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4年, 第7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4-04-15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笔谈
    专家讲座
    论著
    短篇论著
    综述
    经验交流
    病例报告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笔谈
    牙周探诊和电子牙周探针
    钟德钰,葛春旭
    2014, 7(4): 193-196. 
    摘要 ( )   PDF(1415KB) ( )  

    牙周组织附着水平的探查是牙周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传统的手用探诊方法由于影响因素较多,尤其是探诊力量难以标准化,使探诊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电子牙周探针将固定的探诊压力、精确的电子化测量和储存数据于电脑中几个特点融为一体,可以直观地将数据展现给患者和同行,对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都具有实用价值。

    口腔显微技术发展与应用
    苗磊,潘亚萍
    2014, 7(4): 196-199. 
    摘要 ( )   PDF(916KB) ( )  

    口腔显微镜和牙周内窥镜逐步应用于临床治疗,通过它们可直视软、硬组织,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的能力,大大提高治疗效率。本文对口腔显微技术做一简要介绍。

    以光动力理论为基础的声动力抗菌化学疗法展望
    侯春艳,毕良佳
    2014, 7(4): 200-203. 
    摘要 ( )   PDF(928KB) ( )  

    近年来,光动力疗法和声动力疗法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声动力疗法来源于光动力疗法,具有比光动力疗法作用范围更广、深度更深的优点。光动力疗法有抗肿瘤和灭菌的作用,并且已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声动力疗法目前仅在抗肿瘤领域中进行了研究和应用尝试,关于其是否可以灭菌及效果如何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专家讲座
    抗菌肽及其在口腔领域应用前景
    艾丽思,张宇,林莉
    2014, 7(4): 204-208. 
    摘要 ( )   PDF(923KB) ( )  

    抗菌肽是一类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是动植物免疫防御系统产生的、可以防御病原体致病作用的活性物质,在生物体的天然免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抗菌肽通过作用于细胞膜蛋白、胞内结构、细胞壁及线粒体等机制达到广谱抗菌、抗真菌、抗病毒及抗肿瘤作用,并对多种口腔细菌有抑制作用。抗生素的滥用导致了大量耐药菌株的出现,因此,抗菌肽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抗生素替代品,并为辅助治疗牙周疾病提供新方法。

    论著
    水通道蛋白-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研究
    高波,何东宁,孙睿
    2014, 7(4): 209-212. 
    摘要 ( )   PDF(1415KB) ( )  

    目的 探讨水通道蛋白-3(AQP-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osion法,检测山西省人民医院病理科2009年9月至2013年7月存档的60例OSCC病理组织石蜡标本和10例正常口腔黏膜上皮组织中AQP-3蛋白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60例OSCC的病理标本中AQP-3主要表达在细胞的胞膜上,也有少量表达在胞浆中。AQP-3在OSCC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81.7%)明显高于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OSCC组织中AQP-3的表达在不同年龄(χ2 = 0.032)、性别(χ2 = 0.045)、病变部位(χ2 = 1.313)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在不同组织分化程度(χ2 = 8.626 )、临床分期(χ2 = 21.59 )以及是否有颈淋巴结转移(χ2 = 3.90)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AQP-3的异常表达与OSCC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可作为OSCC治疗和预后的辅助性指标。

    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龈沟液中IL-18和MMP-13表达研究
    李德超,周彦鹏,王泽
    2014, 7(4): 213-216. 
    摘要 ( )   PDF(948KB) ( )  

    目的 探讨龈沟液中白介素-18(IL-18)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表达与种植体周围炎的关系,评价其作为种植体周围炎诊断客观指标的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在佳木斯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种植科行ITI种植体种植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种植体40颗),根据种植体周围情况将其分为健康种植体组(28颗)和炎症种植体组(12颗);将对侧同名健康天然牙作为对照(健康天然牙组,40颗)。分别检测各组的牙周探诊深度(PD)、出血指数(SBI)、龈沟液(GCF)量及GCF 中的IL-18、MMP-13含量并进行分析。 结果 炎症种植体组的PD、SBI值显著高于健康种植体组和健康天然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炎症种植体组的GCF量以及GCF中IL-18和MMP-13含量均高于健康种植体组和健康天然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健康种植体组与健康天然牙组比较,两组的PD、SBI、GCF量以及GCF中IL-18和MMP-13含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IL-18和MMP-13与种植体周围炎有密切关系,可作为种植体周围炎早期诊断的有效检测指标。

