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述评
    疝和腹壁外科微创手术新认识
    唐健雄
    2015, 35(11): 1145-1149.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11.01
    摘要 ( )   PDF(444KB) ( )  

    在疝和腹壁外科领域,腹腔镜疝修补手术是微创手术的概念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而且此论点在腹股沟疝和腹壁切口疝的治疗上具有明显的不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LIHR)仅应视为一种手术方法,而非微创手术。LIHR须采用全身麻醉,具有更多的分离、更复杂的操作、更长的手术时间,且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更高;而开放手术可在局麻下实施,具有更少的分离、更简单的操作、更短的手术时间以及更低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虽然LIHR术后病人相对能更早地恢复工作,术后慢性疼痛和切口感染发生率也相对更低,但其是微创手术的观点并未被广大医生所赞同。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LIVH)已被证明是腹壁切口疝病人安全、有效及合理的选择。LIVH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而且切口并发症和补片感染的发生率均很低,住院时间及恢复正常工作生活的时间均明显缩短,术后早期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开放手术。LIVH应成为腹壁切口疝手术的首选。总之,腹腔镜手术在腹股沟疝修补手术中微创的优势不明显,甚至被认为创伤更大,但在腹壁切口疝及其他腹壁疝的治疗中优势巨大。

    应用腹腔镜技术诊治疝和腹壁外科疾病利弊思考
    陈 双,宗 振
    2015, 35(11): 1150-1152.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11.02
    摘要 ( )   PDF(368KB) ( )  

    腹腔镜技术的优点较多,除了延长术者视线、扩大视野、改变手术入路和观察方式外,高清的摄像系统使操作更清楚、精细,减轻了病人术后疼痛,可早期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同时降低了手术的复发率。然而,腹腔镜疝修补术对技术要求更高,学习曲线更长,费用也相对较高。腹腔镜手术的并发症处理较棘手。此外,腹腔镜手术难以像开放手术一样满足个体化治疗的需求。因此,对于不同的病人,应用腹腔镜技术还是行常规的开放手术,术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发挥各自所长。

    专家论坛
    疝和腹壁外科生物学类修补材料再认识
    马颂章
    2015, 35(11): 1153-1156.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11.03
    摘要 ( )   PDF(439KB) ( )  

    欧洲疝学会认可的材料学分类将自然源的生物材料和完全可吸收的合成材料合为“biologicals”材料,这类材料的愈合过程是降解和重塑的生物愈合,而不同于聚合体材料的瘢痕愈合。当前使用的交联生物补片是减慢置入补片的降解,使新生组织内的成熟胶原足够承受缺损修复区域的组织张力。但是,如果加工时对交联过程控制不当,则可导致补片的网孔缩小,限制宿主细胞对补片的浸润,使修复过程中纤维性包膜的产生远胜于对组织的重塑。非交联生物补片置入体内后快速血管化和吞噬细胞早期进入修补区域,呈现耐感染机制。一旦出现感染时不必取出植入材料,是当前污染的腹壁疝修补的首选材料。由于其缺乏合成补片材料的机械张力,近期研发了聚丙烯-细胞外基质的杂交新材料。

    专题笔谈
    腹腔镜手术治疗复杂腹壁疝价值探讨
    杨 硕,陈 杰
    2015, 35(11): 1157-1161.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11.04
    摘要 ( )   PDF(423KB) ( )  

    复杂腹壁疝是巨大和(或)合并一系列并发症的腹壁疝。临床应对复杂腹壁疝进行分类并分别采用相应的腹腔镜治疗策略。对于巨大腹壁疝,术中应主动减容,腹腔镜固定,术后监测腹压,防治腹腔间室综合征;对于复发和多发腹壁疝,采用腹腔镜探查避免漏诊隐匿疝,同时腹腔内修补多发疝环;对于难复性或嵌顿性腹壁疝,腹腔镜联合开放术式处理疝内容物,应用部分可吸收材料修补,防治术后感染;对于合并感染、肠瘘的腹壁疝,先用腹腔镜探查,然后开放清创去除感染灶,应用部分可吸收材料修补缺损,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对于特殊位置的腹壁疝(包括边缘腹壁疝),采用腹腔镜联合吊线缝合的方式降低固定补片的难度。

