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4年, 第7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4-05-15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笔谈
    论著
    短篇论著
    综述
    病例报告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笔谈
    口腔医疗服务中的医患沟通
    韩亮
    2014, 7(5): 257-260.  DOI: 10.7504/kq.2014.05.001
    摘要 ( )   PDF(954KB) ( )  

    优秀的口腔医疗服务需要服务团队整体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沟通能力,本文探讨了口腔医患沟通的相关问题:医患沟通不仅仅是介绍和推荐医疗项目,而是以表达关爱,交流信息和情感为基础,以积极的心态为前提;口腔医患沟通的参与者不仅是医生和患者两个人,还有团队、机构、行业以及患者的社会关系;本文还讨论了口腔医患沟通的技巧、内容以及如何提高医患沟通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希望对于缓解当今紧张复杂的医患关系提供一些帮助。

    住院医师培训在口腔全科医师培养中的作用
    谢洪
    2014, 7(5): 261-263.  DOI: 10.7504/kq.2014.05.002
    摘要 ( )   PDF(988KB) ( )  

    口腔全科医师是口腔医疗保健的主体,住院医师培训应以培养口腔全科医师为目的。综合医院口腔科在管理上应建立口腔全科诊疗思维,成为口腔全科医师的培养中心。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加强我国口腔医学人才的培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种植与正畸治疗
    彭诚
    2014, 7(5): 263-266.  DOI: 10.7504/kq.2014.05.003
    摘要 ( )   PDF(1019KB) ( )  

    目前,口腔种植已经成为临床常用的修复方式,但在有种植要求的人群中会有许多复杂情况,如伴有不同程度的咬合问题,单纯的种植修复难以达到理想治疗目的,需要正畸等专科医生的参与等。反之,正畸治疗中常遇到的磨牙早失、恒牙先天缺失等难题,也需要通过种植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口腔多专业联合治疗目前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对某些牙列缺损患者进行以后期种植修复为导向的正畸治疗正在成为共识,而正畸治疗中应用种植技术辅助完成矫治的情况也不罕见。本文将就种植-正畸联合治疗的特点和优越性等方面进行阐述,为部分复杂病例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经验。

    第三磨牙在口腔治疗中的作用
    柯杰,武倩倩,周伟群,等
    2014, 7(5): 266-270.  DOI: 10.7504/kq.2014.05.004
    摘要 ( )   PDF(3940KB) ( )  

    当第一或第二磨牙严重病损时,第三磨牙在口腔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将严重病损的第一或第二磨牙拔除,再利用正畸矫治的方法将不同程度阻生的第三磨牙近中及直立移动,排入牙列,使之发挥磨牙咀嚼功能。阻生第三磨牙均成功排入牙列,建立咬合关系,最大限度地恢复了自体牙列完整与咬合功能。

    论著
    硒对大鼠牙龋易感性影响体外研究
    贾竟艨1,程敏1,李文娟1,童辉燕1,张颖2
    2014, 7(5): 271-274.  DOI: 10.7504/kq.2014.05.005
    摘要 ( )   PDF(1695KB) ( )  

    目的    观察不同硒水平作用的大鼠牙齿脱矿情况,探讨硒与龋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2013年8月至10月于吉林大学口腔医学院将12只妊娠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自受孕之日开始分别喂食无硒(对照组)、低硒(含硒量0.015 mg/kg)、中硒(含硒量0.15 mg/kg)、高硒(含硒量1.5 mg/kg)饲料,喂至母鼠分娩后21 d,给断乳仔鼠继续喂食原饲料。处死44日龄仔鼠,取其上下颌后牙经人工致龋液处理,用增强肉眼光学检查、激光龋齿诊断仪DIAGNOdent、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LSM)检测不同硒水平作用下大鼠牙齿脱矿程度。结果    4组大鼠牙齿脱矿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增强肉眼光学检查、激光龋齿诊断仪及CLSM 等3种不同方法检测均显示随硒增高大鼠牙齿脱矿程度加重,但低硒组脱矿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育时期摄入硒能影响牙的龋易感性,高水平硒使大鼠牙齿更易于龋坏,低水平硒可降低龋易感性。