    抗菌肽RISE-AP12®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生长抑制作用研究
    陈雪1,2,林莉1
    2014, 7(4): 217-220. 
    摘要 ( )   PDF(1067KB) ( )  

    目的 研究抗菌肽RISE-AP12®对体外培养的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 g)的抗菌活性。方法 本研究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以P. g W83为实验菌株,采用麦氏比浊法配制P. g W83混悬液(106 CFU/mL)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测定抗菌肽RISE-AP12®对P. g W83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结果 抗菌肽RISE-AP12®对106 CFU/mL P. g W83的MIC为0.01 mg/mL,MBC为0.02 mg/mL。结论 抗菌肽RISE-AP12®对浮游状态下的P. g有抑菌(MIC为0.01 mg/mL)和杀菌(MBC为0.02 mg/mL)作用。

    淫羊藿总黄酮对正畸大鼠牙齿移动及压力侧牙周组织影响研究
    李燕,安阳,冯云霞
    2014, 7(4): 221-223. 
    摘要 ( )   PDF(1201KB) ( )  

    目的 探讨淫羊藿总黄酮(TFE)对正畸大鼠牙齿移动及压力侧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于2012年9月至2013年4月在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进行。选取 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40只,建立正畸牙移动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组)和实验组(B、C、D组),每组10只。从正畸加力第1天开始,A、B、C、D组分别灌服不同剂量TFE(依次为0、75、150、300 mg/kg),每天1次,第10天处死全部大鼠。测量大鼠左上第一磨牙移动距离,HE染色观察其压力侧牙周组织变化。结果 A、B组牙齿移动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组牙齿移动距离均明显小于A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E染色显示,实验组正畸牙齿压力侧骨吸收陷窝少于对照组。结论 TFE可抑制正畸大鼠牙齿移动及压力侧牙槽骨吸收,且在一定范围内,剂量越大作用越明显。

    计算机模拟系统用于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正颌术前预测准确性研究
    王雪1,颜光启2,张桂荣1,李济强1,刘继辉1,丛芳1
    2014, 7(4): 224-226. 
    摘要 ( )   PDF(864KB) ( )  

    目的 评价计算机模拟系统对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正颌术前预测的准确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到沈阳市口腔医院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拍摄术前、术后CT。利用计算机模拟系统模拟手术和面像预测,并与术后实际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30例患者模拟预测与实际结果比较,所有软、硬组织测量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计算机模拟系统能够整合大量医学影像信息,直观模拟手术并预测手术后软、硬组织的变化,可为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颌手术设计个体化最佳方案提供实用有效的技术及依据。

    广东省从化市社区老年人根面龋危险因素分析
    简文婷,周燕,陶冶,于丽霞,林焕彩
    2014, 7(4): 227-230. 
    摘要 ( )   PDF(897KB) ( )  

    目的 初步探讨广东省从化市社区老年人根面龋发生的危险因素,为社区老年人根面龋的预防提供相关的信息支持。方法 本研究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根据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将广东省从化市街口镇276名60 ~ 80岁社区老年人分为病例组(85人)和对照组(191人),两组的年龄、性别和居住社区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根面龋检查和问卷调查信息,分析社区老年人发生根面龋的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刷牙频率≤ 1次/d、有活动义齿和进食后塞牙是社区老年人发生根面龋的危险因素。结论 应加强社区老年人的口腔健康教育,促进良好口腔健康行为形成,以减少根面龋发生。

    上颌拔牙矫治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正颌术前牙弓宽度影响研究
    周倩,李琳,张怡
    2014, 7(4): 231-234. 
    摘要 ( )   PDF(1429KB) ( )  

    目的 评价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颌术前正畸治疗中拔除与不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对牙弓横向宽度的影响,为是否在术前正畸中拔除上颌前磨牙提供一个参考指标。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2年7月在大连市口腔医院接受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28例,其中12例术前正畸采取拔牙矫治(拔牙组),16例采取不拔牙矫治(非拔牙组)。对两组病例正畸治疗前后的模型进行牙弓宽度对比研究。结果 经过术前正畸治疗,拔牙组较非拔牙组的上颌后段牙弓宽度减小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拔牙组与非拔牙组的下颌牙弓中段及后段宽度均有增加,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在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中,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有利于术前正畸有效去除后牙代偿,协调上下牙弓间横向关系,为正颌手术创建良好条件。

    慢性牙周炎患者磁性附着体基牙牙周状况分析
    韩东a,常春荣b,伊哲a
    2014, 7(4): 234-236. 
    摘要 ( )   PDF(865KB) ( )  

