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4年, 第30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4-06-02
    上一期    下一期

    述评
    专题笔谈
    论著
    综述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述评
    重视盆底解剖与妊娠期变化减少产科手术并发症
    陈敦金
    2014, 30(6): 401-402.  DOI: 10.7504/fk2014040101
    摘要 ( )   PDF(868KB) ( )  
    专题笔谈
    妊娠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监察与处理
    郭宏霞1,2,杨孜1
    2014, 30(6): 403-406.  DOI: 10.7504/fk2014050102
    摘要 ( )   PDF(903KB) ( )  

    随着免疫学的进展,妊娠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AID)越来越多地被发现。妊娠与AID之间的相互影响,往往与不良妊娠结局相联系。因此,如何在孕前识别高危人群或潜在发病者、如何在孕期发现患病者,以及如何对已确诊AID患者进行恰当的病情评估及管理,减少AID对母胎的影响,是产科及多学科共同关注和管理的重要问题。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诊断及处理
    余琳
    2014, 30(6): 406-410.  DOI: 10.7504/fk2014050103
    摘要 ( )   PDF(915KB) ( )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是指在妊娠期由不同的病因引起的血小板低于正常范围,其中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其主要病因。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治疗关键在于找出病因,进行严密监测,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症需要接受一系列的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的输注等,但血小板的输注要十分慎重,对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病人输注血小板为禁忌。

    妊娠34周前胎膜早破的处理
    白宇翔,漆洪波
    2014, 30(6): 410-413.  DOI: 10.7504/fk2014050104
    摘要 ( )   PDF(903KB) ( )  

    妊娠34周前胎膜早破因胎肺不成熟、并发症多、妊娠结局较差,处理起来比较棘手。临床上应把握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处理的总体原则:一旦感染的风险超过早产并发症的风险,应考虑终止妊娠。孕周大小是决定PPROM处理方案的第一要素。根据不同的孕周,制定不同的处理策略。

    死胎病因及管理
    樊尚荣1,林小妹2
    2014, 30(6): 413-415.  DOI: 10.7504/fk2014050105
    摘要 ( )   PDF(887KB) ( )  

    死胎的主要原因包括妊娠前母体疾病,如糖尿病,以及妊娠期并发症,如产前出血、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儿生长受限、单绒毛膜双胎、感染等。脐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有助于预测死胎病因。小剂量阿司匹林(60~80 mg)有助于预防高危妊娠孕妇发生子痫前期及其他不良围生期结局。死胎尸检、胎盘病理检查和胎母出血检测等是死胎病因检查的基本手段。

    胎盘植入保守治疗
    王志坚,卫焱星
    2014, 30(6): 415-418.  DOI: 10.7504/fk2014050106
    摘要 ( )   PDF(904KB) ( )  

    近年来胎盘植入病例逐渐增多,而患者对生育、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增高。随着胎盘植入治疗手段的多样化,胎盘植入保留子宫的保守治疗已经从辅助治疗方法演变成为主要治疗手段。胎盘植入的保守治疗包括单纯保守治疗、药物保守治疗及保守性手术治疗。文章主要对临床常用的各种保守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第二产程胎心监护异常标准化评判和处理
    李璠璠,邓东锐
    2014, 30(6): 421-425.  DOI: 10.7504/fk2014050108
    摘要 ( )   PDF(908KB) ( )  

    电子胎心监护由于操作简便、无创、结果实时确切,已成为产科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胎儿监护手段。但目前在对电子胎心监护图形的解读上尚存在许多争议,如何根据监护结果做出正确的临床决策也未达成一致意见。文章介绍了最新的电子胎心监护图形标准化定义,解读其原理及标准化的处理方法。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相关问题
    陈倩
    2014, 30(6): 425-428.  DOI: 10.7504/fk2014050109
    摘要 ( )   PDF(903KB) ( )  

    文章结合国际临床指南和研究阐述了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指征、风险、产程处理和引产问题。要注重产前评估及产程中的监测。

    早产的脑神经保护
    仇黎丽,胡娅莉
    2014, 30(6): 428-431.  DOI: 10.7504/fk2014050110
    摘要 ( )   PDF(902KB) ( )  