    腹腔镜修补造口旁疝术式选择和技术要点
    何 凯,姚琪远
    2015, 35(11): 1161-1165.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11.05
    摘要 ( )   PDF(1208KB) ( )  

    全腹腔镜造口旁疝修补术治疗结肠造口旁疝术后复发率高;腹腔镜Sugarbaker修补术治疗回肠造口旁疝效果较好;腹腔镜Lap-re-Do修补术较全腹腔镜造口旁疝修补术修补效果更好。对于疝囊较小、较早期的结肠造口旁疝、回肠造口旁疝及回肠代膀胱的造口旁疝,全腹腔镜造口旁疝Sugarbaker法修补术可作为选择术式之一;而对于更多的结肠造口旁疝,腹腔镜Lap-re-Do修补术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内镜组织结构分离技术在巨大腹壁切口疝治疗中应用价值
    顾 岩,杨建军,宋志成
    2015, 35(11): 1165-1169.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11.06
    摘要 ( )   PDF(434KB) ( )  

    巨大腹壁切口疝(LIH)由于其治疗的复杂性使其至今仍是腹壁外科医师所必须面对的挑战。在腹部缺损关闭基础上实施腹壁加强修补是腹壁重建的基本原则,建立在组织结构分离基础上的内镜组织结构分离技术(ECST)为腹壁缺损的关闭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与帮助,不仅可以更小的创伤实现与开放组织结构分离技术同样的腹壁重建效果,而且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准确掌握与正确实施ECST对于LIH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机器人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价值及技术特点
    田 文,郗洪庆
    2015, 35(11): 1169-1171.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11.07
    摘要 ( )   PDF(375KB) ( )  

    机器人手术是外科领域巨大的进步。近年来,其成功应用于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中。机器人辅助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与传统腹腔镜和开放手术相比具有同样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展示了其更加微创化的技术优势。但是,仍须通过大样本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上述观点,同时进一步评估机器人辅助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潜在价值。此外,手术技巧和团队配合在该手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技术探讨
    王明刚
    2015, 35(11): 1172-1174.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11.08
    摘要 ( )   PDF(363KB) ( )  

    复发性腹股沟疝尤其是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复发疝的治疗依然是疝外科医师必须面对的难题。腹腔镜疝修补术凭借其“后入路”的手术特点和直视下操作的技术优势逐渐成为处理开放手术后复发疝的优选术式而被外科医师所接受和应用。因为复发疝情况复杂多变,目前尚无规范化的复发疝腹腔镜手术操作规范和指南。应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修补术(TAPP)治疗复发疝时绝大多数病人可以完整游离腹膜前间隙,部分病人须选择梭形或“T”形切口切开腹膜。原有补片一般不建议去除,在补片固定方面建议适当放宽指征,在特殊情况下可以选择局部修补法、腹腔内补片植入术(IPOM)或经腹部分腹膜外修补术(TAPE)修补缺损。

    国际外科信息
    “第一届世界疝和腹壁外科大会”聚焦
    陈富强,申英末,陈 杰
    2015, 35(11): 1175-1176.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11.09
    摘要 ( )   PDF(403KB) ( )  
    临床规范
    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
    2015, 35(11): 1177-1191.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11.10
    摘要 ( )   PDF(2915KB) ( )  
    指南与共识
    切口疝腹腔镜手术规范化操作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学组,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大中华腔镜疝外科学院
    2015, 35(11): 1192-1197.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11.11
    摘要 ( )   PDF(1803KB) ( )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原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肿瘤诊治专家共识(2015)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软组织与腹膜后肿瘤中心
    2015, 35(11): 1198-1205.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11.12
    摘要 ( )   PDF(523KB) ( )  
    指南(共识)解读
    2014年《国际腔镜疝学会腹腔镜腹壁疝和切口疝治疗指南》解读
    李基业
    2015, 35(11): 1206-1208.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11.13
    摘要 ( )   PDF(337KB) ( )  
    论著
    腹腔镜耻骨上疝修补56例临床疗效观察
    费 阳,孙鹏君,李基业
    2015, 35(11): 1209-1211.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11.14
    摘要 ( )  

