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讨论
    儿童功能性胃肠病的罗马Ⅲ诊断标准
    陈洁
    2007, 22(01): 1-3 . 
    摘要 ( )  
    儿童上消化道功能性疾病
    董梅
    2007, 22(01): 4-7 . 
    摘要 ( )  
    儿童青少年肠易激综合征
    许春娣,许斌
    2007, 22(01): 7-9 . 
    摘要 ( )  
    儿童慢性腹痛的诊断和治疗
    孙梅,滕旭
    2007, 22(01): 9-12 . 
    摘要 ( )  
    小儿功能性便秘的治疗
    王宝西,王茂贵
    2007, 22(01): 12-13 . 
    摘要 ( )  
    生物反馈治疗肛直肠功能紊乱
    江米足
    2007, 22(01): 14-17 . 
    摘要 ( )  
    小儿食物过敏的消化道表现
    龚四堂
    2007, 22(01): 17-18 . 
    摘要 ( )  
    论著
    早产儿瘦素质量浓度与早期静脉营养及生长发育相关性探讨
    周英,李明霞,帕提曼
    2007, 22(01): 19-21 . 
    摘要 ( )  
    目的探讨瘦素质量浓度与早期静脉营养及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新疆医科大学第一 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于200501—200602,将收治的86例早产适于胎龄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早期微量喂养同时辅助胃肠外营养组)45 例和对照组(单纯早期微量喂养组)47例,分别测定脐血及第7天血清瘦素质量浓度,同时监测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指标,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1)观察组与对照组脐血瘦素质量浓度分别为(4.6±3.7)ng/mL、(4.8±2.2)ng/mL,生后第7天两组瘦素质量浓度分别为(4.3±2.2)ng/mL、(3.1 ±1.7)ng/mL。对照组第7天血清瘦素质量浓度明显低于脐血(P<0.05),而观察组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脐血瘦素质量浓度与出生体 重、胎龄成正相关(r=0.56、r=0.67)。(3)观察组第7天热卡及蛋白质摄入量、血清瘦素质量浓度、皮褶厚度变化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产儿应尽早喂养,同时需要胃肠外营养作为肠内营养的补充。瘦素可作为新生儿营养效果判定的实验室指标之一。
    宫内发育迟缓早产儿胰岛素 生长激素及皮质醇的变化和发病关系研究
    姚明珠,陆国强,陈豪,印学蕾,吴莉,戴芸佳,郭佳林,丁效薇,胡勇,徐秋玲
    2007, 22(01): 22-24 . 
    摘要 ( )  
    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Ins)、生长激素(GH)、皮质醇(Cor)与早产儿宫内发育迟缓 (IUGR)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40例IUGR早产儿和45例适于胎龄早产儿(对照组)母血、脐血和生后7日龄血清中的Ins、GH、Cor含 量,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Ins在IUGR组脐血、生后7日龄血清中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GH、Cor在母血中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而脐血、生后7日龄血清中Cor含量在IUGR高于对照组,但二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产儿IUGR与Ins、GH、Cor等内分 泌激素有关,它们通过调节代谢而影响胎儿宫内的生长发育,发挥着较重要的作用。
    临床经验
    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渗出性多形性红斑8例临床分析
    张一宁
    2007, 22(01): 24-24 . 
    摘要 ( )  
    论著
    早产儿囊性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与低碳酸血症及机械通气关系
    王卫,刘晓红,林英
    2007, 22(01): 25-27 . 
    摘要 ( )  
    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囊性脑室周围白 质软化症(cPVL)与低碳酸血症及机械通气的关系。方法比较cPVL与非cPVL早产儿(各10例)生后3d内发生的低碳酸血症(至少2次PaCO2<3.33kPa) 情况以及每天机械通气参数,两组在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及临床情况方面统计均无差异。结果cPVL组发生低碳酸血症几率为70%,明显高于非 cPVL组的20%(P=0.02),而两组每天机械通气参数无差异。结论早产儿cPVL的发生与低碳酸血症有关,似乎与过度通气无关。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动态变化的临床研究
    吕为萍,李建友,王洁,孙晓林,柳丽
    2007, 22(01): 28-30 . 
