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9年, 第12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9-04-15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笔谈
    专家讲座
    论著
    综述
    病例报告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笔谈
    根管预备的工作宽度
    王瑛瑛,薛明
    2019, 12(4): 193-196.  DOI: 10.19538/j.kq.2019.04.001
    摘要 ( )  

    根管预备的工作宽度是指根管应该被扩大的程度。适宜的工作宽度是在尽可能保存牙体组织的前提下,彻底去除根管内的感染源,达到最佳的清理和成形效果。由于根管解剖形态的多样性以及根管内感染的复杂性,对于根管预备的工作宽度尚无明确定论,文章就根管预备的工作宽度做一介绍。

    机用镍钛器械切削及成形能力的影响因素
    赵亚楠,薛明
    2019, 12(4): 197-200.  DOI: 10.19538/j.kq.2019.04.002
    摘要 ( )  

    应用机械化学预备去除根管内的感染源并为根管充填提供足够的空间是根管治疗成功的关键。机用镍钛器械因其成形能力好、切削能力强、临床工作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势得到了临床医生的青睐。近年来镍钛器械种类推陈出新,在材质、锥度、横截面形状、运动方式等有所改变,均会直接影响镍钛器械的切削及成形能力,文章就此4个影响因素做一介绍。

    根管治疗失败原因及再治疗诊治策略
    陈凯达,薛明
    2019, 12(4): 201-207.  DOI: 10.19538/j.kq.2019.04.003
    摘要 ( )  

    牙髓病和根尖周病主要是细菌感染性疾病,根管治疗术则是国际上公认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口腔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其成功率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根尖周感染状况不同、根管系统和髓腔的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微生物变种及毒力改变、医疗器械或医生临床技能的差异等因素,仍有一些病例治疗效果不佳或者治疗失败,需要进行根管再治疗。文章旨在通过分析初次根管治疗失败的原因,对根管再治疗的诊治策略做一介绍。

    再感染根管内的微生物
    张妍,薛明
    2019, 12(4): 208-211.  DOI: 10.19538/j.kq.2019.04.004
    摘要 ( )  

    根管内持续性感染是导致根管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再感染根管内的微生物与初次感染根管内的微生物种类有很大差别,对再感染根管内的微生物种类及致病性有一个彻底的了解能够有针对性地制定感染控制的策略,获得良好的预后。文章就再感染根管内的微生物及其致病机制做一介绍。

    专家讲座
    口腔门急诊患儿的行为管理及舒适化治疗
    任飞a,张兆强b
    2019, 12(4): 212-215.  DOI: 10.19538/j.kq.2019.04.005
    摘要 ( )  

    患儿的配合度较低,尤其当处于牙痛或外伤等应激状态下时,其在口腔门急诊的管理中存在较大的困难。文章就如何有效地进行患儿的行为管理及舒适化治疗做一分析,从而更好地为临床工作的开展进行指导。

    论著
    种植体周围炎对牙龈中组织蛋白酶B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顾舒扬a,阎旭b,张馨文a,谢艳婷a,葛鑫a,赵宁宁a,田思睿a,赵宝红a
    2019, 12(4): 216-221.  DOI: 10.19538/j.kq.2019.04.006
    摘要 ( )  

    目的    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atB)是一种能在许多慢性炎症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溶酶体半胱氨酸蛋白酶,本研究旨在观察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感染后的人单核细胞系THP-1中和种植体周围炎患者的牙龈组织中CatB表达量与炎症及自噬的关系。方法    P.g感染人单核细胞系THP-1细胞后,用CatB抑制剂CA-074Me处理THP-1细胞,Western blot对比CA-074Me处理前后CatB、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和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表达情况。取志愿者正常牙龈组织和种植体周围炎患者的牙龈组织,分别制作冰冻切片后对CatB、Beclin-1和TNF-α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并提取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检测CatB、Beclin-1和TNF-α在牙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经P.g感染的THP-1细胞中CatB、Beclin-1、TNF-α和IL-1β的表达量均增高,且这些指标在CatB抑制剂的作用下降低;种植体周围炎患者的牙龈组织中,CatB、Beclin-1和TNF-α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牙龈组织。结论    P.g感染的人单核细胞和种植体周围炎患者牙龈组织中CatB的表达增高,且这一变化与自噬及促炎因子的分泌相关。

