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指南与规范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
    2018, 38(10): 1089-1103.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10.01
    摘要 ( )  
    指南与共识
    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专家共识(2018版)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甲状腺外科医师委员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甲状腺疾病专业委员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台海甲状腺微创美容外科专家委员会,等
    2018, 38(10): 1104-1107.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10.02
    摘要 ( )  
    甲状腺围手术期甲状旁腺功能保护指南(2018版)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甲状腺外科医师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甲状腺及代谢外科学组,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甲状腺疾病专业委员会
    2018, 38(10): 1108-1113.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10.03
    摘要 ( )  
    述评
    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争议与共识
    官国先,池 畔
    2018, 38(10): 1114-1118.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10.04
    摘要 ( )  

    直肠癌盆腔侧方淋巴结清扫是直肠癌手术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随着新辅助放化疗技术的应用,该术式在欧美及我国已较少开展。目前,对该技术的研究主要来自日本及韩国等国家。而该术式对于降低直肠癌局部复发率及改善病人远期生存是否有意义,尤其是预防性侧方淋巴结清扫的作用,尚存在争议。对于新辅助放化疗后仍有侧方淋巴结转移的病人,目前多主张应行侧方淋巴结清扫,而对于侧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有赖于影像学的精确判断。该术式虽是创伤较大的手术,但其目前仍是直肠癌外科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个体化选择病人并结合腹腔镜及机器人等微创技术,提高治疗效果。

    合理把握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适应证
    兰 平,陈钰锋,吴现瑞
    2018, 38(10): 1119-1123.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10.05
    摘要 ( )  

    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手术难度高,术后排尿和性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在我国尚未常规开展。术前新辅助治疗、影像学评估和术式选择等均对侧方淋巴结清扫的效果具有重要影响。为直肠癌病人制定手术方案时,应合理把握侧方淋巴结清扫的适应证。对于腹膜返折以下的局部进展期(Ⅱ~Ⅲ期)直肠癌病人实施侧方淋巴结清扫可遵循以下原则:(1)术前应结合MRI检查进行综合判断。对于可根治性切除者,如术前检查提示侧方淋巴结短径≥5 mm,建议进行清扫,否则可不必进行清扫;而对于无法根治性切除者(如盆壁侵犯等),建议先行新辅助放化疗,治疗后如仍有侧方淋巴结短径≥5 mm者,须进行清扫,否则可不必进行清扫。(2)由于侧方淋巴结清扫易损伤盆腔神经丛,导致术后排尿和性功能障碍,一般建议对淋巴结肿大的一侧进行清扫,仅两侧均出现侧方淋巴结肿大时才考虑进行双侧清扫,清扫过程应注意保留盆腔自主神经。(3)对于有腹腔镜和机器人手术操作经验的医生,可采用微创技术。

    专家论坛
    直肠癌根治术中是否切除Denonvilliers筋膜的争议与展望
    方佳峰,卫洪波
    2018, 38(10): 1124-1127.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10.06
    摘要 ( )  

    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是中低位直肠癌手术的金标准。传统的TME手术要求在Denonvilliers筋膜前方解剖并切除Denonvilliers筋膜,然而术后居高不下的排尿及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引起国内外学者对该理念的争议及质疑。对中低位直肠癌病人,应施行个体化治疗方案。对于肿瘤不位于直肠前壁及侧壁,或肿瘤局部分期较早的病人,应在保证肿瘤根治性的前提下,选择Denonvilliers筋膜后方施行TME手术,尽可能保留Denonvilliers筋膜的完整性,从而保护盆腔自主神经,避免术后排尿及性功能障碍,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专题笔谈
    直肠淋巴引流系统的局部解剖和分类
    胡 祥
    2018, 38(10): 1128-1132.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10.07
    摘要 ( )  

    消化道终末端的直肠具有独特的解剖学结构和淋巴引流系统。直肠的淋巴引流系统较为繁杂,不仅存在于直肠系膜内,同时也存在侧方和下方的引流途径,是直肠癌重要的转移途径,充分了解、认识其解剖结构的特点,将有助于把握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和改善外科治疗效果。

    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影像学评估
    王 屹
    2018, 38(10): 1132-1136.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10.08
    摘要 ( )  