    全球每年约有1500万早产儿出生,早产已成为新生儿死亡的首要原因,存活早产儿也面临脑性瘫痪、认知障碍及运动异常等严重脑损伤并发症。这些远期不良预后缺乏有效治疗措施,所以宫内早期预防早产脑损伤变得尤为重要。一些随机对照试验和荟萃分析显示,产前应用硫酸镁能减少早产儿脑瘫发生率。然而,不同早产病因、硫酸镁合适治疗窗、硫酸镁给药剂量等仍须进一步阐明。

    妊娠期贫血及其规范管理
    唐宇平,应豪
    2014, 30(6): 431-434.  DOI: 10.7504/fk2014050111
    摘要 ( )   PDF(904KB) ( )  

    贫血是妊娠期常见的内科合并症,影响着全球5600万的妊娠期妇女的健康,其中2/3来自亚洲,是围生期预防保健的重要内容。妊娠期血容量的增加与血浆及红细胞的增加不成比例是贫血多发的重要原因。其中,营养性贫血尤其是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目前最主要的防治方法是口服铁剂和注射铁剂补铁。同时,由于遗传缺陷引起的地中海贫血严重威胁着母儿的健康,故其预防、早期识别和相应的治疗措施对母儿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期待治疗
    周琼洁,李笑天
    2014, 30(6): 434-436.  DOI: 10.7504/fk2014050112
    摘要 ( )   PDF(887KB) ( )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发病率约为0.3%,部分妊娠24~27周的孕妇可以在密切监护下进行期待治疗,指征如下:(1)一过性实验室检查异常。(2)单纯的尿蛋白异常。(3)单纯的胎儿生长受限。(4)单纯的血压异常。

    论著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表达及其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付改玲,薛玲玲,周晓亮
    2014, 30(6): 437-440.  DOI: 10.7504/fk2014050113
    摘要 ( )  

    目的 研究宫颈癌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关系。方法 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9月至2011年5月50例宫颈鳞癌组织为研究组,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为对照组,应用SP免疫组化法研究IGF-1R、VEGF-C的表达情况。结果 研究组淋巴结转移与IGF-1R、VEGF-C阳性表达有关(P< 0.05)。D2-40标记的淋巴管密度(LVD)在IGF-1R、VEGF-C阳性表达组明显高于阴性组,且两者的阳性表达在研究组呈正相关。结论 IGF-1R、VEGF-C的表达与宫颈癌的淋巴转移有关,对于早期判断淋巴结转移有一定价值,联合检测二者有助于判断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磁共振成像在子宫内膜癌FIGO2009新分期改动中的应用及误判分析
    滕飞a,孙丹丹a,于静b,王颖梅a,田文艳a,薛凤霞a
    2014, 30(6): 441-447.  DOI: 10.7504/fk2014050114
    摘要 ( )  

    目的 评估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对子宫内膜癌肌层和宫颈浸润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并分析误判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科收治的16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增强MRI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将MRI分期与病理分期结果进行对照,并对肌层和宫颈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误判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MRI诊断准确率随期别升高而降低,随子宫内膜样腺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子宫内膜样腺癌和特殊病理类型患者的准确率为79.74%和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MRI诊断肿瘤浅肌层浸润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及与病理结果一致性的手捣直鹞?91.79%、90.91%、91.62%、97.62%、73.17%和0.758;深肌层浸润率分别为90.91%、91.79%、91.62%、73.17%、97.62%和0.758;宫颈浸润率分别为84.21%、95.95%、94.61%、72.73%、97.93%和0.750;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5.00%、91.16%、85.63%、40.91%、92.41%和0.347。(3)MRI错误评估肌层浸润、宫颈浸润及盆腔淋巴结转移,与患者分娩次数少、合并肌瘤、宫角部位病变、深肌层浸润、肿瘤体积大(包括肿瘤占宫腔面积≥1/2及肿瘤最大径较大)、子宫内膜样腺癌低分化及特殊病理类型正相关(P<0.05)。结论 增强MRI对术前子宫内膜癌深肌层浸润、宫颈浸润和盆腔淋巴结转移评估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阴性预测值。当患者合并肌瘤、宫角部位病变、肿瘤体积较大、特殊病理类型和子宫内膜样腺癌低分化等因素时较易误诊。

