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6年, 第32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6-11-02
    上一期    下一期

    述评
    专题笔谈
    指南解读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述评
    妇科非恶性疾病复发热点问题
    郝敏
    2016, 32(11): 1033-1037.  DOI: 10.7504/fk2016100101
    摘要 ( )  

    【编者按】 本期专题笔谈中心内容为“妇科非恶性疾病复发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议题。虽然妇科非恶性疾病的复发是临床常见的问题,但缺乏大量严谨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无明确规范的治疗标准。究其原因是目前复发的诊断标准尚不统一,复发的预警指标不明确,对复发的特异高危因素认识不清,对此类疾病复发的临床管理比较混乱,由此导致一些妇科非恶性疾病的复发率居高不下,常常困扰临床医生和患者。为此,本期述评中提出4个研究的热点问题与大家进行探讨,一些提法也许并不成熟和正确,只希望藉此能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临床医生更加关注非恶性疾病的复发问题,并对这些疾病进行更为广泛深入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以其达到真正地降低这些困扰患者的非恶性疾病复发率的目的。

    专题笔谈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处理
    李孟慧,张震宇
    2016, 32(11): 1038-1041.  DOI: 10.7504/fk2016100102
    摘要 ( )  

    复发是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内异症)临床诊治中常见、难以处理、需管理的一项重要问题。深部浸润型内异症(deeply infiltrating endometriosis,DIE)经彻底切除后很少复发,前次手术残留的病灶被认为是复发的主要原因。复发的患者盆腔粘连严重、病灶侵入深,手术并发症多,为再次手术增加了极大的难度,对于术者的技术水平要求则更高。因此,二次手术必须基于细致的风险、收益评估方可实施。加强术前及术后各个环节治疗方案的评估,强调有计划的终身管理。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复发处理
    段华,孙馥菁
    2016, 32(11): 1041-1045.  DOI: 10.7504/fk2016100103
    摘要 ( )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简称卵巢内异囊肿)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最常见类型,腹腔镜下卵巢内异囊肿剥除被公认为是标准的手术治疗方式。对于术后卵巢内异囊肿复发的患者,再次手术并非首选。反复手术有可能对卵巢组织造成进一步的损伤,甚至使其功能丧失。因此,对于复发的卵巢内异囊肿患者治疗应慎重,综合考虑患者年龄、疾病严重程度及生育要求,可供选择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超声引导下囊肿穿刺或联合囊肿内药物灌注以及保守性手术/子宫+附件切除手术。要在遵循初治原则的基础之上,体现个体化与规范治疗。

    子宫腺肌病保守治疗痛经缓解后再发的处理
    陈春林
    2016, 32(11): 1045-1049.  DOI: 10.7504/fk2016100104
    摘要 ( )  

    子宫腺肌病是一种难以处理的良性疾病,其中痛经评价较为复杂,需要有统一的标准更好地评价疗效。文章回顾各类文献以及指南,可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术后每个月的痛经情况,而对于术前以及术后较长时间痛经情况的分析,可使用慢性疼痛分级问卷量表。既往研究显示,术后6个月是评价保守治疗结局的时间点。因此,术后6个月时将保守治疗疗效评价为无效、缓解及缓解后再发。子宫腺肌病保守治疗手段的疗效,不同方法各有利弊,更多时候对于症状缓解后再发的患者可考虑采用多手段序贯综合治疗。

    盆腔炎性包块复发再处理
    甘晓玲,胡丽娜
    2016, 32(11): 1049-1052.  DOI: 10.7504/fk2016100105
    摘要 ( )  

    盆腔炎性包块的反复发作是妇科临床常见而棘手的问题,文章就盆腔炎性包块复发的高危因素、诊断、处理及预防几方面进行阐述,旨在通过提高对盆腔炎性包块复发的认识,从而对其进行规范合理治疗,以达到预防其再复发的目的。

    妇科恶性肿瘤盆腔淋巴清扫后淋巴囊肿处理
    王延洲,梁志清
    2016, 32(11): 1052-1057.  DOI: 10.7504/fk2016100106
    摘要 ( )  

    淋巴囊肿是妇科恶性肿瘤盆腔淋巴清扫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为了预防淋巴囊肿形成可采用开放盆腔腹膜、大网膜成型术、使用奥曲肽等方法,但是,术后放置盆腔引流管并不会降低淋巴囊肿发生率。如果淋巴囊肿压迫周围脏器,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或者发生感染,则需要治疗。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可能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有时还会加用无水乙醇或碘伏等硬化剂治疗。腹腔镜手术在淋巴囊肿治疗中也显示了较好的应用前景。但是,具体手术方式应结合临床情况、治疗经过和手术医生的经验综合分析、个体化治疗。

    阴道上皮内瘤变复发临床诊治策略
    隋龙a,b,陈丽梅a
    2016, 32(11): 1057-1060.  DOI: 10.7504/fk2016100107
    摘要 ( )  

