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22年, 第42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2022-01-01
    上一期    下一期

    指南与共识
    国外医学动态
    指南(共识)解读
    本刊特稿
    论蓍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指南与共识
    胃癌卵巢转移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
    2022, 42(01): 1-6.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2.01.01
    摘要 ( )  
    中国减重与代谢外科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2021版)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外科学专家委员会减重与代谢外科专业委员会, 北京市减重与代谢外科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
    2022, 42(01): 7-16.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2.01.02
    摘要 ( )  
    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日间手术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外科学专家委员会减重与代谢外科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甲状腺及代谢外科学组, 等
    2022, 42(01): 17-23.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2.01.03
    摘要 ( )  
    肥胖代谢病合并甲状腺癌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和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甲状腺外科医师委员会
    2022, 42(01): 24-29.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2.01.04
    摘要 ( )  
    国外医学动态
    2021年“第14届肌少症、恶病质和消耗性疾病协会学术年会”热点内容介绍
    刘 皓, 王俊杰, 谈善军, 吴国豪
    2022, 42(01): 30-34.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2.01.05
    摘要 ( )  
    肌少症、恶病质和消耗性疾病协会(SCWD)于2021年12月11—12日以网络虚拟会议的形式召开第14届学术年会。大会从基础科学和临床科学角度对肌少症、恶病质及消耗性疾病的话题展开广泛讨论,主要包括:(1)恶病质与肌少症的发生发展存在多组织器官系统参与的代谢串扰,如脂肪/肌肉串扰、神经/肌肉串扰、肿瘤/脂肪/肌肉串扰、骨髓/中枢神经系统串扰;(2)衰老相关性厌食与恶病质和肌少症关系密切,应加强认识衰老相关性厌食的病因与危害;(3)恶病质和肌少症与心力衰竭之间相互影响,心力衰竭对患者的危害程度不亚于癌症给机体带来的影响,应加强恶病质和肌少症与心力衰竭关系的认识和研究;(4)多种治疗恶病质和肌少症的新方法与新药物被提出,如Anamorelin、Enobosarm、TCMCB07等。药物治疗是未来治疗恶病质主要方式之一;(5)分子作用机制、医学转化研究、临床诊疗标准等是目前恶病质和肌少症基础与临床研究的热点也是难点。
    指南(共识)解读
    第6版日本《胃癌治疗指南》更新要点解读
    葛 晗, 张殿彩, 徐泽宽
    2022, 42(01): 35-40.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2.01.06
    摘要 ( )  
    日本《胃癌治疗指南》是日本乃至全球胃癌治疗领域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其临床意义重大。2021年3 月“第93届日本胃癌学会年会”于线上召开,对2018年以来胃癌治疗的新方法、新思路、新探索进行了总结,并以此为基础对第5版《胃癌治疗指南》进行更新,于2021年7月出版。新版指南在胃癌内镜治疗、手术治疗、化疗的适应证、推荐方案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更新。
    第6版日本《胃癌治疗指南》外科治疗部分更新要点解读
    高梓茗, 朱 志, 王振宁, 李 凯, 徐惠绵
    2022, 42(01): 41-46.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2.01.07
    摘要 ( )  
    2021年7月,日本胃癌学会发布了第6版《胃癌治疗指南》。较第5版更新了9个外科治疗方向的17个相关临床问题。对胃癌微创手术适应证的推荐仍较为谨慎,仅对cⅠ期强推荐腹腔镜下胃远端切除术,对腹腔镜下近端或全胃切除术及机器人手术均为弱推荐。早期胃体癌弱推荐保留幽门的胃切除术,胃上部癌则弱推荐近端胃切除。弱推荐对cT3-T4者行大网膜切除术;对于侵及大弯侧胃上部癌,弱推荐脾切除或脾门淋巴结清扫,但未侵犯胃大弯则强烈不推荐。食管胃结合部癌纵隔淋巴结清扫范围取决于食管浸润长度,即以2 cm或4 cm为界进行评估。因食管胃结合部癌的No.16a2b1的清扫尚存争议,未给出明确推荐。
    本刊特稿
    重视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科研能力培养
    刘颖斌, 董 平, 束翌俊, 包润发
    2022, 42(01): 47-50.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2.01.08
    摘要 ( )  
    随着现代外科的发展,要求外科住院医师成为临床与科研紧密结合的复合型人才。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临床理论知识、熟练的临床手术技能外,还需要具有严谨的科研能力。调查外科住培医师的科研现状发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外科住培医师自身对科研培训的意识度薄弱,缺少合适的平台和引领,科研氛围感缺失,使得住培医师的科研培训工作很难开展。针对上述问题制定相应解决方案,包括培养住培医师科研选题能力、重视高质量临床研究、依托培训基地所属院校研究所搭建合作平台、推行临床科研“双导师”制、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和完善住培医师的科研考核标准,力求提升外科住培医师科研能力和素养,为住培医师的个人全面发展和医院学科建设奠定一定的基础。