    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侧方淋巴结清扫的选择,放化疗方案的制定,以及病人预后的判断。目前,临床常用的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影像学诊断方法包括MRI、直肠腔内超声(ERUS)、多排螺旋CT(MDCT)、弥散加权成像(DWI)、PET-CT以及影像组学。迄今,淋巴结转移的影像学诊断标准尚未达成完全一致。尽管淋巴结形态被应用于转移性淋巴结诊断,但受限于研究者间一致性差,尚未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DWI-MRI和PET-CT作为功能影像并未显著提高淋巴结诊断准确率。影像组学作为新的诊断方法已经被应用结直肠癌转移性淋巴结预测中。期待未来能够出现包括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在内的更准确的方法用于术前诊断淋巴结。

    中低位直肠癌选择性侧方淋巴结清扫策略
    魏明天,王自强
    2018, 38(10): 1136-1141.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10.09
    摘要 ( )  

    侧方淋巴结转移是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的较常见转移方式,也是亚洲人群新辅助放化疗后常见的局部复发方式,侧方型复发预后极差。侧方肿大淋巴结是放化疗后侧方型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东西方国家关于放化疗与侧方淋巴结清扫等在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中的应用存在巨大争议。有限的研究显示,对可疑淋巴结转移病人联合应用放化疗与选择性侧方淋巴结清扫,有望进一步降低局部复发率及改善病人生存。对未接受侧方淋巴结清扫的病人,理论上有必要进行更严密的随访,早期发现侧方型复发,及时手术治疗可能带来长期生存。目前,关于新辅助放化疗后侧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及选择性侧方淋巴结清扫的手术指征尚无统一意见,亟需大宗病例前瞻性队列研究加以阐明,以进一步改善病人的局部复发及长期生存,并减少因过度手术带来的并发症及生活质量下降。

    直肠癌预防性侧方淋巴结清扫的价值
    叶颖江,申占龙,王 搏
    2018, 38(10): 1141-1144.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10.10
    摘要 ( )  

    直肠特殊的淋巴引流特点决定了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LLND)的范围和方式。对于低位直肠癌是否应行预防性LLND目前仍存在较大分歧和争议。LLND可能降低直肠癌局部复发率,但同时也增加了相关手术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且对远期生存的改善仍不确定。结合术前影像学评估和充分的多学科讨论,把握好LLND的指征,预防性LLND仍有其广阔的应用空间。

    新辅助治疗后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的意义
    刘 骞,王锡山
    2018, 38(10): 1144-1144.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10.11
    摘要 ( )  

    侧方淋巴结转移是中低位直肠癌转移的重要途径,也是导致直肠癌复发的主要因素。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的治疗策略一直是外科领域争论的热点话题。西方学者主张将新辅助放化疗作为治疗侧方淋巴结转移的主要方法,但新辅助治疗并不能完全消除转移至侧方的淋巴结,对于新辅助治疗后仍然存在侧方淋巴结肿大的病例,如果单纯行全直肠系膜切除,势必导致阳性淋巴结残留而无法达到R0切除。对于这部分病例,如何根据具体病情,合理选择治疗策略,有针对性地进行侧方淋巴结清扫以争取R0切除,对进一步降低局部复发,改善预后,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腹腔镜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技术要点
    姚宏伟,张忠涛
    2018, 38(10): 1148-1151.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10.12
    摘要 ( )  

    在直肠癌的手术治疗中是否常规行侧方淋巴结清扫(LLND)仍存在争议,而LLND是否可以标准化操作是争议的焦点之一。相较于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的微创、放大效果以及深入盆腔的视野,被认为更适合实施LLND。熟悉直肠淋巴引流系统和盆腔自主神经的解剖对于腹腔镜直肠癌LLND的实施尤其是保护病人的性功能和排尿功能均非常重要。建议在直肠内侧、中间、外侧3个间隙内精确解剖以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并完成直肠癌淋巴结清扫。

    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后功能障碍及对策
    韩加刚,王振军
    2018, 38(10): 1152-1155.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10.13
    摘要 ( )  