    微创拔牙技术拔除下颌低位埋伏阻生智齿临床研究
    林勇1,常显亭1,张建成1,张卫东2
    2014, 7(5): 274-278.  DOI: 10.7504/kq.2014.05.006
    摘要 ( )   PDF(999KB) ( )  

    目的 比较微创拔牙技术与传统凿骨劈冠法拔除下颌低位埋伏阻生智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总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门诊300例下颌低位埋伏阻生智齿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微创组与锤凿组各150例。微创组采用微创拔牙器械及微创拔牙技术拔除下颌低位埋伏阻生智齿;锤凿组采用传统的拔牙器械及凿骨劈冠法拔除下颌低位埋伏阻生智齿。对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观察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微创组手术时间[(18.0 ± 6.3)min]比锤凿组[(37.0 ± 8.2)min]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疼痛、肿胀、张口受限、干槽症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锤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微创拔牙技术拔除下颌低位埋伏阻生智齿,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优于传统凿骨劈冠拔除法。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牙槽植骨后前牙牵引助萌矫治效果评价
    李伟a,吴平a,李琳a,刘琳a,郑延清b
    2014, 7(5): 279-282.  DOI: 10.7504/kq.2014.05.007
    摘要 ( )   PDF(2173KB) ( )  

    目的 观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牙槽突裂植骨术后,阻生前牙牵引助萌效果,并分析其成败原因。方法 选取2002—2012年大连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大连市口腔医院诊治的8例二期植骨成功的替牙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伴牙槽突裂患者,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10.5 ± 2.6)岁。均有尖牙或侧切牙阻萌,其中侧切牙阻萌2例、尖牙阻萌6例。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在牙列排齐整平并开大阻生前牙间隙后与外科配合进行闭合式牵引助萌,同时进行矫治结果分析。结果 6例牵引成功,平均疗程(22.5 ± 4.5)个月,牵引时间(从手术开窗到牙齿破龈)平均(6.5 ± 3.5)个月;牵引到位的牙齿与邻牙邻接关系良好,牙合关系稳定,但与对侧正常萌出前牙相比,牙龈形态略不同。其余2例(1例阻生侧切牙、1例阻生尖牙)牵引失败。结论 对于唇腭裂伴牙槽嵴裂植骨术后出现前牙阻萌患者,应在矫治中及时进行牵引助萌。植骨时间、成功率、阻生尖牙萌出角度及与邻牙关系、助萌手术对阻生牙影响等均直接关系到牵引助萌的成败。

    表面处理方法对激光预备牙本质黏结强度的影响
    李阳,贾兴亚,杜健男
    2014, 7(5): 283-286.  DOI: 10.7504/kq.2014.05.008
    摘要 ( )   PDF(1072KB) ( )  

    目的 评价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对激光预备牙本质形态学变化和黏结强度的影响。方法 2013年5月至7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收集20 ~ 40岁新鲜拔除的活髓第三磨牙20颗及根尖发育完全的前磨牙8颗,铒、铬∶钇钪镓石榴石(Er,Cr∶YSGG)激光处理暴露的牙合面牙本质,然后按照不处理、37%磷酸酸蚀、自酸蚀及0.5 mol/L EDTA调节各自分为4组,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前磨牙牙本质处理面形态;第三磨牙使用Adper easy bond或 Single bond 2黏结,Z350树脂逐层堆积树脂冠后,制作哑铃型试件进行微拉伸黏结强度测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差异比较。结果 SEM观察发现:前磨牙激光预备后不处理组(对照组)牙面不规则,无玷污层,牙本质小管开放;磷酸酸蚀组牙本质表面最规则,自酸蚀组和EDTA处理组处理后表面变化不如磷酸酸蚀组明显。微拉伸黏结强度测试结果显示,第三磨牙分组后的3种处理方式牙本质黏结强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磷酸酸蚀组黏结强度最强(P<0.05),而自酸蚀组及EDTA处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7%磷酸酸蚀、自酸蚀及0.5 mol/L EDTA调节3种处理均可提高激光预备的牙本质黏结强度,37%磷酸酸蚀组获得最佳短期黏结效果。

    白花蛇舌草注射液抑制舌鳞癌TCA8113细胞增殖及对RAS/RAF信号通路影响研究
    王玉龙,李善昌,闫磊,朱杨,赵艳宇,李晶晶
    2014, 7(5): 287-289.  DOI: 10.7504/kq.2014.05.009
    摘要 ( )   PDF(1061KB) ( )  

