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述评
    重视甲状腺癌术后规范化长期随访
    田 文,郗洪庆,王 冰
    2017, 37(09): 937-940.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9.01
    摘要 ( )  

    近年来,甲状腺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手术是治疗甲状腺癌最主要的手段。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总体预后较好,但甲状腺癌术后约30%病人会出现复发或转移,终生规范化随访和监控尤为重要。随访内容包括甲状腺功能的测定、甲状腺球蛋白(Tg)测定、颈部超声及131I全身扫描、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18FDG PET)等。规范化长期随访动态观察病情进展,早期发现肿瘤复发及转移,监控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降低DTC病死率意义重大,甲状腺癌术后规范化管理势在必行。

    分化型甲状腺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若干问题
    徐震纲,刘绍严,朱一鸣
    2017, 37(09): 941-943.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9.02
    摘要 ( )  

    分化型甲状腺癌(DTC)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占绝大部分。PTC的重要特点是易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合理、彻底处理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是治疗DTC的重要环节,目前的最佳治疗手段是颈淋巴结清扫术。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评估推荐颈部超声结合颈胸部增强CT。CT以薄层扫描为佳。对于碘造影剂过敏病人推荐颈部增强MRI检查。颈侧区淋巴结清扫(以下简称侧颈清扫)的适应证是细胞学或病理学检查确诊的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不推荐行预防性侧颈清扫。侧颈清扫的范围应包括Ⅱ(Ⅱa)、Ⅲ、Ⅳ、Ⅴb区。Ⅱ(Ⅱa)、Ⅲ、Ⅳ区是可接受的最小颈侧区淋巴结清扫范围。应用最小颈侧区淋巴结清扫范围时,应特别注意Ⅱb区和Ⅴ区清扫的适应证。在彻底手术切除基础上,应重视对于神经和血管的保护,以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专题笔谈
    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影像学诊断方法选择及评价
    陈 曦,陈海珍
    2017, 37(09): 944-948.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9.03
    摘要 ( )  

    绝大多数甲状腺癌易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早期发现有利于制定合理手术方式,高频超声及增强CT是常规而有效的检查方法。淋巴结转移的超声征象包括体积增大、形态变圆、淋巴门结构消失、内见高回声团块、囊性变、钙化及有异常血管分布。CT检查发现肿大且密度不均、有融合趋势、强化不均匀的淋巴结亦提示恶性可能。超声定位下可疑淋巴结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及穿刺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或降钙素测定都能帮助定性诊断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

    甲状腺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局部解剖及临床应用
    朱精强,雷建勇,李根棚
    2017, 37(09): 948-952.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9.04
    摘要 ( )  

    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是治疗甲状腺癌的重要手段,不规范的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是造成甲状腺癌术后淋巴结复发转移的重要原因。对其局部解剖的深入认识及掌握操作技巧是成功实施颈侧区淋巴结清扫的关键,应注意处理好内侧的颈鞘、外侧的副神经及下面的颈横血管及几个重要的容易被遗漏的区域。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及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探讨
    卢秀波
    2017, 37(09): 952-955.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9.05
    摘要 ( )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增高。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占所有甲状腺癌的95%左右,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占DTC的90%以上。多数PTC生长较缓慢,但颈部淋巴结转移出现早。颈部淋巴结转移是甲状腺癌病人复发率增高和存活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因此,探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非常重要。相关研究显示,癌灶直径、年龄、腺外侵犯、性别、BRAFV600E突变是PTC中央区及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甲状腺癌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治疗策略
    李秋梨,张 星,张 诠,杨安奎,郭朱明
    2017, 37(09): 955-959.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9.06
    摘要 ( )  

    甲状腺癌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方法包括超声、CT、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或活检(FNAC或FNAB)、细针穿刺(FNA)+穿刺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检测和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治疗主要包括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放射性碘治疗、外照射治疗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

    甲状腺癌上纵隔淋巴结转移外科治疗策略
    刘绍严,刘 杰
    2017, 37(09): 959-961.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9.07
    摘要 ( )  

