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9年, 第35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9-01-02
    上一期    下一期

    院士访谈
    专家论坛
    述评
    专题笔谈
    指南解读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院士访谈
    郎景和院士谈妇产科临床诊治的陷阱和对策
    谭先杰
    2019, 35(1): 1-7.  DOI: 10.19538/j.fk2019010101
    摘要 ( )  

    谭先杰教授:郎大夫您好,感谢您接受《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委托我对您进行的采访。说来惭愧,尽管从朋友圈中多次看到您在全国讲《妇产科临床诊治中的陷阱和对策》,但我居然没有能完整地听过这一堂课。这样也好,我可以从普通读者的角度来向您请教。请问您为什么要用“陷阱”作为关键词来阐述您的观点呢?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专家论坛
    再论如何减少产科医疗错误
    戴钟英
    2019, 35(1): 8-11.  DOI: 10.19538/j.fk2019010102
    摘要 ( )  

    去年我写了一篇“如何防范和减少产科医疗错误”的文章[1],刊登在《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8年第1期上,编辑部同志告诉我读者对该文的反映还不错,鼓励我再写一篇有关减少产科医疗错误的文章。我想,再写的话,不免有“老调子重弹”之嫌,但编辑部的盛情难却,祇有从命,不当之处,还请读者见谅。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妇科手术损伤输尿管的防治要点探讨
    顾美皎
    2019, 35(1): 12-14.  DOI: 10.19538/j.fk2019010103
    摘要 ( )  

    输尿管损伤是妇科手术中最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2%[1]。发生率与手术性质、解剖上复杂性和术者技巧有关,多年来虽经不懈努力试着通过改进手术方法以降低输尿管损伤率,但收效甚微,故有必要反复讨论。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述评
    经阴道植入合成网片盆底重建术的现状和争议
    朱兰
    2019, 35(1): 15-16.  DOI: 10.19538/j.fk2019010104
    摘要 ( )  

    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常见的女性非致命性疾病,我国成年女性POP的发病率为9.6%[1]。妇女一生中因POP需要手术治疗的风险为7%。目前,还没有一种能达到完全治愈POP的手术方法。对于那些已经接受过手术治疗的患者,估计5年内有13%需要再次手术治疗,其一生中因POP或者相关问题需要再次手术治疗的比例高达29%[2]。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向阳,宗丽菊
    2019, 35(1): 17-22.  DOI: 10.19538/j.fk2019010105
    摘要 ( )  

    近年来,随着对免疫调节分子在免疫系统和肿瘤微环境中研究的深入,肿瘤免疫治疗再次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其中,临床研究最为广泛的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细胞毒T 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protein4,CTLA-4)、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以及其配体(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1,PD-L1)抑制剂已被应用到多种肿瘤的临床治疗中。美国的詹姆斯·艾利森(James Allison)和日本的庶佑(Tasuku Honjo)分别因发现免疫检查点CTLA-4和PD-1而获得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肿瘤治疗领域的不断深入研究,其在妇科恶性肿瘤中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宫颈癌微创手术治疗历史、现状及反思
    梁志清,陈诚
    2019, 35(1): 23-27.  DOI: 10.19538/j.fk2019010106
    摘要 ( )  

    1987年法国人Dargent等首先完成了腹膜外淋巴结切除加经阴道的Schauta式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同年美国人Rich报道了世界首例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成功,1989年法国人Querleu等人完成世界第一例腹腔镜辅助经阴道广泛子宫切除术。1990年法国人Canis报道了完全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2年后的1992年美国人Nezhat也报道了完全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获得成功。至此,拉开了宫颈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帷幕,并在欧洲和美国推广。1993年德国人Possover率先报道了腹腔镜辅助保留神经的经阴道广泛性子宫切除术,1994年Dargent报道了腹腔镜辅助的经阴道广泛性宫颈切除术以保留生育功能。2000年6月国内首例宫颈癌腹腔镜下淋巴结切除术完成,我们同年10月报道了腹腔镜下次广泛性子宫切除术顺利实施。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用大数据还原宫颈癌腹腔镜手术的真相:需要中国的声音
    陈春林,李朋飞
    2019, 35(1): 28-32.  DOI: 10.19538/j.fk2019010107
    摘要 ( )  

    2018年妇科内镜界发生了一件大事,或者说宫颈癌治疗领域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两个同期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临床研究结果都认为宫颈癌腹腔镜手术与经典的开腹手术相比,病死率更高、复发率更高、生存率更低。文章颠覆了NCCN指南、FIGO指南、EMSO指南等多个指南中推荐的腹腔镜技术可用于早期宫颈癌手术治疗的建议。在国际妇科肿瘤学界引起巨大反响,质疑声四起。尤其在中国引起的反响更大,质疑声更为强烈,究其原因有二:第一,中国是宫颈癌大国,每年新发病例占世界的1/3,随着宫颈癌疫苗在发达国家的广泛应用,中国宫颈癌患者数量所占的比例还会更大;第二,中国宫颈癌可手术病例多,而且宫颈癌腹腔镜手术比例比较高。因此,我们最为关心宫颈癌腹腔镜手术的前途和未来。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PARP抑制剂能开启卵巢癌治疗模式的新篇章吗?
    张国楠,石宇
    2019, 35(1): 33-36.  DOI: 10.19538/j.fk2019010108
    摘要 ( )  

