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述评
    大数据与精准医疗时代胃癌诊治策略
    季加孚,李浙民,薛 侃,苗儒林
    2015, 35(10): 1033-1036.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10.01
    摘要 ( )   PDF(424KB) ( )  

    大数据和精准医疗时代对胃癌的诊治提出了新的要求。临床数据及个人分子生物学信息的获得使得个体化的精准医疗成为可能。在精准诊断的前提下,对病期偏早的胃癌病人,应减少不必要的治疗创伤;而对病期偏晚的胃癌病人,应采用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精确靶向治疗、化疗、手术等治疗适应证,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病人生存质量。通过建立全国数据共享与分析平台,不断探索,结合我国国情提出适宜自身特点的精准医疗方案。

    胃癌复发、转移诊治难点与对策
    朱正纲
    2015, 35(10): 1037-1039.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10.02
    摘要 ( )   PDF(388KB) ( )  

    积极预防与治疗胃癌复发、转移是提高胃癌整体疗效的关键。外科医生应充分了解肿瘤复发、转移的病理生物学特征,并积极推广分子病理分型工作;应更加重视对肿瘤复发、转移的预防性治疗,采取积极的围手术期综合治疗;强调首次手术的规范性与根治性,减少并杜绝医源性肿瘤复发;对复发、转移病人坚持积极的综合治疗,以争取理想的疗效。

    专家论坛
    从2014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指南再看结直肠癌肝转移规范化诊治进展
    姚宏伟,修典荣
    2015, 35(10): 1040-1045.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10.03
    摘要 ( )   PDF(468KB) ( )  

    结直肠癌肝转移(CLM)是结直肠癌病人最为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以及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近年来,随着诊治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CLM病人获得手术治疗的机会并且预后得以改善。基于循证医学的证据,2014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发布了《ESMO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诊断、治疗和随访临床实践指南》,推荐对CLM进行规范化诊断和治疗,这包括多学科团队协作诊治、准确评估CLM的可切除性、积极的手术治疗、恰当的综合治疗方案以及个体化的药物治疗。

    专题笔谈
    胃癌局部复发的特点与对策
    李国立,何 琪
    2015, 35(10): 1046-1048.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10.04
    摘要 ( )   PDF(389KB) ( )  

    通常将局部手术野以及残胃上的复发癌称为局部复发性胃癌。因多数局部复发性胃癌来源于局部手术野,难以获得组织学诊断。胃癌根治术对原发灶及其邻近的组织进行了广泛的切除后,就形成了以手术野为中心的、包含诸多重要脏器、血管在内的广泛粘连。癌组织局部复发后就非常容易累及粘连于周围的重要脏器或血管,多无法切除。局部复发癌在累及邻近脏器的同时也侵入相应脏器的淋巴网络,使其淋巴结转移范围更广泛。手术切除仍是局部复发性胃癌的首选方法,但能够切除者不多。初次手术时准确的术前诊断是防止局部复发的第一环节,规范性手术、必要的术前化疗则是预防复发的重要步骤。

    胃癌术中腹腔灌洗脱落癌细胞检测及临床意义
    李子禹,苗儒林,季加孚
    2015, 35(10): 1049-1052.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10.05
    摘要 ( )   PDF(430KB) ( )  

    胃癌并腹腔游离癌细胞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晚期胃癌,是腹腔转移的早期表现形式。目前,腹腔游离癌细胞的检测主要通过腹腔镜探查联合腹腔灌洗细胞学检查进行。诸多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也开始出现,但是仍缺乏相关统一规范。腹腔游离癌细胞阳性病人预后较差,而通过全身系统治疗、腹腔局部治疗等使腹腔游离癌细胞转阴后可能为病人带来生存获益。目前,仍需要高质量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对腹腔游离癌细胞的检测和治疗方法进行评估,以达到诊断、治疗的规范化、个体化和专业化。

    复发性胃癌手术消化道重建难点及方式合理选择
    梁 寒
    2015, 35(10): 1053-1055.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10.06
    摘要 ( )   PDF(376KB) ( )  

