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4年, 第7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4-03-15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笔谈
    论著
    短篇论著
    综述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笔谈
    数字化导板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
    张健,王庆福,王艳颖,等
    2014, 7(3): 129-133. 
    摘要 ( )   PDF(2339KB) ( )  

    迄今,种植义齿修复已成为有效治疗牙列缺损、缺失,恢复口腔咀嚼功能的重要方法。同时,三维影像成像技术和快速成型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数字化种植技术的普及。本文将对数字化种植导板的设计流程、不同类型患者的导板设计要点、数字化导板误差及导板国产化的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种植义齿生物学并发症的病因及防治
    江鹭鹭,赵宝红
    2014, 7(3): 133-138. 
    摘要 ( )   PDF(1492KB) ( )  

    种植义齿是一种高成功率的治疗牙列缺损或缺失患者的牙科修复手段。但是,任何治疗方式都可能伴随并发症的发生,种植义齿也不例外,其并发症一般分为生物学并发症和机械并发症两类。生物学并发症包括外科手术相关的出血、神经损伤、邻牙损伤、上颌窦穿孔,修复体造成的生物学并发症,种植体周围炎,种植体脱落等。机械并发症主要包括种植体及修复体相关的螺丝、基台、种植体折断,修复体损坏等。本文查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并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对种植义齿生物学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和治疗方案,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残根残冠的保存修复治疗
    朱智敏,肖惟雄
    2014, 7(3): 139-141. 
    摘要 ( )   PDF(1415KB) ( )  

    残根残冠是牙体严重缺损的病变,对经过根管治疗的残根残冠进行保存修复治疗是十分有意义的,主要表现在简化治疗过程、减少修复损伤、提高修复效果、保存牙槽骨等方面。本文从保存修复的目的出发,针对不同的修复方法,探讨了残根残冠保存治疗的适应证,希望保存和微创的原则能在口腔修复临床中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应用。

    论著
    醋酸棉酚对人腺样囊性癌ACC-M细胞E-cadherin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岳万远,陈文飞,付帅,等
    2014, 7(3): 142-145. 
    摘要 ( )   PDF(865KB) ( )  

    目的 研究醋酸棉酚(gossypol acetic acid,GAA)对体外培养的人腺样囊性癌ACC-M细胞增殖及E-cadherin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GAA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 本研究于2013年4—7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云南省高校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完成。(1)应用四唑盐比色(MTT)法观察GAA对ACC-M细胞生长的作用。(2)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FQ-PCR)法检测ACC-M细胞在GAA作用48、72 h后E-cadherin 基因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1)MTT法检测显示:GAA作用ACC-M细胞24、48和72 h后,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2)RFQ-PCR法检测显示:分别以19、10 μmol/L的GAA作用ACC-M细胞48 、72 h 后,细胞中E-cadherin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GAA能抑制ACC-M细胞生长,增强E-cadherin基因mRNA表达。

    人牙髓干细胞及非牙髓干细胞中微小RNA表达谱比较研究
    吕红兵,郑碧琼,雷丽珊,等
    2014, 7(3): 146-150. 
    摘要 ( )   PDF(1236KB) ( )  

    目的 比较微小RNA(miRNAs)在人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 DPSCs)及非DPSCs中的表达差异,探讨其在维持DPSCs干性状态中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于2013年1—10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完成。 原代培养人牙髓细胞,利用结合了STRO-1特异性抗体的免疫磁珠分选获得DPSCs,并进行成牙本质样细胞的诱导分化,检测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值以及进行von Kossa染色,鉴定其分化能力。采用miRNA基因芯片技术,检测DPSCs和非DPSCs中miRNAs的表达,筛选出差异表达的miRNAs。结果 与非DPSCs相比,DPSCs中表达上调超过2倍的miRNAs有11个,表达下调超过2倍的miRNAs有3个。结论 miRNAs表达谱的变化可能与DPSCs干性状态的维持相关。

    赣籍汉族婴儿唇鼻体表正常值测量研究
    朱志农,王予江,张强,等
    2014, 7(3): 151-154. 
    摘要 ( )   PDF(1101KB) ( )  

