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4年, 第7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4-06-15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笔谈
    论著
    短篇论著
    综述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笔谈
    外科导航技术引导的颅底肿瘤穿刺活检
    郭传瑸,郭玉兴
    2014, 7(6): 321-324.  DOI: 10.7504/kq.2014.06.001
    摘要 ( )   PDF(1474KB) ( )  

    颅底肿瘤不易早期诊断,延迟诊断(delay in diagnosis)几乎是100%。由于颅底位置深在,其中又含有诸多重要血管神经,导致该处肿瘤大多数不能常规切取活检。常规穿刺活检由于没有影像指导,可能穿刺不到目标,还可能损伤重要神经血管,风险较高。超声或CT引导下穿刺活检均存在各自的缺点,不易在临床推广。我院自2011年逐步开展导航技术在颅底及面侧深区肿瘤诊治中的应用,取得了一些经验。本文简单介绍了导航的基本原理及该技术在颅底肿瘤穿刺活检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数字化技术与正颌外科
    沈国芳
    2014, 7(6): 324-328.  DOI: 10.7504/kq.2014.06.002
    摘要 ( )   PDF(1494KB) ( )  

    近年来数字化技术在牙颌面畸形诊治中的应用得到很快发展,数字化牙合板、数字化截骨导板的应用,虚拟正颌手术的培训也越来越多。本文就正颌手术数字化导板的技术发展、临床操作流程、适应证选择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为临床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计算机辅助外科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应用
    孙坚
    2014, 7(6): 329-334.  DOI: 10.7504/kq.2014.06.003
    摘要 ( )   PDF(918KB) ( )  

    计算机辅助外科是一种基于计算机对大量数据信息的高速处理及控制能力,通过虚拟手术环境为外科医生从技术上提供支援,使手术更安全、更准确的一门新技术。通过运用计算机辅助外科,可以优化手术方案、提供术中实时导航、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和质量,使外科手术变得更为完美而富于严格的手术程序,从而降低手术危险性。本文主要介绍计算机辅助外科的基本原理、目前在临床上主要涉及的计算机辅助外科相关技术、这些技术的优缺点以及其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应用现状。

    3D打印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胡敏1,谭新颖1,鄢荣曾1,刘昌奎1,李晓峰2,刘灿2
    2014, 7(6): 335-339.  DOI: 10.7504/kq.2014.06.004
    摘要 ( )   PDF(1136KB) ( )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社会迈入了数字化时代。数字化技术与医学的完美结合形成了数字医学这一崭新学科。3D打印技术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一种全新的制造技术。3D打印技术改变了传统制造模式,是数字医学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论著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急性局限型智齿冠周炎临床疗效Meta分析
    申晋斌,张许杰
    2014, 7(6): 340-344.  DOI: 10.7504/kq.2014.06.005
    摘要 ( )   PDF(1503KB) ( )  

    目的 系统评价盐酸米诺环素软膏与碘甘油在治疗急性局限型智齿冠周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万方等数据库,纳入盐酸米诺环素软膏与碘甘油治疗急性局限型智齿冠周炎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3个研究,共1596例患者,其中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组818例,碘甘油组77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碘甘油组(RR = 1.25,95%CI: 1.13~1.39,P < 0.0001);第4天与第5天复诊时,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组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碘甘油组(RR=1.22,95%CI: 1.04~1.43,P = 0.02;RR=1.30,95%CI: 1.21~1.39, P < 0.00001)。结论 本研究提示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急性局限型智齿冠周炎临床疗效优于碘甘油。

    一非综合征型多数牙齿先天缺失家系的AXIN2基因检测研究
    朱姝1,陈旭1,邱广蓉2,李畅1
    2014, 7(6): 345-348.  DOI: 10.7504/kq.2014.06.006
    摘要 ( )   PDF(1279KB) ( )  

    目的 检测一非综合征型多数牙齿先天缺失家系的AXIN2基因,探讨其与该家系成员多数牙齿先天缺失的关系。 方法 本研究于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在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对一非综合征型多数牙齿先天缺失家系3代成员共17人,在患者和家属知情同意及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的前提下,提取其外周静脉全血基因组DNA,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扩增AXIN2基因全部外显子后,纯化PCR产物,应用3730 DNA序列分析仪双向测序,结合系谱图进行分析。 结果 该非综合征型多数牙齿先天缺失家系的临床表现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AXIN2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存在1个与牙齿先天缺失相关的错义突变位点c.148C>T(rs2240308),以及3个单核苷酸多态(SNP)位点c.1201+71(rs8078753)、c.1201+82、c.1201+100(rs56248738),其中c.1201+82为新发现的SNP位点。 结论 该家系多数牙齿先天缺失可能与AXIN2基因的多个SNP位点有关。