    复发性胃癌采取手术治疗可以显著提高病人的存活率。残胃复发癌的根治性切除率可以达到50%。复发性胃癌或残胃癌手术多采取全残胃切除术,全残胃切除术后最常用的消化道重建是Roux-en-Y(RY)术式。RY+空肠贮袋也是备选方法之一,小贮袋(7~15 cm)具有更明显的临床优势。间置空肠作为全残胃切除消化道重建的推荐术式仅适用于Billroth I式重建后,且残胃复发于非吻合口残胃并获得R0切除的病例。应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重建术式。

    复发、转移胃癌的转化性治疗
    王振宁,陈瀚宇
    2015, 35(10): 1055-1059.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10.07
    摘要 ( )   PDF(438KB) ( )  

    在胃癌病人的治疗过程中,复发、转移的发生严重地影响着病人的生存。由于其临床表现复杂且病期较晚,常难以再次进行根治手术。因此,旨在使肿瘤降期以达到病灶可切除的转化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筛选适宜行转化治疗的病例、具体的治疗策略、转化治疗中手术时机的选择及转化治疗效果的现状,是临床医生需要关注的问题。

    伴有No.16淋巴结转移胃癌治疗策略
    何裕隆
    2015, 35(10): 1059-1062.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10.08
    摘要 ( )   PDF(406KB) ( )  

    拟行No.16淋巴结清扫的胃癌病人须行充分的术前评估及术前分期,经过多学科讨论决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目前,预防性No.16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已被否定,治疗性No.16淋巴结清扫目前仍有争议。其指征包括无其他非根治因素及No.16淋巴结转移不超过3枚。手术多采用右侧入路(右侧Toldts间隙),清扫范围主要集中于No.16a2和b1区。No.16淋巴结清扫并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但术者需具有丰富的D2淋巴结清扫和扩大淋巴结清扫经验。新辅助化疗可使肿瘤降期,增加R0手术的机会。

    胃癌复发再手术适应证及评价
    陈 凛,李佶阳
    2015, 35(10): 1063-1065.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10.09
    摘要 ( )   PDF(378KB) ( )  

    胃癌复发是绝大多数病人无法获得长期生存的主要原因。局部复发是复发性胃癌中切除率相对较高、预后相对较好的类型。血源性复发发生率高,肝脏是最常受累的器官,满足一定条件时可考虑肝转移灶切除治疗。腹膜转移治疗困难,预后差。复合复发与复发距首次手术的时间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早期复发再切除率低,预后差。中晚期复发再切除率高,预后也相对较好。

    胃癌卵巢转移临床治疗决策
    曹 晖,邱江锋,赵 刚
    2015, 35(10): 1065-1068.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10.10
    摘要 ( )   PDF(419KB) ( )  

    胃癌卵巢转移又称Krukenberg瘤,临床并不少见,好发于30~49岁绝经前女性,预后差,是女性胃癌治疗中的难点和困惑。胃癌卵巢转移最可能的发病机制为胃肠道肿瘤的逆行性淋巴道转移。诊断的要点为单侧或双侧卵巢肿瘤结合有胃肠道肿瘤病史。外科治疗以根治性切除原发灶和转移灶为主,化疗可能使病人获得一定的疗效。

    胃癌腹膜复发、转移诊治策略
    苗智峰,徐惠绵
    2015, 35(10): 1068-1070.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10.11
    摘要 ( )   PDF(426KB) ( )  

    腹膜转移是胃癌最常见的转移形式,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后有积极的意义。影像学、肿瘤标记物及脱落细胞学检查使腹膜转移的早期诊断更具前景,同时,多种化疗方案及姑息性手术等综合治疗的发展,也为胃癌腹膜转移病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腹腔热灌注化疗在胃癌腹腔转移治疗中的价值
    吴晓江,贾永宁,季加孚
    2015, 35(10): 1071-1075.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10.12
    摘要 ( )   PDF(444KB) ( )  

