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4年, 第3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4-01-02
    上一期    下一期

    述评
    专题笔谈
    研究与探索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述评
    妇科恶性肿瘤诊治发展现状和策略
    魏丽惠
    2014, 30(1): 1-2. 
    摘要 ( )   PDF(841KB) ( )  

    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口增加、老龄化、环境污染等因素致癌症患者逐年增加。肿瘤已成为现代社会威胁人类生命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癌症是发展中国家首位死因,是发达国家第二位死因。癌症在老年人中更为常见,65岁及以上人群占所有初诊癌症患者的56%,占所有癌症死亡的71%[1]。癌症的年轻化趋势也更加明显,到2010年为止,全世界每250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曾是未成年的癌症患者。在美国,2006年新发癌症患者约140万,其中近70万是女性,40岁以下患者占8%。15岁以下儿童癌症发生率约为13/10万[2]。WHO预测全球癌症死亡在2007-2030年将增加45%,2030年将有癌症新发病例2640万例,死亡1700万。

    子痫前期预测预防是固步自封,还是探索求进强化预警
    杨孜
    2014, 30(1): 3-7. 
    摘要 ( )   PDF(885KB) ( )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尤其是早发重度PE是产科常见疾病,严重威胁母儿近远期健康和生存质量,是产科医生始终面对而未能摆脱的难题。有多少临床医生希望能像筛查唐氏综合征那样在早中孕期就进行PE预测筛查,也有多少学者孜孜以求花费精力探索在早中孕期PE筛查预测之路上;也许,有人设想预防PE能否像预防传染病那样采用类似疫苗方式的先期药物手段,也就有了多少研究在涉足着各种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探讨上。但是,唐氏综合征是与生俱来已然存在的事件;疫苗则要针对不同病源采用不同免疫制剂。而PE发生既有来自母源和父源的基础因素,又有明显动态发展过程,围孕期及孕期各种影响因素叠加更是诱发和促发因素之一。如果我们能更多考虑PE多因素发病和个体发病的异质性,能更多分析疾病发生发展的动态过程,将理想的筛查预测预防对接临床实践,实施层层预警机制,就有可能不再追求单一的筛查预测方法,更有可能不会强制推行整齐划一的预防方案,也不会凝滞于某一时段的限局性预警,而是在孕前和妊娠期实施不断预警、预测、预防连璧,注重风险识别和预警追查及监控管理,得以成就步步为营的诊治策略。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起源与肿瘤发生新进展--“二元论”学说
    马丁
    2014, 30(1): 8-11. 
    摘要 ( )   PDF(861KB) ( )  
    专题笔谈
    经阴道植入网片盆底重建手术再认识
    朱兰
    2014, 30(1): 12-14. 
    摘要 ( )   PDF(854KB) ( )  

    随着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关于经阴道植入网片的盆底重建手术的特殊通告并伴随以部分网片厂家的产品退市,引起全球业内的很大反响,临床医生在盆底重建的术式选择中面临着困惑。全面了解FDA关于经阴道植入网片的盆底重建手术通告的背景和内涵,对于正确选择适合经阴道植入的网片进行盆底重建手术有重要的作用。

    卵巢癌干细胞及卵巢癌治疗
    于风胜,李艺,崔恒
    2014, 30(1): 14-17. 
    摘要 ( )   PDF(871KB) ( )  

    卵巢癌干细胞在卵巢癌发生、化疗耐药和复发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传统治疗对减小肿瘤体积有效,但是治疗后留下的卵巢癌干细胞成为卵巢癌复发和难治的根源。兼顾卵巢癌干细胞和普通肿瘤细胞的治疗策略才能真正有效治疗卵巢癌。对卵巢癌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和调控机制的了解是研究卵巢癌干细胞靶向治疗的基础。

    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热点问题
    冷金花,戴毅
    2014, 30(1): 17-20. 
    摘要 ( )   PDF(870KB) ( )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也是妇科临床和基础研究的热点问题。该文简述了内异症临床和基础研究中的四个热点问题:内异症与疼痛、内异症与不孕、深部浸润型内异症和内异症的复发,旨在探讨内异症临床和基础研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妇科治疗的微创理念与微创手术
    王丹波,郭翠珊
    2014, 30(1): 20-24. 
    摘要 ( )   PDF(879KB) ( )  

    医疗技术进步诞生了越来越多的微创手术,使患者受益。妇科领域广泛应用的微创手术包括:介入治疗、阴式手术、内镜手术、小切口手术等。微创理念是建立在微创技术基础上整体医疗模式的进步,在微创理念下,不同疾病科学地选择不同最佳微创手术,“以疾病为中心”代替“以技术为中心”,使患者得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变迁及其对临床管理的挑战
    朱微微,杨慧霞
    2014, 30(1): 24-27. 
    摘要 ( )   PDF(872KB) ( )  

    妊娠期糖尿病的国际诊断标准不断变更,根据2008年孕妇高血糖与不良结局关系的研究,诸多国际学术和科研管理机构包括世界卫生组织以及我国卫生部均更改了标准,但新标准仍然存在争议。该文介绍了标准发展变更情况,讨论了我国临床管理对新标准提出的挑战和对策。

    胎盘植入研究进展
    付晓敏,漆洪波
    2014, 30(1): 27-30. 
    摘要 ( )   PDF(863KB) ( )  

    胎盘植入是产科具有潜在生命危险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呈逐年增长趋势。由于胎盘植入可引发产时或产后大出血、凝血功能障碍、产褥感染等并发症,已成为子宫切除的主要原因之一,故其诊断及治疗日益受重视。并且需多学科共同规划管理,以降低其病死率。