    目的 探讨白花蛇舌草注射液(HDI)对口腔舌鳞癌TCA8113细胞增殖及RAS/RAF通路信号传导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于2013年3月在佳木斯大学口腔医学实验中心进行。使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方法测定不同浓度HDI对舌鳞癌TCA8113作用后的存活率情况,并用使用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RAS/RAF信号通路关键蛋白RAS、RAF的表达和变化。结果 HDI干预舌鳞癌TCA8113细胞后,MTT显示HDI可明显抑制其细胞增殖,具有浓度依赖(P<0.05)。当HDI浓度为30%时,抑制率为94.7%。RAS/RAF信号通路关键蛋白RAS、RAF的表达呈浓度依赖性下调。结论 HDI可抑制舌鳞癌细胞TCA8113细胞增殖及抑制RAS/RAF通路信号传导,发挥抗肿瘤作用。

    口腔鳞状细胞癌C-erbB-2蛋白表达 基因扩增及其临床意义
    邓巍,谢洪,孙晓菊
    2014, 7(5): 290-293.  DOI: 10.7504/kq.2014.05.010
    摘要 ( )   PDF(1379KB) ( )  

    目的 探讨C-erbB-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蛋白表达及基因扩增,并评估其在OSCC发生、发展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3年1月至2013年6月辽宁省人民医院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为OSCC的石蜡包埋组织蜡块60例及正常口腔黏膜组织蜡块30例,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与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C-erbB-2蛋白表达及基因扩增。结果 C-erbB-2蛋白在OSCC、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1.7%、3.3%;扩增阳性率分别为28.3%、0;OSCC中C-erbB-2蛋白表达、基因扩增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OSCC组织中C-erbB-2蛋白表达、基因扩增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均无相关性(均P > 0.05),与肿瘤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临床分期相关(χ2 = 10.808、17.100、4.627,χ2 = 8.840、20.044、5.102,均P < 0.05)。结论 C-erbB-2与OSCC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以将其作为判断OSCC的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参考指标。

    代谢性谷氨酸受体第5亚型在正常牙髓中表达及分布研究
    王宝春1,张玉慧1,王铎2
    2014, 7(5): 294-296.  DOI: 10.7504/kq.2014.05.011
    摘要 ( )   PDF(1574KB) ( )  

    目的 研究代谢性谷氨酸受体第5亚型(mGluR5)在牙髓各部位中的表达及分布。 方法 收集2009年7月至2010年1月山东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因正畸或其他治疗需要而拔除的健康前磨牙或第三磨牙5例,制成一系列石蜡切片,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牙髓各部位mGluR5的表达及分布情况,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对其表达强度进行半定量分析,探讨mGluR5在牙髓中的作用和意义。结果 正常牙髓从冠部、颈部到根部牙髓成牙本质细胞中mGluR5表达均呈阳性,且由冠部、颈部到根部mGluR5表达强度依次降低。结论 mGluR5在牙髓疼痛传递过程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Vitapex糊剂应用于根尖周囊肿非手术治疗疗效分析
    陈冀,李春飞,朱杰
    2014, 7(5): 297-299.  DOI: 10.7504/kq.2014.05.012
    摘要 ( )   PDF(1018KB) ( )  

    目的 探讨Vitapex糊剂在根尖周囊肿非手术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在开滦总医院康复医院确诊为根尖周囊肿10例患者,共计19颗患牙,经充分根管引流、根管预备及根管消毒后,封入Vitapex糊剂并超出根尖孔至囊肿内,待囊肿范围减小或病变区骨密度增高后,行严密根管充填。术后定期拍摄X线牙片观察6 ~ 12个月。结果 10例中1例患者(1颗患牙)因自身原因退出,失败1例(2颗患牙),其余8例(16颗患牙)有效,有效率达88.9%。结论 Vitapex糊剂根管封药加根管充填可应用于根尖周囊肿的非手术治疗。

    短篇论著
    矿物三氧化物凝聚体与光固化氢氧化钙修复乳磨牙髓室底穿孔临床疗效观察
    王丽娜
    2014, 7(5): 300-301.  DOI: 10.7504/kq.2014.05.013
    摘要 ( )   PDF(855KB) ( )  