    目的    探讨腹腔镜耻骨上疝修补手术技术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4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56例耻骨上切口疝病人的临床资料。均游离膀胱腹膜瓣、关闭肌筋膜缺损、放置复合补片并行贯穿腹壁的缝合固定,采用螺旋钉固定耻骨联合后方、双侧Cooper韧带。结果    55例病人顺利完成腹腔镜修补手术,仅1例因盆腔致密粘连而中转开放手术。术中测量疝环面积为(30.3±12.5)cm2,所用复合补片面积为(96.7±28.3)cm2。手术时间(66.4±35.5)min,术后住院(4.5±1.5)d。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8例(14.3%),其中膀胱破损1例,小肠浆肌层膜破损3例,术中腹壁下动脉损伤出血1例,均行腹腔镜手术处理;术后血清肿2例,慢性疼痛1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55例病人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8±13.2)个月,仅1例病人复发。结论    腹腔镜耻骨上疝修补疗效良好。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抗反流手术临床疗效研究(附835例报告)
    克力木·阿不都热依木,阿力木江·麦斯依提,阿扎提江,张 成,皮尔地瓦斯
    2015, 35(11): 1212-1214.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11.15
    摘要 ( )  

    目的    探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抗反流手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合并食管裂孔疝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15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35例GERD合并食管裂孔疝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胃底折叠术。结果    835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胃底折叠术,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其中联合其他手术183例(21.9%)。手术时间55.3(40~90)min;术中出血量20.4(5~50)mL,无术中术后输血者。术后24~48 h全流质饮食。术后随访3个月至10年,平均37.5个月。56例(6.7%)病人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吞咽困难28例,食管裂孔疝复发(折叠的胃底疝入胸腔)4例,症状复发18例,胃肠胀气综合征6例。结论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胃底折叠术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并可联合手术治疗其他疾病,是GERD合并食管裂孔疝病人的理想选择。

    腹腔镜联合组织结构分离技术治疗造口旁疝16例疗效分析
    刘 昶,孙旭阳,纪艳超,王 垚,张成森
    2015, 35(11): 1215-1216.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11.16
    摘要 ( )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组织结构分离技术(CST)在造口旁疝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应用腹腔镜联合CST治疗的16例造口旁疝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为70~250(152.9±60.8)min。术后发生血清肿2例,切口感染1例,疼痛2例(3~4周缓解)。经非手术治疗,病人顺利出院。随访6~15个月,16例病人恢复腹壁有效外观,正常参与呼吸和协调身体其他部位的运动,达到腹壁功能重建的效果。所有病人无慢性疼痛及造口旁疝复发。 结论    腹腔镜联合CST修补造口旁疝,恢复腹壁结构连续性的同时达到腹壁的功能性重建,手术兼具腹腔镜创伤小、干扰轻、恢复快等优点,降低了疝的复发率。

    腹腔镜Sugarbaker法治疗造口旁疝疗效评估(附37例报告)
    石玉龙,刘景磊,郭晓波,陈悦之,李乐平,刘洪俊
    2015, 35(11): 1217-1219.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11.17
    摘要 ( )  

    目的    评价采用腹腔镜Sugarbaker法进行造口旁疝修补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4 年12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37例行腹腔镜Sugarbaker法修补造口旁疝病人的临床资料。均使用Physiomesh或PCO造口旁疝专用网片。分析病人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手术并发症、术后复发率等。结果    共8例病人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4例病人出现术后肠梗阻,2例非手术方法治愈,2例行结肠镜扩张后缓解;3例病人出现原疝囊积液,2例经超声引导穿刺抽吸后消失,1例积液并发感染,经引流、冲洗后治愈;1例有排便不畅感觉,每次排便前有腹痛,1个月后消失。随访5~2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3个月,共发现2例病人复发,均为部分网片从边缘进入原疝囊形成复发,1例再次手术修补,1例仍在观察。结论    腹腔镜Sugarbaker法修补造口旁疝安全可行,具有操作简单、复发率低等特点。

