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是直肠癌规范化手术的重大进步,手术规范化使直肠癌预后得到提高。但是,结肠癌手术方式进展并不显著,尽管化疗药物不断更新,进展期结肠癌病人预后并无较大改善。随着临床实践的积累, 人们逐渐认识到结肠癌手术尚需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是进展期结肠癌手术方式的新理念,初步研究认为可改善进展期结肠癌预后。但无论何种结肠癌手术方式均需遵循如下原则:依胚胎解剖学基础,直视下精细操作;切实按照肿瘤学原则进行手术,最大程度降低复发转移率;重视多学科协作,促进结肠癌手术的规范化。结肠癌手术规范化是结肠肿瘤获得根治的保证,是结肠癌病人获益于手术的必要条件。
基于结肠癌手术效果尚不够理想、术后复发率高且常伴有急性肠梗阻,因此结肠癌手术治疗中除遵循一般外科原则外,尚要求有严格无瘤观念和预防肿瘤播散的综合治疗观念。结肠癌手术中应重点关注手术切除范围、肝转移的探查与切除、腹膜播散的预防与治疗、伴有肠梗阻的肠切除与吻合以及术中化疗等问题。
叶颖江1,Hohenberger W2,王 杉1. 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规范化质量控制手术的趋势[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1, 31(06): 470-472. https://doi.org/
全直肠系膜切除已成为直肠癌手术中应用最广泛的全球化规范治疗手段,但结肠癌手术目前尚缺乏规范化手术方式。完整结肠系膜切除作为结肠癌规范化手术的新理念由德国Hohenberger首次提出,该术式以胚胎解剖学为基础,更符合肿瘤学特点,后续研究发现该术式可改善预后,降低局部复发率,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的手术要点主要包括:锐性分离脏层、壁层筋膜;中央血管根部结扎;确保合理淋巴结清扫范围。结肠系膜完整切除术的提出是结肠癌外科治疗观念的更新,在经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证实后,有可能成为大肠癌手术又一新的手术典范。
戴冬秋. 结肠癌根治术中淋巴结清扫及其对预后的影响[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1, 31(06): 476-478. https://doi.org/
淋巴结转移是结肠癌细胞转移的主要途径之一,亦是导致结肠癌病人根治术后复发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根治性手术在进展期结肠癌综合治疗中起着关键作用,淋巴结清扫是结肠癌根治性手术的关键环节,淋巴结清扫范围包括肠旁、中间和主淋巴结。每例结肠癌根治术后标本至少应剪取12枚淋巴结。结肠癌根治术中合理规范的淋巴结清扫与术后足够数量的淋巴结剪取是结肠癌精确分期的依据,对于指导制定辅助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王锡山. 多学科团队诊疗模式在结肠癌治疗中的重要意义[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1, 31(06): 479-481. https://doi.org/
尽管外科手术是治疗结肠癌的主要手段,但依靠单一的治疗方案很难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近年来结肠癌的治疗已发展演变为多学科共同参与的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模式,这一模式保障了最佳治疗方案的实施,也促进了学科的发展和交流。临床医生需要正确理解结肠癌多学科治疗理念的更新变化,并始终贯穿于结肠癌治疗的全程,才能够改善结肠癌的治疗效果,进一步减轻病人的负担。
林 锋,李 勇. 结肠癌D3手术规范化实施和关键点[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1, 31(06): 481-484. https://doi.org/
要很好完成一台结肠癌手术,须强调肿瘤的根治性治疗,还要求有严格的无瘤观念。结肠癌D3手术具体实施的关键点有:无接触操作、血管根部断离、主淋巴结清扫、精确的间隙分离和足够的肠段切除。在结肠癌手术实施中,须坚持“由中心向周围,先淋巴后血管,先静脉后动脉”的原则。标准的D3 根治术可以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5 年存活率,应该作为结肠癌常规的淋巴清扫方式,无论开腹或腹腔镜手术都应该遵循这一肿瘤根治原则,争取彻底根治机会。
姚礼庆,张轶群,周平红.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在早期大肠癌及癌前疾病的应用[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1, 31(06): 491-493. https://doi.org/
大肠癌的癌前疾病是指业已证实与大肠癌发生密切相关的病理变化,包括腺瘤、腺瘤病及炎性肠病相关的异型增生。早期大肠癌是指病变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的结直肠癌,而不论其大小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在日本,ESD已经被确认为内镜治疗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标准方法,但尚未被确定为大肠早期癌和癌前疾病的内镜标准治疗方法,除了大肠ESD操作难度较高外,主要原因是大肠癌的病理学特点与食管癌、胃癌有很大区别。需要更多的临床资料来制定ESD治疗大肠病变的指南。
叶颖江,高志冬,王 杉,尹慕军,杨晓东,梁 斌,姜可伟,董令仪.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1, 31(06): 494-496. https://doi.org/
目的 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11-01至2011-01-31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同一手术治疗组31例非转移结肠癌(不合并肠梗阻)的临床资料。 结果 31例均行CME,中位淋巴结清扫数19枚,Ⅲ期病人中26.67%(4/15)的系膜根部淋巴结转移阳性。所有病人中位手术时间2.75h,术中出血量100mL,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2.9%(4/31)。中位术后排气时间4d、排便时间6d、住院时间19.5d。病人出院30d内再入院率和术后30d病死率为0。 结论 CME可以达到结肠癌的根治性完整切除,达到系膜和淋巴组织切除的最大化,但并未增加手术风险,甚至术中出血量较传统根治手术有减少趋势。术后短期效果良好,不影响病人康复,但能否提高远期疗效尚待随访。
钟芸诗,姚礼庆,许剑民,周平红,吴海福,徐美东.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扁平癌前期疾病和黏膜内癌临床价值[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1, 31(06): 497-500. https://doi.org/
