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4年, 第3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4-02-02
    上一期    下一期

    述评
    专题笔谈
    研究与探索
    综述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述评
    重视宫颈机能不全的防治
    夏恩兰
    2014, 30(2): 81-84. 
    摘要 ( )   PDF(847KB) ( )  

    宫颈机能不全又名宫颈内口闭锁不全、宫颈口松弛症、宫颈功能不全 (cervical incompetence,cervical insufficiency,incompetent cervix),是指妊娠后,在达到足月妊娠前宫颈展平、变薄,宫颈管扩张、变宽的临床状态,最终导致中期妊娠流产或早产。宫颈机能不全是引起中期妊娠习惯性流产及早产的常见原因。据统计,宫颈机能不全患者早产率是非宫颈机能不全者3.3倍,占全部早产的8%~9% ,自然早产的40%~50% ,早破水的20%~30%。预防早产,包括重视宫颈机能不全的防治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专题笔谈
    宫颈机能不全的病因学
    陈静,丁文婧,朱晓璐,滕银成
    2014, 30(2): 85-88. 
    摘要 ( )   PDF(847KB) ( )  

    宫颈机能不全发生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明确。宫颈的胶原纤维是维持宫颈作用的重要因素,包括先天性及获得性宫颈机能不全,先天性主要包括宫颈解剖结构及组织结构的先天性异常以及胎儿期暴露于己烯雌酚、遗传和种族因素。获得性包括机械性损伤、创伤及生化因素的影响。 

    宫颈部分切除与宫颈机能不全
    戴岚,狄文
    2014, 30(2): 88-90. 
    摘要 ( )   PDF(833KB) ( )  

    宫颈部分切除主要适用于有生育要求的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早期宫颈癌患者。手术保留子宫体,患者术后具备生育功能。然而,手术改变宫颈形态,可能导致宫颈机能不全,使妊娠及分娩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增加。本文阐述宫颈部分切除与宫颈机能不全的相关问题。

    宫颈机能不全的孕前诊断方法及评价
    王晓怡,陈敦金
    2014, 30(2): 90-93. 
    摘要 ( )   PDF(850KB) ( )  

    宫颈机能不全是妊娠期因子宫局部因素导致围产儿发病率与病死率的主要原因,其发生率约0.1%~1.0%。孕前病史如流产与早产病史、孕前子宫畸形病史、宫颈手术病史等是诊断宫颈机能不全的关键;其次为影像学检查,最常用的方法为阴道超声,X光下子宫输卵管造影、磁共振成像已较少采用;宫颈内口扩条探查法及Foley导管水囊牵拉试验在诊断时有一定主观性,且有宫腔感染风险,在临床上也较少使用;腹腔镜及宫腔镜检查受技术及设备限制,一般医院较少开展。此外,宫颈机能不全可能与基因变化有关,但尚未得到证实。综合病史及辅助检查,在孕前早发现、早诊断,并予以正确的孕前指导和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再次妊娠的丢失与早产,改善妊娠结局。

    宫颈机能不全的孕期诊断及评价
    张向丽
    2014, 30(2): 93-96. 
    摘要 ( )   PDF(854KB) ( )  

    宫颈机能不全(cervical incompetence,CIC)孕期诊断主要依靠:既往病史和临床症状、阴道检查、超声检查结果;对CIC的诊断通常仅限于单胎妊娠。至少两次28周前的妊娠流产(无痛性宫颈扩张)病史可作为CIC诊断的独立指标;在妊娠24周前的初产妇或经产妇(无多次流产史的),当阴道超声提示其宫颈长度﹤25 mm和(或)查体时发现宫颈有进行性的变化,结合一次以上的14-36周妊娠流产(或早产史)或明确的CIC发生高危因素可以作出CIC的诊断。

    疑似宫颈机能不全的保守治疗
    时春艳
    2014, 30(2): 96-99. 
    摘要 ( )   PDF(853KB) ( )  