    人抗原RmRNA与蛋白和环氧合酶-2蛋白在卵巢浆液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成 丽,王 敏,王丹丹,史 聪,双 婷,闫效宇
    2014, 30(6): 448-452.  DOI: 10.7504/fk2014050115
    摘要 ( )  

    目的 探讨人抗原R(human antigen R,HuR)mRNA与蛋白和环氧合酶-2(COX-2)蛋白在卵巢浆液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卵巢浆液性癌临床病理生物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RT-PCR技术、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06年1月至2008年2月收集的31例卵巢浆液性癌组织标本、22例卵巢浆液性良性瘤组织标本中HuR mRNA与蛋白和COX-2蛋白的表达,并以8例正常卵巢组织作为对照组。结果 (1)HuR mRNA在卵巢浆液性癌中表达明显高于卵巢浆液性良性瘤和正常卵巢组织(P<0.05)。HuR mRNA 的表达与卵巢浆液性癌细胞分化有关(P<0.05),与手术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2)HuR蛋白相对含量和胞浆表达阳性率在卵巢浆液性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卵巢浆液性良性瘤和正常卵巢组织(P<0.05)。HuR蛋白相对含量和胞浆表达阳性率与卵巢浆液性癌细胞分化有关(P<0.05),与手术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3)COX-2蛋白相对含量与卵巢浆液性癌手术病理分期有关(P<0.05),与细胞分化、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依据31例卵巢浆液性癌中免疫组化结果半定量分析,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发现HuR与COX-2之间呈正相关(r=0.680,P=0.000)。结论 卵巢浆液性肿瘤的发展与胞浆中HuR的过表达有一定相关性,HuR与COX-2蛋白在卵巢浆液性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

    在体女性主韧带及宫骶韧带数字化三维模型构建及其意义
    黄璐1a,陈春林1a,刘萍1a,彭程1a,陈兰1a,陈若兰1a,任道坤1b,唐雷2,钟世镇2
    2014, 30(6): 453-456.  DOI: 10.7504/fk2014050116
    摘要 ( )  

    目的 探讨利用磁共振(MRI)原始数据集构建在体女性主韧带及宫骶韧带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方法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1例健康青年女性志愿者,对其行高分辨率薄层质子密度加权MRI扫描。将采集的Dicom 3.0原始数据集导入Mimics 10.01软件中进行主韧带及宫骶韧带的三维重建。结果 成功构建了主韧带及宫骶韧带、骨盆和盆腔器官的数字化三维模型,该模型具有表面光滑、形态逼真的特点,可以进行任意角度旋转以便清楚地观察主韧带及宫骶韧带的形态及其空间毗邻关系。结论 利用薄层MRI扫描技术及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成功构建出在体女性主韧带及宫骶韧带的数字化三维模型,获得的数字模型可为解剖教学、定量分析提供教字化平台。

    规律产前检查子痫前期患者早期临床发病特点分析
    宋颖,杨孜,沈洁,王伽略,陈扬
    2014, 30(6): 457-461.  DOI: 10.7504/fk2014050117
    摘要 ( )  

    目的 分析接受规律产前检查的轻重度子痫前期(PE)发病的影响因素和早期临床特征,以及不同产前检查模式的影响,探讨延缓PE发展、降低重度PE发生的临床监控和干预时机。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规律产前检查发生和诊治的238例PE病历临床资料,采用历史前瞻性队列分析方法对发生轻度PE(M-PE)与重度PE(S-PE)的风险因素和临床发病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比分析接受强化产前检查与常规产前检查病例间临床预警信息及PE发生孕期时段和诊断时限。结果 (1)轻与重度PE间发病风险因素及临床首发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单胎妊娠单纯性轻与重度PE早期临床特征分析:①诊断前预警信息:S-PE组在诊断前存在高血压前期、低蛋白血症、血小板(PLT)下降趋势比例高于M-PE组(P<0.05);S-PE组血清白蛋白<29 g/L、PLT下降大于40%比例显著高于M-PE组(P<0.05)。②S-PE组预警信息出现至临床症状出现时间短于M-PE组,预警信息出现至做出PE诊断标准时间也短于M-PE组(P<0.05)。(3)产前检查模式分析显示:强化产检组PE重度发病率低于常规产检组(P<0.05)。强化产检组发现临床症状早于常规产检组 ,但PE发生时间迟于常规产检组(P<0.05)。(4)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孕早期超重(OR 2.480,P=0.035),高血压前期(OR 3.304,[WTBX]P[WTBZ]=0.046),低蛋白血症(OR 3.951,[WTBX]P[WTBZ]=0.035)、PLT下降趋势(OR 2.582,[WTBX]P[WTBZ]=0.047)、强化产检(OR 0.321,[WTBX]P[WTBZ]=0.041)是子痫前期发病轻重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发病前临床预警信息在轻与重度PE存在明显异质性。强化产检可显著降低S-PE发病率,提早发现临床症状,延缓S-PE发病时间。孕早期超重、高血压前期、胎儿生长受限、强化产检是影响子痫前期轻与重的独立因素。 

