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6年, 第32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6-06-02
    上一期    下一期

    述评
    指南解读
    专题笔谈
    专家共识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述评
    妊娠期TORCH筛查价值评价
    段涛
    2016, 32(6): 497-498.  DOI: 10.7504/fk2016050101
    摘要 ( )  

            目前,国内很多医院都在进行TORCH(主要是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风疹病毒、弓形虫)筛查。理论上讲,一个好的临床筛查方案应该可以在人群中筛选出某种疾病的高危个体,有可靠的方法可以对高危个体进行确定诊断,然后对患者或疾病携带者进行干预,从而达到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目的。
            但是TORCH筛查并不符合理想的筛查标准,对于TORCH筛查抗体阳性的病例,临床医生经常会给出相互矛盾、前后不一的解释或建议。TORCH筛查究竟该不该做?TORCH筛查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吗?

    妊娠期感染性疾病诊治策略
    杨慧霞
    2016, 32(6): 499-501.  DOI: 10.7504/fk2016050102
    摘要 ( )  

            妊娠期合并感染性疾病可危害母儿健康,导致胎儿畸形、流产、早产以及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严重者可以导致死胎;同时,新生儿感染以及脑瘫等并发症也将增加。妊娠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病原体包括: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CMV)、微小病毒B19、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肝炎病毒等]、细菌(如B族链球菌)以及其他病原体如弓形虫(TOX)、梅毒螺旋体、衣原体等。孕妇妊娠期不同阶段、不同病原微生物感染对母体、胎儿、婴儿的影响存在极大差异。近年来,国内外基于临床最新研究证据,不断推出妊娠期感染性疾病筛查、诊断及处理的合理方案。对妊娠期不同类型感染性疾病的诊治进行讨论,进而提高临床医师的认识水平,规范相关疾病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指南解读
    “妊娠期微小病毒B19感染的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罗青清,骆名恋,邹丽
    2016, 32(6): 502-504.  DOI: 10.7504/fk2016050103
    摘要 ( )  

            人微小病毒B19(简称B19病毒)是一种单链、线性DNA病毒,是学龄儿童传染性红斑(又称第五病)的病原体。妊娠期急性B19病毒感染的发生率约为1%~2%,在感染爆发流行时妊娠期妇女的感染率可上升至10%[1]。由于B19病毒可以通过胎盘,孕妇感染B19病毒后可通过母胎垂直传播途径引起胎儿宫内感染。尽管大多数情况下胎儿宫内感染可自发缓解,不影响胎儿结局,但部分患者B19病毒宫内感染可导致胎儿水肿、死胎和自然流产等严重不良妊娠结局。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ACOG)在2015年6月发布的第151号指南中对多种妊娠期病毒感染进行了临床实践指导。本文将对其中B19病毒部分进行解读。

    美国母胎医学会“妊娠期乙型肝炎的筛查、治疗及垂直传播的预防指南”要点解读
    刘洋铭,饶海英,漆洪波
    2016, 32(6): 505-507.  DOI: 10.7504/fk2016050104
    摘要 ( )  
    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妊娠期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王谢桐
    2016, 32(6): 508-510.  DOI: 10.7504/fk2016050105
    摘要 ( )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DNA疱疹病毒,经由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易感人群(血清学阴性)暴露后感染率60%~90%。潜伏期为10~20 d,平均14 d。在出疹前的48 h至水泡结痂期间具有传染性。原发感染称为水痘,主要症状是发热、不适、瘙痒斑丘疹,慢慢发展为疱疹,最后结痂,成人患病严重,可引起如肺炎和脑炎。初次感染之后,病毒潜伏在感觉神经节,可被重新激活,引起红斑、水泡,称为带状疱疹。感染后几天出现抗体,以后对原发性VZV感染终身免疫。

    专题笔谈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母婴传播预防
    孙建军,卢洪洲
    2016, 32(6): 511-514.  DOI: 10.7504/fk2016050106
    摘要 ( )  

    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群的年轻化和治疗后生存质量的提高,有生育要求的HIV感染女性越来越多。目前我国母婴传播阻断成功率与国外发达国家还存在差距。现有的研究证实,越早确诊HIV感染、越早行抗病毒治疗,对于感染个体和预防垂直传播都有着积极的作用。除此之外,还需要根据妊娠期监测的结果,采用对应的分娩方式并配合新生儿用药预防的综合策略,以此达到最佳的阻断效果。

    妊娠早期梅毒筛查与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刘平,樊尚荣
    2016, 32(6): 514-517.  DOI: 10.7504/fk2016050107
    摘要 ( )  

    妊娠合并梅毒不但危害孕妇健康,还可导致胎儿生长受限、非免疫性胎儿水肿、流产、早产、死胎和先天梅毒等不良妊娠结局。强调在妊娠早期进行梅毒筛查,对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应用合适的青霉素制剂规范治疗和随访,并避免过度诊断和治疗先天梅毒。