    甲状腺癌上纵隔淋巴结转移临床上并不罕见,但往往临床医生的重视不足,其在本质上仍属于区域淋巴结转移,上纵隔淋巴结清扫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上纵隔淋巴结清扫总体仍遵循整块切除的原则,清除相应区域的淋巴脂肪组织。根据手术范围不同主要分为颈部入路和胸骨劈开入路,颈部入路的上纵隔淋巴结清扫往往可处理主动脉弓以上的活动淋巴结,可为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一部分,而胸骨劈开入路暴露更为充分,主要针对主动脉弓上缘以下或与血管关系密切的淋巴结。甲状腺外科医生应熟悉相关解剖和手术操作原则,可较为安全地完成上纵隔淋巴结清扫手术,获得根治性切除的病人仍有良好的预后。

    完全腔镜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手术技巧
    王 平,叶 茂
    2017, 37(09): 962-965.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9.08
    摘要 ( )  

    甲状腺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腔镜甲状腺手术在近20年得到了迅速发展。腔镜下淋巴结清扫作为甲状腺癌根治术的重要组成,要求术者有丰富的开放手术经验及娴熟的腔镜技巧。熟练掌握超声刀的应用技巧,熟悉清扫范围的解剖关系,对于避免神经、甲状旁腺等结构损伤具有重要作用。术中神经监测(IONM)、纳米碳甲状旁腺负显影技术等新器械、新技术的应用使腔镜下操作越来越安全可靠。

    颈淋巴结清扫术易遗漏转移淋巴结部位及其对策
    张 浩,孙 威
    2017, 37(09): 965-970.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9.09
    摘要 ( )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较常见,规范的颈淋巴结清扫术有利于降低局部复发率及再手术率并改善病人预后。然而由于颈部解剖结构复杂,如果术前评估不仔细,清扫范围不规范,手术操作不熟练,某些部位的转移淋巴结容易在手术中被遗漏而导致残留。其中,位置较低的中央区淋巴结、右侧喉返神经深面淋巴结、Ⅱb区淋巴结、位置深在的Ⅳ区淋巴结、Ⅴ区淋巴结、颈丛神经根间淋巴结、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间淋巴结和咽旁淋巴结是行颈淋巴结清扫术时容易被遗漏的转移部位,而颈部增强CT扫描有利于术前转移淋巴结的评估。熟悉容易遗漏的转移淋巴结部位、准确的术前评估、规范的清扫范围和娴熟的手术技巧是减少颈淋巴结清扫术转移淋巴结残留的关键。

    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
    韦 伟,李 朋
    2017, 37(09): 970-973.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9.10
    摘要 ( )  

    颈淋巴结清扫术是甲状腺癌重要的治疗手段,但也会导致术后出血、神经损伤、淋巴漏、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等各种并发症,不同程度地影响病人的康复、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为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应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对合适病人行合理范围的手术。(2)熟悉颈部局部解剖,不仅手术全程要有预防意识,还能够正确预判什么区域会遇到什么重要的组织结构。(3)熟悉各种并发症的临床症状和处理时机、方法,避免错上加错。(4)规范化培训。应在高年资医生指导下,积累一定病例数后再独立开展颈淋巴结清扫术。

    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及治疗策略
    赵文新,王 波,翁煜景,颜守义,张立永,王思思,文 佳,黄俊艺
    2017, 37(09): 973-977.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9.11
    摘要 ( )  

    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具有淋巴结及肺部转移发生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低的特点。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在发病因素、中央区及侧颈区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的特点方面与成年甲状腺癌存在一定差异,临床应结合相关指南,分别从腺叶切除范围、中央区清扫范围、颈侧区淋巴结清扫范围、131I治疗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5个方面制定其治疗策略。

    指南与共识
    直肠癌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专家共识及手术操作指南(2017版)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学组
    2017, 37(09): 978-984.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9.12
    摘要 ( )  
    分化型甲状腺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专家共识(2017版)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甲状腺外科医师委员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甲状腺疾病专业委员会
    2017, 37(09): 985-991.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9.13
    摘要 ( )  
    甲状腺外科能量器械应用专家共识(2017版)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甲状腺外科医师委员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甲状腺疾病专业委员会
    2017, 37(09): 992-997.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9.14
    摘要 ( )  
    指南(共识)解读
    美国甲状腺协会关于颈外入路甲状腺手术的声明解读
    赵群仔,虞 欢,王 勇,王 平
    2017, 37(09): 998-1001.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9.15
    摘要 ( )  