    卵巢癌是继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之后,发病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其病死率居妇科肿瘤之首。在2012年,全球发生卵巢癌23.9 万例,死亡15.2 万例[1]。卵巢癌有显著的地域差异性,其中,北美、中欧和东欧地区发病率最高(>8/10万),亚洲和非洲发病率最低(≤3/10万)。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发展适合于中国实际情况的母胎医学
    陈敦金,陈兢思
    2019, 35(1): 37-40.  DOI: 10.19538/j.fk2019010109
    摘要 ( )  

    母胎医学是关注“母亲”和“胎儿”生理与病理的学科,是现今妇产科学界最为关注的亚专科[1]。中国地大、人口多,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胎儿也是人”的观点虽然被大多医师认可,但由于中国临床医师执业相关政策需要进一步配套,加上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发展的不均衡性,中国母胎医学虽然有所发展,但多数是胎儿疾病筛查与诊断;但由于“胎儿也是人”观点并不容易被孕产妇接受,对胎儿疾病多数选择流产或引产,而没有选择进一步治疗。目前,中国孕产妇死亡率已经有了极大程度的降低[2],在保障孕产妇健康的同时,如何关注“母亲,Materna”和“胎儿,Fetal”,也就是“M”与“F”是临床问题,同时也是产科专科发展的问题,值得中国同行关注。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子痫前期从疾病提升认识到综合征如何再前行——谈亚分类亚分型理论与实践及基础与临床研究之路
    杨孜
    2019, 35(1): 41-47.  DOI: 10.19538/j.fk2019010110
    摘要 ( )  

    子痫前期-子痫被作为“一个疾病”来研究已经历史悠久,将子痫前期做为综合征提出为时不远,从“一个疾病”认识提升到“综合征”是一个进步、是一场革命。不过不能停滞不前,这个症患还在,还在威胁母儿健康和生命。子痫前期是多因素-多机制-多通路致病,如果徘徊于综合征时段不再前行,无疑还会再次延误或延时前进脚步。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重视输卵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刘萍,李战飞
    2019, 35(1): 48-51.  DOI: 10.19538/j.fk2019010111
    摘要 ( )  

     输卵管作为一个独立的组织器官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是卵巢和子宫之间的桥梁,还有其他我们已知或未知的功能。输卵管疾病,无论是解剖病理的变异,还是临床表现都极为复杂多变。其复杂性及疑难程度不亚于其他任何一类的妇科疾病。本文就输卵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一些问题做一探讨,意在提高临床对该类疾病的重视和诊疗质量。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专题笔谈
    输卵管基础解剖及与卵巢之间血供的解剖学研究
    刘萍,何俊燊
    2019, 35(1): 52-55.  DOI: 10.19538/j.fk2019010112
    摘要 ( )  

    输卵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除影响妇女的生育能力外,严重时还可以导致死亡。输卵管相关基础解剖是我们理解疾病发生的根本。文章就输卵管相关基础解剖进行了深入讨论,并重点探讨了输卵管与卵巢血供之间联系的研究进展。

    输卵管远端重度病变治疗的关键因素分析
    关菁,蔡贺
    2019, 35(1): 55-59.  DOI: 10.19538/j.fk2019010113
    摘要 ( )  

    输卵管重度病变仍然是不孕的重要原因,众多研究表明输卵管积水患者的妊娠率较其他输卵管病损下降一半左右。腹腔镜输卵管整形术治疗积水的同时,还为患者保留了自然妊娠的希望,是积水患者的福音。但是患者输卵管积水病变的程度以及术者的操作技术将决定腹腔镜整形手术的效果。文章通过输卵管整形手术四步法的介绍,重点分析影响积水治疗的关键因素,期望有助于提高术后妊娠率,降低积水复发率。

    输卵管妊娠诊治过程中应该重视的问题
    陈春林,孟凡良
    2019, 35(1): 59-64.  DOI: 10.19538/j.fk2019010114
    摘要 ( )  