    腹腔种植转移是胃癌的主要致死原因,一旦出现,预后极差。近年来,单纯的腹腔种植转移逐渐被认为是一种局部病变,可以采取更为积极的治疗方法,包括腹腔热灌注化疗、腹膜切除等。手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可以大大降低术后腹腔复发率,腹膜切除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对胃癌合并明显腹腔种植转移也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选择潜在可获益的病人是获得良好疗效的重要前提。但是目前腹腔热灌注化疗仍然缺少一套标准的流程,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结果来使其标准统一。

    残胃复发癌治疗策略
    胡 祥
    2015, 35(10): 1075-1078.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10.13
    摘要 ( )   PDF(439KB) ( )  

    残胃复发癌的治疗策略取决于癌的浸润深度。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适应证以外的早期残胃癌原则上应行全胃切除术;黏膜内癌应行D1或D1+淋巴结清扫术; 黏膜下层癌应行D1+或D2淋巴结清扫术;缝合部位或吻合口癌应行D2淋巴结清扫术。进展期残胃癌应行全胃切除术和D2淋巴结清扫术。对于能治愈性切除的进展期T3或T4残胃癌,按淋巴流向及淋巴结转移规律行D2+、16a2b1淋巴结清扫术,必要时合并脏器切除。

    胃癌肝转移综合治疗
    所 剑,李 伟,王大广
    2015, 35(10): 1078-1082.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10.14
    摘要 ( )   PDF(472KB) ( )  

    肝转移是胃癌发展的终末阶段,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并且是晚期胃癌的治疗难点之一。目前,多种方法被用来控制胃癌肝转移,包括手术切除、系统治疗、消融治疗、介入治疗和靶向治疗,但是具体方案尚无定论。多学科团队(MDT)综合治疗模式已经使更多的病人获得了生存期的延长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掌握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尤为重要。

    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随访与监测
    胡建昆,赵林勇,陈心足
    2015, 35(10): 1082-1085.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10.15
    摘要 ( )   PDF(383KB) ( )  

    胃癌术后复发、转移是导致胃癌生存预后不佳的关键因素。目前尚无统一的术后随访方法来检测及评估胃癌病人术后复发、转移。分析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类型、认识胃癌复发转移的临床病理学危险因素、合理制定个体化胃癌术后随访和监测的方案,对早诊断和早干预胃癌术后复发转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有助于多学科协作诊疗和个体化诊疗。

    指南与共识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诊治专家共识(2015)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门静脉高压症学组
    2015, 35(10): 1086-1090.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10.16
    摘要 ( )   PDF(576KB) ( )  
    论著
    早期胃癌术后复发、转移临床病理因素分析(附629例报告)
    黄宝俊,孙 哲,王振宁,徐惠绵
    2015, 35(10): 1091-1094.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10.17
    摘要 ( )  

    目的    了解早期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外科1980年1月至2012年9月间行根治手术并获随访的629例早期胃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存活率、复发率,复发、转移特点,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寻找影响早期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    全组因肿瘤复发、转移死亡者共31例(4.9%),其中血行转移占54.8%,依次为肝、肺、脑、骨等器官转移,多发生在术后5年内;其次为淋巴结、腹膜转移和残胃复发癌等。全组病例不同年间无瘤存活率和总存活率分别为:5年为94.0%和81.0%,10年为91.0%和64.0%,15年为89.0和52.0%,20年为89.0%和47.0%,25年为89.0%和33.0%。多因素分析表明,脉管癌栓阳性、伴有第二站及以远淋巴结转移者术后复发、转移风险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胃癌术后主要以血行复发、转移为主,多发生在术后5年内;脉管癌栓阳性、伴有第2站及以远淋巴结转移者术后复发、转移风险明显增高。

    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中基于V-Loc缝线改良非离断式Roux-en-Y重建7例报告
    薛 侃,李子禹,陕 飞,王胤奎,季加孚
    2015, 35(10): 1095-1098.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10.18
    摘要 ( )  