目的 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直肠扁平癌前期疾病和黏膜内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06年11月至2011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83例行直肠ESD的术前活检资料(术前活检病理均证实重度不典型增生或黏膜内癌),评价ESD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 结果 83例中低位直肠(距肛缘7cm以下)病变52例,中位直肠(距肛缘7~12cm)18例,高位直肠(距肛缘13~18cm)13例;病灶平均直径(2.29±3.11)cm。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内镜切除手术,手术时间(15~129)min,出血量(5~400)mL。病灶整块切除率85.5%(71/83)。术中穿孔12例(14.5%),术中出血11例(13.3%),术后迟发性出血6例(7.2%),均通过保守治疗好转。83例均接受随访,随访时间3~31(15±6)个月,无复发病例。 结论 ESD治疗较大的、扁平的直肠癌前期疾病和黏膜内癌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姜可伟,刘 岩,叶颖江,尹慕军,王有利,谢启伟,杨晓东,曲 军,梁 斌,王 杉. 淋巴结转移度与结直肠癌预后关系研究[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1, 31(06): 501-505. https://doi.org/
目的 探讨淋巴结转移度(LNR)与结直肠癌术后5年无病存活率和总存活率的关系。 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4年4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24例结直肠癌进行分析。将124例Ⅲ期结直肠癌依据LNR分为3组: LNR<0.167、LNR≥0.167~<0.562、LNR≥0.562,比较组间预后差异。分析诸临床病理因素与结直肠癌预后之间的关系。 结果 LNR和转移淋巴结数目均与结直肠癌术后5年无病存活率和总存活率相关,而LNR是总存活率的独立相关因素。对淋巴结病理检查数目未超过12枚的病例,LNR与5年无病存活率相关。 结论 LNR与Ⅲ期结直肠癌的预后相关;对伴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特别是淋巴结病理检查数目相对较少的病例,应考虑将LNR作为临床病理分期的补充。
罗志强,邵江华,邬林泉,殷香保,王 恺,周 凡,雷 钧. Glisson蒂横断式肝段切除术治疗肝癌15例分析[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1, 31(06): 506-507. https://doi.org/
目的 报告Glisson蒂横断式肝段切除术在肝癌手术切除中的应用体会。 方法 对2010年2~8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手术治疗15例不同肝段肝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5例均按Glisson蒂横断式肝段切除法行解剖性肝段切除术,顺利完成解剖性肝段切除,平均手术时间130(100~18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80(80~320)mL,术中均未输血,无术后并发症。结论 Glisson蒂横断式肝段切除法技术简便、快速安全,是一种理想的解剖性肝切除的手术方式。
李昱骥,田雨霖,孔凡民,王科伟,周建平,董 明. 胆囊切除致肝外胆管损伤16例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1, 31(06): 508-510. https://doi.org/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致肝外胆管损伤修复的时机和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至2009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16例胆囊切除致胆管损伤的确诊时间与修复时机。 结果 术中发现(确诊)4例,术后早期确诊10例,后期确诊2例。术中及术后确诊的12例胆管横断性损伤及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远期胆管瘢痕性狭窄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2例时间较短(<6个月)效果难以评估。12例无胆道感染及胆管炎等吻合口狭窄表现。1例LC术后5d黄疸行开腹手术发现2枚钛夹夹闭胆总管,拆除钛夹行胆总管T管引流术。1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术后胆漏,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4周后痊愈。结论 根据胆管损伤的确诊时间、损伤程度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如不适合行对端吻合及自身生物瓣修复时,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常用而有效的方法。
许 军,翟 博,关英辉,王知非,刘 昶. 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时机选择(附647例分析)[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1, 31(06): 511-513. https://doi.org/
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治疗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普通外科647例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按急性胆囊炎发病至手术时间分为早期手术组(3d内),延期手术组(3d至3周)及择期手术组(3周以上)。延期手术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多于早期与择期手术手术组(P<0.05)。各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期手术组累计住院时间3~23d(平均5.5d),累计经济费用0.6万~1.9万元(平均1.1万元)。延期手术组累计住院时间3~28d(平均7.5d),累计经济费用0.8万~2.4万元(平均1.5万元)。择期手术组累计住院时间6~45d(平均11.7d),累计经济费用1.5万~3.6万元(平均2.3万元)。随病程的延长早期手术组、延期手术组、择期手术组累计住院时间及经济费用逐渐增加(P<0.05)。结论 急性胆囊炎尽早施行LC可降低手术费用、提高生活质量,无论病程长短,一经诊断应尽早施行LC。
杨玉赏1,2,杨克虎1,2,周霞东1,2,马 晴4,刘雅莉1,张 琳3. 全胃切除Roux-en-Y加空肠储袋吻合术疗效系统评价[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1, 31(06): 514-517. https://doi.org/