    孕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构建在心血管疾病发育起源中的研究现状
    高芹芹,张鹏杰,李凌君,等
    2014, 30(1): 31-34. 
    摘要 ( )   PDF(868KB) ( )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多种宫内不良环境因素(如胎儿缺氧、营养不良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等)均能改变孕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构建与功能。RAS的这些改变对子代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可造成重要影响,在胎源性心血管疾病发育起源中起重要的作用。该文将对孕期RAS构建及其在心血管疾病发育起源中的近期研究发现和进展进行简要概述。

    胚胎着床研究进展
    全松,张力佳
    2014, 30(1): 34-38. 
    摘要 ( )   PDF(886KB) ( )  

    胚胎着床过程包括定位、黏附、侵入,其调控机制复杂而精细,涉及多个基因、生物分子、细胞因子和信号传导通路,其中胚胎质量、子宫内膜容受性、胚胎发育与子宫内膜发育的同步性,以及良好的母胎对话是胚胎着床所必需。胚胎着床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的进展,有助于进一步探索胚胎着床的奥秘,加深了解胚胎着床的相关机制,对不孕症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绝经激素治疗新进展
    陈蓉
    2014, 30(1): 38-40. 
    摘要 ( )   PDF(858KB) ( )  

    2002年美国妇女健康干预(Women’s Health Initiative,WHI)的发表使绝经激素治疗进入了一个低谷。近10年来该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的观点已经有很大的不同。该文在具体介绍WHI 研究后,着重介绍了该领域10年来的最重要研究,包括WHI再分析、丹麦的DOPS研究、欧洲的EURAS-HRT研究等,突出了这10年来最重要的进展为“窗口期”理论和孕激素选择。最后介绍了2013年关于绝经激素治疗(menopausal hormone therapy,MHT)的国际共识要点。

    复发性流产病因学研究进展
    肖世金,赵爱民
    2014, 30(1): 41-45. 
    摘要 ( )   PDF(884KB) ( )  

    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RSA)一般指与同一配偶发生连续3次或3次以上的自然流产。近年来许多学者提出将连续发生2次的自然流产者纳入RSA的范畴,原因是连续发生2次自然流产后,再次妊娠的流产率可高达50%以上,要引起足够的重视。RSA的病因复杂,目前已知的病因有染色体异常、生殖道解剖异常、内分泌失调、感染性疾病因素、血栓前状态、自身免疫因素等。除此之外,临床上仍有至少40%以上的患者病因不明。由于RSA的病因复杂,造成了RSA的难治性,是目前基础与临床研究的难点与热点。

    研究与探索
    自噬在卵巢癌失巢凋亡抵抗中的作用
    殷霞,狄文
    2014, 30(1): 46-50. 
    摘要 ( )   PDF(865KB) ( )  

    目的 探讨自噬在卵巢癌失巢凋亡抵抗中的作用。分析自噬和整合素相关蛋白在卵巢癌细胞株A2780不同培养方式下的表达情况,并通过siRNA和化学抑制剂来明确其调控机制。方法 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以卵巢癌细胞株A2780在常规培养、Matrigel铺胶培养和悬浮培养这3种培养方式中用Western blot检测自噬和整合素相关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卵巢癌细胞株A2780在常规培养、Matrigel铺胶培养和悬浮培养这3种培养方式中自噬相关分子LC3、Beclin1和整合素CD51(αv),CD61(β3),CD29(β1)的表达情况发现,CD51和CD61的表达逐渐下降([WTBX]P[WTBZ]< 0.05),而自噬相关分子LC3的表达却为递增([WTBX]P[WTBZ]<0.05),Beclin1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TBX]P[WTBZ]>0.05)。在3种不同培养方式中,RGD使用后自噬相关分子LC3的蛋白表达增强([WTBX]P[WTBZ]<0.05);RGD阻断整合素信号途径并没有促进细胞的凋亡([WTBX]P[WTBZ]>0.05),但是RGD作用下同时加入自噬抑制剂3-MA可以促进细胞的凋亡([WTBX]P[WTBZ]<0.05)。结论 自噬在卵巢癌失巢凋亡中主要通过整合素信号αvβ3途径来调控,可以为失巢细胞早期提供能量支持,在一定条件下抵抗失巢凋亡,这也是造成卵巢恶性肿瘤转移的重要原因。

    miR-134靶基因筛选与鉴定在卵巢癌耐药中的应用研究
    双婷,王敏,常爽,等
    2014, 30(1): 51-54. 
    摘要 ( )   PDF(861KB) ( )  

    目的 应用Hybrid-PCR 技术,筛选 miR-134在人卵巢癌紫杉醇耐药SKOV3-TR30细胞中潜在靶基因,为卵巢癌耐药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通过RNA抽提,Hybrid-PCR 引物设计,Hybrid-PCR及测序,BioEdit和DNAclub分析所有测序结果并运用BLAST分析确定候选靶mRNA的确切信息。最后通过候选靶基因的3’UTR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及miRNA共转染HEK293细胞进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 Hybrid-PCR方法筛选出SKOV3-TR30中miR-134的潜在靶基因有:C16orf72、PNAS-105、spermidine synthase、VIM2、F-box protein 2、GAPDH、PRPF6和RPL41,成功构建以上8个靶基因3’-UTR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显示miR-134对8个候选靶基因3’-UTR区均具有直接结合作用。结论 在SKOV3-TR3O 细胞中,运用Hybrid-PCR方法共筛选得到8个miR-134候选靶基因;miR-134可能通过调控这些靶基因在卵巢癌耐药形成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