     

    应用3种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制作的无托槽隐形矫治附件粘接效果比较研究
    陈文儿,钱玉芬
    2019, 12(4): 222-226.  DOI: 10.19538/j.kq.2019.04.007
    摘要 ( )  

    目的 比较应用FiltekTMZ350 XT通用纳米树脂、FiltekTMZ350 XT流动树脂、SonicFill超声树脂制作并粘接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附件的操作时间、附件粘接强度及放置精确性。方法 收集2018年3—8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患者因正畸治疗需拔除的健康下颌前磨牙120颗,随机分为A1、B1、C1、A2、B2、C2组,每组20颗。A1、A2组采用3M Adper Single Bond 2粘接剂和FiltekTMZ350 XT通用纳米树脂,B1、B2组采用3M Adper Single Bond 2粘接剂和FiltekTMZ350 XT流动树脂,C1、C2组采用OptiBond S粘接剂和SonicFill超声树脂。A1、B1、C1组测定制作并粘接附件的操作时间和附件的剪切强度,A2、B2、C2组通过测定三维设计附件与实际粘接附件的体积变化来比较附件放置精确性。结果 B1、C1组附件操作时间分别为(2.60 ± 0.32)min、(2.86 ± 0.35)min,均比A1组 [(3.52 ± 0.38)min] 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C1组附件剪切强度[(23.49 ± 3.57)MPa]高于A1组[(20.53 ± 2.59)MPa]和B1组[(15.3 ± 2.33)M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A1组附件剪切强度高于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2、B2、C2组实际粘接附件与三维设计附件比较,附件体积增量分别为(3.44 ± 1.12)mm3、(5.19 ± 2.10)mm3、(2.57 ± 0.89)mm3,其中A2、C2组附件体积变化小于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SonicFill超声树脂制作并粘接附件的操作时间短,附件粘接强度高、放置精确性好,更适宜临床推广。

    冷热循环对不同电解液体系微弧氧化后钛瓷结合强度影响研究
    朱佳妮1,王硕1,宋续军1,徐婷2a,谈飞2b,刘杰2b
    2019, 12(4): 227-231.  DOI: 10.19538/j.kq.2019.04.008
    摘要 ( )  

    目的    研究冷热循环对不同微弧氧化电解液体系处理后钛瓷结合强度的影响。方法    研究于2018年1—10月在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第四军医大学进行。制备纯钛切削试件72片,随机均分为3组。A组(对照组)仅喷砂处理;B、C组(实验组)喷砂后微弧氧化,B组电解液为20 g/L MgSiF6,C组电解液为20 g/L Na2SiO3。各组根据烤瓷后冷热循环次数的不同再分别分为1、2、3组,1组未经冷热循环,2组3000次循环,3组6000次循环。三点弯曲实验检测钛瓷结合强度。扫描电镜观察微弧氧化后膜层形貌、钛瓷结合界面并进行能谱分析。结果   2个实验组钛瓷结合强度均高于对照组。各组经冷热循环后的钛瓷结合强度较未经冷热循环的均有降低,经6000次循环的C3组降低幅度(16.60%)小于B3组(34.03%)。结论    20 g/L Na2SiO3溶液体系的微弧氧化处理更适用于临床。

    C57BL/6小鼠上颌第一磨牙拔牙创愈合过程观察分析
    梁博龙,张武阳,薛洋,郑雪妮,刘慧,张宇,胡开进
    2019, 12(4): 232-236.  DOI: 10.19538/j.kq.2019.04.009
    摘要 ( )  