    侧方淋巴结清扫在日本是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治疗的标准术式,但由于其可能损伤盆腔自主神经,故被认为增加术后排尿和性功能障碍发生率。保护盆腔自主神经的手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术后功能障碍的发生。腹腔镜手术由于视野清晰,具有放大效果,有助于保护盆腔自主神经。目前,多种因素可以预测侧方淋巴结转移,其中以MRI检查最为重要,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侧方淋巴结清扫。新辅助治疗有助于降低局部复发率,部分研究认为可以替代侧方淋巴结清扫,但尚无有力证据支持。

    指南(共识)解读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中外科医生应关注的内容解读
    顾 晋
    2018, 38(10): 1156-1158.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10.14
    摘要 ( )  

    虽然我国大多数医院均可收治结直肠癌病人,但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国结直肠癌诊疗水平参差不齐。2011-10-11,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了我国首个结直肠癌诊疗规范,其对提高我国结直肠癌诊治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于基层医院。目前,我国结直肠癌诊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术前未对结直肠癌进行规范的分期。多个国际指南中均明确规定,局部进展期直肠癌应接受新辅助放化疗,而我国只有在一些中心城市的医院才应用这种治疗方法;另一方面,对于Ⅱ期结肠癌,则是具有低危因素的病人接受了过度治疗。本文聚焦《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中外科医生应该关注和容易被忽视的要点进行解读,希望为我国结直肠外科医生提供有益的知识和帮助。

    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适应证相关国内外指南解读
    武爱文,詹天成
    2018, 38(10): 1159-1161.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10.15
    摘要 ( )  

    随着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及新辅助治疗的应用,直肠癌的局部复发已得到较好的控制。但目前临床中仍存在两个问题:其一,仍有少数病人出现局部复发,尤其是侧盆壁的复发,多与侧方淋巴结转移相关,而放化疗似乎并不能完全补偿。其二,近年减少放疗应用的研究日渐增多,放疗带来的局部控制优势将有减弱趋势。为减少局部复发,有必要对TME手术范围之外的侧方淋巴结清扫进行探讨。多年来,分别以欧美和日本为代表的双方各执一词,鲜有交融认同,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国内同样存在不同的声音。期望未来能够以高质量的研究结果和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来准确定义侧方淋巴结清扫的适应证。

    论蓍
    经血管外侧入路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72例临床分析
    梁建伟,刘 骞,周思成,周海涛,裴 炜,姜 争,刘 正,郑朝旭,周志祥,王锡山
    2018, 38(10): 1162-1164.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10.16
    摘要 ( )  

    目的    探讨血管外侧入路腹腔镜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LLND)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行经血管外侧入路腹腔镜直肠癌LLND的7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同步放化疗38例,术前单纯化疗9例,25例术前未进行治疗,治疗前均经MRI或PET-CT检查诊断为侧方淋巴结转移。采用经髂外动脉远端入路行淋巴结清扫,高位结扎切断肠系膜下动脉并按全直肠系膜切除原则行直肠癌根治术,所有病人均完成清扫后再完成直肠切除,标本均达到整块切除。结果    19例病人行双侧LLND,28例行左侧LLND,25例行右侧LLND。平均侧方淋巴结检出数目为(8.3±6.2)枚;侧方淋巴结转移14例(19.4%),其中单侧转移12例,双侧转移2例。联合器官切除7例。手术时间为281.4(145~600)min,术中出血89.7(30~1200)mL。11例(15.3%)病人出现手术并发症,无手术死亡。术前同步放化疗病人侧方淋巴结阳性率为23.7%(9/38),术前单纯化疗病人侧方淋巴结阳性率为22.2%(2/9)。结论    血管外侧入路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LLND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安全可行。

    进展期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对预后影响Meta分析
    严夏霖,冯 波,张 森,周乐其,苏 浩,李健文,何子锐,孙 晶,王明亮,陆爱国,郑民华
    2018, 38(10): 1165-1169.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10.17
    摘要 ( )  

