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3年, 第6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13-08-15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笔谈
    论著
    短篇论著
    综述
    经验交流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笔谈
    自体牙移植术简介
    侯锐
    2013, 6(8): 449-452. 
    摘要 ( 139 )   PDF(942KB) ( 447 )  

    自体牙移植术是将牙齿从一个位置移植到同一个体的另一位置,包括将埋伏、阻生、或萌出牙齿转移到手术制备的牙槽窝内。其可分为传统移植、牙槽内移植和意向再植,不同类型有其各自的适应证。本文介绍了自体牙移植术相应的检查分析、治疗计划、具体手术操作步骤、影响预后的因素及成功的标准。总之,在适应证选择合适的情况下,自体牙移植术是一种兼具生物学和经济学的治疗方法。

    自体牙移植术历史与展望
    侯锐,田磊
    2013, 6(8): 452-455. 
    摘要 ( 166 )   PDF(896KB) ( 734 )  

    自体牙移植术从20世纪中叶开始有文献记载(PubMed)至今仅有50年的历史,此间其经过不断地发展与进步,现已成为一种安全和具有可预测性的操作。虽然目前自体牙移植术尚未被列入缺牙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中,但随着技术和材料的不断进步,其必将对保持牙列完整,恢复牙槽突高度,并提供可接受的美学和生理学结果做出更大的贡献。

    自体牙移植术及围手术期处理
    周宏志
    2013, 6(8): 456-459. 
    摘要 ( 131 )   PDF(880KB) ( 366 )  

    在满足适应证条件下,自体牙移植是很多病例值得尝试的选择,良好的牙移植术及围手术期处理会取得超过90%以上的成功预期,自体牙移植术的操作过程应该注意采用微创方法拔除患牙、预备受区和植入供牙,并且术前检查和准备应做到有备无患,术后应采用合理方式固定以及根据牙根发育情况进行根管治疗等,以保证移植牙实现牙周韧带愈合和长期保有良好功能。

    自体牙移植术牙周组织愈合机制及预后
    许杰
    2013, 6(8): 459-462. 
    摘要 ( 195 )   PDF(887KB) ( 459 )  

    遵循正确原则的自体牙移植术可获得较高成功率。更好地促进术后移植牙牙周组织的愈合则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本文就自体牙移植术中牙周组织愈合机制及其预后做一介绍,希望通过对相应知识的深入理解,最终达到促进自体移植牙牙周组织愈合,提高自体牙移植术成功率的目的。

    论著
    Livin在人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研究
    范玉a,陈钰b,钟鸣a,郝凤渝c
    2013, 6(8): 463-466. 
    摘要 ( 191 )   PDF(1823KB) ( 403 )  

    目的    检测凋亡抑制蛋白 Livin在人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s,ABs)中的表达,探讨ABs发生发展中Livin的作用及其与ABs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从2007—2012年中国医科大学口腔病理科的存档蜡块选取80例ABs标本和1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标本,以及同期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术中取材的30例ABs标本和智齿拔除术中的10例正常黏膜(NOM),应用免疫组化法、Western-blot方法和RT-PCR法分别检测Livin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免疫组化:Livin在NOM中的表达呈阴性;在OSCC中Livin阳性表达;ABs中的阳性率为88.75%(71/80),以中度阳性和强阳性表达为主,定位于牙源性上皮的外周柱状或立方状细胞及中心星网状层胞质中。(2)Western-blot:Livin在ABs中的表达高于NOM(P < 0.05),而在ABs和OSCC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RT-PCR:在ABs和OSCC中Livin的表达高于NO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ABs中Livin在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上表达都上调,并且Livin有胞浆的表达,提示Livin在ABs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的功能。

    前牵引矫治方向顺时针变化反作用力有限元分析
    雷印涛1,王旭霞2,3,董 瑞2,赵姝亚2,陈 云2,张 君2,3
    2013, 6(8): 467-472. 
    摘要 ( 187 )   PDF(1999KB) ( 434 )  

