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在二氧化钛纳米管(titania nanotubes,TNT)表面构建阿司匹林(acetylsalicylic acid,ASA)涂层,研究其对钛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方法 阳极氧化法制备TNT阵列,使用含ASA的正电性壳聚糖(chitosan,CS)溶液和负电性DNA溶液在TNT表面进行层层自组装(layer-by-layer self-assembly,LBL),最终得到含ASA的聚合物涂层(TNT-ASA)组,其间使用接触角测量仪检测表面亲水性的变化。另设单纯TNT组和无ASA的聚合物涂层(TNT-CS)组作为对照。通过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表征试样表面,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试样表面ASA在磷酸盐缓冲液中的释放曲线。在试样表面培养MC3T3-E1细胞,采用CCK-8检测细胞活力,使用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将试样植入SD大鼠股骨远端4周后,采用Micro-CT、HE染色和Masson染色评价试样骨结合效果。结果 LBL过程中材料表面的接触角呈波浪形上下波动,最终于TNT表面制得的聚合物涂层厚度约400 nm。聚合物涂层加载ASA后C元素含量增加,O元素含量降低,其负载的ASA可在12 d内缓慢释放。MC3T3-E1细胞在TNT、TNT-CS和TNT-ASA表面均增殖良好,呈多边形伸展;各组间细胞活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Micro-CT结果显示,相较于TNT组、TNT-CS组,TNT-ASA组骨组织的骨体积分数更高(P < 0.05)。HE染色和Masson染色结果显示,TNT-ASA组植入试样周围具有更多的新骨形成。结论 通过LBL技术可实现ASA在TNT表面的有效加载,该涂层具备药物缓释、无细胞毒性和促进骨形成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