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外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在乳腺癌化疗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情况,了解其临床可行性、实用性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使用外周TIVAP行多疗程化疗的201例病例临床资料。比较各类并发症的构成比差异,以及改良加压包扎与常规加压包扎发生切口出血、改良植入方法与常规植入方法发生导管异位、左/右外周静脉置港后发生导管异位的病例差异。 结果 201例病人术后共发生并发症50例(24.9%),其中切口出血15例(7.5%),导管相关性血栓4例(2.0%),底座暴露3例(1.5%),囊袋感染4例(2.0%),导管异位15例(7.5%),回抽无血7例(3.5%),导管相关上肢运动受限2例(1.0%)。拟合优度检验(等比例)比较各类并发症的构成比差异(χ2=30.520,P<0.001),即并发症不服从等比例分布,其中切口出血和导管异位占比最高;常规加压包扎方式(78例)与改良加压包扎方式(123例)发生切口出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例(14.1%)vs.4 例(3.3%),χ2=6.642,P=0.010];常规置港方法(90例)与改良置港方法(121例)发生导管异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例(10.0%)vs.3例(2.4%),χ2=4.131,P=0.042];经左(106例)/右(95例)外周静脉置港后发生导管异位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例(7.5%)vs.7例(7.3%),χ2=0.020,P=0.962]。结论 通过安全管理、密切观察及积极治疗,外周TIVAP并发症可获得有效控制。若不存在禁忌证,TIVAP仍然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长期临床使用的静脉输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