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20年, 第13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0-04-15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笔谈
    论著
    综述
    病例报告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笔谈
    根管内台阶产生的相关因素、预防及处理
    王瑛瑛,张妍,薛明
    2020, 13(4): 193-197.  DOI: 10.19538/j.kq.2020.04.001
    摘要 ( )  
    台阶是医源性因素导致的根管壁表面形态不规则的结构,是根管预备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台阶的形成会妨碍根管系统的清理和成形,从而影响根管治疗的预后。因此,临床医生应了解根管内台阶的形成原因,明确台阶的预防措施,掌握台阶的处理方法,以最大程度地预防台阶的产生并妥善处理台阶。文章就根管内台阶产生的相关因素及防治策略做一介绍。
    根管壁穿孔的病因及防治策略
    张妍,王瑛瑛,薛明
    2020, 13(4): 198-202.  DOI: 10.19538/j.kq.2020.04.002
    摘要 ( )  
    根管壁穿孔是指根管系统和牙周组织或口腔之间的非生理性通道,包括医源性穿孔和病理性穿孔。穿孔发生后若未被及时发现并处理,来自根管内和(或)口腔的微生物便会引起邻近牙周组织的慢性感染,最终影响治疗的预后以及牙齿的保留。文章就根管壁穿孔的病因、诊断、预后、预防和治疗做一介绍。
    硬化牙本质的发生、特征及应对策略
    丛鑫禹,王思祁,薛明
    2020, 13(4): 203-206.  DOI: 1623853367@qq.com
    摘要 ( )  
    硬化牙本质是由于牙本质小管内矿物质沉积而阻塞的结果,且阻塞物阻射率与正常牙本质相似。随着年龄的增长,当根尖区存在硬化牙本质时,根管难以疏通。牙科手术显微镜、超声器械及锥形束CT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存在硬化的根管治疗的成功率,但对于硬化牙本质的处理至今尚无明确合理的最优策略。文章将针对硬化牙本质的发生、特征及应对策略做一介绍,以期为临床治疗疑难根尖周病提供参考。
    牙髓钙化及应对策略
    王思祁,丛鑫禹,薛明
    2020, 13(4): 207-210.  DOI: 10.19538/j.kq.2020.04.004
    摘要 ( )  
    根管治疗中通畅的管腔是感染控制的关键,但临床中常会遇到因牙髓钙化所致的根管不通畅,增大治疗的难度,影响治疗的成功率。随着技术的进步及设备和耗材的更新,如显微超声技术、C锉、D锉及新型镍钛通路锉的使用,根管的通畅率明显提高。因此,了解牙髓钙化形成的原因、临床表现,掌握牙髓钙化后根管的定位及疏通的方法,对于提高根管治疗成功率具有重大意义。
    论著
    根尖牙乳头干细胞调控Foxp3位点去甲基化促进CD4+ T细胞向调节性T细胞转化的研究
    李羽思,余思,刘雪梅,陈旭
    2020, 13(4): 211-216.  DOI: 10.19538/j.kq.2020.04.005
    摘要 ( )  
    目的    研究根尖牙乳头干细胞(stem cells from apical papilla,SCAP)对CD4+ T细胞内Foxp3位点甲基化状态的影响;明确SCAP对CD4+ T细胞向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转化的作用,为深入探究牙源性干细胞发挥免疫调节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方法    分别提取人SCAP、小鼠脾脏CD4+ T细胞并鉴定,应用transwell将SCAP与CD4+ T细胞以1∶5的比例在体外共培养72 h(共培养组),以单独培养的CD4+ T细胞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s比例;DNA羟甲基化免疫沉淀-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CD4+ T细胞内Foxp3位点5-羟甲基胞嘧啶(5-hydroxymethylcytosine,5hmC)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共培养后上清液中Tregs效应因子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    原代培养的SCAP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105、CD90、CD44、CD29,不表达造血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45、CD34。与对照组相比,SCAP上调共培养组中Tregs比例及CD4+ T细胞内Foxp3位点5hmC表达水平,同时上清液中抗炎因子IL-10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结论    SCAP通过旁分泌作用上调CD4+ T细胞内Foxp3表达水平,诱导Foxp3位点发生DNA去甲基化,促使CD4+ T细胞向Tregs转化,进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全身应用不同抗生素辅助牙周基础治疗对侵袭性牙周炎疗效的Meta分析
    贡宏纯1,2,袁志瑶1,雷浪1,李厚轩1
    2020, 13(4): 217-223.  DOI: 10.19538/j.kq.2020.04.006
    摘要 ( )  
    目的    系统评价全身应用不同抗生素辅助牙周基础治疗对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P)的临床效果。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查找全身应用抗生素辅助治疗AgP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通过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和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的变化,评价牙周治疗的临床疗效;采用RevMan5.3和ADDIS v1.16.8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1项RCT,70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全身应用阿莫西林联合甲硝唑辅助治疗AgP相比于单纯牙周基础治疗的PD和CAL改善更多[ΔPD:MD = 0.49,95%CI(0.42,0.55),P < 0.05;ΔCAL:MD = 0.46,95%CI(0.38,0.53),P < 0.05]。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全身应用不同抗生素辅助牙周基础治疗后3个月效果较佳的药物为阿莫西林联合甲硝唑、阿奇霉素和多西环素;治疗后6个月效果较佳的药物为克林霉素、阿莫西林联合甲硝唑和阿奇霉素。结论    现有研究证据表明,全身应用抗生素辅助牙周基础治疗的方式对AgP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半导体激光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牙龈瘤疗效分析
    翁军权,范海东,刘惠娟
    2020, 13(4): 224-227.  DOI: 10.19538/j.kq.2020.04.007
    摘要 ( )  