    目的 探讨赣籍汉族婴儿唇鼻体表特征,为唇裂治疗及治疗后效果评估提供可参照的正常值范围。方法 采用人体测量学的面部基本测量指标及Farkas建立的系统化颌面部人体测量学直接测量法,随机抽取2012年6—8月在江西省儿童医院行健康体检的赣籍105名3 ~ 12月龄正常汉族婴儿,对其唇鼻体表进行测量,其中3 ~ 6月龄组49名(男29名,女20名),7 ~ 12月龄组56名(男38名,女18名),测量结果应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获得赣籍3 ~ 6月龄及7 ~ 12月龄正常汉族男、女婴儿唇鼻体表形态的基本均值和标准差。3 ~ 6月龄组男婴鼻尖高度、唇弓内侧嵴、唇峰间距及鼻孔底宽均大于女婴(均P < 0.05);7 ~ 12月龄组男婴上唇高、唇弓内侧嵴、唇峰间距、鼻孔底宽均大于女婴(均P < 0.05)。结论 赣籍汉族婴儿唇鼻部某些测量指标值存在性别差异,并随月龄和体重增长呈现有规律的变化,为婴幼儿唇裂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可参照依据。

    两种脱敏剂对牙本质小管封闭作用及其耐磨性研究
    黄燕华,谢思静,葛久禹
    2014, 7(3): 154-158. 
    摘要 ( )   PDF(1376KB) ( )  

    目的 探讨新型脱敏剂ClinproTM XT Varnish和奥威尔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作用及其耐磨性。方法 收集2013年10-11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外科门诊因正畸需要拔除的无龋坏、无缺损新鲜离体前磨牙48颗,制备成牙本质盘标本,随机分为3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ClinproTM XT Varnish组;C组:奥威尔组,每组16个。A组不做任何处理;B、C组分别按照脱敏剂使用说明书对暴露的牙本质表面进行处理,并且每组选取8个标本进行刷牙磨耗试验,然后用扫描电镜分别对各组标本的牙本质表面和纵剖面进行观察,并用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量化分析。结果 B组和C组标本均能在牙本质表面形成有效封闭,两组间的牙本质小管面积及相对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并且两组脱敏剂都可渗入牙本质小管内达一定深度,B组渗入深度明显大于C组(P < 0.05);牙刷磨耗试验后,B组牙本质表面的封闭性明显优于C组(P < 0.05)。结论 ClinproTM XT Varnish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作用及其耐磨性较奥威尔更佳。

    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瓣血管危象危险因素分析
    张国润,苏宇雄,梁玉洁,郑广森,廖贵清
    2014, 7(3): 160-164. 
    摘要 ( )   PDF(1452KB) ( )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瓣血管危象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颌面外科2000年12月至2013年10月完成游离组织瓣移植手术的451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可能造成血管危象的因素分布进行单因素分析(t和χ2检验),对于有统计学意义者(P<0.05)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均为单块组织瓣修复,共采用8种游离组织瓣,合计451块,包括前臂皮瓣、腓骨肌皮瓣、股前外侧皮瓣、上臂外侧皮瓣、腹直肌皮瓣(脐旁皮瓣)、髂骨肌皮瓣、背阔肌皮瓣、股前内侧皮瓣。术后43例发生危象,占9.53%,以静脉危象为主(33/43)。其中对40例行手术探查,22例抢救成功,占55%。单因素分析显示静脉吻合方式以及术前放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只有静脉吻合方式有统计学意义(P<0.05,OR值为3.633)。结论 游离组织瓣一旦出现危象,应积极手术探查,可获得较高的抢救成功率。静脉端侧吻合是游离组织瓣发生血管危象的危险因素。

    双氯芬酸钠对脂多糖诱导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IL-1β和TNF-α表达的影响研究
    康仟,赵彬
    2014, 7(3): 164-167. 
    摘要 ( )   PDF(869KB) ( )  

    目的 探讨双氯芬酸钠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s)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于2013年3—5月在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实验室进行。将复苏培养冻存的HPDLFs进行形态学鉴别后,用10 μg/mL的LPS进行诱导,分别以0.1、1、10、50、100 mg/L的双氯芬酸钠进行干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法)检测HPDLFs表达IL-1β和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 对同一质量浓度LPS诱导的HPDLFs而言,双氯芬酸钠能下调HPDLFs表达IL-1β和TNF-α的水平,并且随着双氯芬酸钠质量浓度的增加,IL-1β和TNF-α的表达量呈逐渐减弱的趋势(P<0.05)。结论 双氯芬酸钠可能对于LPS诱导的HPDLFs IL-1β和TNF-α的表达有重要的抑制作用,这为牙周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舌侧集中牙合与解剖式双侧平衡牙合全口义齿修复低平牙槽嵴无牙颌患者咀嚼效率及咬合力比较研究
    苗丽亚,艾红军
    2014, 7(3): 168-171. 
    摘要 ( )   PDF(873KB) ( )  