    摘要 ( )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时血清肌酸激酶(CK)和心型同工酶 (CKMB)、脑型同工酶(CKBB)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200405—200501的32例HIE患儿和30例正常新生儿分别在生后24h内、第3天、 第7天采集股静脉血,测定血清中总CK、CKMB及CKBB。结果(1)HIE组血清CK、CKMB、CKB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HIE各组血清CK 、CKMB、CKBB水平均随着病情加重而升高,生后24h内均达到峰值,第3天开始下降,第7天中度组CK、CKMB、CKBB降至正常水平,重度 组CK、CKMB、CKBB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中、重度HIE组血清CK、CKMB与对照组和轻度HIE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轻度 HIE组血清CK、CKMB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HIE组血清CKB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1)。结论(1)HIE血 清中CK、CKMB、CKBB水平与HIE程度密切相关,HIE程度越重其水平越高。(2)血清CK、CKMB、CKBB是HIE患儿心、脑损伤的早期敏感指 标,可作为对HIE的早期诊断、病情严重程度判定常用的指标;对临床进行干预治疗和早期估计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用PowerBuilder建立新生儿感染病原菌及抗菌药物药敏变化动态监测系统
    古锐,余加林
    2007, 22(01): 31-35 . 
    摘要 ( )  
    【摘要】目的建立动态实时监测系统,了解本地区新 生儿感染致病菌谱和抗菌药物耐药模式变迁情况,为长期跟踪动态监测和预测提供基础和平台。方法用PowerBuilder软件根据2247条原始数据 建立数据库,编写程序建立监测系统,并用该系统进行监测及预测分析。结果2000—2004年5年间,我院新生儿最常见的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 (20.7%)、大肠埃希菌(18.0%)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6.2%)。机会致病菌的比例逐年增高。院内感染和院外感染致病菌谱差异越来越小 (P>0.05)。抗菌药物耐药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头孢类抗生素。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70.9%)和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58.0%)是最突出的 耐药问题。5年间大部分抗菌药物敏感率变化无显著性(P>0.05),呈轻微下降趋势,但近两年部分抗菌药物敏感率轻微回升。监测抗菌药物敏感 率时序变化能被估计和预测,精确度较好(MAPE<50)。结论该监测系统能直观地从时间轴上监测新生儿细菌感染致病菌及抗菌药物敏感率的动态 变化趋势,较好预测该变化,通过以上信息能及时评价经验用药、对异常发现提出新的研究假设,初步成功建立监测系统。
    诺衡对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高脂血症疗效的初步观察
    姚勇,杨霁云,王鸿雁,刘翠华
    2007, 22(01): 36-38 . 
    摘要 ( )  
    摘要】目的观察降脂药物诺衡对于活动期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SR NS)患儿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观察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住院的8例肝功能正常的活动期SRNS患儿诺衡降脂治疗1个月,检测治疗 前后血清脂质、脂蛋白、白蛋白、肝肾功能的变化及观察临床副反应表现,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2~14岁,平均8.4岁,所有患儿均接受激素 治疗且用药前后尿蛋白持续+++~++++。结果血脂及脂蛋白水平在用药2周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TG明显下降(P<0.05),TC、VLDL、LDL下降 ,HDL上升,差异均在4周后出现明显变化(P<0.05)。治疗前后血Alb、ALT、S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后两者在正常范围内。除1例服药中出 现胃肠不适感外,所有患儿均无腹痛、腹泻及皮疹等副反应。结论结果显示对于持续未缓解的SRNS患儿,尤以TG升高为主的高脂血症,短期 应用诺衡降脂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直立倾斜试验对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反复发作的预测
    王成,何芝香,李茗香,薛小红,郑慧芬,林萍,曹闽京,刘晓燕
    2007, 22(01): 39-42 . 
