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7年, 第33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7-04-02
    上一期    下一期

    述评
    专题笔谈
    指南解读
    专家共识
    争鸣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述评
    重视妇科少见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向阳,李源
    2017, 33(4): 329-332.  DOI: 10.19538/j.fk2017040101
    摘要 ( )  

    妇科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主要疾病,但对于一些少见妇科肿瘤病例,缺少前瞻性临床研究,对于妇科少见恶性肿瘤的认识尚存在局限性,还缺乏有说服力的临床指南以及治疗策略的共识。今后需通过深入临床研究积累资料以完善诊治流程并进一步改善临床结局。

    专题笔谈
    阴道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治
    朱笕青,杨莉
    2017, 33(4): 333-337.  DOI: 10.19538/j.fk2017040102
    摘要 ( )  

    阴道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临床罕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复发、转移率高,预后差。早期患者首选手术治疗;高危患者需术后辅助免疫治疗。晚期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文章结合近年研究进展及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探讨该病治疗的一些新变化。

    认识女性生殖道癌肉瘤
    黄鹤,刘继红
    2017, 33(4): 338-342.  DOI: 10.19538/j.fk2017040103
    摘要 ( )  

    女性生殖道癌肉瘤是一类很少见、 侵袭性强、 易于复发转移、预后差的肿瘤。该类肿瘤包含癌和肉瘤两种恶性组织成分,目前的研究对此类肿瘤的起源更倾向于转化学说,即认为该类癌瘤为单克隆起源,其中肉瘤成分由癌细胞化生为肉瘤样成分。在治疗上,对癌肉瘤首选手术治疗,术后通常需采用辅助化疗和放疗等综合治疗。

    宫颈神经内分泌癌诊治困惑与对策
    徐匆,狄文
    2017, 33(4): 342-346.  DOI: 10.19538/j.fk2017040104
    摘要 ( )  

    神经内分泌肿瘤占宫颈癌的1%~3% 。虽然罕见,但是一种较其他宫颈癌侵袭性更强的病理类型。至今,没有针对该疾病的前瞻性的研究来指导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美国妇科肿瘤学会(SGO)和国际妇科肿瘤协会(GCIG)基于现有的回顾性文献和专家经验发表了该疾病的诊治指南。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进一步明确最佳治疗方案,明确肿瘤的分子机制以寻求新的治疗方法。文章目的在于复习文献,总结目前推荐的诊疗方法,建议可行的研究方向。

    子宫浆液性癌的诊治
    王畅,朱熠
    2017, 33(4): 346-350.  DOI: 10.19538/j.fk2017040105
    摘要 ( )  

    子宫浆液性癌是有别于Ⅰ型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一种特殊的病理类型,其生物学行为高度恶性,容易发生远处转移,强调综合治疗。文章对子宫浆液性癌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标准与治疗进展进行了阐述,希望有助于临床诊治。

    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治
    杜江悦,吕卫国
    2017, 33(4): 350-353.  DOI: 10.19538/j.fk2017040106
    摘要 ( )  

    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epithelioid trophoblastic tumor,ETT)起源于绒毛膜型中间型滋养细胞,非常罕见,生育期年龄妇女多见,常继发于足月妊娠,临床表现与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lacental site trophoblastic tumor,PSTT)相似,约70%出现阴道流血,血hCG水平中度升高。手术是ETT主要的治疗手段,化疗效果目前仍存在争议。无转移者预后良好,但一旦转移预后极差。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治
    赵峻,向阳
    2017, 33(4): 353-357.  DOI: 10.19538/j.fk2017040107
    摘要 ( )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是一种较少见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停经和阴道流血,确诊必须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为依据,免疫组化检查在其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其对化疗的敏感性不如其他类型滋养细胞肿瘤,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对有不良预后因素的患者还应多药联合化疗进行综合治疗。对于年轻、有生育要求、且子宫病灶局限的病例可以考虑采用保留生育功能治疗。

    如何提高卵巢癌肉瘤治疗疗效
    朱俊,吴小华
    2017, 33(4): 357-360.  DOI: 10.19538/j.fk2017040108
    摘要 ( )  

    卵巢癌肉瘤是临床极为罕见但恶性程度极高的一类肿瘤,因组织成分同时含有癌和肉瘤两种成分,使其在治疗及预后方面不同于其他的妇科恶性肿瘤。临床上卵巢癌肉瘤的恶性程度更高,对放化疗的敏感性更低以及预后更差。目前对卵巢癌肉瘤的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同时术后行辅助治疗。得益于卵巢癌肉瘤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靶向治疗在改善卵巢癌肉瘤预后方面表现出新兴优势。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卵巢癌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王姝,郎景和
    2017, 33(4): 360-364.  DOI: 10.19538/j.fk2017040109
    摘要 ( )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最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内异症恶变与卵巢透明细胞癌和卵巢子宫内膜样癌存在密切联系,甚至被认为是后者的癌前病变。既往临床研究显示内异症相关性卵巢癌(endometriosis associated ovarian carcinoma,EAOC)患者有某些特殊的临床病理特点,预后相对较好;基础研究发现某些特殊的基因异常表达与其相关。后续研究应着重于从EAOC发现新的分子分型靶点,以便指导临床筛选内异症恶变高危人群、预测疾病进展、实现此类卵巢癌的精准分型和分层管理。