    目的 观察矿物三氧化物凝聚体(MTA)与光固化氢氧化钙(DMG)在乳磨牙髓室底穿孔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2012年沈阳市口腔医院儿童牙科就诊的116例患儿,将142颗髓室底穿孔的乳磨牙分为2组,分别采用MTA修复和DMG修复,经过6 ~ 12个月观察,通过临床和X线片检查评价疗效。结果 2组相比,MTA组治疗成功率(6个月92.96%,12个月88.73%)略高于DMG组(6个月90.14%,12个月87.3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A与DMG修复乳磨牙髓室底穿孔均能取得较好效果,且疗效相近。

    高频电刀电凝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临床研究
    阳冬青1,陈曼玲1,李莉2,王冬梅1
    2014, 7(5): 302-304.  DOI: 10.7504/kq.2014.05.014
    摘要 ( )   PDF(1462KB) ( )  

    目的 研究高频电刀电凝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9—2012年广东省韶关市口腔医院门诊就诊患者172例(362个)RAU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7例用高频电刀电凝治疗,3% H2O2与生理盐水冲洗创面,碘甘油涂布,术后氯己定含漱;对照组85例用3% H2O2与盐水冲洗创面,碘甘油涂布,氯己定含漱。每天定期电话随访疗效,随访观察7 d。结果 治疗组182个溃疡面中显效152个(83.52%),有效25个(13.74%),无效5个(2.75% );对照组180个溃疡面中显效59个(32.78%),有效102个(56.67%),无效19个(10.56%)。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电刀电凝治疗口腔RAU可以缩短溃疡愈合期,减轻疼痛,具有很好的疗效。

    综述
    自体牙移植预后影响因素
    白璐综述,刘奕审校
    2014, 7(5): 304-307.  DOI: 10.7504/kq.2014.05.015
    摘要 ( )   PDF(955KB) ( )  

    对于自体牙移植的研究已有几百年历史,并获得了较高的存活率和成功率。相比较牙齿个别缺失或发育不良的其他治疗方法,自体牙移植因其自身存在生物学活性而被越来越多的应用。认识自体牙移植的各种预后影响因素将有助于其临床更广泛的应用。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测牙根吸收应用研究
    周朋综述,胡江天审校
    2014, 7(5): 308-311.  DOI: 10.7504/kq.2014.05.016
    摘要 ( )   PDF(1572KB) ( )  

    牙根吸收是正畸治疗中最敏感的问题之一。临床检测牙根吸收方法主要依赖X线检查。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项新的影像学技术,其应用为正畸学提供了三维影像,弥补了传统二维影像的不足,更有利于临床诊断牙根吸收。

    牙漂白药物对牙体组织影响研究进展
    曾参1,侯艳芬2
    2014, 7(5): 311-314.  DOI: 10.7504/kq.2014.05.017
    摘要 ( )   PDF(952KB) ( )  

    变色牙的美容修复是临床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对变色牙的治疗主要包括漂白、釉质微打磨技术、贴面和全冠修复等方式。牙漂白术作为一种最保守的治疗方法常成为变色牙治疗的首选。有研究表明,高浓度的漂白药物对牙体组织的表面形态、化学组成、微硬度及釉质抗折性等都有影响;漂白药物甚至还可透过牙本质对牙髓造成刺激。本文着重以漂白药物对牙体硬组织的影响做一综述,以探讨漂白药物对牙体结构的影响。

    根管再治疗研究进展
    钟东青综述,熊世江审校
    2014, 7(5): 315-318.  DOI: 10.7504/kq.2014.05.018
    摘要 ( )   PDF(976KB) ( )  

    根管治疗术是牙髓病、根尖周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口腔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其成功率不断提高。但是根管治疗失败的病例仍有发生,因此,根管再治疗成为提高患牙保存率的有效方法。本文就根管治疗失败原因、根管再治疗常用方法做一综述。

    病例报告
    新生儿牙龈颗粒细胞瘤1例报告
    周军,吕孟兴,高燕,李霁伟,阿智祥
    2014, 7(5): 319-320.  DOI: 10.7504/kq.2014.05.019
    摘要 ( )   PDF(1204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