    目的    建立C57BL/6雌性小鼠拔牙创模型,观察第一磨牙拔除后的愈合过程。方法    采用自制器械拔除小鼠上颌第一磨牙,应用体式显微镜、Micro-CT及HE染色等方法观察并记录拔牙后1、3、7、10、14、21、28、35 d共8个时间点拔牙创软组织及骨组织的愈合情况。结果    小鼠拔牙后14 d拔牙窝表面软组织完全愈合;拔牙后7 d拔牙窝底部出现新生骨质,14 d时牙槽窝被新生骨质充填满,21 ~ 28 d时拔牙窝新生骨质继续改建,骨密度显著增加,35 d时新生骨质完成重塑改建。结论    本研究详细阐明了正常小鼠上颌第一磨牙拔牙创愈合过程的阶段特性及时间,为利用小鼠拔牙创构建各种疾病模型的研究提供了详尽的参考。

    数字化技术在下颌骨囊性肿物开窗减压术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高小波,高森,雷博程,张清华,吴娇娇,李梓尧,杨婉婷,郭子萱,杜卓,李灵慧
    2019, 12(4): 237-240.  DOI: 10.19538/j.kq.2019.04.010
    摘要 ( )  

    目的    研究数字化技术在下颌骨囊性肿物开窗减压术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就诊的下颌骨囊性肿物患者4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术前行头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将所获得DICOM图像数据利用数字化软件mimics 17.0制作三维实体模型,模拟手术确定开窗位置和下牙槽神经定位,制作囊肿塞,术中依照模拟所得数据进行开窗减压术。对照组常规术前检查后行囊肿开窗减压术。术后定期复查,保留影像学数据,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试验组的手术时间[(31.89 ± 0.58)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61.79 ± 1.34)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0.525,P < 0.05)。试验组患者均无下牙槽神经损伤症状,而对照组有7例(占35%)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损伤症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234,P < 0.05)。试验组患者在术后仅有2例(占10%)患牙科焦虑症,而对照组有10例(占50%)患牙科焦虑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619,P < 0.05)。试验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骨再生状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数字化外科技术使下颌骨囊性肿物开窗减压术治疗做到术前准确设计、术中参照定位,可简化手术步骤、提高手术安全性,尤其可保护下牙槽神经。数字化外科技术有助于提高手术精度,是一种有效的下颌骨囊性肿物开窗减压术治疗的辅助手段。

    综述
    物理方法加速正畸牙移动的研究进展
    王诗哲1,潘晓岗2
    2019, 12(4): 241-244. 
    摘要 ( )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加速正畸牙齿移动方面做了许多研究,以期减少疗程长的不良反应,同时提高效率。目前,加速牙齿移动的方法较多,而其中对于物理治疗的研究尚未完善。文章从电磁场、弱激光、低强度脉冲超声、周期性力装置、电流等5个方面对目前已证实能加快正畸牙移动的物理方法进行综述。

    矿化胶原材料及其在口腔临床中应用研究进展
    闫明,高飞,朱珊珊,王蔚
    2019, 12(4): 245-248.  DOI: 10.19538/j.kq.2019.04.012
    摘要 ( )  

    矿化胶原材料是由胶原和羟基磷灰石组成的新型、有效的骨替代材料,多通过体外仿生学方法合成,模拟天然骨质的化学组成和结构,是一种严格的三维等级序列的多孔材料。因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生物相容性、骨传导性、骨诱导性和生物降解性等特性,在口腔医学中作为修复材料被广泛应用。文章就矿化胶原材料的性质、分类及其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做一综述,以期为以后科学使用该种材料奠定基础。

    侧支根管研究进展
    王丹丹a,张萦雪a,高静a,陈瑶b,申静a
    2019, 12(4): 249-252.  DOI: 10.19538/j.kq.2019.04.013
    摘要 ( )  

    侧支根管为发自根管的细小分支,常与根管呈接近垂直角度,贯穿牙本质和牙骨质,通向牙周膜。侧支根管作为根管解剖结构的一部分,与根管治疗成功率有着密切的关系。文章就侧支根管的形成与分布、影像学表现、清理消毒、对根管充填的影响及与根尖周病的关系做一综述。

    病例报告
    重度牙周炎引导性组织再生术后5年复发1例报告
    殷冉,潘亚萍
    2019, 12(4): 253-256.  DOI: 10.19538/j.kq.2019.04.014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