    目的 探讨半导体激光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牙龈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于深圳市人民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就诊的牙龈瘤患者38例, 随机分为单纯半导体激光手术治疗组(激光组)和半导体激光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组(激光联合5-氟尿嘧啶组),每组19例。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的治愈率和复发情况。结果 激光联合5-氟尿嘧啶组治愈19例,治愈率为100%;激光组治愈15例,复发4例,治愈率为78.9%;两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35)。38例患者术后病理结果:血管型26例,纤维型8例,肉芽肿型 4例。结论 牙龈瘤具有复发倾向,应用半导体激光照射联合5-氟尿嘧啶局部注射,治疗效果好且可明显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青蒿素衍生物蒿甲醚治疗口腔扁平苔藓40例疗效观察
    徐向华1,2,李帅1,3,程慧娟1,孙哲4,耿波2
    2020, 13(4): 228-231.  DOI: 10.19538/j.kq.2020.04.008
    摘要 ( )  
    目的    探讨青蒿素衍生物蒿甲醚治疗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在山东省妇幼保健院口腔医学中心就诊的OLP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患者口服蒿甲醚片(80 mg,1次/d)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硫酸羟氯喹片(200 mg,2次/d)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6周后,试验组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总有效率95.0%,两组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1.439,P > 0.05)。治疗过程中试验组病例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而对照组病例有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试验组复发率(23.1%)低于对照组(33.3%),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02,P > 0.05)。结论    采用蒿甲醚治疗OLP的疗效等同硫酸羟氯喹,不良反应少于硫酸羟氯喹,可作为硫酸羟氯喹治疗OLP的潜在替代药物。
    不同修复方法对深型楔状缺损牙应力分布影响研究
    刘逆舟,李磊丹,韦晓玲
    2020, 13(4): 232-236.  DOI: 10.19538/j.kq.2020.04.009
    摘要 ( )  
    目的    应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不同修复方法对深型楔状缺损牙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    选择上海市口腔病防治院门诊患者因正畸拔除的下颌第一前磨牙1颗作为研究样本,通过Micro-CT扫描并联合应用4种软件模拟重建下颌第一前磨牙深型楔状缺损模型,模型分别用复合树脂和瓷嵌体两种材料修复,洞形制备分为有倒凹和无倒凹两种方法。加载200 N垂直载荷后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应力分析。结果    牙颈部楔状缺损修复后其颈部牙体组织等效应力显著降低,其中采用全瓷嵌体修复缺损的模型颈部牙体组织等效应力降低最多。各模型修复体位移和颊尖位移均无明显差异。Ⅲ度楔状缺损各修复模型中,单纯采用树脂修复模型的修复体等效应力和最大应力均低于其他两种模型。Ⅳ度楔状缺损各修复模型中,采用全瓷嵌体修复模型的修复体等效应力和最大应力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种模型,采用树脂修复的两个模型其修复体等效应力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修复治疗可缓解楔状缺损牙缺损区的牙体硬组织应力集中。Ⅲ度楔状缺损可采用树脂修复;Ⅳ度楔状缺损推荐优先选择全瓷嵌体修复,树脂修复则建议增加固位倒凹。
    综述
    具核梭杆菌与肠道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林淑岚,焦俊玮,吴亚菲,赵蕾
    2020, 13(4): 237-242.  DOI: 10.19538/j.kq.2020.04.010
    摘要 ( )  
    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 nucleatum)是一种革兰阴性专性厌氧菌,被认为是牙周炎的重要致病菌之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F. nucleatum与多种全身疾病相关,其中,F. nucleatum与肠道疾病的关系更是最新研究热点。文章就F. nucleatum与炎症性肠病、急性阑尾炎及结直肠癌等常见肠道疾病在临床及病理学上的相关性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拔牙后位点保存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赵蜜,丁越,张辉
    2020, 13(4): 243-249.  DOI: 10.19538/j.kq.2020.04.011
    摘要 ( )  
    拔牙后实行位点保存可减少甚至阻断自然愈合过程中必然发生的牙槽嵴吸收、软组织退缩,有可能避免实行各种复杂的组织增量技术,从而可为后期种植提供良好的软硬组织条件。目前临床上位点保存技术的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要提高临床中使用此技术的成功率,需掌握位点保存效果的各影响因素。文章将对影响位点保存效果的因素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上运用该技术达到预期效果提供理论参考。
    唇腭裂患者头颈部解剖结构异常的研究进展
    李铎,何佳,郑博文,刘奕
    2020, 13(4): 250-253.  DOI: 10.19538/j.kq.2020.04.012
    摘要 ( )  
    唇腭裂是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畸形,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硬组织缺损、畸形及多种生理功能障碍,如面中部发育不足、错牙合畸形、语言和听力功能障碍等。唇腭裂作为一种先天性发育缺陷,其畸形程度会随着生长发育而变化,包括本身存在的生理性异常、外科手术导致的继发性颌面异常等。最近研究表明,唇腭裂患者除颌面畸形外,常伴有头颈部发育异常。文章就唇腭裂患者头颈部解剖结构异常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病例报告
    颌面部巨大成釉细胞瘤切除后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1例报告
    张军,陈海薇,关红丹,韩晓雪,李振宁,孙长伏
    2020, 13(4): 254-256.  DOI: 10.19538/j.kq.2020.04.013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