    我国普通外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历史、现状和展望
    曹 晖, 赵恩昊, 刘颖斌
    2022, 42(01): 51-55.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2.01.09
    摘要 ( )  
    上海市普通外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自2013年开始试行至今已有9年,作为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培养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模式通过学习欧美国家的先进经验并结合自身特点而逐步形成了国内的标准和体系,对于专培医师职业胜任力的培养具有深远的意义,尤其是其考核模式成为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极为有益的创举和探索,也为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起到了引领作用和示范效应。目前,仍然需要正视在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带来的困惑,及时认识和突破这些瓶颈并补上持之以恒的短板,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向前迈进。
    上海市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10年实践与经验
    包润发 , 董 平, 赵恩昊, 单 炯 , 董 艳 , 王 蓉, 龚 伟, 郑民华, 沈柏用, 等
    2022, 42(01): 56-62.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2.01.10
    摘要 ( )  
    目的    总结上海市开展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10年的实践与经验,为今后进一步提高外科住院医师规培化培训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统计2010—2021年上海市32家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基本情况、外科床位数、带教师资人数、研究生导师人数,招录及出站人数、性别、年龄、学历背景、培训年限,结业综合考合格率、申请课题及发表论文情况、就业情况等信息。结果    上海市共有32家外科专业基地,以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为主,目前累计招录了住培医师4597名,已结业3162名,绝大多数外科住培医师达到培训要求并通过考核结业。上海市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在建立健全制度建设,开展教学活动,推广信息化管理,师资培训与督导检查,临床科研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成效。同时现阶段工作中仍有不足之处,包括规范教学活动、加强医学人文及思政教育、落实外科培训细则、待遇保障等方面。结论    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已成为培养高水平外科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后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应进一步加强各外科基地培训效果的同质化、标准化、规范化,注重内涵建设和质量建设。
    上海市普通外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
    赵恩昊, 董 平, 韩 琳, 刘凤林, 黄广建, 罗天航, 吴卫东, 臧 潞, 郝振宏, 等
    2022, 42(01): 63-68.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2.01.11
    摘要 ( )  
    目的    分析2013—2021年上海市普通外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专培)的开展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2021年上海市各家医院普通外科专培基地的基本情况、床位数、带教师资情况、招录和结业人数以及结业考核通过率,对比上海市和全国普通外科试点专培的轮转培训时间和计划。 结果    截至2021年11月,上海市共有14家医院具备上海市或全国普通外科专培基地,均为三级甲等医院,平均床位数为283张,共有中国医师协会认定带教医师204名;完成9批专培医师的招录,共招录401名,轮转培训时间为3年,共结业297名,结业综合考核中第三阶段考核在2016、2017、2019年均未达到100%的通过率。同期,全国普通外科试点专培完成3批专培医师的招录,共招录190名。结论    现阶段上海市普通外科专培基地所在医院均具备较好的培训保障和师资条件,并能顺利完成为期3年的轮转计划。采用“三段式”的考核模式能较好地反映经过培训后专培医师的5项核心能力,上海市普通外科专培的培训、管理和考核方式能为全国普通外科专培提供良好的模板和示范。
    论蓍
    胃肝样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复发模式研究
    林建贤, 王祖凯, 张 鹏, 张子臻, 王林俊, 郑朝辉, 李 平, 谢建伟, 徐泽宽, 曹 晖, 陶凯雄, 黄昌明
    2022, 42(01): 69-79.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2.01.12
    摘要 ( )  
