶,洪岩松,艾红军
    2013, 6(5): 292-294. 
    摘要 ( )   PDF(854KB) ( )  

    目的 评价二氧化锆嵌体修复后牙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的后牙牙体缺损患者63例 (患牙108颗),采用二氧化锆嵌体修复,其中高嵌体修复61颗、多面嵌体修复47颗。修复后随访12个月,检查其形态、边缘适合性、颜色、周围龋发生情况以及修复体磨耗、折裂情况。结果 108颗患牙修复后,仅有1颗嵌体出现脱落,但牙体和嵌体均未有破损,消毒后重新黏固,后续使用情况良好;其余107颗修复体随访期间未发现脱落,修复体评价项目均无C级出现。结论 二氧化锆嵌体修复后牙缺失临床效果良好。

    鸟氨酸脱羧酶在口腔白斑组织中表达及其意义研究
    浦光瑞1,李松岩2,张虹1
    2013, 6(5): 295-298. 
    摘要 ( )   PDF(1170KB) ( )  

    目的 研究鸟氨酸脱羧酶(ODC)与口腔白斑的发生、发展乃至癌变潜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9—2010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收治且经病理确诊的口腔白斑患者22例,以其病变黏膜组织为研究对象,同时以11例正常口腔黏膜、22例口腔扁平苔藓组织和22例口腔鳞癌组织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ODC在各种组织中的表达,并对阳性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口腔正常黏膜、扁平苔藓、白斑和鳞癌组织中ODC的阳性率依次增加;ODC在口腔扁平苔藓中的阳性率高于正常黏膜,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ODC在口腔白斑中的阳性率与正常黏膜和扁平苔藓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口腔鳞癌组织中ODC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余组(P < 0.05)。结论 ODC表达程度可用于判断口腔白斑的恶变倾向及口腔鳞癌的恶性程度。

    短篇论著
    改良Millard法修复单侧不完全性唇裂127例临床效果观察
    胡明委,赵丽琴,马龙
    2013, 6(5): 299-300. 
    摘要 ( )   PDF(858KB) ( )  

    目的 评价改良Millard法修复单侧不完全性唇裂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新疆喀什兵团农三师医院口腔科收治的唇裂患儿127例以改良Millard法进行修复,省略患侧鼻翼基底的水平切口,在患侧唇红部设计小三角瓣向健侧唇红嵌插。 结果 127患儿术后人中嵴明显,鼻小柱形态好,红唇外形满意。结论 改良Millard法定点明确,操作方便,避免了患侧鼻翼下方横切口,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瘢痕组织少,鼻唇畸形同期整复,可使单侧不完全性唇裂达到满意效果,是一种可靠实用的单侧唇裂修复术式。

    多功能纳米黏结剂与氟化钠甘油治疗牙本质过敏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夏英芬,李思凝,赵德柱,张广文
    2013, 6(5): 301-302. 
    摘要 ( )   PDF(856KB) ( )  

    目的 比较多功能纳米黏结剂Prime&bond NT与氟化钠甘油治疗牙本质过敏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沈阳皇姑仁和口腔门诊部就诊的牙本质过敏患者96例(患牙186颗),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用多功能纳米黏结剂脱敏,对照组用氟化钠甘油脱敏,分别在治疗后即刻、3个月对脱敏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试验组在治疗后即刻、3个月的有效率分别为97.84%(91/93)、94.62%(88/93),而对照组则分别为70.97%(66/93)、66.67%(62/93);两组间相同时间观察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25.53、23.28,均P < 0.01)。结论 多功能纳米黏结剂Prime&bond NT治疗牙本质过敏临床疗效良好。

    综述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牙周植骨术中应用进展
    吕欣欣综述,潘亚萍审校
    2013, 6(5): 303-305. 
    摘要 ( )   PDF(868KB) ( )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是自体全血离心的产物,含有大量的生长因子,同时为组织细胞提供迁移、增殖和分化的场所,利于组织的再生和重建。近年来有学者将PRF用于牙周植骨术,获得良好的效果。本文就PRF及其在牙周植骨术中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壳聚糖在骨组织工程中应用研究进展
    宋雪莲,于静涛,刘扬,孙莹莹
    2013, 6(5): 306-310. 
    摘要 ( )   PDF(908KB) ( )  

    壳聚糖是甲壳素最主要的衍生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和抗菌性等诸多优点,可以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表达以及修复骨缺损,在生物医药领域被广泛应用。近几年,许多学者都致力于研究壳聚糖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开发与应用,力图使壳聚糖的优势得到最大化利用。随着研究的深入,壳聚糖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就壳聚糖成骨性能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舌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刘洋,战德松
    2013, 6(5): 311-316. 
    摘要 ( )   PDF(937KB) ( )  

    舌癌是口腔癌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早期特异性生物学标志物的缺乏、肿瘤转移和复发导致了舌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几十年来都停滞在50%左右的较低水平。动物模型在人类疾病的研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建立舌癌动物模型将推动舌癌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本文将对舌癌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原理和主要应用领域进行综述,并对各种建模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经验交流
    高速涡轮钻法与凿骨劈冠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后并发干槽症比较观察
    李逢国
    2013, 6(5): 317-318. 
    摘要 ( )   PDF(824KB) ( )  

    目的 对比分析高速涡轮钻拔牙法和凿骨劈冠法对于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并发干槽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沈阳市苏家屯区中心医院口腔科收治的单颗近中水平阻生下颌智齿患者186例(186颗患牙),随机等分为2组:试验组采用高速涡轮钻法拔牙,对照组采用凿骨劈冠法拔牙。术后4 d进行随访,以确诊有无干槽症的发生。结果 试验组术后并发干槽症的发生率(1.08%)低于对照组(7.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传统凿骨劈冠法相比,采用高速涡轮钻拔牙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可有效减少术后干槽症的发生。

    病例报告
    非拔牙矫治重度深覆牙合深覆盖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牛磊,李博勋,刘奕
    2013, 6(5): 319-320. 
    摘要 ( )   PDF(1504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