    糖尿病儿童口腔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王梦醒1,赵丽萍1,张志2
    2014, 7(6): 349-353.  DOI: 10.7504/kq.2014.06.007
    摘要 ( )   PDF(1402KB) ( )  

    目的 调查糖尿病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并据此提出相关管理措施。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口腔科收治的47例3~6岁糖尿病儿童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60名同年龄段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调查其口腔健康状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儿童龋齿、牙龈炎、牙周疾病等的患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儿童,且其牙周指数亦显著高于对照组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儿童的饮食习惯、运动水平、每天刷牙次数及家长对糖尿病与口腔疾病关系的知晓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在家长是否有对自己孩子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的习惯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儿童糖尿病与其口腔健康水平具有一定相关性,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是防止糖尿病儿童口腔疾病进展并改善其口腔健康的基础保障,而积极的口腔疾病治疗同样对糖尿病儿童的糖尿病病情控制有益。

    正畸治疗中GC护牙素与氟保护漆抑制牙釉质脱矿临床效果研究
    王弢1,张志常2,曹顺顺1,刘文伟1
    2014, 7(6): 353-356.  DOI: 10.7504/kq.2014.06.008
    摘要 ( )   PDF(899KB) ( )  

    目的 探讨GC护牙素与氟保护漆在正畸治疗中抑制牙釉质脱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在沈阳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固定矫治患者117例共计2620颗牙齿,按就诊编号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第1组患者(39例,868颗牙齿)矫治过程中左侧牙齿涂布GC护牙素,右侧牙齿涂布相似口味牙膏作为对照;第2组患者(39例,862颗牙齿)矫治过程中左侧牙齿涂布氟保护漆,右侧牙齿涂布釉质粘接剂A液作为对照;第3组患者(39例,890颗牙齿)矫治过程中左侧牙齿涂布GC护牙素,右侧牙齿涂布氟保护漆。GC护牙素的用法为患者每月复诊时涂布牙齿1次,氟保护漆的用法为患者每隔3个月复诊时涂布牙齿1次。观测记录3组患者矫治前、后的牙釉质脱矿情况,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第1组及第2组患者中涂布GC护牙素及氟保护漆侧牙齿的釉质脱矿指数明显低于对照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第3组患者涂布GC护牙素侧牙齿的釉质脱矿指数与涂布氟保护漆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C护牙素及氟保护漆均能抑制正畸患者牙釉质脱矿,临床操作简便,疗效可靠。

    心理社会因素与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关系研究
    贾丁鑫1,周彩滨2
    2014, 7(6): 357-359.  DOI: 10.7504/kq.2014.06.009
    摘要 ( )   PDF(857KB) ( )  

    目的 探讨心理社会因素与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门诊就诊的RAU患者80例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与之相匹配的80名健康正常人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生活事件量表调查其生活应激事件反应,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调查其人格特征。结果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生活事件量表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组对象调查前1年内的负性事件刺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森克人格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组对象的N和L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AU的发生与患者的生活应激事件反应以及其人格特征有密切关系。

    牙周基础治疗对伴发冠心病的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清IL-8及血脂水平的影响
    张雪飞1,潘亚萍2,常春荣2
    2014, 7(6): 360-362.  DOI: 10.7504/kq.2014.06.010
    摘要 ( )   PDF(851KB) ( )  

    目的 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伴发冠心病的牙周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年2月至2011年9月来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牙周病科就诊的伴发冠心病(稳定期)的慢性中、重度牙周炎患者40例,对其进行内科维持治疗及牙周基础治疗。分别在牙周基础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对患者行牙周检查,检查指标包括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和龈沟出血指数(SBI),并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IL-8以及血脂水平。结果 牙周基础治疗2个月后,患者各牙周检查指标(PD、CAL和SBI)均有好转(P<0.01);血清IL-8水平明显降低(P<0.01);血脂指标中总胆固醇(TC-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均降低(P<0.01、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升高(P<0.05),甘油三脂(TG-C)水平虽也下降,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周基础治疗可改善牙周的炎症状态,并对血清IL-8及血脂水平产生影响。

    一体化氧化锆桩核修复牙本质肩领不完整前牙牙体缺损临床效果评价
    陈炜a,方铁钧a,狄丽莎b,吴少梅a
    2014, 7(6): 363-366.  DOI: 10.7504/kq.2014.06.011
    摘要 ( )   PDF(1171KB) ( )  

