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9年, 第12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9-05-15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笔谈
    论著
    综述
    病例报告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笔谈
    与牙周相关的白细胞黏附缺陷综合征-Ⅰ型研究进展
    李阳,李厚轩,闫福华
    2019, 12(5): 257-260.  DOI: 10.19538/j.kq.2019.05.001
    摘要 ( )  

    白细胞黏附缺陷综合征(leukocyte adhesion deficiency,LAD)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LAD被分为3种亚型:LAD-Ⅰ、LAD-Ⅱ和LAD-Ⅲ,其中LAD-Ⅰ最常见,但国内有关LAD-Ⅰ的研究报道不多,国外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为1∶1 000 000。LAD-Ⅰ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CD18基因突变或缺陷导致白细胞黏附和迁移障碍,其口腔表现以快速进展的牙龈炎、牙周炎及复发性口腔溃疡为主,全身症状为局限于皮肤和黏膜表面的复发性感染、危及生命的细菌和真菌感染。文章就与牙周相关的LAD-Ⅰ研究进展做一介绍。

    Zimmermann-Laband综合征概述
    程远,吴娟,李厚轩
    2019, 12(5): 261-265.  DOI: 10.19538/j.kq.2019.05.002
    摘要 ( )  

    Zimmermann-Laband综合征(Zimmermann-Laband syndrome,ZLS)是以发病早期口内弥漫性牙龈纤维增生为特征的一种罕见的颅颌面部畸形,伴有指甲、远节或中节趾骨发育不良或缺失。文章通过文献回顾,就ZLS的可能基因突变位点做一分析,归纳整理ZLS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以期为临床诊断治疗ZLS提供依据。

    牙周病型Ehlers-Danlos综合征研究进展
    吴娟,孙卫斌,李厚轩
    2019, 12(5): 266-270.  DOI: 10.19538/j.kq.2019.05.003
    摘要 ( )  

    Ehlers-Danlos综合征(Ehlers-Danlos syndromes,EDS)是一组罕见的遗传异质性结缔组织疾病,表现为广泛的不同程度的皮肤、韧带、血管和内部器官结缔组织脆性增加,主要临床特征包括皮肤脆弱、易擦伤、皮肤弹性过度和关节活动过度等。2017年,国际EDS联盟重新修订了EDS分类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分子诊断及致病基因将其分为13型,其中造成早期牙周组织严重破坏和牙齿松动脱落的主要是牙周病型EDS。文章就牙周病型EDS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与牙周相关的糖原贮积病Ⅰb型研究进展
    罗宁,吴娟,李厚轩
    2019, 12(5): 271-274.  DOI: 10.19538/j.kq.2019.05.004
    摘要 ( )  

    文章就与牙周相关的糖原贮积病研究进展做一介绍,即糖原贮积病Ⅰb型的发病机制、口腔与全身临床表现、诊断、临床管理及口腔管理,以期为口腔临床医生提供相关罕见疾病的诊疗思路。

    论著
    替牙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下颌骨体积的测量分析
    田忠辉1a,2,范存晖1a,刘沂1b,王宏扬3,房晓旭1a,2,徐晓琳1a,2,张琦1a,2
    2019, 12(5): 275-278.  DOI: 10.19538/j.kq.2019.05.005
    摘要 ( )  

    目的 比较替牙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nilateral complete cleft lip and palate,UCLP)患者裂隙侧与非裂隙侧下颌骨体积的差异,并将两者分别与非唇腭裂(non cleft lip and palate,NCLP)儿童单侧下颌骨体积比较,以研究唇腭裂对下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2016年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的替牙期UCLP患者25例作为UCLP组,另选同期就诊的替牙期NCLP儿童25名作为NCLP组。对所有研究对象的头颅部进行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扫描,获取影像数据,利用Mimics 17.0软件对下颌骨进行三维重建。比较两组双侧的下颌升支、体部及半侧下颌骨体积,并将UCLP组裂隙侧和非裂隙侧的上述测量指标分别与NCLP组进行比较。结果 (1)UCLP组裂隙侧下颌升支体积大于非裂隙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192,P < 0.05);而下颌体部及半侧下颌骨的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NCLP组两侧的下颌升支、体部及半侧下颌骨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2)UCLP组裂隙侧与非裂隙侧的下颌升支体积均小于NCLP组,UCLP组非裂隙侧半侧下颌骨体积小于NCL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38、-3.325、-2.023,P < 0.05)。结论 替牙期UCLP患者两侧下颌骨体积存在差异,裂隙侧下颌升支体积大于非裂隙侧,且替牙期UCLP患者下颌骨的生长发育较NCLP儿童差。