    恶性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辅助治疗
    曹冬焱,杨旎
    2017, 33(4): 364-367.  DOI: 10.19538/j.fk2017040110
    摘要 ( )  

    卵巢性索-间质肿瘤是一组来源于原始体腔间叶组织、具有异质性的肿瘤,大多数是良性的,部分为低度恶性,极少发生复发转移危及生命。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有危险因素者可采用辅助性化学治疗,辅助治疗是否使患者受益缺乏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数据予以证实。

    女性生殖器官恶性淋巴瘤的诊治
    周明祎,王丹波
    2017, 33(4): 367-371.  DOI: 10.19538/j.fk2017040111
    摘要 ( )  

    女性生殖器官恶性淋巴瘤是结外淋巴瘤的一部分,可发生于卵巢、宫颈、外阴等部位。病理类型多为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确诊依赖病灶及淋巴结的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治疗原则以化疗及靶向治疗为主,辅以放疗和手术治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CHOP)为首选化疗方案,手术以获取足够病理确诊的组织为目的,不主张过大手术范围。以美罗华为代表的靶向药物在淋巴瘤中的疗效已被认可。预后相对良好。

    乳腺癌术后再发卵巢癌的预防与诊治
    李倩,王纯雁
    2017, 33(4): 371-376.  DOI: 10.19538/j.fk2017040112
    摘要 ( )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如有未婚未育史、家族遗传史、三阴性乳腺癌、术后口服选择性雌激素拮抗剂及BRCA1/BRCA2基因突变者,应特别警惕乳腺癌术后再发卵巢癌的可能。通过基因检测、临床筛查及降风险输卵管卵巢切除术(risk-reducing salpingo-oophorectomy,RRSO)的方法,可以有效预防乳腺癌术后再发卵巢癌。而对于乳腺癌术后已经发现卵巢癌者,应尽早接受治疗。乳腺癌与卵巢癌的发病间隔≥5年的患者所占比例最高,提示获得长期生存的乳腺癌患者也要警惕卵巢癌的发生。

    指南解读
    加拿大妇产科学会妊娠合并糖尿病临床指南(2016)要点解读
    余昕烊,漆洪波
    2017, 33(4): 377-382.  DOI: 10.19538/j.fk2017040113
    摘要 ( )  

            妊娠合并糖尿病包括孕前糖尿病(pre-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PGDM)和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研究报道1996年至2010年,GDM和PGDM的发病率翻了一番,GDM从2.7%上升至5.6%,而PGDM从0.7%上升至1.5%[1]。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有研究报道2014年我国GDM发病率亦高达 18.9%[2]。与非糖尿病孕妇相比,妊娠糖尿病孕妇发生胎儿畸形、围产儿死亡、剖宫产、肩难产、早产、小于胎龄儿等发生风险远远高于前者[1,3]。规范化、专业化、多学科的血糖管理是降低妊娠糖尿病上述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加拿大妇产科学会(SOGC)继2002年发布121号《妊娠合并糖尿病管理指南》之后,于2016年7月在基础上进行第二次修订[4],旨在审查相关诊断标准,并解决GDM和PGDM产科管理的相关问题。本文针对其要点进行解读。

    浏览更过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专家共识
    宫血宁胶囊妇产科临床应用指导建议
    陈蓉,贺丰杰
    2017, 33(4): 383-384.  DOI: 10.19538/j.fk2017040114
    摘要 ( )  

            出血性和炎症性疾病是妇产科常见两大病症,患病率高,病程迁延,容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广大妇女身心健康。尤其出血性疾病病因复杂,临床上需要综合患者病情、妇科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做出相应诊断,并针对不同的病因给予手术或药物治疗。中医药在治疗这两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宫血宁胶囊是常用的妇科止血药物,为了更好地规范其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并掌握其适应证,特制订本指导建议。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争鸣
    小阴唇肥大整形手术的认识及争议
    李静然,王建六
    2017, 33(4): 385-389.  DOI: 10.19538/j.fk2017040115
    摘要 ( )  

            过去20年中,西方国家以单纯美容和提高生活质量为需要的外阴整形手术有了突破性增长。其中女性审美观念的改变和阴毛去除外阴暴露的兴起,成为外阴美容手术增加的主要来源,在美国,女性外生殖器整形手术已跻身于20个最常见美容手术的行列,尤其是小阴唇肥大整形手术,甚至高于大阴唇缩减或丰满手术[1],而且手术满意度非常高,可高达90%~100%[2-3]。然而,在医学伦理上,作为非医学指征的小阴唇整形手术是否应该?美学原因是否成为患者手术的动机?小阴唇正常与异常如何界定?目前相关学术界存在诸多争议。在我国,由于传统文化及观念的差异,外阴整形相关内容的报道较少,但近几年来,因小阴唇肥大影响日常及性生活而求医的年轻女性逐渐增多,因此,对外生殖器外形的讨论不再难以启齿,已成为一个可接受的话题。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