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利用影像学资料拟合上中切牙牙冠矢状向正畸安全移动范围函数。方法 以眶耳平面(FH平面)为x轴,垂直于FH平面为y轴,治疗前上中切牙切缘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根据上中切牙平移和旋转2种形式在坐标轴中描绘其正畸移动轨迹,以根颈1/3外侧缘触及骨皮质为平移界限,以根颈1/3为中心进行旋转的∠U1-FH(上中切牙长轴与眶耳平面相交的下内角)在105.5 ~ 116.5°范围内为旋转界限,构建上中切牙牙冠矢状向正畸安全移动范围函数,并采用Matlab设计函数表达。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口腔正畸科的成人患者30例,通过函数计算上中切牙安全移动距离,再结合Downs分析法确定目标移动量。分析患者治疗后上中切牙的实际移动量及倾斜度变化,以及是否发生牙根吸收、骨开窗及骨开裂等并发症。结果 根据治疗前的∠U1-FH,分别拟合了105.5° < ∠U1-FH < 116.5°、∠U1-FH ≥ 116.5°和∠U1-FH ≤ 105.5° 3种条件下的内收运动函数和外展运动函数,通过治疗前∠U1-FH、上中切牙1/3根长与冠长之和、颊侧和腭侧牙槽骨厚度的测量可计算得出相应的内收量或外展量。结合Downs分析法进行正畸治疗后,所有患者的实际移动量均在函数计算的安全移动范围内,上中切牙牙根均位于牙槽骨内、未触及骨皮质,∠U1-FH在105.5 ~ 116.5°范围内,无牙根吸收、骨开窗及骨开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上中切牙牙冠矢状向正畸安全移动范围函数与Downs分析法结合使用设计的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为正畸临床医生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