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 2024, Vol. 44 ›› Issue (12): 1430-1434.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4.12.22
王 森,曾照祥,何孟伟,霍威学,瞿 进,冯 睿
摘要: 血管移植物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广泛应用面临术后感染(VGI)的重大挑战,尤其在复杂手术中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和高死亡率。常用血管移植物材料包括合成材料(如聚四氟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氨酯等)和天然材料(如胶原蛋白、丝素蛋白、细菌纤维素、壳聚糖等)。合成材料因其优异的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广泛应用,但生物相容性差且易形成生物膜。天然材料表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促进内皮化的能力,但在力学性能和降解速度方面存在优化空间。抗感染技术在移植物材料中的应用不断推进,包括抗菌剂浸渍及涂层、药物释放系统、表面微纳结构设计以及生物活性分子结合。抗菌剂涂层(如银离子、三氯生)能够有效抑制细菌附着和生物膜形成,但传统抗生素面临耐药性问题。药物释放系统通过加载一氧化氮或肝素等生物活性分子,不仅可以抑制感染,还能促进血管生成及内皮细胞增殖。表面微纳结构设计和生物活性分子结合技术进一步增强了移植物的抗菌性能、内皮化能力及血液相容性。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智能化和多功能化抗感染血管移植物的开发,通过纳米技术、生物活性分子和智能材料的结合,解决抗生素耐药及生物膜问题。尽管体外研究成果显著,体内验证和长期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仍需深入探索。抗感染血管移植物的开发在应对术后感染问题、提升治疗效果和改善病人预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