    超声检测宫颈长度可以辅助诊断宫颈机能不全,但是无统一标准,妊娠中期渐进性无痛性宫颈扩张或缩短为可疑宫颈机能不全, 同时伴有早产史或晚期流产史者更符合宫颈机能不全。妊娠中期宫颈长度<25 mm早产风险显著增加,为可疑宫颈机能不全。对于无早产史或晚期流产史者孕妇行环扎术无显著降低早产率的证据,但宫颈长度≤20 mm应用孕酮显著减少了不同孕周的早产率,显著改善了围产儿的结局。对于有早产史或晚期流产史伴宫颈长度<25mm者应用孕酮、环扎和宫颈托均有益处,可据患者意愿和医生的经验选择个体化处理方案。

    孕前经阴道子宫颈峡部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
    张松英,金晓莹,徐文治
    2014, 30(2): 99-101. 
    摘要 ( )   PDF(835KB) ( )  

    宫颈环扎术是目前治疗宫颈机能不全最有效的方法。术式包括Shirodkar和McDonald提出的经阴道宫颈环扎术以及Benson 和Durfee提出的经腹宫颈环扎术。前者环扎位置偏低,效果欠理想,后者手术效果肯定,但需两次进腹进行环扎和拆线,增加了手术创伤和风险。笔者对上述两种宫颈环扎术进行综合,于孕前经阴道在宫颈峡部水平行环扎术123例,发现该术式操作方便,效果理想,拆除方便,是一种值得与各位同道分享的宫颈环扎术式。

    腹腔镜下子宫峡部环扎术
    姚书忠,姜红叶
    2014, 30(2): 102-105. 
    摘要 ( )   PDF(843KB) ( )  

    子宫峡部环扎术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最主要的方法。对于反复经阴道环扎失败或宫颈解剖异常不能经阴道环扎的患者,可选择经腹腔镜子宫峡部环扎。腹腔镜子宫峡部环扎术可在非孕期或早孕期进行。孕中晚期发生胎儿异常需终止妊娠时可经剖腹或腹腔镜拆除缝线经后阴道分娩。足月妊娠则需要剖宫产终止妊娠。腹腔镜下子宫峡部环扎术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其是否能作为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标准术式尚待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证实。

    孕期经阴道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
    王笑非,赵爱民
    2014, 30(2): 105-108. 
    摘要 ( )   PDF(900KB) ( )  

    宫颈机能不全是导致反复晚期流产和早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孕期行宫颈环扎术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最有效方法,它能明显延长孕周、提高妊娠成功率,改善围产结局。本文就孕期宫颈机能不全的诊断以及行宫颈环扎术的方法、疗效、手术并发症等进行讨论。

    紧急宫颈环扎术的指征与注意事项
    祝丽琼,张建平
    2014, 30(2): 108-110. 
    摘要 ( )   PDF(835KB) ( )  

    紧急宫颈环扎术术后安胎成功率可高达72.72%,是宫颈机能不全者治疗不及时的一种有效补救措施。但如不能正确把握其手术时机、掌握手术指征,术后亦可带来严重并发症。因此,严格掌握紧急宫颈环扎术的手术指征,注意术中操作及术后监测,是提高紧急宫颈环扎术成功率的关键。

    宫颈环扎术后妊娠患者的孕期管理
    梅玲,刘兴会
    2014, 30(2): 110-112. 
    摘要 ( )   PDF(835KB) ( )  

    宫颈环扎术作为预防宫颈机能不全导致早产的治疗手段之一,已广泛用于临床,对于其术后患者是否需使用保胎药物,围术期抗生素的使用及终止妊娠的时机和方式等问题值得临床医生关注和讨论。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现有证据及笔者的临床经验就宫颈环扎术后患者管理的一些重要问题作初步探讨。

    研究与探索
    子宫平滑肌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α、β 亚基表达与产后出血的关系
    颜建英,廖秋萍,刘青闽,徐榕莉,黄晓燕,林顺和,陈文祯,罗美瑜
    2014, 30(2): 113-117. 
    摘要 ( )   PDF(851KB) ( )  