    目的 评价一体化氧化锆桩核修复牙本质肩领不完整前牙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口腔医疗中心修复科就诊的上前牙牙体大面积缺损牙本质肩领不完整患者40例(40颗患牙)。经完善根管治疗后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20颗患牙)。A组采用一体化氧化锆桩核+氧化锆全瓷冠进行修复,B组采用铸造钴铬桩核+钴铬烤瓷全冠进行修复。经过2年的临床追踪随访,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随访期内,40例患者均能如期复诊。A组所有患者对修复美观效果均示满意;有1例右上中切牙在18个月时出现根折,其余病例均无桩核松动、脱落、折断,无根折,无明显牙龈炎,X线片未见继发性根尖周炎。B组中有9例患者对修复美观效果表示满意,11例患者认为美观效果一般;有2例分别是右上侧切牙在6个月及左上中切牙在15个月时发生根折,1例左上中切牙在24个月时因桩核松动而脱落,3例患牙在12个月和18个月时出现牙龈炎。结论 一体化氧化锆桩核修复牙本质肩领不完整前牙牙体缺损时可获得满意的美观效果及生物相容性,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口腔疣状癌86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王珍a,李德新a,刘敏达a,钟鸣b,孙长伏a
    2014, 7(6): 367-369.  DOI: 10.7504/kq.2014.06.012
    摘要 ( )   PDF(1498KB) ( )  

    目的 探讨口腔疣状癌的病因、临床表现、鉴别诊断、组织病理学特点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1990—2012年收治的86例经组织病理确诊的口腔疣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症状、病灶区影像学表现、病理学表现、治疗方案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86例患者中44例于肿物边缘外1.0~1.5 cm单纯行病灶扩大切除,21例除行病灶扩大切除外均同期行临近瓣转移修复术,11例行病灶扩大切除及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9例行病灶扩大切除及颌骨部分切除术,1例行病灶扩大切除+右侧颌下腺摘除+颌下腺导管改道术。对术后患者随访调查,单纯行手术切除的患者术后5年内复发3例(其中包括同期行临近瓣修复患者1例),余未见复发。对复发病例再次行肿物扩大切除,未见复发。结论 疣状癌的诊断需靠临床表现、镜下形态以及生物学行为判断,外科根治性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案,术后应定期复查、随访。

    短篇论著
    髁状突骨折56例手术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曲昌锋,郭哲,杨建,汪崇
    2014, 7(6): 370-371.  DOI: 10.7504/kq.2014.06.013
    摘要 ( )   PDF(802KB) ( )  

    目的 评价髁状突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9—2013年在大连市中心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髁状突骨折患者56例(64侧),根据骨折位置不同分别采用耳屏前入路(19侧)、经颌后切口穿腮腺入路(23侧)和颌后颌下入路(22侧)进行手术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种手术入路治疗髁状突骨折总体临床效果满意,但部分病例合并面神经损伤、张口受限、咬合错乱、髁状突吸收、皮下积液等并发症。结论 髁头骨折可采用耳屏前入路;髁颈部骨折可采用经颌后切口穿腮腺入路;髁颈下骨折可采用颌后颌下入路。髁头骨折一般采用1 ~ 2枚侧向拉力螺钉固定;髁颈和髁颈下骨折可采用1 ~ 2枚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但有1枚钛板必须沿张力带放置。

    综述
    医学数字化技术在颧眶复合体骨折整复手术中的应用
    肖超,沈国芳
    2014, 7(6): 372-375.  DOI: 10.7504/kq.2014.06.014
    摘要 ( )   PDF(864KB) ( )  

    面中部由于颧眶复合体(zygomatic orbital complex, ZOC)的存在,使得该部位的骨折可以对面型、咀嚼功能和视力产生影响,对其治疗也因为该部位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困难。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与医学相结合的快速发展,对于面中部骨折的治疗在骨折复位的精确性、面型和功能的改善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本文就医学数字化技术在颧眶复合体骨折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Er∶YAG激光在根管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许雪松综述;朱亚琴审校
    2014, 7(6): 376-379.  DOI: 10.7504/kq.2014.06.015
    摘要 ( )   PDF(865KB) ( )  

    由于根管系统的复杂性,传统的根管预备器械与冲洗剂难以达到完全清理根管的目的。Er∶YAG激光联合根管冲洗剂使用,既可以采取更保守的根管预备,又能增强去除玷污层、开放牙本质小管和杀菌的能力,有利于根管封闭剂和根管内黏结剂的渗透而减少微渗漏;且在一定的激光参数范围内,其不会引起冲洗剂的根尖渗出;产热作用也极小,不会引起根尖周组织损伤。因此,Er∶YAG激光的应用能使根管预备过程变得简单、高效、安全。本文综述了Er∶YAG激光在根管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参与疼痛的研究现状
    李波综述,卢利审校
    2014, 7(6): 380-384.  DOI: 10.7504/kq.2014.06.016
    摘要 ( )   PDF(868KB) ( )  

    疼痛是严重困扰人类健康的疾病。迄今为止,关于疼痛的产生机制尚不完全明确。谷氨酸是脑内最重要的兴奋性递质之一,是初级痛觉传入的主要神经递质。它能够与谷氨酸受体相结合,从而产生生物学效应。本文参考国内外文献综述了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参与疼痛的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