    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妊娠中晚期引产方式探讨
    李骐含1,乔宠1,杨小梅1,张亮1,张莹2
    2014, 30(6): 462-465.  DOI: 10.7504/fk2014050118
    摘要 ( )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妊娠的中晚期引产方式的选择和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8例孕周为16~32周、因母体因素或胎儿异常原因行引产的瘢痕子宫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其中米非司酮联合水囊组44例,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组54例,对比其产程、产后出血量、引产成功率、胎盘胎膜残留率。结果 两组孕妇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联合水囊组孕妇引产时间明显短于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组引产的成功率为98.15%,米非司酮联合水囊组引产的成功率为88.6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组产后清宫率较米非司酮联合水囊组高(88.89% vs. 50.00%)。 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水囊或依沙吖啶引产均适用于瘢痕子宫妊娠的中晚期引产;在某些情况下,水囊引产也是可以应用的相对安全有效的引产方式,但需要进行严密监测。

    新疆维吾尔族女性骨盆形态及产科径线变化分析
    柯妍1,宋小磊1,刘萍2,陈春林2,边雪峰3,范霞3,夏迎洪4
    2014, 30(6): 466-470.  DOI: 10.7504/fk2014050119
    摘要 ( )  

    目的 研究近年新疆地区育龄期维吾尔族女性骨盆产科径线及形态学数据与20年前的X线测得数据差异。方法 选取新疆地区(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和田地区人民医院、伊犁州新华医院)育龄期维吾尔族女性400例,利用CT二维重建测量方法获得其骨盆的主要产科径线及形态学数据,同20年前传统X线测量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20年前相比,维吾尔族女性女型和扁型骨盆比例均有增加,其中扁型比例增加较明显(P<0.05)。各产科径线的差别主要在入口平面和骨盆深度,而在中骨盆平面和出口平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入口平面,入口横径较20年前明显增大(P<0.05),但入口前后径和骶耻内径较20年前明显减小(P<0.05)。在骨盆深度上,耻骨联合高度和骶骨长度较20年前明显减小(P<0.05),但骶骨弯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近年新疆维吾尔族女性扁型骨盆比例增加,入口平面趋向更扁的椭圆形;中骨盆平面和骨盆出口平面变化不大;骨盆深度变浅。

    复发性流产患者孕早期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特征研究
    周佳任,王晓岩,迟鑫姝,练思宇,孙倩,金镇
    2014, 30(6): 471-474.  DOI: 10.7504/fk2014050120
    摘要 ( )  

    目的 探讨复发性流产患者孕早期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ex hormone binding globulin,SHBG)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的特征。方法 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就诊的有复发性流产史孕妇122例为病例组,56例同期就诊无不良孕产史健康早孕妇女为对照组。于妊娠8~10周收集病例组及对照组个人资料和血清标本。检测指标为SHBG、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雌二醇(E2)、睾酮(T)、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血清SHB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FPG采用氧化酶法测定,FINS、E2、T、DHEAS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 结果 (1)病例组和对照组孕妇身高、舒张压和检测时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年龄、体重、体重指数、收缩压、孕次和既往流产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孕妇SHBG水平显著降低,FPG、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DHEAS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2和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分析显示身高、体重指数、SHBG和DHEAS是复发性流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有复发性流产史患者孕早期SHBG较正常孕妇降低,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正常孕妇升高,SHBG是复发流产的影响因素之一。

    上皮性卵巢癌160例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杜俊瑶1,杜振广2,常璐3,饶珺3,李联昆1
    2014, 30(6): 475-478.  DOI: 10.7504/fk2014050121
    摘要 ( )  