    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相关,近年发病率逐渐上升,多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并存,复发率高,一般通过阴道镜下活检诊断。治疗有药物治疗(氟尿嘧啶或咪喹莫特等)、激光、局部切除术等,CO2激光气化治疗阴道上皮内瘤变安全有效、微创,可反复运用。

    宫颈上皮内瘤变复发问题
    冯定庆,凌斌
    2016, 32(11): 1060-1064.  DOI: 10.7504/fk2016100108
    摘要 ( )  

    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采用物理治疗或手术切除后,仍然存在复发的风险。CIN术后复发主要与手术方式、手术切缘状况、累及腺体、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以及局部免疫状态有关,年龄可作为一个术前预测指标。术后严密随访,及早确诊病灶残留或复发,采用扩大切除范围或行全子宫切除,避免漏诊和过度治疗。

    子宫肌瘤治疗后复发诊疗策略
    范文生,孟元光
    2016, 32(11): 1064-1068.  DOI: 10.7504/fk2016100109
    摘要 ( )  

    子宫肌瘤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体重指数、初次手术时肌瘤的大小和数目以及孕产次,还与初次治疗的方法有关。处理原则应以解除症状和根治疾病为主,包括随诊观察、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新分期,明确了肌瘤与子宫内膜的关系,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有力依据。复发性子宫肌瘤有交界性子宫肌瘤的可能时,手术选择全子宫切除为宜。

    腹膜假性黏液瘤手术后复发诊治问题
    狄文1,2,王酉1,2
    2016, 32(11): 1068-1071.  DOI: 10.7504/fk2016100110
    摘要 ( )  

    腹膜假性黏液瘤是一种易复发的罕见病。该病最初被用于描述阑尾囊腺瘤的腹膜内黏液播散,大量黏液逐渐堆积填充腹腔,产生特征性的胶冻状腹水,也用于表示产黏液的腹盆腔腺癌破裂导致的腹膜黏液播散。其复发监测及治疗是临床一大难题,故有必要加强多学科协作,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卵巢畸胎瘤复发相关因素及处理
    王丹波,马悦
    2016, 32(11): 1071-1075.  DOI: 10.7504/fk2016100111
    摘要 ( )  

    卵巢畸胎瘤多发生于育龄期妇女,8%~15%为双侧生长,1.01%为多发畸胎瘤,双侧与多发呈正相关,术后复发值得关注。术前评估中,肿瘤≥8 cm、双侧、多发或有分隔等因素≥2个,复发率明显升高。手术残留或肿瘤再发为主要复发原因。术前充分评估复发风险,恰当选择手术方式与途径,可以减少复发概率及有效监测。

    复发性子宫内膜增生症处理原则
    张建青
    2016, 32(11): 1075-1079.  DOI: 10.7504/fk2016100112
    摘要 ( )  

    文章对复发性子宫内膜增生的诊断和监测方法、管理及治疗等复发性子宫内膜增生的相关问题结合国内外最新指南进行了讨论。复发性子宫内膜增生最佳的保守性治疗根据子宫内膜组织学分类决定,对无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可用随访和连续口服孕激素持续6个月,或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无生育要求者推荐应用LNS-IUS 5年;对随访中进展为内膜不典型增生、接受药物治疗12个月仍无组织学缓解、子宫不规则出血持续存在、绝经后复发性子宫内膜增生等,均应手术切除子宫治疗。

    子宫内膜息肉治疗后预防复发策略
    张旭垠,华克勤
    2016, 32(11): 1079-1082.  DOI: 10.7504/fk2016100113
    摘要 ( )  

    宫腔镜手术是子宫内膜息肉治疗的最佳手术方案,反对单纯诊刮这类盲操作。宫腔镜手术术中同时行息肉切除与子宫内膜去除术能降低其复发率,并能预防接受他莫昔芬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复发。

    指南解读
    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前次剖宫产后阴道分娩指南》2015版要点解读
    何承晋,漆洪波
    2016, 32(11): 1083-1087.  DOI: 10.7504/fk2016100114
    摘要 ( )  

            全球范围内对于合理的剖宫产率仍处于探讨阶段。2012—2013年英国总体的剖宫产率为25.5%,其中急诊行剖宫产(14.8%)所占比例较择期行剖宫产(10.7%)高。对有剖宫产史产妇的分娩方式的产前咨询及产科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与阴道分娩相比,剖宫产增加医疗费用、分娩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英国国家卫生与保健研究所(NICE),英国皇家妇产科医师学会(RCOG),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达成一个共识,即计划性前次剖宫产后阴道分娩(VBAC)对于大多数有单次子宫下段剖宫产史的产妇来说是一个安全的选择。RCOG的这一指南旨在为有剖宫产史的产妇提供不同分娩方式[计划性VBAC和择期再次剖宫产(ERCS)]的选择,及相关产前和产时诊疗提供基于循证医学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