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23年, 第39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3-05-02
    上一期    下一期

    述评
    专题笔谈
    专家共识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述评
    妇产科良性疾病子宫切除途径的选择
    陈春林, 尹钊红
    2023, 39(5): 481-484.  DOI: 10.19538/j.fk2023050101
    摘要 ( )  

            对妇产科良性疾病采取子宫切除的治疗方案是最后的选择,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无论何种途径和方式的子宫切除对患者都是一种伤害,这种伤害主要表现在生理上和心理上。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专题笔谈
    经腹子宫切除术:妇产科医生的必备技能和必修课
    张师前
    2023, 39(5): 485-489.  DOI: 10.19538/j.fk2023050102
    摘要 ( )  
    子宫切除术发展至当下,经腹子宫切除术与其他手术路径孰优孰劣的学术争鸣已趋平缓。文章就经腹子宫切除术历史经纬、优缺点、困难及特殊情况下子宫切除注意要点、经腹子宫切除术的选择予以论述。安全、经济、有效是任何路径子宫切除术选择的核心出发点,某种程度上,经腹子宫切除术依然是妇产科医师的必修课。
    阴式子宫切除术的再评价及手术要点
    周 宁,
    2023, 39(5): 489-493.  DOI: 10.19538/j.fk2023050103
    摘要 ( )  
    子宫切除术是治疗妇科良性疾病最基本及常见的手术,其中阴式子宫切除术是最早施行的术式,子宫切除的最佳路径一直是广泛探讨的课题。文章简述了阴式子宫切除术的历史发展,概括了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术式优势及重新评价,手术适应证及拓展,具体手术技巧要点以利于更好地掌握该项技术,分析和探讨了阴式子宫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及防治措施。阴式子宫切除术在治疗妇科良性疾病方面有其安全性和可行性。但需要在阴式手术具体手术技巧的基础训练方面多加培训,以利于更多的妇科医生掌握该项微创技术。
    妇科良性疾病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精进与缺陷
    李芳梅, 张 颐
    2023, 39(5): 493-498.  DOI: 10.19538/j.fk2023050104
    摘要 ( )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为妇科良性疾病常见的手术方式。随着腹腔镜技术日益成熟,其适应证不断扩大。在临床实践中,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前精准评估和讨论,加强腹腔镜培训和技术水平提高,熟悉能量器械的使用,掌握腹腔镜手术技巧,规范术后监测,让腹腔镜技术在妇科良性疾病中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妇科良性疾病机器人子宫切除术:真的会解放医生吗?
    同俊如, 范江涛
    2023, 39(5): 498-503.  DOI: 10.19538/j.fk2023050105
    摘要 ( )  
    全子宫切除术是治疗妇科良性疾病的主要手段,已成为妇科最基本及最常见的手术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人手术系统作为微创手术的新潮流,已逐步应用于各种妇科手术。文章简述了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历史发展,概括机器人子宫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研究了机器人与传统微创手术比较的优劣势以及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分析和探讨了机器人手术的学习曲线、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妇科良性疾病行全子宫切除术较传统微创手术具有其安全性及可行性。
    经阴道自然腔道内镜全子宫切除术——“第三代外科手术”在妇科领域的初步探索
    钟魁艳, 王延洲
    2023, 39(5): 504-507.  DOI: 10.19538/j.fk2023050106
    摘要 ( )  
    全子宫切除术是治疗妇科良性子宫病变的常见手术方式。经阴道自然腔道内镜手术(transvaginal 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surgery,vNOTES)被称为继开腹手术、传统腹腔镜手术之后的“第三代外科手术”,正逐步应用于妇科手术之中。文章通过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对vNOTES全子宫切除术的应用现状、优势以及局限性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分析和探讨了vNOTES全子宫切除术的学习曲线、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妇科良性疾病经脐单孔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优劣势评价
    王永军
    2023, 39(5): 508-511.  DOI: 10.19538/j.fk2023050107
    摘要 ( )  