    目的    评估侧方淋巴结清扫(LLND)对进展期低位直肠癌病人术后存活、复发及转移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中的文献,纳入2000年1月至2018年6月与进展期低位直肠癌预后相关的临床对照研究,运用Stata/SE软件进行Meta分析,评估LLND对进展期低位直肠癌病人5年总存活率、5年无复发存活率、局部复发率、术后泌尿功能障碍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纳入文献17篇共5631例病人。LLND组术后5年总存活率(HR=1.19,95%CI 0.98~1.43,P=0.902)、5年无复发存活率(HR=0.98,95%CI 0.82~1.17,P=0.794)、局部复发率(HR=0.93,95%CI 0.67~1.31,P=0.694)与非LLND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LND组术后泌尿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于非LLN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4.08,95%CI 1.94~8.59,P<0.01)。结论    对于进展期低位直肠癌病人,LLND并不能改善术后生存等远期预后指标,但增加术后泌尿功能障碍发生率。

    自膨式金属支架用于结肠癌并急性完全肠梗阻治疗回顾性对照研究
    赵晓牧,王 今,金 岚,吴国聪,杨盈赤,姚宏伟,张忠涛
    2018, 38(10): 1170-1173.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10.18
    摘要 ( )  

    目的    探讨自膨式金属支架(SEMS)置入后限期手术治疗急性完全梗阻性结肠癌近期及远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128例结肠癌伴完全梗阻症状病人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分为急诊手术(急诊组,76例)和SEMS置入后限期手术(支架组,52例)。对两组病人的手术安全性、肿瘤根治性、永久肠造口比例及存活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支架组与急诊组在手术入路方式、手术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急诊组相比,支架组围手术期总并发症发生率(21.2% vs. 39.5%,P=0.029)较低,但Ⅲ、Ⅳ级并发症发生率(11.5% vs. 14.5%,P=0.631)和病死率(0 vs. 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清扫总数较多[(18.2±6.7)枚 vs. (16.0±9.9)枚,P=0.022],淋巴结清扫数目≥12枚比例较高(86.5% vs. 55.3%,P=0.001),永久造口率较低(23.1% vs. 59.2%,P<0.05)。3年总存活率(71.6% vs. 67.8%,P=0.215)和无病存活率(77.0% vs. 64.7%,P=0.70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SEMS置入后限期手术可以明显提高结肠癌并急性完全梗阻病人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减少永久造口,提高肿瘤根治率,同时未影响远期疗效。

    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危险因素分析
    潘 博,周建平,董 明
    2018, 38(10): 1174-1176.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10.19
    摘要 ( )  

    目的    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行直肠癌前切除术的26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对资料中的31个变量与吻合口漏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以探讨发生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结果    行直肠癌前切除术的262例病人中有41例(15.6%)发生吻合口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远端直肠切割闭合器触发数(P=0.040)、吻合方式(P=0.030)、围手术期输血(P<0.001)、术后腹泻(P<0.001)与术后吻合口漏明显相关;多因素分析发现,吻合方式(P=0.008)、围手术期输血(P<0.001)、术后腹泻(P<0.001)是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建议尽量减少吻合器击发次数,避免不必要的围手术期输血,并重视术后早期腹泻,有利于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基于倾向性匹配肝切除术后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临床疗效研究
    曲 凯1,顾静娴1,崔瑞霞1,王志鑫2,王海久2,任 利2,樊海宁2,刘 昌1
    2018, 38(10): 1177-1182.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10.20
    摘要 ( )  

    目的    探讨肝切除术后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肝细胞癌(HCC)病人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6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2011年1月至2017年6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行肝切除术的593例HCC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联合TACE治疗分为联合组和手术组,并按临床信息进行倾向性得分匹配(PSM)后纳入348例,绘制Kaplan-Meier曲线比较两组病人预后,利用Cox单因素回归和分层分析筛选和确定预后预测指标。结果    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联合组病人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均长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及分层分析筛选出的肝切除术后辅助性TACE的预后预测指标包括:乙型肝炎患病情况、术前甲胎蛋白(AFP)水平、肿瘤TNM分期、肿瘤最大直径和HCC病灶数目。结论    肝切除术后联合TACE能显著改善HCC病人预后,尤其适合应用于合并乙型肝炎、门静脉高压、术前AFP水平较高、分期偏晚的HCC病人。

    十二指肠乳头腺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94例预后因素分析
    周 洋,成 伟,尹新民,周 磊,刘雅玲,左 芝,彭 创,蒋 波
    2018, 38(10): 1183-1186.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10.21
    摘要 ( )  