    目的 评价舌侧集中牙合与解剖式双侧平衡牙合全口义齿修复低平牙槽嵴无牙颌患者的咀嚼效率及咬合力。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到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修复科就诊的牙槽嵴吸收较严重的无牙颌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闭口式印模法在同一垂直距离和正中关系咬合记录下为同一患者制作舌侧集中牙合与解剖式双侧平衡牙合2种不同牙合型全口义齿,每例患者随机先后接受2副义齿盲戴使用。每副义齿分别在戴用1周、3个月时采用吸光度法测量咀嚼效率以及用Tee-Tester咬合压力测试仪测量2种牙合型的最大咬合力,并在每副义齿使用3个月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舌侧集中牙合全口义齿的咀嚼效率略高于解剖式双侧平衡牙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其咬合力小于解剖式双侧平衡牙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主观满意度调查问卷中,患者对舌侧集中牙合全口义齿的舒适性、稳定性、咀嚼能力等评价更高。结论 与解剖式双侧平衡牙合全口义齿相比,舌侧集中牙合全口义齿修复低平牙槽嵴无牙颌患者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其具有与解剖式双侧平衡牙合相当的咀嚼效能,且咬合力小于解剖式双侧平衡牙合,从而延缓了牙槽嵴的吸收。

    牙周基础治疗对伴发冠心病的牙周炎患者外周血及局部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研究
    张雪飞1,常春荣2,潘亚萍2,黄洁1
    2014, 7(3): 172-174. 
    摘要 ( )   PDF(845KB) ( )  

    目的 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伴发冠心病的牙周炎患者外周血及局部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年2月至2011年9月来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牙周病科就诊的慢性中、重度牙周炎并发冠心病(稳定期)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25例)和对照组(15例)。试验组患者接受内科维持治疗及牙周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内科维持治疗。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行牙周检查,检查指标为全口菌斑指数(PLI)、牙周探诊深度 (PD),并采集静脉血及龈沟液样本,检测其中hs-CRP的含量。结果 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间各牙周检查指标(PLI、PD)及静脉血和龈沟液中的hs-CRP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个月治疗,试验组各牙周检查指标(PLI、PD)及静脉血和龈沟液中的hs-CRP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试验组治疗前后疗效对比结果显示,各牙周检查指标(PLI、PD)及静脉血和龈沟液中的hs-CRP含量均有明显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牙周基础治疗可改善机体的炎症状态,减少全身炎性因子hs-CRP的含量,降低冠心病再发的风险。

    短篇论著
    引导组织再生术后患牙正畸治疗效果观察
    商英楠
    2014, 7(3): 175-176. 
    摘要 ( )   PDF(812KB) ( )  

    目的 评价引导组织再生(GTR)术后患牙正畸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09—2011年来锦州市口腔医院就诊的因牙周病导致个别牙严重错牙合畸形患者19例(患牙26颗),GTR术后6个月开始正畸治疗,比较矫治前后患牙牙周状况。结果 19例患者经牙周-正畸治疗后,有17例达到矫治目标,牙周状况明显改善。与矫治前比较,矫治后的前牙牙槽骨高度略有增加,后牙牙槽骨高度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GTR手术可使牙周-正畸治疗的安全性、疗效性及稳定性均得到提高。

    综述
    骨组织工程支架研究进展
    徐大朋综述,王绪凯审校
    2014, 7(3): 177-181. 
    摘要 ( )   PDF(874KB) ( )  

    组织工程化骨是用于颌骨缺损修复治疗的一种新途径,当前其研究焦点是寻求能够作为细胞移植及引导新骨生长的支架,以充当细胞外基质的替代物。这些支架通常由多孔、可降解的生物材料制备,并且可以负载不同的生长因子、药物或干细胞。本文就骨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现状、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研究动向做一综述。

    颞下颌人工关节应用进展
    白果综述,何冬梅,杨驰审校
    2014, 7(3): 182-187. 
    摘要 ( )   PDF(891KB) ( )  

    颞下颌人工关节经过近50年的发展已较为成熟,主要用于关节强直、髁突骨关节炎晚期、髁突肿瘤以及髁突特发性吸收等疾病的关节置换治疗。然而国内目前尚无相关产品。本文就国际主流人工关节置换系统的设计、类型和临床应用情况做一综述。

    纯钛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
    陈西文综述,朱智敏审校
    2014, 7(3): 188-192. 
    摘要 ( )   PDF(875KB) ( )  

    自纯钛被引入口腔医学领域,其在口腔医学中的重要地位已经得到充分肯定,并在口腔临床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口腔修复中。由于纯钛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机械强度较高,因此可被制作成各类修复体部件,如种植体、义齿支架、桩核等,是应用非常广泛的金属材料之一。然而,在临床使用中,纯钛修复体仍具有其相应的适应证。本文综述了纯钛的一般性能及其在口腔修复各方面的应用,希望能为临床医生在口腔修复体的设计、选材上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