    目的    建立颅颌面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前牵引角度顺时针增大时其反作用力在颞下颌关节(TMJ)和颌骨的应力及位移变化,为正畸临床更好地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避免对TMJ和颌骨的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本研究于2010—2012年在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实验室完成。选择1名健康青年男性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完整的包含TMJ的颅颌面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前牵引矫治器反作用力,直接在颏部施以一定大小的力并顺时改变施力的方向,测定TMJ和颌骨应力及位移的变化情况。结果    (1)应力方面:从不同角度加载节点力之后产生最大应力点出现在加载部位颏部,关节窝、髁突头颈部等部位应力也比较集中;从不同角度施加相同载荷时,上下颌骨均产生接触应力,40°时最小。(2)位移方面:以一定力值不同角度施加节点力后,该模型产生微小的位移变化,位移最大部位产生在加载部位;下颌发生了顺时针旋转。结论    (1)前牵引矫治器在牵引上颌向前的同时,确实对TMJ及颌骨产生反作用力,临床上在保证上颌牵引效果的同时,要考虑将其不利的反作用力降到最低;(2)传统加力方式中的角度(37°)似乎并不是最佳的选择,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两方面考虑40°要优于37°。

    化学消毒法杀灭口腔印模及模型表面HIV效果研究
    郑 明,于 皓,林泓磊
    2013, 6(8): 473-476. 
    摘要 ( 173 )   PDF(874KB) ( 516 )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口腔印模和模型的消毒方法。方法    本研究于2008年7月至2011年10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择福建省某戒毒所现有1000余名戒毒人员中有口腔修复诊疗需求的HIV感染者28例,分别用2%戊二醛消毒液和含氯消毒液对其口腔印模及模型进行消毒。根据印模与模型是否同时消毒分为4组,用无菌棉拭子在灌注后的模型表面采样,并用核酸定量法检测不同消毒方法对HIV灭活的影响。结果    印模与模型均进行消毒后,模型表面HIV的灭活对数值为5.12,印模与模型均不消毒时,模型表面HIV的灭活对数值<1.00。仅对印模进行消毒和仅对模型进行消毒时,模型表面HIV的灭活对数值分别为3.28及2.34。结论    口腔诊疗中完善的印模及模型消毒可以有效地阻止艾滋病的传播与交叉感染;单独对印模或模型消毒无法完全灭活HIV。

    氟化物对离体着色牙漂白效果影响实验研究
    潘利锋1,周卫兵1,刘怀宇1,孙珊珊1,安建平2
    2013, 6(8): 477-480. 
    摘要 ( 164 )   PDF(875KB) ( 347 )  

    目的    观察氟化物对过氧化脲类漂白剂渗透性及漂白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就诊于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口腔科,因正畸治疗需要拔除第一前磨牙的12例患者的36颗离体牙,用标准茶溶液染色后,其中12颗样本经NaF处理后用过氧化脲进行漂白(A、B组),12颗样本使用过氧化脲漂白(C、D组),12颗样本放入去离子水中作为空白对照(E、F组)。用VITA比色板对受试牙漂白前后进行比色,然后分别从近远中向(A、C、E组)和唇舌向(B、D、F组)剖开,使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并比较剩余染色面积百分比。结果    所有标本染色后色度均增加,着色范围为3.66~8.33个色阶。漂白治疗后A、B、C、D组的色阶改变为5~5.53个色阶,而空白对照(E、F组)无色阶改变。(1)近远中向剖开:A组唇侧剩余染色面积为28.6%~39.4%,舌侧剩余染色面积为58%~72%;C组唇侧剩余染色面积为29.3%~37.2%,舌侧剩余染色面积为57.6%~70.1%;E组两剖面显示全部牙本质均匀染色,面积百分比约96.97%~100%;A、C组间各剖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二者与E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唇舌向剖开:B组唇侧和舌侧剖面剩余染色面积基本相等,为61.7%~68.7%;D组两剖面剩余染色面积为60.8%~66.3%,反映出相同的颜色改变的深度;F组两剖面染色面积为96.4~99.8%;B、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与F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着色牙漂白前局部氟化物处理对漂白效果无明显影响。