    妊娠合并淋病的诊断及规范治疗
    李力,李银锋
    2016, 32(6): 517-519.  DOI: 10.7504/fk2016050108
    摘要 ( )  

    淋病是由淋病奈瑟菌引起的细菌性性传播疾病。妊娠合并淋病奈瑟菌感染并不少见,可引起不良妊娠结局和新生儿损害,严重时淋病奈瑟菌可通过血行引起母婴播散性淋病奈瑟菌感染,应当引起产科关注。尽早确诊,临床分型,选择对淋病奈瑟菌最敏感的药物,足量、正规、正确治疗十分重要。

    围产期B族链球菌感染筛查与诊治
    应豪,孟珍妮
    2016, 32(6): 520-522.  DOI: 10.7504/fk2016050109
    摘要 ( )  

    B族链球菌(GBS)是一种革兰阳性球菌,在围产期感染中占据重要地位,可导致多种围产期不良结局。国外已通过开展围产期GBS筛查及积极的干预措施,使母儿预后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我国对GBS的研究起步晚,目前由于世界各国对GBS的研究报道结果差异大,我国尚没有统一的筛查策略。文章阐述GBS筛查 的现状和在我国开展GBS筛查存在的一些争议。

    围产期泌尿生殖道感染与早产
    杜鹃,黄贞姣
    2016, 32(6): 522-525.  DOI: 10.7504/fk2016050110
    摘要 ( )  

    泌尿生殖道感染是诱发早产的重要因素,无论何种泌尿生殖道感染,都有增加早产的风险。泌尿生殖道感染导致早产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免疫系统稳态的失衡、前列腺素分泌增加以及基因的多态性相关。早期筛查感染能否降低早产的发生率,不同的学者说法不一。但是,对早产高危人群,尽早进行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筛查对预防早产的益处是肯定的。

    围产期感染对子代近远期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富建华,张丹
    2016, 32(6): 525-528.  DOI: 10.7504/fk2016050111
    摘要 ( )  

    围产期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原虫等。胎儿未成熟的大脑暴露于宫内感染、炎症的环境中时,早产儿或足月儿脑损伤的风险增加,而且此损伤甚至比出生时罹患缺氧、缺血所导致的脑损伤更为严重,其不良神经发育结局不仅包括认知障碍、癫痫、脑瘫,甚至会增加子代自闭症、精神分裂症等风险。文章重点阐述围产期感染概况以及对子代近远期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绒毛膜羊膜炎与胎儿及新生儿疾病
    韩彤妍,杨孜,朴梅花
    2016, 32(6): 529-534.  DOI: 10.7504/fk2016050112
    摘要 ( )  

    绒毛膜羊膜炎是产科炎症反应,但与新生儿预后关系密切。母体的宫内炎症反应可以直接导致胎儿和婴儿患病率和死亡率增加,胎儿炎症反应综合征(FIRS)也不可忽视。早期识别和快速诊断有助于减少母儿的近期合并症,改善新生儿的远期预后。产科和儿科共同关注,整合信息,是早期发现、实施有效干预的临床重点之一。

    专家共识
    TORCH感染筛查、诊断与干预原则和工作流程专家共识
    章锦曼,阮强,张宁,李利,叶汉风,马艳萍,董旭东,孟昱时,朱宝生,李金明
    2016, 32(6): 535-540.  DOI: 10.7504/fk2016050113
    摘要 ( )  

    近年来,国内外均发表了与TORCH感染相关的临床实践指南,但仍有内容需要加以补充和明确。国内部分专家就TORCH感染筛查、诊断及干预的临床路径进行了专题研讨,达成共识如下:(1)不是所有的TORCH病原体都需要孕前或孕期筛查;对围孕期妇女不需要进行单纯疱疹病毒抗体分型检测,若无临床症状,不需要等待其IgM抗体转阴再妊娠。(2)检测TORCH-IgM、IgG抗体时应采用定量技术,保存检测过的剩余血清样本对可能的后续诊断有不可替代的参考价值。(3)不能依据血清学筛查阳性结果而做出终止妊娠的决定。(4)重视对巨细胞病毒再次感染的孕期监测。(5)慎重使用介入性产前诊断技术,在确认孕期TORCH感染的5~7周并可见胎儿影像学异常后,孕18周后采取羊水标本进行病原体DNA或RNA的检测,可以结合脐血样本的IgM抗体检测进行产前诊断;超声及MRI检查有助于评估宫内感染的胎儿预后。(6)注意孕妇和胎儿的弓形虫感染治疗方法不同。(7)胎儿非免疫性水肿或不明原因胎死宫内的孕妇需要检测微小病毒B19抗体状态,对确诊贫血的存活胎儿有微小病毒B19宫内感染时,可给予宫内输血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