    目的 了解慢性牙周炎患者磁性附着体基牙的牙周状况。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修复门诊接受治疗的19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的45颗磁性附着体基牙作为研究对象,修复后随访观察3年,比较磁性附着体基牙在义齿修复前后的牙周袋探诊深度(PD)、牙齿松动度及义齿的稳定性状况。结果 磁性附着体基牙在口内3年的存留率达91.11%。磁性附着体基牙在义齿修复前及修复3年后的PD值分别为(2.17 ± 0.77)mm和(1.89 ± 0.67)mm,修复后较修复前的PD值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部分基牙松动度在义齿修复3年后较修复前增大,可能与可摘局部义齿功能稳定性变差有关(P < 0.05)。结论 磁性附着体义齿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的弱基牙有保护作用。

    短篇论著
    聚合瓷纤维桩核用于缺损前牙全瓷冠修复75例临床观察
    王莉1,裴昌录2
    2014, 7(4): 237-238. 
    摘要 ( )   PDF(825KB) ( )  

    目的 观察聚合瓷纤维桩核用于前牙残根、残冠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在沈阳市沈河区牙病防治所牙齿美容科就诊的上颌前牙残根、残冠患者75例(患牙120颗),采用聚合瓷纤维桩核+全瓷冠修复,随访观察3年。结果 120颗前牙桩冠修复无一例发生根折,桩核脱落、折断各2例,其余均修复良好。结论 聚合瓷纤维桩核是前牙桩冠修复较好的选择。

    综述
    光动力疗法应用于根管消毒研究进展
    刘事达综述,朱亚琴审校
    2014, 7(4): 239-243. 
    摘要 ( )   PDF(918KB) ( )  

    光动力疗法主要依靠光敏剂活化产生的活性氧来杀伤细菌细胞,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消毒方法应用于根管治疗。光动力疗法的杀菌效果受到光敏剂及其浓度、光源与照射参数、暗处理时间、光纤的使用、细菌的种类与状态、组织抑制因子等多方面影响。而光动力疗法对细菌生物膜的消毒效果也有望得到提高。

    牙龈黑色素沉着治疗研究进展
    夏静综述,丁一审校
    2014, 7(4): 244-247. 
    摘要 ( )   PDF(898KB) ( )  

    牙龈黑色素沉着(gingival melanin pigmentation,GMP)是由于黑色素母细胞分泌的黑色素颗粒沉积在牙龈黏膜的基底层及固有层所导致。虽然在多数情况下它不是病理性症状,但却给许多患者,尤其是露龈笑的患者造成美观上的困扰。本文对GMP的治疗方法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甘氨酸喷砂临床应用现状及进展
    刘玮键,张馥,马春亮,赵钰莹综述唐晓琳审校
    2014, 7(4): 248-251. 
    摘要 ( )   PDF(898KB) ( )  

    牙周病是慢性细菌感染性疾病,去除菌斑生物膜是牙周病治疗的核心。传统手动刮治、超声洁治等是去除菌斑的常用方法,但耗时费力,可能对上皮组织和根面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新兴的甘氨酸喷砂具有省时、高效、安全、舒适以及对牙根和牙周组织损伤小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青睐。本文就喷砂洁牙的应用现状以及甘氨酸喷砂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经验交流
    试牙后闭口式印模法用于低平牙槽嵴无牙颌全口义齿修复效果评价
    王鲲,孙致宗,于景春
    2014, 7(4): 252-254. 
    摘要 ( )   PDF(900KB) ( )  

    目的 评价闭口式印模法用于低平牙槽嵴无牙颌全口义齿修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东港市口腔医院修复科收治的低平牙槽嵴无牙颌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闭口式印模组采用开口式印模法取初印模,试牙后采用闭口式印模法取终印模;开口式印模组采用传统的藻酸盐印模材个别托盘开口式印模法取终印模。在佩戴全口义齿3个月后进行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同时由医生对义齿质量进行临床评价。结果 闭口式印模组患者对义齿固位、稳定、咀嚼及舒适度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开口式印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闭口式印模组在义齿基托边缘伸展及固位方面都要优于开口式印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但在义齿稳定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试牙后闭口式印模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既可提高低平牙槽嵴无牙颌患者全口义齿的固位、稳定,又可减少戴牙后黏膜压痛,从而获得良好的全口义齿修复效果。

    病例报告
    镍铬合金烤瓷桥修复后口腔黏膜白色损害1例报告
    王丽萍,朱洪水,孙益平
    2014, 7(4): 255-256. 
    摘要 ( )   PDF(1297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