    中国正常牙合人群面部软组织侧貌性别差异的Meta分析
    关慧娟,王青青,曹正飞,冯翠娟
    2019, 12(5): 279-284.  DOI: 10.19538/j.kq.2019.05.006
    摘要 ( )  

    目的    系统性分析国内外公开发表的中国正常牙合人群面部软组织侧貌的研究结果,探讨软组织侧貌测量指标的性别间差异。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从1990-01-01至2018-05-01。由2名评价员独立完成文献筛选、质量评价、数据提取和交叉核对后,运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7篇相关文献,其中男性836名,女性923名。Meta分析结果显示:男性的鼻唇角、颏唇角、全面突角、鼻尖角均小于女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男性的面突角、H角、鼻底部唇厚度、颏部厚度均大于女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而男性与女性的上唇-E线距、下唇-E线距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中国正常牙合人群中,男性鼻部较女性更挺拔,软组织厚度较女性厚,唇部及面中部较女性更前突。

    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对人主动脉内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研究
    潘盛波1,闫福华2
    2019, 12(5): 285-290.  DOI: 10.19538/j.kq.2019.05.007
    摘要 ( )  

    目的 研究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感染对人主动脉内皮细胞(human aortic endothelial cells,HAECs)表达炎症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在体外以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分别为0、25∶1、100∶1和200:1的P.gingivalis刺激HAECs 24 h后,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印迹试验检测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TLR)-2和TLR-4的表达水平;在体外以MOI分别为0和200∶1的P.gingivalis刺激HAECs 30 min后,采用凝胶迁移实验检测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κB,NF-κB)的活化水平。结果 P.gingivalis刺激组(MOI分别为25∶1、100∶1和200∶1)的HAECs中MCP-1、IL-1β、TLR-2和TLR-4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未刺激组(MOI为0)(均P < 0.05),且提示这种上调作用呈P.gingivalis刺激剂量依赖性;P.gingivalis刺激组(MOI为200∶1)的HAECs中NF-κB活化水平显著高于未刺激组(MOI为0)(P < 0.05)。结论 P.gingivalis可能通过TLRs-NF-κB信号通路上调HAECs中炎症因子的表达,导致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提示P. gingivalis可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不同根管冲洗方式对根管充填后管壁粘接强度影响研究
    毕欣欣1,陈青2,于静涛1
    2019, 12(5): 291-295.  DOI: 10.19538/j.kq.2019.05.008
    摘要 ( )  

    目的 采用推力实验检测不同冲洗方式对根管封闭剂AH-Plus及iRoot SP与根管壁粘接性能的影响,同时比较两种根管封闭剂的粘接强度。方法 收集2013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患者拔除的56颗上颌单根管前磨牙。根据根管冲洗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样本随机均分为A ~ D组,每组14颗。A组为次氯酸钠(NaClO)溶液注射冲洗根管,B组为NaClO配伍乙二胺四乙酸(EDTA)溶液注射冲洗根管;C组为NaClO配伍EDTA溶液注射冲洗后辅以超声冲洗根管;D组为NaClO配伍EDTA溶液注射冲洗和超声冲洗根管后,使用氯己定(CHX)溶液再次冲洗根管。根据根管封闭剂的不同,每组又均分成2个亚组,分别使用AH-Plus和iRoot SP根管封闭剂。待根管充填后,采用推力实验比较各组的粘接强度。结果 不同根管封闭剂对粘接强度无明显影响(P > 0.05),不同的冲洗方式对粘接强度有影响(P < 0.05)。B1、B2组的粘接强度分别高于A1、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C1、C2组的粘接强度分别高于B1、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而D1、D2组的粘接强度分别与C1、C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采用NaClO配伍EDTA溶液作为根管冲洗液并辅以超声冲洗技术能有效增加根管封闭剂与根管壁的粘接强度,而CHX溶液做为最后一步根管冲洗液对根管封闭剂粘接强度的影响不大。iRoot SP及AH-Plus与根管壁的粘接强度无明显差别,均可作为根管封闭剂应用于临床。