    摘要 ( )  
    【摘要】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HUTT)对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反复发 作的预测价值。方法200101—200608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患儿251例,男112例,女139例,年龄 4~18(12.25±3.27)岁。依临床晕厥发生频次分A组(晕厥发作仅1次,n=54)、B组(晕厥发作2~4次,n=137)与C组(晕厥发作≥5次,n=60)。HUTT 在取得知情同意后采用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n=251)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SNHUT,n=92)。结果(1)HUTT阳性率与晕厥频次关系:BHUT 阳性率随晕厥频次增加而递增(χ2=4.285,P>0.05),SNHUT阳性率与晕厥频次不呈线性关系(χ2=1.316,P>0.05),HUTT总阳性率(指BHUT阳性 率+SNHUT阳性率)亦随晕厥频次增加而递增(χ2=3.809,P>0.05)。(2)HUTT反应类型与晕厥频次关系:无论是BHUT还是SNHUT,反应类型以血管抑 制型为主,BHUT或SNHUT在不同晕厥频次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分别为χ2=3.008,P>0.05;χ2=2.426,P>0.05)。结论HUTT与儿童VVS临床晕厥反复 发作频次无明显关系,对儿童VVS临床反复晕厥发作没有预测价值。
    病例报告
    反复复发小儿嗜酸性胃肠炎1例
    曹艳华,常向秀,徐节,刘菲菲
    2007, 22(01): 42-42 . 
    摘要 ( )  
    论著
    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后患儿肠道菌群的变化
    楼金玕,黄晓磊,陈洁
    2007, 22(01): 43-46 . 
    摘要 ( )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及抗H·pylori治疗对儿童肠道菌群状 态的影响。方法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04年4~10月门诊收治的68例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患儿分为H·pylori阳性组36例、H· pylori阴性组32例二组。称取68例患儿新鲜粪便1.0g,分别进行需氧和厌氧培养,分离肠道菌群中最有代表性的三种需氧菌(肠杆菌、肠球菌、 酵母菌)和四种厌氧菌(双歧杆菌、乳杆菌、类杆菌、产气荚膜梭菌),菌落记数,同时计算B/E比值来代表定植抗力。对36例H·pylori阳性组中 的26例患儿进行“三联”抗H·pylori治疗1周后留取新鲜粪便进行肠道菌群分析,5例患儿在停药1个月后再次进行肠道菌群分析。结果H· pylori阳性组和H·pylori阴性组上述三种需氧菌和四种厌氧菌的菌落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H·pylori治疗1周后双歧杆 菌、乳杆菌、类杆菌菌落数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B/E值明显下降(P<0.01),酵母菌的检出率明显增加(P<0.05),产气荚膜梭菌检出率 下降(P<0.05)。5例患儿在停药1个月后,乳酸杆菌数量仍继续下降,肠杆菌数量继续增加,双歧杆菌、类杆菌数量有所恢复,但仍低于治疗前 。结论儿童H·pylori感染后对肠道菌群影响不大;三联疗法抗H·pylori治疗对儿童肠道菌群产生明显的影响,因此在治疗H·pylori感染时须 考虑到大量抗生素治疗后可能对患儿的副作用及潜在的危险。
    动态脑电图对新生儿惊厥的诊断与预后评估
    肖湛,余建莉,梁少辉,严越秀
    2007, 22(01): 47-48 . 
    摘要 ( )  
    【摘要】目的评价动态脑电图(AEEG)在新生儿惊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0110—200510,应用AEEG检测仪对46例 惊厥发作的新生儿进行AEEG监测分析,并随访6个月至2年。结果46例惊厥新生儿AEEG监测正常30例(65.2%),异常16例(34.8%)。重度异常AEEG特 点为发作期惊厥性放电者8例,发作间期惊厥性放电2例,低电压2例;轻度异常为4例,表现为缺甲图形变化3例,一过性尖波增多1例。该组睡眠期 惊厥性放电出现的频率增高,尤其在安静睡眠期多见(5/7,71.4%)。随访4例轻度AEEG异常患儿预后正常;12例重度AEEG异常有9例出现后遗症, 表现为运动智力低下,脑瘫,癫疒间。结论AEEG监测对于新生儿惊厥性疾病的诊断与预后的估计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AEEG异常程度越重则临床 后遗症明显。
    依达拉奉对新生鼠高氧肺损伤的影响
    潘佳容,肖志辉
    2007, 22(01): 49-50 . 
