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基因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肾性贫血时,补充铁剂很重要。要正确补充铁剂就必须首先了解机体铁状态,铁状态检验结果必须与患者血红蛋白水平、rHuEPO使用剂量及治疗反应一起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正确制定补铁治疗方案。为此,本文将结合指南内容对下列问题做一讨论:评估机体铁状态的重要性、评估机体铁状态的检测指标及如何正确判读及应用铁状态检验结果来指导肾性贫血治疗。
基因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是治疗肾性贫血的主要药物,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贫血治疗指南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对EPO在慢性肾脏病的应用规范提出了建议。本文将从血红蛋白目标值、EPO治疗的启动时机、给药方案、EPO的反应性等方面进行讨论,探寻更加合理的EPO应用策略。在纠正贫血的过程中,应兼顾EPO治疗的获益和风险。
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治疗低反应是目前肾性贫血治疗中的一个常见问题,是患者心血管事件和病死率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是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造成ESA低反应的常见原因有铁缺乏、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炎症和(或)感染状态、C反应蛋白(CRP)水平增高、营养不良、维生素B12(VitB12)或叶酸缺乏、透析不充分、导管植入以及频繁住院等。
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红蛋白波动性大于正常人。CKD患者的血红蛋白高波动性是否与死亡预后直接有关?针对这个问题,当前已经发表了大量基于观察性数据的分析结果,但结果互相矛盾。本文对已经发表的数个有代表性的观察性研究进行深入的剖析,提出血红蛋白波动与患者预后关系的独到见解。
透析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贫血能显著地增加透析患者的住院率和病死率;而达到理想且稳定的血红蛋白(Hb)值可以明显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和提高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中国贫血治疗的达标率低,Hb波动大,如何纠正透析患者的贫血和维持稳定的Hb水平,参照国际的临床实践指南或建议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对透析患者的贫血进行科学的管理是当前最佳的治疗方式。
急性肾损伤(AKI)是临床常见危重病症,发病率逐年增高,对于AKI的诊断和防治仍存在许多争议。因此,2011年12月国际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制定了AKI的指南,强调AKI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危险因素的控制、肾脏替代治疗方法的应用等。本文重点介绍AKI定义、防治及透析干预方面的内容,并简介相应指南的背景及立论依据。
微小病变肾病(MCD)和特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理类型。2012年6月发表的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指南对多种原发及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给出了最新意见,对初发、复发、激素依赖和激素抵抗型MCD和FSGS患者的激素使用剂量、疗程及一线免疫抑制剂的选择等给予了建议。本文结合中国患者的特点对该指南关于MCD和FSGS治疗的建议做一解读。
狼疮性肾炎(LN)在我国发病率相对较高,患者个体差异大,同时各医疗中心的治疗选择不尽相同,不利于LN患者的规范化治疗。2011年,国际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颁布的肾小球肾炎临床诊疗指南,对LN的治疗在组织病理分型基础上做了详细的阐述。本文以KDIGO指南为基础,结合临床实际以及其他组织新发布的指南,就中国LN患者的一般治疗及免疫抑制治疗提出新的解读。
IgA肾病是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但由于临床和病理表现多样,预后各不相同,治疗方案一直以来缺乏共识。2012年6月国际肾脏病学会发表了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提出的关于肾小球疾病的治疗指南——KDIGO指南,其中包括IgA肾病的KDIGO治疗指南。该指南根据当前IgA肾病治疗的循证医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为临床医生能够更加科学和合理地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文就该指南中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分析和解读,供同行参考。
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NS)中常见的病理类型,其诊断主要是肾脏活检病理检查和排除继发性膜性肾病。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指南主要从循证医学角度出发,介绍了IMN的规范化治疗。临床表现比较严重者的起始治疗主要是糖皮质激素和(或)烷化剂周期性治疗方案及神经钙调素抑制剂方案,24 h尿蛋白<4 g,没有NS患者采用一般的保守治疗。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原发性小血管炎是一组累及全身多系统特别是肾脏和肺脏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根据KDIGO指南,其治疗主要分为初始治疗和维持治疗,初始治疗是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细胞毒性药物(特别是环磷酰胺或利妥昔单抗),对于重症患者应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包括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和血浆置换治疗。维持缓解主要是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特别是硫唑嘌呤或吗替麦考酚酯等。复发的患者可以根据其复发的程度适当增加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的剂量,甚至重新按照初始的诱导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在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深入研究和新的抗病毒药物治疗研究的基础上,2012年亚太肝病学会(APASL)对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进行了更新。本文对指南推荐意见中关于治疗前评估、治疗的目标和治疗终点以及抗病毒药物的应用策略,包括怎样选择药物及治疗监测、如何停药、如何治疗肝硬化及失代偿的患者、如何防止肝移植患者的复发、如何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CV)与HBV重叠感染的患者、如何治疗妊娠患者及如何治疗应用免疫抑制剂及化疗药物的患者等进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