    目的    探讨基于V-Loc缝线改良非离断式Roux-en-Y重建术在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对7例胃癌病人行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后,实施基于V-Loc缝线改良的非离断式Roux-en-Y重建术的术中及术后资料。结果 7例病人均成功实施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及基于V-Loc改良的非离断式Roux-en-Y重建术,无一例中转开放或腹腔镜辅助手术。手术时间(212.6±20.8)min,重建时间(51.6±5.3)min,中位出血量30 mL。术后排气时间(3.1±0.9)d,术后中位住院时间为9d。1例病人术后出现胃瘫,经保守治疗后恢复,未见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在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中应用基于V-Loc改良的非离断式Roux-en-Y重建术是安全、可行的。

    腹腔镜下不切断空肠 Roux-en-Y吻合在远端胃癌根治术中应用价值研究
    杨 力1,徐泽宽1,2,徐 皓1,张殿彩1
    2015, 35(10): 1099-1102.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10.19
    摘要 ( )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不切断空肠Roux-en-Y(uncut Roux-en-Y)吻合在远端胃癌根治D1+或D2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外科行腹腔镜下uncut Roux-en-Y吻合的1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病人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64.8±23.1)min,吻合时间(31.4±7.1)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9.1±9.0)mL;平均清扫淋巴结(37.0±8.5)枚。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70.6±17.9)h,下床活动时间(46.2±17.3)h,进流食时间(4.9±0.8)d,术后平均住院(10.2±3.0)d;2例发生消化道出血并发症,均保守治愈,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Roux滞留综合征(Roux stasis syndrome,RSS)及切口感染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下uncut Roux-en-Y吻合在远端胃癌根治手术中安全可行,具有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等优点。

    腹腔镜与开放全胃切除D2胃癌根治术行脾门淋巴结清扫疗效对照Meta分析
    胡 林,李昌荣,李伟峰,李红浪
    2015, 35(10): 1103-1107.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10.20
    摘要 ( )  

    目的    评价开放与腹腔镜全胃切除D2胃癌根治术行脾门淋巴结清扫的优劣。方法    检索2000年1月至2014年10月公开发表的对比腹腔镜脾门淋巴结清扫和开放脾门淋巴结清扫在全胃癌根治术中应用的文献。按纳入标准筛选后进行质量评分,提取临床效应指标,采用RevMan5.2软件对所纳入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有6项研究纳入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开放组相比,腹腔镜脾门淋巴结清扫手术失血量少[加权均数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135.62,95%CI 61.04~ 210.20,P<0.05]、术后排气时间早(WMD=0.73,95%CI 0.27~ 1.20,P<0.05)、恢复饮食快(WMD=1.05,95%CI 0.88~ 1.22,P<0.05)、住院时间短(WMD=4.16,95%CI 2.45~ 5.88,P<0.05)、淋巴结清扫数量多(WMD= -2.11,95%CI -3.31~-0.90,P<0.05)、但手术时间较长(WMD= -34.62,95%CI -54.71~ -12.53,P=0.002) 结论    与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全胃切除并行脾门淋巴结清扫具有术中出血少、恢复快等优势。

    加速康复外科应用于胃癌根治术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Meta分析
    王祥安,虞黎明,范纪昌,邹镇洪,陈子文,李进权,奚晓华,杨 刚
    2015, 35(10): 1108-1112.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10.21
    摘要 ( )  

    目的    评价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应用于胃癌根治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检索国内外主要数据库等有关运用ERAS对比传统围手术期方法行胃癌根治术对机免疫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中英文文献,检索至2014年12月。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文献质量评价和提取数据,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纳入16篇RCT文献,总计1101例病人,其中ERAS组563例,对照组538例。Meta分析显示,ERAS组IL-6水平在术后第1、3天,TNF- α水平在术后第3天,CRP水平在术后第1、3、7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IgA水平在术后第1、3、7天,IgG水平在术后第3、6、7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gM水平在术后第1、3、7天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围手术期管理相比,ERAS应用于胃癌根治术可以减轻机体术后炎性反应和保护机体免疫功能。