    摘要 ( )  
    【摘要】目的探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 (edaravone)对新生鼠高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为临床防治新生儿高氧肺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96只新生鼠随机分组后分别进行高浓度氧(氧 体积分数>0.90,简称高氧)、高氧+依达拉奉处理,并设相应对照。于实验3d、7d后检测各组新生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丙二醛(MDA)、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TNFα及肺核因子κB(NFκB)水平的变化,,并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 。结果高氧3d后BALF中MDA、TNFα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SOD活性下降(P<0.01),肺组织NFκB活性上升(P<0.01),病理切片 见明显炎性表现;高氧7d后,上述改变进一步加重。依达拉奉干预高氧损伤3d、7d时BALF中MDA、TNFα含量和肺NFκB染色强度均显著降低 (P均<0.05),SOD活性上升(P<0.05),肺组织炎性表现较轻。结论高氧可导致新生鼠的急性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机体氧化/抗氧化失衡和炎症 反应有关。依达拉奉对新生鼠高氧肺损伤发挥积极的保护作用。
    论著摘要
    血小板计数动态变化与重症肺炎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关系的临床研究
    潘伟思,陈倩媖
    2007, 22(01): 51-52 . 
    摘要 ( )  
    论著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106例临床分析
    徐慧香,张慧燕,车大钿,陆敏
    2007, 22(01): 51-52 . 
    摘要 ( )  
    【摘要】目的提高对小 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200509—200605间106例确诊为MP肺炎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发 病年龄多为学龄儿童,6~13岁占49.1%。持续发热伴刺激性咳嗽的患儿占93.4%,早期无明显阳性体征。MP痰培养阳性率低,仅为6.6%。但用颗 粒凝集法检测血清MPIgM阳性率高(92.5%)。外周血白细胞大多正常(占71%),但血沉(85.0%)及CRP(52.0%)都升高。胸片以一侧大片絮状阴影 为多见,占88.7%,右侧(57.6%)多于左侧,下叶(72.3%)多于中上叶。35例(33.0%)有肺外合并症,伴有渗出性胸膜炎者占39.4%,此外尚有贫血 、肝损害等。所有病例用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效果良好,尚未发现耐药情况。结论小儿MP肺炎好发于学龄儿童,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MpIgM 阳性率高,利于早期诊断。
    临床经验
    肺泡灌洗治疗婴儿肺泡蛋白沉着症1例
    张芙蓉,孙继民,董宗祈
    2007, 22(01): 55-56 . 
    摘要 ( )  
    新生儿硬肿症并肺出血36例临床分析
    王清胜,赵建昌,杨春燕,卢宪梅
    2007, 22(01): 56-57 . 
    摘要 ( )  
    综述
    儿童小肠疾病CT与MRI检查研究进展
    张斌,朱铭作
    2007, 22(01): 58-60 . 
    摘要 ( )  
    讲座
    儿科危重院内呼吸道感染和抗生素使用策略
    陆权
    2007, 22(01): 61-64 . 
    摘要 ( )  
    儿童慢性肾脏病的诊断和治疗
    易著文,关凤军
    2007, 22(01): 65-68 . 
    摘要 ( )  
    临床标准
    中国儿童青少年血脂防治专家共识(2006年海南)
    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学会动脉粥样硬化学组
    2007, 22(01): 69-73 . 
    摘要 ( )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专栏
    第1讲小儿骨关节系统疾病的比较影像学及检查流程
    范淼,叶滨宾
    2007, 22(01): 74-78 .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