    目的    分析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十二指肠乳头腺癌病人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预后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 1 月至 2016 年 12 月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且病理学诊断为十二指肠乳头腺癌的194例病人的临床资料,随访病人术后生存情况,分析影响病人生存的因素。结果    194例病人中,高、中、低分化腺癌分别为6例(3.1%)、112例(57.7%)、76例(39.2%),淋巴结转移61例(31.4%),神经浸润7例(3.6%)。随着分化程度降低,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显著增高(P=0.000),神经浸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5)。中位生存时间为37个月,1、3、5年存活率分别为81.6%、50.1%、36.9%。单因素分析发现,术前血清CA19-9、癌胚抗原(CEA)、肿瘤T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神经浸润是影响病人生存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十二指肠乳头腺癌根治性切除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R=1.953,95%CI 1.043~3.654,P=0.036)。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十二指肠乳头腺癌首选的治疗方式,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变异脾动脉瘤腔内治疗15例分析
    方 刚,陈 斌,符伟国,郭大乔,徐 欣,董智慧
    2018, 38(10): 1187-1190.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10.22
    摘要 ( )  

    目的    总结变异脾动脉瘤的腔内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7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5例变异脾动脉瘤腔内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5例为A型变异脾动脉瘤,10例为B型变异脾动脉瘤。结果    15例病人中14例腔内治疗成功,操作结束后造影检查示瘤体不再显影;1例术中造影检查后考虑弹簧栓栓塞后移位至肠系膜上动脉风险大且病人动脉瘤直径较小,遂停止手术并随访观察。14例腔内治疗成功的病人中,1例行单纯瘤腔栓塞,5例行出瘤动脉及瘤腔栓塞,1例行入瘤动脉、瘤腔及出瘤动脉栓塞,1例行瘤腔栓塞及肠系膜上动脉覆膜支架置入,2例行出瘤动脉栓塞及肠系膜上动脉覆膜支架置入,4例行出瘤动脉、瘤腔栓塞及肠系膜上动脉覆膜支架置入。随访2~117个月,无失访或死亡病例,无肠道缺血坏死、症状性脾梗死、动脉瘤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病人7年后再发腹痛,再次腔内治疗行瘤腔密集填塞,术后腹痛消失,密切随访。1例病人腔内治疗行出瘤动脉栓塞及肠系膜上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后第2年随访动脉造影检查示覆膜支架完全闭塞,Riolan弓显影,支架远端肠系膜上动脉灌注良好。结论    腔内治疗变异脾动脉瘤安全、有效。在腔内治疗过程中,除了对动脉瘤完成满意的血流隔绝,还应重视保护肠系膜上动脉。

    短篇报道
    双球囊封堵联合腔内修补术治疗破裂腹主动脉瘤8例疗效分析
    李祺熠,侯培勇,许太福,苏奕明,张 科,魏立春
    2018, 38(10): 1191-1192.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10.23
    摘要 ( )  
    文献综述
    直肠癌根治术中肠系膜下动脉处理方式研究进展
    张 琪,孙枢文,吴晓清,王道荣
    2018, 38(10): 1193-1196.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10.24
    摘要 ( )  
    胃癌新辅助化疗效果影像学评估进展
    冯彩珍,程 瑾,洪 楠,王 屹
    2018, 38(10): 1197-1200.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10.25
    摘要 ( )  
    EB病毒相关性胃癌肿瘤免疫微环境研究进展
    倪 博,曹 晖,张子臻
    2018, 38(10): 1201-1204.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10.26
    摘要 ( )  
    手术经验与技巧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中功能型助手配合技巧
    林建贤,郑朝辉,黄昌明
    2018, 38(10): 1205-1207.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10.27
    摘要 ( )  
    病案报告
    腹腔镜下联合腹腔动脉干切除胰体尾癌根治术1例报告
    符 稳,邰 升,苏志雷,姜兴明
    2018, 38(10): 1208-1209.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10.28
    摘要 ( )  
    肾移植后腹膜外阑尾穿孔继发动脉破裂1例报告
    关兆杰,王建立,刘 杰
    2018, 38(10): 1210-1211.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10.29
    摘要 ( )  
    会议纪要
    “普通外科青年研究者论坛(1)”纪要
    韦耿周,李 勇,臧 潞,黄 华
    2018, 38(10): 1212-1216.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10.30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