    目的 探讨上皮性卵巢癌的预后相关因素及5年生存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辽宁省肿瘤医院初治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16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单因素分析筛选出产次、手术分期、腹膜转移、残余瘤大小、化疗疗程、铂类敏感及化疗后CA125水平与卵巢癌的预后相关(P<0.05)。以手术分期Ⅳ期患者的死亡风险为1,则Ⅰ、Ⅱ、Ⅲ期患者的死亡风险分别为0.164、0.175、0.359,95%CI分别为0.035~0.775、0.037~0.820、0.184~0.704(P<0.05);术后化疗疗程≥6个疗程患者的死亡风险为<6个疗程的0.368倍,95%CI为0.209~0.647(P<0.01);铂类不敏感患者的死亡风险为敏感的4.434倍,95%CI为2.454~8.012(P<0.01);治疗后CA125水平>35 kU/L患者的死亡风险为≤35 kU/L的2.062倍,95%CI为1.190~3.572([WTBX]P[WTBZ]=0.01)。结论 手术分期、化疗疗程、铂类敏感及化疗后CA125水平是上皮性卵巢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不明原因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种植窗”期血清雌二醇、孕酮增高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刘倍余1,李 洁1,夏婷婷1,2,徐少元1,3
    2014, 30(6): 479-483.  DOI: 10.7504/fk2014050122
    摘要 ( )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反复种植失败(RIF)和正常生育妇女(FC)“种植窗”期血清雌二醇(E2)、孕酮(P)、E2/P水平和子宫内膜组织学时相、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作用因子3(TRAF3)蛋白质的表达及其变化差异与反复种植失败的关系。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2年3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募集34名女性自愿者(反复种植失败患者15例,生育对照组19名)。在黄体生成激素(LH)+6~LH+9 d检测血清E2、P水平,微创法取子宫内膜组织;应用Western blot进行TRAF3的蛋白质水平半定量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ER、PR和TRAF3定位表达与图象半定量分析。结果 “种植窗”期血清E2、P水平,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ER、PR,基质细胞ER、PR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RIF患者血清E2/P显著高于对照组([WTBX]P[WTBZ]=0.026)。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显示TRAF3主要定位于子宫内膜腔上皮和腺上皮细胞,基质细胞表达很弱;免疫组化染色光密度值分析和Western blot半定量结果均显示不明原因RIF组TRAF3表达显著降低([WTBX]P[WTBZ]=0.02)。结论 “种植窗”期子宫内膜组织存在TRAF3的定位与半定量表达;E2/P升高可能影响子宫内膜组织局部分子的表达。

    综述
    炎性介质与早产
    李晓兰综述,刘慧姝审校
    2014, 30(6): 484-488.  DOI: 10.7504/fk2014050123
    摘要 ( )  
    自身免疫性疾病与病理妊娠
    郭宏霞1,2,杨 孜1
    2014, 30(6): 489-492.  DOI: 10.7504/fk2014050124
    摘要 ( )  

    妊娠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AID)已不少见。随着免疫学进展,许多疾病相继被列为AID。在妊娠期和产后由于激素水平变化,部分AID患者病情往往会加重或复发,或使不典型病例显性化。因此,对AID患者若在妊娠前、妊娠期无相应处理,往往会与不良妊娠结局相联系。

    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ACOG)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小组最新报告解析
    蒋艳敏,方大俊,刘慧姝
    2014, 30(6): 493-495.  DOI: 10.7504/fk2014050125
    摘要 (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仍然是影响孕产妇及围产儿健康的主要问题。针对该疾病许多国家颁布了相关指南,如2008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产科医学会(SOMANZ)、加拿大妇产科医师协会(SOGC)、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ACOG,2002年指引,2008年修改版)、2010年英国国家临床最优化研究所(NICE)等指南,不同的指南在对疾病的诊断及管理方面各有侧重及差异。2012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学组也发表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以进一步规范我国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诊治。该指南是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参考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外最新的相关指南,并结合我国国情和临床治疗经验而制定。2013年11月ACOG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专家组对现有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有效数据进行了回顾总结,并为其临床处理提出了循证医学的建议。该小组提出的新的观点及理念目前在国际上正影响着产科临床医师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诊断与管理。现对该小组报告进行解析,并与国内2012年的指南进行比较,以期为国内同行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