    目的    探讨胃肝样腺癌(HAS)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因素及复发模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4个中心2004年4月至2020年3月间确诊的155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75例,华中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34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31例,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5例)原发性HAS的临床病理资料。依据病理组织学肝样分化区所占的比例不同,将其分为仅含肝样分化区的HAS,称SHAS,以及混有普通腺癌的HAS,称MHAS。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危险因素分析,并对比两组复发模式的差异。结果    与MHAS相比,SHAS术前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更高,更易出现术前肝转移,且合并肝切除比例更高(均P<0.05)。149例病人中位随访时间为34个月,SHAS与MHAS的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6.4%与5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2)。根治术后SHAS与MHAS的3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46.8%与52.5%,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636)。预后危险因素分析显示,对于SHAS,脉管侵犯是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2.167,95%CI 1.011~4.642,P=0.047);对于MHAS,病理T(pT)分期是总体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7)。144例根治术后HAS病人的3年累计复发率为38.8%(SHAS比MHAS:43.9%比33.8%,P=0.424)。117例HAS病人复发模式分析表明,根治术后HAS复发以远处转移(23.9%)为主,其次是多模式复发(8.5%),单纯局部复发(0.9%)或腹膜转移(0)少见。SHAS与MHAS在总体复发率、局部复发率、腹膜转移发生率、远处转移发生率及多模式复发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SHAS肝转移发生率显著高于MHAS(22.6%比9.4%,P=0.048)。结论    与MHAS相比,SHAS术前AFP值更高,更易合并肝转移,且术后复发肝转移多见,随访应针对性进行监测复查。
    应用减量手术治疗无症状不可切除性晚期胃癌疗效Meta分析
    李 杨, 王 权, 叶颖江, 姜可伟
    2022, 42(01): 80-86.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2.01.13
    摘要 ( )  
    目的    系统性评价减量手术在无症状不可切除性晚期胃癌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与万方数据库相关研究进行检索及筛选,检索期限为从建库至2021-05-12。纳入比较无症状的不可切除性晚期胃癌病人初始行原发灶切除或初始行全身治疗的研究。结果    最终共5项研究,其中包括随机对照研究1篇,回顾性研究4篇。累计样本量1717例,其中减量手术组共701例,非手术治疗组共101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减量手术组在1年、3年、5年生存率方面,相较非手术治疗组,均不能带来生存获益;在中位生存时间方面,减量手术组相较非手术治疗组长11.58个月;减量手术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分别为15%、4%;约有3%的病人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原发灶并发症而需进行姑息性手术切除。结论    当前证据显示对于无症状的不可切除性晚期胃癌病人,原发灶切除的减量手术并不能获得生存获益。期待更多的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力的证据支持。

    基于SEER数据库混合细胞性肝癌病人预后列线图构建与验证
    陈潇远, 陆艺伟, 史啸立, 陈雪娇 , 倪创业, 张 龙, 韩国勇, 赵 洁, 高 云, 王学浩,
    2022, 42(01): 87-97.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2.01.14
    摘要 ( )  
    目的    探讨混合细胞性肝癌(CHC)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列线图。 方法    回顾性收集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2004-2018年诊断为CHC 531例病人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构建列线图,验证并比较列线图和第8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预测效能。 结果    肿瘤大小、治疗方式、远处转移、肿瘤分化和肝纤维化是CHC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C-index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分别为0.777(95% CI 0.752-0.803)和0.734(95% CI 0.689-0.779),1、3、5年总生存率ROC曲线下面积(AUROC)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分别为0.845、0.873、0.854和0.790、0.871、0.871。与AJCC分期相比,列线图C-index和AUROC更高,赤池信息准则和贝叶斯信息准则更低。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校准良好。临床决策曲线显示列线图比AJCC分期净收益更高。倾向性评分匹配后肝移植病人预后优于肝切除病人(5年总生存率:64.5% vs. 36.5%,P=0.010)。 结论    列线图能个体化预测CHC病人预后,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CHC病人可能能从肝移植中获益,但这一结论仍需进一步研究。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胰瘘研究的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
    陈光彬, 尹 杰, 陆子鹏, 蔡宝宝, 吴鹏飞, 张 凯, 黄徐敏, 蒋奎荣, 苗 毅
    2022, 42(01): 98-107.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2.01.15