    腹腔镜手术治疗女性腹股沟疝225例临床分析
    王 骥,王文瑞,李健文,乐 飞,冯 波,王明亮,陆爱国,郑民华
    2015, 35(11): 1220-1222.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11.18
    摘要 ( )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女性腹股沟疝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3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行腹腔镜修补术的225例(246侧)女性腹股沟疝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经腹腹膜前修补术(TAPP)治疗170例(183侧),全腹膜外修补术(TEP)治疗55例(63侧)。按术中是否保留子宫圆韧带分为保留组(95例,104侧)和切断组(131例,142侧)。对比分析两组病人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1)保留组中19侧子宫圆韧带能够自然腹壁化,5侧沿子宫圆韧带两侧切开腹膜后再缝合,均采用传统方法将补片平铺在子宫圆韧带前方;80侧采用内环口整形术(Keyhole法),将补片置于子宫圆韧带的后方。保留组采用TAPP 90侧(86.5%),TEP 14侧(13.5%);切断组采用TAPP 93侧(65.5%),TEP 49侧(34.5%)(P=0.002)。保留组和切断组病人的平均年龄分别为(41.2±1.7)岁和(62.3±1.2)岁(P<0.000);手术时间分别为(31.3±1.3)min和(25.0±1.0)min(P<0.000)。(2)手术无中转。术后住院时间为(1.5±0.2)d,2周内均恢复非限制性活动。术后血清肿10例(4.5%),尿潴留2例(1.0%)。随访期内无复发。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女性腹股沟疝时,子宫圆韧带是否切断须考虑年龄、手术时间、复发率等多方面因素;如保留子宫圆韧带,切开腹膜再缝合和Keyhole法是可选择的两种方法。

    嵌顿性腹股沟疝65例临床分析
    李绍杰,唐健雄,胡星辰,黄 磊,蔡 昭,陈 革
    2015, 35(11): 1223-1225.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11.19
    摘要 ( )  

    目的    分析嵌顿性腹股沟疝临床诊疗中的特点,总结个体化治疗方案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收治的65例嵌顿性腹股沟疝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65例病人中,29例实施了急诊手术,36例手法回纳后择期手术,7例术中发现肠管坏死。术后共有6例出现并发症,3例为肺部感染,1例心脏衰竭,1例麻痹性肠梗阻,1例切口感染,其中1例死亡;另有1例疝复发。结论    嵌顿性腹股沟疝防重于治,治疗方案须根据病情个体化选择,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经正中线切口腹膜前3D-max补片修补腹股沟疝疗效研究(附115例报告)
    王桐生,丁 磊,赵爱民,许开宇,张能维,高 宏
    2015, 35(11): 1226-1228.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11.20
    摘要 ( )  

    目的    探讨经正中线切口腹膜前3D-max补片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15例腹股沟疝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3D-Max补片行经正中线切口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单侧疝89例,双侧疝26例;斜疝73例,直疝22例,复合疝20例;复发疝11例。观察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和复发率等。术后随访4个月至2年。结果    单侧疝手术时间平均51.2 min,双侧疝手术时间平均76.6 min,住院时间平均6.1 d。血清肿5例,切口脂肪液化、裂开4例,分别经抽吸和换药治愈。随访3~24个月无复发。结论    经正中线切口腹膜前3D-max补片腹股沟疝修补术更适合复杂疝及复发疝,但操作有难度,对初发疝的治疗并无明显优势。

    普外科死亡病人血清降钙素原峰值变化趋势研究(附28例报告)
    林 超,吴文川,戎叶飞,赵过超,王单松,楼文晖,靳大勇,秦新裕
    2015, 35(11): 1229-1231.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11.21
    摘要 ( )  