    个性化全瓷修复体的形态学优势分析
    曹婷婷1,武 峰2,赵 彬2,王 华2,王金平2,张 斌3
    2013, 6(8): 481-484. 
    摘要 ( 164 )   PDF(871KB) ( 357 )  

    目的    寻找个性化全瓷修复体的制作方法及其相对于传统方法和标准CAD/CAM一体化制作的全瓷修复体的形态学优势。 方法    本实验于2012年11月至2013年1月在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以及山西联袂义齿加工中心完成(制作个性化全瓷冠)。选择标准树脂上下颌牙列模型,分别采用模拟标准左侧上颌第一磨牙形态进行CAD/CAM制作,CAD/CAM制作内冠后人工堆瓷外冠,以及标准化CAD/CAM 3种方法制作左侧上颌第一磨牙全瓷冠,测试牙冠外形凸度以及牙尖斜面斜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个性化全瓷冠与标准左侧上颌第一磨牙相比其外形凸度及牙尖斜面斜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他两种方法制作的全瓷冠与原始冠相比,外形凸度及牙尖斜面斜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采用模拟标准左侧上颌第一磨牙形态CAD/CAM制作的个性化全锆冠的全冠外形凸度和牙尖斜面斜度与标准左侧上颌第一磨牙更接近。

    口腔功能性矫治器治疗青春期下颌后缩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19例追踪研究
    管增娥1,郭连香1,张 雪2,杨永国1
    2013, 6(8): 485-487. 
    摘要 ( 182 )   PDF(862KB) ( 357 )  

    目的    探讨口腔功能性矫治器治疗青春期下颌后缩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2003年4月至2005年10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下颌发育后缩合并OSAHS的患儿19例,戴用口腔功能性矫治器进行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后5年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和进行多导睡眠监测,比较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和X线头影测量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患儿均诉鼾声减小或消失,未见睡眠中憋气,日间困倦缓解或消失。治疗结束时SNA角无明显改善,SNB角明显增大,LL-H线距明显减小,且SNA角与SNB角相差较大的OSAHS患儿治疗效果更好;治疗结束后追踪随访5年发现,SNA角、SNB角、LL-H线距、夜间最低SaO2及AHI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口腔功能性矫治器治疗青春期下颌后缩伴OSAHS远期疗效稳定,具有无创伤、安全、、痛苦小、效果稳定的优点。

    氟化泡沫与氟保护漆治疗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术后敏感效果比较
    贾惠梅,褚 祎,高锦花,王帅帅,刘 峰
    2013, 6(8): 488-490. 
    摘要 ( 171 )   PDF(899KB) ( 569 )  

    目的    评价氟化泡沫与氟保护漆治疗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术后敏感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9月至2011年3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门诊部牙周科行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术后1周有1颗以上的切牙中等程度敏感的患者209例(患牙503颗),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牙齿数目分层,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涂擦根面)、氟保护漆组(采用氟保护漆脱敏治疗)、氟化泡沫组(采用氟化泡沫脱敏治疗)。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对牙齿敏感程度进行评估,分别于脱敏前以及脱敏后即刻、1周、1个月记录VAS值,并记录各组临床操作时间。结果    脱敏前各组VAS值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脱敏后各时间点对照组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氟保护漆组在脱敏后1周和1个月时VAS值均低于氟化泡沫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氟保护漆组每颗牙的平均临床操作时间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氟化泡沫和氟保护漆均可减轻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后敏感的程度,氟化泡沫操作更简单,更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太极扣附着体覆盖义齿修复牙列缺损25例临床效果分析
    吴晓霞,史 真,张宪梅,张 勇,安 倩,苏玉兴
    2013, 6(8): 491-493. 
    摘要 ( 159 )   PDF(858KB) ( 331 )  

    目的    评价太极扣附着体用于牙列缺损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4月至2011年9月北京黄寺美容外科医院总装备部牙科中心拟行覆盖义齿修复的牙列缺损患者25例,对基牙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和牙周治疗,制作以太极扣附着体为固位体的覆盖义齿。患者戴用义齿后每半年复诊1次,追踪随访,通过对口内、X线的检查和修复体的戴用情况评估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戴用义齿后随访1~4年,21例患者对义齿的美观性、稳固性、咀嚼功能及牙周健康均感到满意,4例患者出现牙龈炎和牙槽骨吸收问题。结论    太极扣附着体覆盖义齿是一种美观、经济、固位稳定好的修复方式。