    摘要 ( )  
    目的    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二十年来胰瘘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进而分析当前胰瘘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    利用Web of Science (WOS)数据库检索2001-01-01至2021-07-25有关“胰瘘”的SCI(科学引文索引)文献,通过CiteSpace(5.8.R1)软件及文献计量在线分析平台(Bibliometric.com)进行国家、机构、期刊发文量,国家、研究机构、作者合作网络,文献、作者、期刊共被引网络,以及关键词共现网络的分析,绘制相应可视化知识图谱。结果    共有3507篇“Article(论著)”和483篇“Review(综述)”纳入分析,胰瘘相关SCI文献年发文量呈整体上升趋势,发文量前三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日本、中国;海德堡大学(107篇)、四川大学(97篇)、阿姆斯特丹大学(96篇)占据研究机构发文量前三位;发文量最大的期刊为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233篇)、HPB(185篇)、World Journal of Surgery(144篇)。合作网络显示美国对外合作最多、最广泛;维罗纳大学、海德堡大学、浙江大学是对外合作最多的研究机构;合作频次较高的Bassi C(87次)、Malleo G(61次)、Salvia R(56次)等已形成一个关系密切的合作网络。共被引网络中高被引文献排名前三位的为:Bassi C (2017年)、Bassi C(2005年)、Callery MP (2013年);Bassi C(2446次)、Wente MN(909次)、Yeo CJ(893次)为该领域的高被引作者;Ann Surg(3313次)、Surgery(3141次)、J Gastrointest Surg(2667次)等为该领域高被引期刊。关键词共现网络中pancreaticoduodenectomy(1343次)、complication(1131次)、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973次)等为高频词,是当前阶段的研究热点,ductal adenocarcinoma、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等为研究新的趋势。结论    近二十年,关于有关“胰瘘”的文献迅速增加,CiteSpace等可视化分析工具可以全面、直观地展示“胰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基因变异的临床研究
    许光伟, 运新伟, 赵敬柱, 魏松锋, 郑向前, 张 艳
    2022, 42(01): 108-113.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2.01.16
    摘要 ( )  
    目的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technology,NGS)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病人癌组织(cancer tissue,CA)及转移淋巴结(metastatic lymph node,MLN)的基因突变情况,分析基因变异与CA、MLN组织及癌旁组织(normal tissues,NT)的相关性,以期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天津医科大学肿瘤肿瘤医院自2020年5月至2020年6月收治入院的20例配对的PTC病人CA、MLN及NT进行基因检测。结果    CA和MLN中BRAF V600E突变率分别为80%(16/20)和55%(11/20)。在NT中未发现任何基因变异。1例CA和MLN均检测到ZNF33B-RET和CCDC6-RET融合。1例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病人的MLN中发现ATM基因突变,其形态学特征与癌组织相同。结论    BRAF V600E基因是最常见基因突变。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组织的BRAF突变受累基本一致。ATM突变可能与PTC的发生及转移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青年腹股沟疝临床特点及腹腔镜手术治疗疗效分析
    李金东, 王晨星, 胡延岩, 薛 佩, 何子锐, 宋海勤, 冯 波, 乐 飞, 李健文
    2022, 42(01): 114-119.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2.01.17
    摘要 ( )  
    目的    分析青年腹股沟疝病人的临床特点,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策略及疗效。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LIHR)6220例(7415侧)病人进行回顾性同期非随机对照研究。其中,青年组(18~44岁)804例(860侧),中年组(45~64岁)1976例(2323侧),老年组(≥65岁)3440例(4232侧)。结果    与中老年组相比,青年组病人的病程时间长、女性比例高、单侧疝比例高、腹部手术史少、体重指数低(P=0.000)。青年组的斜疝比例高,直疝、复合疝、复发疝、IV型疝比例低(P=0.000)。青年组的经腹腹膜前修补术(TAPP)和轻量大网孔补片比例高(P=0.000)。青年组的手术时间长(P=0.000),术后住院时间短(P=0.000)。青年组和中老年组在术后第1天疼痛分数、术后2周恢复非限制性活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有1例复发,中老年组有13例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无严重并发症(需要手术干预)发生,尿潴留发生率低(P=0.000),其他普通并发症(如血清肿、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和肠麻痹)与中老年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年腹股沟疝病人以斜疝为主,病程较长,合并症较多,LIHR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术式选择取决于术者的临床经验。青年疝病人建议选择轻量大网孔补片,复杂病人推荐行T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