    目的    分析普外科死亡病例血清降钙素原(PCT)峰值变化趋势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3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收治的28例死亡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疾病构成、并发症、死亡原因、PCT等临床因素,探讨PCT与并发症、死亡原因间的关系。结果    感染相关并发症5例、非感染并发症23例。死亡前两周PCTmax(病人病程中PCT最高值)<0.5 μg/L 4例,0.5~2 μg/L 5例,>2~10 μg/L 6例,>10 μg/L 13例。在并发症和死亡原因方面,报告为非感染因素与感染性因素病人的PCTmax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max>2 μg/L[(5.0±1.0)d]及>10 μg/L[(4.4±1.2)d]病人的存活时间分别短于PCTmax≤2 μg/L[(9.7±1.7)d]和≤10 μg/L[(8.3±1.3)d]的病人(P=0.017、0.038)],且存活时间与PCT变化趋势呈正相关关系(r=0.554,P=0.026)。结论    在死亡病例并发症及死亡原因分析中低估了感染因素;动态监测PCT有助于判断感染情况及转归,协助临床诊治危重病人。

    手术切除与射频消融治疗早期肝癌疗效Meta分析
    张玉盼1,侯建存2,淮明生2,李 阳2,崔子林2,张雅敏2
    2015, 35(11): 1232-1237.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11.22
    摘要 ( )  

    目的    比较早期肝细胞癌(HCC)病人行手术切除(SR)和射频消融(RFA)的术后存活率和无瘤存活率。方法    检索2004年1月至 2014年10月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以及万方、CNKI数据库中收录的关于早期HCC行SR与RFA疗效比较的文献,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择文献,采用Stata11进行Meta分析,利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计算术后1年、2年、3年、5年总体存活率及1年、2年、3年无瘤存活率的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应用漏斗图及Egger检验评估文献的发表偏倚。结果    共纳入5篇随机对照研究和8篇回顾性研究。共统计12 580例早期HCC病人,其中SR组6237例,RFA组6343例。SR组和RFA组在1年总存活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R组2、3、5年总存活率明显高于RF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R组1、2、3年无瘤存活率明显高于RF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R治疗早期HCC病人的术后总存活率和无瘤存活率均高于RFA治疗。

    短篇论著
    介入治疗自发性腹腔内出血3例临床分析
    王振勇,李凤山,王铁功,柴 伟
    2015, 35(11): 1238-1239.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11.23
    摘要 (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处理变异肝右动脉10例临床体会
    曹学峰,王西秀,张兴元,管清海,张 帆,成 雨,陈强谱
    2015, 35(11): 1240-1241.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11.24
    摘要 ( )  
    腔镜经乳晕双侧甲状腺手术83例临床观察
    孙文振
    2015, 35(11): 1242-1242.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11.25
    摘要 ( )  
    讲座
    客观认识网塞-平片腹股沟疝修补术
    陈思梦
    2015, 35(11): 1243-1244.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11.26
    摘要 ( )  
    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后局部感染预防和处理
    杨福全
    2015, 35(11): 1245-1246.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11.27
    摘要 ( )  
    文献综述
    腹壁疝修补材料学研究进展
    方 斌,杨福全
    2015, 35(11): 1247-1250.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11.28
    摘要 ( )  
    单孔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研究进展
    谢智钦,唐才喜,胡 琛
    2015, 35(11): 1251-1253.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11.29
    摘要 ( )  
    病案报告
    儿童腹壁巨大纤维肉瘤切除术后一期腹壁重建1例报告
    戎世捧,姚 胜,刘飞德
    2015, 35(11): 1254-1255.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11.30
    摘要 ( )  
    回肠子宫内膜异位症并完全性肠梗阻1例报告
    姜建龙1a,朱正明1a,李 庆1b,肖柔柔2,孙慧慧2
    2015, 35(11): 1256-1256.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11.31
    摘要 ( )  
    先天性短食管误诊1例报告
    刘元奇,张春芳
    2015, 35(11): 1257-1258.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11.32
    摘要 ( )  
    腹腔气囊肿症感染破裂1例报告
    吴桂堂,贺孝文,张锐江,李均贤,李广权
    2015, 35(11): 1259-1260.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11.33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