    改良Lauren分型评估胃癌预后价值研究(附2209例报告)
    李 伟,徐 俊,高彩玉,罗天航,华积德,薛绪潮
    2015, 35(10): 1113-1115.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10.22
    摘要 ( )  

    目的    探讨改良Lauren分型在评估胃癌预后中的价值,为胃癌术后的临床后续治疗及其化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普外一科2209例术后证实为胃癌病人的临床资料,重新分析病理切片并结合肿瘤部位进行改良Lauren分型。2209例中,男1591例,女618例;平均年龄为(60.2±13.3)岁;平均随访时间为(36.1±2.1)个月。结果    Ⅰ型471例,Ⅱ型1047例,Ⅲ型691例;各组的存活率分别为68.8%,74.5%,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9,P<0.05);T、N分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8,P<0.05;χ2=89.7,P<0.05)。Ⅱ型病人的预后明显优于Ⅰ型和Ⅲ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改良Lauren分型和胃癌的预后相关,回归系数为0.256,HR=1.291,95%CI 1.160~1.438,P<0.05。改良Lauren分型、T分期、N分期均为胃癌病人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改良Lauren分型可作为胃癌的独立预后判定因素,并有助于为胃癌病人术后提供个体化治疗的参考意见。

    顺行法残胃癌根治术12例报告
    任莹坤,韩广森,赵玉洲,王有财,李 剑,万相斌,顾焱晖,鲁朝敏,杨永威
    2015, 35(10): 1116-1118.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10.23
    摘要 ( )  

    目的    探讨顺行法残胃癌根治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12例顺行法残胃癌根治术病人(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并与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12例逆行法残胃癌根治术病人(对照组)资料进行对照研究,比较两组在手术及预后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扫淋巴结数目、吻合口瘘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1及3年存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顺行法残胃癌根治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手术难度,是一种适合大部分残胃癌病人的手术方式。

    应用十二指肠侧视镜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梗阻性黄疸价值研究(附16例报告)
    陶怡菁1a,吴文广1b,张文杰1b,顾 钧1b,赵铭宁1b,庄 明1b,刘颖斌1b,2,王雪峰1b,2
    2015, 35(10): 1119-1122.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10.24
    摘要 ( )  

    目的    探讨常规十二指肠侧视镜结合球囊引导进镜法应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人ERCP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1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梗阻性黄疸病人行ERCP的临床资料。进镜采用球囊辅助法,2例采用X线下远距离插管,分析其成功率与有效性。结果    在球囊引导辅助下成功进入空肠输入袢14例,9例到达胆肠吻合口并成功实施胆道插管,2例通过远距离胆道插管成功,总体成功率为68.8%(11/16),2例发生消化道穿孔,1例因空肠袢过度扭曲无法进一步进镜。结论    常规十二指肠镜结合球囊造影引导进镜法可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人ERCP治疗,但风险高,需要有经验的医师操作。

    短篇论著
    肠瘘病人确定性手术后低磷血症相关因素分析(附60例报告)
    李吴寒,赵日升,田维亮,杨 帆,黄 骞,赵允召,黎介寿
    2015, 35(10): 1123-1124.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10.25
    摘要 ( )  
    讲座
    胃癌术后复发、转移化疗方案合理应用
    陆 明
    2015, 35(10): 1125-1128.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10.26
    摘要 ( )  
    胃癌复发、转移放疗价值及评价
    金 晶,王 鑫
    2015, 35(10): 1129-1131.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10.27
    摘要 ( )  
    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像学诊断
    唐 磊
    2015, 35(10): 1132-1136.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10.28
    摘要 ( )  
    文献综述
    胃癌术后肿瘤标记物检测及其研究进展
    李 凯,王振宁
    2015, 35(10): 1137-1140.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10.29
    摘要 ( )  
    病案报告
    男性乳头溢液2例报告
    刘晓岭,李 朋,韦 伟
    2015, 35(10): 1141-1142.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10.30
    摘要 ( )  
    小肠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致肠套叠1例报告
    杜海鹏,白景珍,张建生
    2015, 35(10): 1143-1144.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10.31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