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20年, 第4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0-02-01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笔谈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笔谈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诊疗策略
    邹多武
    2020, 40(2): 89-91.  DOI: 10.19538/j.nk2020020101
    摘要 ( )   PDF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临床常见疾病,约30%~50%的患者症状在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后不能得到完全缓
    解,其中难治性GERD占较大比例。pH阻抗监测、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内镜及活检等有助于分析导致难治性GERD
    发生的原因。其中,pH阻抗对分析导致难治性GERD成因非常重要。反流后吞咽诱发蠕动波指数(PSPWI)和夜间平
    均基线阻抗(MNBI)这两个新指标有助于提高诊断率。难治性GERD的治疗手段包括更换PPI种类、加用H2受体阻
    滞剂、辅以促动力药物、外科手术、内镜下治疗等。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制定有赖于难治性GERD的具体成因。
    肠易激综合征与饮食因素
    杨敬泽,李延青
    2020, 40(2): 92-95.  DOI: 10.19538/j.nk2020020102
    摘要 ( )   PDF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症状与饮食关系密切,饮食疗法是IBS的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饮
    食疗法主要包括传统的饮食建议,低可发酵的低聚糖、二糖、单糖和多元醇(fermentable oligosaccharides,
    disaccharides,monosaccharides and polyols,FODMAPs)饮食,无麸质饮食(gluten-free diet,GFD)以及益生菌。文章重点
    阐述了饮食因素与IBS发病的关系以及饮食管理在IBS治疗中的作用。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心理评估及治疗策略
    李岩
    2020, 40(2): 96-99.  DOI: 10.19538/j.nk2020020103
    摘要 ( )   PDF  
    功能性消化不良(FD)病因及机制较为复杂,部分与抑郁、焦虑、躯体化及多种类型心理异常有关。对综合医院
    疑诊心理因素相关FD患者可采用HADS(医院焦虑抑郁量表)或PHQ-9(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和GAD-7(广泛性
    焦虑量表)进行初步筛查。也可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对存在的多种心理相关的症状进行较全面筛查。汉密
    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可用于判断抑郁,焦虑存在与否及程度,并可作为治疗前后疗效
    的评估。PHQ-15量表可更全面评估躯体化症状和筛查躯体障碍与心理症状的共病情况。生活事件量表(LES)可判
    断某事件对患者发病的正性或负性影响,判定患者症状是否与心理障碍有关。心理因素相关FD的治疗可应用促动
    力药、抑酸药联合心理干预及中枢作用药物治疗,中医药对该类疾病也有一定的疗效。
    难治性功能性胃肠病中枢神经药物的治疗
    王博,陈胜良
    2020, 40(2): 100-104.  DOI: 10.19538/j.nk2020020104
    摘要 ( )   PDF  
    尝试应用神经递质药物(主要是抗抑郁药物)是取得难治性功能性胃肠病(refractory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rFGIDs)疗效提升的理论和实践突破口之一。FGIDs治疗实践中应用神经递质药物针对的靶标包括:(1)作
    为病因的精神心理因素;(2)FGIDs合并的精神心理问题临床表现;(3)中枢和外周神经对胃肠道功能(运动、分泌和
    感觉等)的调控紊乱机制的靶点。文章主要是以“肠脑互动”思维,从神经胃肠病学基础机制,探讨应用神经递质类药
    物(主要是抗抑郁药)处置精神心理因素相关难治性FGIDs时,选择种类、剂量、疗程、依从性、疗效,以及安全性等诸
    多方面具有消化专科特点的实用策略。
    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胡玥,吕宾
    2020, 40(2): 105-110.  DOI: 10.19538/j.nk2020020105
    摘要 ( )   PDF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作为消化系统疾病中较为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由于发病机制未
    明,临床上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其临床诊治一直以来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而近年来,相关药物的研发及诊疗
    策略的更新,使得IBS的诊疗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文章就目前IBS的治疗进展做一论述,以期为IBS的临床诊治提供
    指导,使更多的IBS患者从中获益。
    肠道菌群:功能性胃肠病的防治新靶点
    唐强,曹海龙,王邦茂
    2020, 40(2): 111-114.  DOI: 10.19538/j.nk2020020106
    摘要 ( )   PDF  
    功能性胃肠病(FGIDs)是一组无器质性改变但存在消化功能异常的疾病,是消化科门诊中常见疾病之一。在
    最新的罗马Ⅳ标准中将功能性肠胃病定义为脑-肠互动异常疾病。肠道菌群在脑-肠互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功
    能性胃肠病发生的多种病理生理机制。肠道菌群失调主要通过增加肠道渗透及内脏高敏感性、改变肠道动力和激活
    免疫反应参与FGIDs症状产生。因此,重塑肠道菌群稳态的策略在治疗FGIDs中显示出一定的前景。
    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曾灏瑜,白涛,侯晓华
    2020, 40(2): 115-118.  DOI: 10.19538/j.nk2020020107
    摘要 ( )   PDF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常见的功能性肠病,以腹痛伴有大便性状和排便习惯改变为主
    要表现。IBS 发病机制复杂,包括了增加IBS易感性的因素及与症状发作相关的因素,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了相应
    的病理生理变化,从而产生IBS症状,文章就已有的研究结果对IBS的发病机制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