    半导体激光辅助治疗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效果评价
    牛杏雨
    2019, 12(5): 296-299.  DOI: 10.19538/j.kq.2019.05.009
    摘要 ( )  

    目的 观察半导体激光辅助治疗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医学中心牙体牙髓科就诊的前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62例,共计患牙86颗。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根管治疗过程中,研究组(42颗患牙)采用半导体激光联合3%NaClO和17%EDTA溶液消毒根管,对照组(44颗患牙)采用3%NaClO溶液配伍17%EDTA溶液消毒根管,其余根管治疗步骤相同。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48 h根管治疗约诊间疼痛(endodontic interappointment pain,EIAP)、治疗后7 d窦道愈合情况、平均复诊次数及根管充填后6个月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48 h EIAP发生率分别为11.9%和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7 d窦道愈合有效率分别为97.6%和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平均复诊次数分别为(2.26 ± 0.74)次和(2.64 ± 0.49)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根管充填后6个月疗效有效率分别为97.6%和9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半导体激光辅助根管消毒治疗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具有EIAP发生率低、窦道愈合快、疗程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综述
    牙周膜再生研究进展
    韩佳吟,孙坚炜,雷利红,陈莉丽
    2019, 12(5): 300-306.  DOI: 10.19538/j.kq.2019.05.010
    摘要 ( )  

    牙周炎是一类以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等牙周支持组织的进行性破坏和丧失为主要表现的慢性感染性疾病,是成年人失牙的首要原因。临床上,在控制牙周炎症的基础上,相关学者更期待通过牙周手术修复和再生已破坏的牙周组织。牙周膜作为牙槽骨和牙骨质之间的软组织界面,解剖结构精细复杂,是牙周组织再生中的难点。文章就天然牙周膜的解剖结构和发育过程、牙周膜再生技术及影响牙周膜再生的特异性因素做一综述,以期为牙周膜及牙周组织的再生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牙周炎与肿瘤相关性研究进展
    李玉超,潘亚萍
    2019, 12(5): 307-311.  DOI: 10.19538/j.kq.2019.05.011
    摘要 ( )  

    牙周炎是引起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与许多系统性疾病关系密切,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近年来,有关牙周炎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文章从口腔癌、消化系统肿瘤、肺癌、乳腺癌4个方面,对牙周炎与某些肿瘤相关性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肿瘤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牙源性干细胞及牙髓再生的研究进展
    王恒心a,王思拓a,伍美玲b,李蓓a
    2019, 12(5): 312-316.  DOI: 10.19538/j.kq.2019.05.012
    摘要 ( )  

    牙髓组织中含有细胞、血管、神经和纤维等,是一个复杂的3D结构系统。随着干细胞生物学和组织工程学的相互结合和促进,牙髓再生逐渐成为可能。牙体组织中分离出的多种干细胞,如牙髓干细胞、脱落乳牙牙髓干细胞、根尖牙乳头干细胞、牙囊干细胞等,都具有再生牙髓的潜能。文章就牙源性干细胞及以牙源性干细胞为基础的牙髓再生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病例报告
    套筒冠精密附着体联合磁性附着体的覆盖义齿修复上颌牙列缺损1例报告
    李琳,秦瑶,王新月,郭广宇,张忠提
    2019, 12(5): 317-320.  DOI: 10.19538/j.kq.2019.05.013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