目的 评价全胃切除Roux-en-Y加空肠储袋吻合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进一步临床研究与循证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有关Roux-en-Y加空肠储袋对比单纯Roux-en-Y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资料,检索时间截至2010年10月。由2位研究者逐篇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交叉核对提取数据,并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共纳入12篇RCT,共577例病人。Meta分析显示:与单纯Roux-en-Y相比,Roux-en-Y加空肠储袋有助于改善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体重,提高术后1和2年的生活质量,降低术后3、6和12~15个月倾倒综合征发生率。另外,两者的手术死亡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oux-en-Y加空肠储袋与单纯Roux-en-Y吻合术相比在术后近期内存在优势,而远期疗效仍须进一步研究证实。
赵 滢,岳原亦,王 强,冯 勇. 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32例报告[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1, 31(06): 518-519. https://doi.org/
目的 研究胃间质瘤腹腔镜手术的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技术在胃间质瘤(GST)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32例GST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腹腔镜手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 结果 腹腔镜 GST 手术平均时间(65.5±9.8)min,术中出血量(49.7±7.5)mL,排气时间(24.8±3.7)h,进食时间(26.8±3.4)h,住院时间(6.3±1.1)d,随访1~25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 GST行腹腔镜手术安全有效,具有可行性。
翟保平,李文涛,张 斌.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皮瓣厚度选择临床研究[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1, 31(06): 520-522. https://doi.org/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皮瓣厚度的选择,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对2008年1~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乳腺外科78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08年1~6月的病人设为Haagensen皮瓣组,2008年7~12月的病人设为胸壁浅筋膜外组,对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胸壁浅筋膜外组的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后总引流量及术后皮瓣坏死发生率均低于Haagensen皮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2)。结论 选择在紧贴胸壁浅筋膜浅层外侧的脂肪层中游离皮瓣,可有效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徐显章,王爱林,靖冬梅. 胫骨迁移血管再生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5例分析[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1, 31(06): 523-524. https://doi.org/
目的 评价胫骨迁移血管再生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手术成功率和长期有效率。 方法 对2000年11月至2006年11月黑龙江省医院周围血管病科胫骨迁移血管再生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资料进行分析。35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人进行动脉造影,选择股浅动脉下段闭塞或腘动脉闭塞股深动脉流出道良好的病人行手术治疗。分离病人的胫骨并每天缓慢迁移分离的胫骨,通过刺激胫骨骨髓再生新鲜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网改善缺血区供血。 结果 35例中32例获得满意疗效,随访时间2~6年。临床缺血症状彻底改善。3例术后3个月后仍有严重下肢缺血行下肢截肢术。总有效率91%。 结论 胫骨迁移血管再生手术可以有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手术方法简单,安全有效,且治疗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
张 广,边学海,李世杰,张纯海,付言涛,刘晓莉,孙 辉. 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210例诊治分析[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1, 31(06): 525-526. https://doi.org/
目的 探讨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以利早期诊治。 方法 收集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甲状腺外科手术治疗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共210例,占同期甲状腺癌手术病人的26.0%(210/807),占同期确诊甲状腺炎病人的41.0%(210/512)。术前超声显示边界欠清的限局性低回声区、弥漫性低回声、强回声区和合并钙化者,所占比例分别为89.1%(187/210)、7.6%(16/210)、3.3%(7/210)、46.7%(98/210);210例均行甲状腺癌根治术,其中164例同时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淋巴结转移率为50.6%(83/164)。结论 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的比例较高,对超声显示伴边界欠清、限局性低回声区并有颈部淋巴结肿大的病人,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行穿刺组织学检查或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