    经脐单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与多孔腹腔镜于20世纪同期起步,受制于内镜技术及单一小切口手术通道的诸多因素,此项技术较多孔腹腔镜进展缓慢,多孔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占据明显优势,良性疾病的子宫全切除术主要通过多孔腹腔镜完成。近10年来,随着单孔腹腔镜手术器械和手术经验不断优化和积淀,单孔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在多孔腹腔镜的“夹缝”中重获新生,其优势逐渐凸显,不仅可与多孔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相媲美,而且备受妇科医生和患者所青睐。文章重点阐述经脐单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手术特点、适应证以及优与劣的相关问题。
    不同手术方式及路径子宫切除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刘洪慧, 曾晓琴, 孙爱军
    2023, 39(5): 512-516.  DOI: 10.19538/j.fk2023050108
    摘要 ( )  
    文章针对子宫切除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进行了文献检索以及相关观点的梳理。多项研究提示子宫切除术对卵巢功能有影响,但一般在术后2~3年出现卵巢功能下降,导致患者绝经时间提前。不同手术方式中,全子宫切除术与次全子宫切除术相比,以全子宫切除术影响更为显著,子宫切除术的同时切除双侧输卵管,则影响更大。手术路径主要包括经腹子宫切除术、阴式子宫切除术、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以阴式路径影响最大,腹腔镜路径影响最小。鉴于卵巢功能是维持女性健康的重要因素,子宫切除术可造成卵巢功能下降,绝经时间提前2~3年。因此,建议临床工作中严格掌握子宫切除术的指征,避免卵巢功能下降危害女性健康。
    从性心理学变化谈不同路径子宫切除术的优势与不足
    贺思易, 张国楠,
    2023, 39(5): 516-520.  DOI: 10.19538/j.fk2023050109
    摘要 ( )  
    子宫切除术是最常见的妇科手术之一。从第1例子宫切除术以来,除了传统的经腹子宫切除术,手术路径也变得更加丰富,对不同需求患者因人制宜,选择最佳路径不仅能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而且也能尽可能降低手术带来的影响,促进患者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随着思想观念的放开,人们对愉悦的性生活的需求逐渐升高,手术路径对术后性功能的影响成为许多女性手术前焦虑的原因。文章从性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不同路径子宫切除术对患者术后性心理健康的影响。
    不同路径子宫切除术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
    刘 萍, 许丽群
    2023, 39(5): 520-524.  DOI: 10.19538/j.fk2023050110
    摘要 ( )  
    子宫切除术是造成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原因之一,不同路径的子宫切除术对盆底泌尿功能影响不同,文章就3种不同路径子宫切除术对女性盆底功能影响的差异以及预防术后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措施进行阐述,为临床医生选择子宫切除术方式提供参考。
    专家共识
    高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
    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业委员会妇科肿瘤学组 中国医院协会妇产医院分会妇科肿瘤专业学组
    2023, 39(5): 525-530.  DOI: 10.19538/j.fk2023050111
    摘要 ( )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ESS)为少见的子宫恶性间叶组织源性肿瘤,在所有子宫肿瘤中占比不足1%[1]。依据分化程度,ESS分为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ow-grade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LGESS)和高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high-grade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HGESS)。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老年女性子宫颈病变筛查及异常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妇科分会
    2023, 39(5): 531-536.  DOI: 10.19538/j.fk2023050112
    摘要 ( )  

            《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显示,世界范围内子宫颈癌年新发病例604 127例,年死亡病例341 831例,其中我国子宫颈癌年新发病例109 741例,年死亡病例59 060例,发病率和病死率呈双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1]。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
    2023, 39(5): 537-546.  DOI: 10.19538/j.fk2023050113
    摘要 ( )  

            女性生殖道感染是全球性的重大社会及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数据表明:中国40%的女性会发生生殖道感染,由此估算,中国每年至少有2亿~4亿女性患生殖道感染性疾病。据统计,妇产科门诊中生殖道感染患者占55%以上,产生的医疗费用每年高达300多亿元人民币,给社会、经济、医疗等方面带来了沉重负担[1]。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