    短篇论著
    低能量激光治疗牙本质过敏临床疗效观察
    陈剑锋,王 如
    2013, 6(8): 494-495. 
    摘要 ( 179 )   PDF(829KB) ( 397 )  

    目的    评价低能量激光治疗牙本质过敏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收治的牙本质过敏患者27例(共54颗患牙),采用低能量激光治疗,并用数字化疼痛评分法(VAS)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即刻、1 周、4周的牙本质敏感程度。结果    治疗前冷刺激VAS评分为64.6±30,在治疗后即刻、1周和4周时VAS评分分别为22±20.2、26.8±35.4、18.5±30.8,治疗前与治疗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低能量激光治疗牙本质敏感具有良好的疗效。

    综述
    犬牙槽骨种植实验及种植体-骨结合评价方法
    冯丽芳 综述,吴 琳 审校
    2013, 6(8): 496-502. 
    摘要 ( 185 )   PDF(945KB) ( 1016 )  

    种植体与骨形成良好的骨结合界面是种植义齿修复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动物实验是评价种植体与骨结合界面的重要手段,其中犬牙槽骨是研究牙种植体植入的理想部位之一。本文就犬牙槽骨内植入种植体的实验方法及种植体与骨结合情况的评价方法做一综述。

    牙齿发育相关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刘 帆 综述, 刘 奕 审校
    2013, 6(8): 503-506. 
    摘要 ( 148 )   PDF(863KB) ( 559 )  

    牙齿发育是一个长期、连续、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多种信号分子参与调节,其分子机制可总结为:通过外胚层来源的上皮和下方间充质互相作用,调节牙齿的形态学发生。本文就牙齿发育的各个信号通路及其相互作用做一综述。

    Notch信号通路调控颅颌面膜内成骨研究进展
    谭 宇,杨 秩,房 兵
    2013, 6(8): 507-509. 
    摘要 ( 116 )   PDF(846KB) ( 636 )  

    膜内成骨是骨骼形成的重要方式,其受多条信号通路的调控,Notch信号通路是其中重要的一条。异常的Notch信号通路影响骨骼的形成。深入探讨Notch信号通路在膜内成骨中的作用机制,有利于揭示临床多种骨骼畸形,尤其是颅颌面骨发育异常的发生机制,提供新的治疗靶标。本文概述Notch信号通路对膜内成骨过程的调控。

    经验交流
    改良多用弓与肌激动器联用治疗替牙期反牙合26例临床疗效观察
    马贵廷,闫 冰,刘志省,赵茹贵
    2013, 6(8): 510-511. 
    摘要 ( 161 )   PDF(793KB) ( 304 )  

    目的    观察改良多用弓与肌激动器联合治疗替牙期反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滕州市中医医院口腔科收治的替牙期反牙合患者26例,应用改良多用弓与肌激动器联合进行矫治,并观察疗效。结果    采用改良多用弓与肌激动器联合矫治后,上颌骨前方生长明显增加,下颌骨向前方生长被抑制,面型明显改善。结论    改良多用弓与肌激动器联合应用可刺激上颌骨发育,抑制下颌骨向前方发育,可有效矫治替牙期反牙合畸形。

    Revo-s360旋转镍钛器械用于根管预备62例疗效观察
    袁利东
    2013, 6(8): 512-512. 
    摘要 ( 171 )   PDF(793KB) ( 442 )  

    目的    观察Revo-s360旋转镍钛器械在根管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2012年沈阳市和平区牙病防治所拟行根管治疗的患者62例(患牙64颗,根管138个),采用Revo-s360旋转镍钛器械根向预备技术进行根管预备,根管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138个根管中发生根管偏移3个(2.17%),超充6个(4.35%),欠充3个(2.17%),其余均恰充(91.30%)。结论    用Revo-s360旋转镍钛器械预备根管节时省力,成型及根充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