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22年, 第38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2-03-02
    上一期    下一期

    述评
    专题笔谈
    专家共识
    专家论坛
    指南解读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述评
    子宫内膜息肉诊疗现状
    朱 兰, 李 雷
    2022, 38(3): 257-258.  DOI: 10.19538/j.fk2022030101
    摘要 ( )  

            子宫内膜息肉(简称内膜息肉)是子宫内膜腺体异常增生伴随间质改变的良性疾病,总体发生率报道差异较大,为7.8%~34.9%,多见于围绝经期或绝经后女性,以及应用他莫昔芬的患者[1]。内膜息肉可导致不孕、不规则阴道流血或没有症状。其病因尚不清楚。内膜息肉可单发或多发,生长于子宫体的任何部位,有特征性的组织病理表现,其生长方式异于周围子宫内膜,且不随月经周期脱落。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专题笔谈
    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陈晓军
    2022, 38(3): 259-263.  DOI: 10.19538/j.fk2022030102
    摘要 ( )  
    子宫内膜息肉在育龄妇女和绝经后妇女均可能发生。以异常子宫出血和宫腔占位性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经阴道超声是首选的影像学评估方法。经临床表现、妇科检查和影像学评估高度怀疑子宫内膜息肉者,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病灶切除病理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子宫内膜息肉应与所有导致异常子宫出血和宫腔占位性病变的情况相鉴别。
    子宫内膜息肉的病理诊断及恶变风险
    沈丹华
    2022, 38(3): 263-266.  DOI: 10.19538/j.fk2022030103
    摘要 ( )  
    子宫内膜息肉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样病变,部分病例可以发生恶变。文章介绍了子宫内膜息肉的病理诊断及分类,关注子宫息肉恶变的风险因素以及组织病理诊断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子宫内膜息肉的药物治疗
    张梓榆, 马晓欣
    2022, 38(3): 266-269.  DOI: 10.19538/j.fk2022030104
    摘要 ( )  
    子宫内膜息肉是妇科常见疾病,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是首选治疗方法,但药物治疗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临床常用的药物包括:孕激素、复方口服避孕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止血药物等。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在子宫内膜息肉的药物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文章综述了各药物的临床应用与研究情况。
    子宫内膜息肉的手术治疗
    冯力民
    2022, 38(3): 269-272.  DOI: 10.19538/j.fk2022030105
    摘要 ( )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是子宫内膜息肉诊治的“金标准”。近年来出现一系列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的新技术,能在提高手术效率的同时改善患者的就诊体验,实现“即诊即治”,使子宫内膜息肉的门诊诊疗成为趋势。在临床开展相应手术时,术者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以达到最优的治疗效果。文章介绍了子宫内膜息肉手术的适应证,简述常用手术系统及手术技巧,并分析了门诊宫腔镜进行子宫内膜息肉切除的注意事项。
    子宫内膜息肉与生育
    邓 姗, 田秦杰
    2022, 38(3): 273-276.  DOI: 10.19538/j.fk2022030106
    摘要 ( )  
    子宫内膜息肉尽管是最常见的宫内病变,也早有研究证实其与不孕症的相关性,但至今仍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分类和描述系统,也许它并不总是一个单纯的疾病,而是其他子宫疾病的局部表型。对于不孕症患者合并子宫内膜息肉,到底是否需要切除,实际上也缺乏高质量的证据,但从大量回顾性研究结果来看,息肉切除术对于提高自然妊娠率和辅助生殖技术成功率均有帮助。手术本身并不复杂,而且越来越便捷,但不能忽视对手术必要性的警示和冷静思考。未来需要针对种植窗(WOI)的容受性相关分子表达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加深子宫内膜息肉与生育关联的理解。

    子宫内膜息肉诊疗的循证医学
    符 淳
    2022, 38(3): 276-280.  DOI: 10.19538/j.fk2022030107
    摘要 ( )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是常见的妇科疾病。EP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异常子宫出血,与之相关的不孕/生育力下降、疾病复发也广受关注。文章回顾了相关临床研究,对EP的诊疗进行讨论并根据目前循证医学证据尝试作出推荐。
    子宫内膜息肉恶变
    李 雷
    2022, 38(3): 280-283.  DOI: 10.19538/j.fk2022030108
    摘要 ( )  
    子宫内膜息肉不到3%发生恶变,病理类型、高危因素和诊疗方案与子宫内膜癌相同。由于子宫内膜息肉的局灶病变性质,应采取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获取病理学诊断,而不宜行诊断性刮宫或微量取样。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的保守治疗也需要更加慎重。
    专家共识
    早期妊娠相关子宫动静脉瘘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
    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 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生育健康与出生缺陷防控专委会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放射介入专业委员会
    2022, 38(3): 284-289.  DOI: 10.19538/j.fk2022030109
    摘要 ( )  

            早期妊娠相关子宫动静脉瘘病情复杂,临床不易早期确诊,存在致命性子宫出血风险。迄今国际层面尚缺乏规范性的诊疗、管理策略。鉴于我国疾病谱的变化和临床迫切需求,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生育健康与出生缺陷防控专委会、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介入专业委员会共同组织专家制定本共识,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早期妊娠相关子宫动静脉瘘诊疗决策的参考。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
    中国优生科学协会生殖道疾病诊治分会
    2022, 38(3): 290-295.  DOI: 10.19538/j.fk2022030110
    摘要 ( )  

            输卵管间质部妊娠(interstitial ectopic pregnancy)是受精卵着床于输卵管间质部的妊娠。临床上少见,约占输卵管妊娠的3.2%[1-2]。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疾病初期无明显症状、体征,具有隐蔽性,自然发展结局多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破裂,一旦破裂患者短时间内可陷入失血性休克状态,病情极其凶险,病死率高达2%~3%[3]。由于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发病率低,临床相对少见,误诊率较高,且常与宫角妊娠等混淆,常面临诊断及决策困难。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专家论坛
    基础为本,夯实基本功:规范把握诊疗指征,守住适度医疗底线
    张师前
    2022, 38(3): 296-300.  DOI: 10.19538/j.fk2022030111
    摘要 ( )  

            医疗技术(medical technique)泛指医务人员以诊治疾病为目的而采取的专业手段和措施,必须具备安全和有效双属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医疗技术在提高诊治能力、促进全民健康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医疗服务的载体,医疗技术与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密切相关,不规范的应用甚至滥用(misuse),无疑会导致医疗质量滑坡或医疗安全隐患,甚至会危害患者的健康。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指南解读
    《FIGO 2021妇癌报告》——卵巢癌、输卵管癌、腹膜癌诊治指南解读
    李 晶, 吴妙芳, 林仲秋
    2022, 38(3): 301-309.  DOI: 10.19538/j.fk2022030112
    摘要 ( )  
    1  概述

            卵巢恶性肿瘤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20岁以下女性中生殖细胞肿瘤最常见。交界性肿瘤常好发于30余岁到40余岁的女性,发病年龄较上皮性浸润癌患者早10岁以上。卵巢上皮性癌绝大多数发生于50岁以后。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2022 NCCN卵巢癌包括输卵管癌及原发性腹膜癌临床实践指南(第1版)》解读
    卢淮武, 吴 斌, 许妙纯, 霍楚莹, 林仲秋
    2022, 38(3): 310-318.  DOI: 10.19538/j.fk2022030113
    摘要 ( )  

            近日,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公布了《2022 NCCN卵巢癌包括输卵管癌及原发性腹膜癌临床实践指南(第1版)》。新版指南在卵巢癌化疗、基因检测等方面有重要更新。现对新版指南进行简要解读。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