    输卵管妊娠因为常见而缺乏详细深入的临床研究。它看似诊断简单、处理起来也容易,但是一旦被忽视,会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随着当今社会环境、人们观念的变化,随着IVF等技术的广泛使用,输卵管妊娠出现了新的情况,我们应该重新重视输卵管妊娠的诊断和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对输卵管的损伤
    香钰婷,白文佩
    2019, 35(1): 64-67.  DOI: 10.19538/j.fk2019010115
    摘要 ( )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女性不孕症密切相关,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据文献报道,子宫内膜异位症可造成输卵管阻塞、积水、周围粘连及微观结构改变,异位病灶的存在使输卵管黏膜纤毛摆动障碍、肌层收缩减弱、输卵管内液成分异常,最终造成女性生育力下降。文章从输卵管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深入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对输卵管的损伤。

    输卵管阻塞性病变的诊断选择
    冒韵东
    2019, 35(1): 68-72.  DOI: 10.19538/j.fk2019010116
    摘要 ( )  

    文章介绍了输卵管通液,子宫输卵管造影(HSG),二维、三维及动态三维(四维)超声造影,磁共振下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及宫、腹腔镜下的输卵管通畅度检查。比较了各类检查的优缺点,主要介绍了脂溶性及水溶性造影剂的不同特点、HSG诊断近端阻塞的高假阳性率等。便于读者根据本单位的条件选择合适的输卵管评估方法。

    输卵管炎症性病变的病理特征
    詹阳,刘从容
    2019, 35(1): 72-76.  DOI: 10.19538/j.fk2019010117
    摘要 ( )  

    输卵管日益受到重视,与输卵管肿瘤性病变相比,输卵管炎症性病变相对更为常见。输卵管在生殖过程中有着重要生理功能,输卵管感染引起的炎症性疾病也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熟悉输卵管炎症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是非常必要的,从而提高输卵管炎症的诊治正确性,并为不孕症患者提供帮助。输卵管炎症性病变主要包括感染性输卵管炎以及其他伴有炎细胞浸润的非肿瘤性病变。

    子宫输卵管造影的图像解读
    郑兴邦,关菁
    2019, 35(1): 77-80.  DOI: 10.19538/j.fk2019010118
    摘要 ( )  

    女性不孕症25%~35%由输卵管不孕症引起,子宫输卵管造影是诊断输卵管不孕症的一线方法。文章探讨输卵管通而不畅,输卵管近端阻塞,结节性输卵管峡部炎,输卵管远端积水,盆腔粘连,盆腔结核等常见输卵管病变的造影图像表现,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手术预后评估。

    预防性输卵管切除的循证医学证据
    陆安伟,周莉
    2019, 35(1): 80-83.  DOI: 10.19538/j.fk2019010119
    摘要 ( )  

    临床资料已经证实输卵管是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的发源地,对绝经前妇女行预防性输卵管切除可降低卵巢癌的发生,并已作为卵巢癌的一级预防。近年来,人们日益关注输卵管预防性切除术在卵巢癌预防中的价值。文章将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探讨预防性输卵管切除对降低卵巢癌发生的价值,以及输卵管切除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介入治疗
    王添平,张国福
    2019, 35(1): 83-86.  DOI: 10.19538/j.fk2019010120
    摘要 ( )  

    输卵管因素占女性不孕症的30%~50%。子宫输卵管造影(HSG)诊断输卵管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的患者,经选择性输卵管造影(SSG)及输卵管再通术(FTR)治疗,既可以排除大部分造影中的假阳性结果,也可疏通输卵管、改善输卵管通畅度,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一种重要手段。

    输卵管异常与体外受精反复失败的关系
    王子豪,王涴童
    2019, 35(1): 86-91.  DOI: 10.19538/j.fk2019010121
    摘要 ( )  

    反复体外受精(IVF)失败一直是辅助生殖过程中的痛点,输卵管一直被认为仅仅是一种用于运输的管道,忽略了其在胚胎着床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IVF反复失败的原因主要为胚胎因素,子宫内膜容受性以及其他因素。文章主要围绕各类输卵管病变对上述3个因素产生的影响,分析各种输卵管慢性炎性病变与IVF失败的关系。

    输卵管结扎后再通的取舍
    于晓明
    2019, 35(1): 91-94.  DOI: 10.19538/j.fk2019010122
    摘要 ( )  

    绝育术后要求再生育时,可以选择输卵管复通术或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助孕。由于年龄、复通术后输卵管长度、绝育方式及复通术式均会影响复通后妊娠率,所以,<35岁、不合并其他不孕因素的患者更适合输卵管复通术;而>40岁、合并电凝绝育等输卵管复通预后不良因素的患者适合IVF助孕。其他条件的患者,尚无确切证据表明复通术和IVF哪种更有效。

    指南解读
    《FIGO 2018妇癌报告》——子宫颈癌指南解读
    周晖,王东雁
    2019, 35(1): 95-103.  DOI: 10.19538/j.fk2019010123
    摘要 ( )  

            子宫颈癌在全球范围而言是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宫颈癌在中低收入国家更为常见,发病率位居第二,死亡率位居第三。约85%的新发病例及90%的死亡病例发生在社会经济欠发达地区。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