    目的 探讨产妇子宫平滑肌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BKCa)α、β亚基表达变化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1年2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产科,采用肌条等长张力实验测定30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病例组)和30例宫缩正常无产后出血产妇(对照组)子宫平滑肌收缩频率、幅度及收缩活动力;应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两组产妇子宫平滑肌BKCa通道α、β亚基蛋白表达水平;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测定两组产妇子宫平滑肌BKCa通道α、β亚基mRNA表达水平。结果 (1)病例组子宫平滑肌自发宫缩收缩频率、幅度、收缩活动力均低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病例组子宫平滑肌BKCa通道α、β亚基蛋白表达水平及其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产妇子宫平滑肌收缩活动力与BKCa通道α、β亚基蛋白表达水平及BKCa通道α、β亚基mRNA表达水平均呈明显负相关(病例组:r分别为-0.401、-0.727及-0.723、-0.895;对照组:r分别为-0.541、-0.378及-0.703、-0.625;[WTBX]P[WTBZ]均<0.05)。结论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子宫平滑肌BKCa通道α、β亚基表达水平升高可能是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miR-134 miR-17~92基因簇与卵巢癌耐药的关系
    王丹丹,王敏,双婷,史聪,张萍,陶陶,史春雪,吴建磊
    2014, 30(2): 118-122. 
    摘要 ( )   PDF(931KB) ( )  

    目的 检测并验证miR-134及miR-17~92基因簇在紫杉醇耐药与敏感卵巢癌细胞中的差异表达并探讨两者参与卵巢癌耐药的可能机制。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用Affymetrix GeneChip miRNA 芯片对紫杉醇耐药与敏感卵巢癌细胞miRNA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选取差异表达明显的miR-134 和miR-17~92基因簇,采用Real -time PCR方法进一步验证芯片结果。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预测miR-134 和miR-17~92基因簇各自潜在的靶基因并通过Western Blot对部分靶基因进行验证。结果 与敏感卵巢癌SKOV3细胞相比,耐药卵巢癌SKOV3-TR30细胞中miR-134低表达,miR-17~92基因簇高表达。软件预测得到miR-134 基因簇潜在靶基因c-Myc,MRP1/ABCC1等共128个, 软件预测得到miR-17~92 基因簇潜在靶基因BIM,PTEN,ABCA1等共30个。与敏感卵巢癌SKOV3细胞相比,耐药卵巢癌SKOV3-TR30细胞中miR-134潜在靶基因c-Myc蛋白高表达;miR-17~92 基因簇潜在靶基因BIM蛋白低表达([WTBX]P[WTBZ]均﹤0.05),PTEN蛋白虽表达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icroRNA表达谱基因芯片可筛查出紫杉醇耐药与敏感卵巢癌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低表达miR-134和高表达的miR-17~92基因簇可能分别通过调节其潜在靶基因c-Myc及BIM蛋白表达参与卵巢癌化疗耐药。

    综述
    子宫压迫缝合近期及远期并发症
    彭婷,李笑天
    2014, 30(2): 148-151. 
    摘要 ( )   PDF(833KB) ( )  
    尿道中段悬吊术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
    杨翔综述,李怀芳审校
    2014, 30(2): 152-156. 
    摘要 ( )   PDF(845KB) ( )  

    手术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SUI)的重要手段。随着对尿失禁理论认识的深入研究,手术方式也不断进化。1913年,kelly首先介绍用阴道前壁修补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1937年,kennedy在kelly手术基础上又增加了尿道下筋膜的折叠缝合术,但远期复发率高,目前已少用。Burch手术曾被认为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金标准术式,但由于组织撕裂松脱影响了远期疗效。近年来,基于Petros和Ulmsten提出的“吊床”理论,演变出了各种微创吊带手术。其中,以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ension-free vaginal tape, TVT)为代表的尿道中段悬吊术(mid-urethral sling, MUS)极有可能取代Burch成为治疗SUI新的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