    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术(endoscopic thyroid surgery, ETS)的发展已历经20年。随着器械与设备的更新,尤其是高清内镜与机器人辅助系统的应用,如今已经在世界范围内逐渐推广,并不断发展创新。美国甲状腺协会(ATA)于2016年发表了颈外入路内镜甲状腺手术声明。通过系统性回顾文献及综述,对颈外入路ETS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归纳,以推动ETS规范、安全、有序地开展,并指导临床。该声明对于手术方式、治疗结局、术后并发症、发展障碍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

    论著
    细针穿刺活检及洗脱液检测在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决策中的应用研究
    周 乐a,张 广a,张大奇a,边学海a,付庆锋a,张文杰b,王 慧a,孙 辉a
    2017, 37(09): 1002-1006.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9.16
    摘要 ( )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及洗脱液检测技术在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甲状腺外科2013年1月至2017年5月初次手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资料,统计在术前行颈部淋巴结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FNAC)检查及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FNA-Tg)检测的病例,将该检测结果与术前超声诊断、术后石蜡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并就该组病人的一些卫生经济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入组病人9923例,其中经超声引导下联合FNAC和FNA-Tg检查(FNAC-Tg)评估2609例,经评估后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侧清)254例,术后均行石蜡病理学检查。对于颈侧区淋巴结的诊断,超声和FNAC-Tg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67.57% vs. 97.30%、71.01% vs. 82.61%和68.38% vs. 93.81%。穿刺病人无颈部血肿、术后感染及无针道转移发生。2013—2017年各年度手术病人平均住院日分别为7.9 、7.3 、7.0 、6.5 、6.3 d;侧清病人占同期比例分别为52.6%、34.2%、30.8%、14.7%、12.4%;侧清标本中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分别为35.8%、67.1%、60.4%、78.0%、 80.1%。结论    FNAC-Tg诊断甲状腺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准确率高,可为侧清策略的制定提供有力的循证医学依据,有利于减少预防性侧清,节省医疗资源。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rⅥb区转移预测因素及rⅥa区、rⅥb区转移相关性研究
    刘 文,程若川,苏艳军,刁 畅,马云海,钱 军,张建明
    2017, 37(09): 1007-1012.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9.17
    摘要 ( )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病人右侧喉返神经(rRLN)深面(rⅥb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和PTMC病人rRLN浅面(rⅥa区)、rⅥb区淋巴结转移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72例PTMC病人资料,根据rⅥb区是否转移分为两组,分析两组病人临床病理特征。应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rRLN深面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rⅥb区转移发生率为7.1%(55/772)。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P<0.001)、年龄(P=0.005)、肿瘤大小(P=0.018)、肿瘤位置(P=0.008)、腺外浸润(P<0.001)、左中央区+rⅥa区转移(P<0.001)、侧方淋巴结转移(LLNM)(P<0.001)、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P=0.035)、右侧肿瘤所在区域(P=0.014)、rⅥa区淋巴结转移(P<0.001)及其转移数量(P<0.001)、比率(P<0.001)均与rⅥb区转移相关,与多灶性(P=0.881)、右侧多灶(P=0.693)、合并桥本甲状腺炎(P=0.971)不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腺外浸润、rⅥa区转移、LLNM和右侧肿瘤区域是rⅥb区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临床病理学因素对PTMC rⅥa区转移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当rⅥa区转移淋巴结≥2枚和发生率>60%时,rⅥb区淋巴结转移风险分别升高8.4倍和10.9倍。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对rⅥb区高风险病人选择更为彻底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包含rⅥb区在内)。

    经带状肌间入路处理甲状腺上极55例分析
    王 超,张松涛,翟翼飞,黑 虎,李 闯,周 斌,秦建武
    2017, 37(09): 1013-1015.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9.18
    摘要 ( )  

    目的    探讨经带状肌间入路处理甲状腺上极的可行性与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10月河南省肿瘤医院甲状腺头颈外科按照颈前带状肌间入路所行的55例(86例次)甲状腺叶切除术病人临床资料,统计术中喉上神经的显露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喉上神经外侧支显露率96.5%(83/86)。所有病人均无声音低沉等喉上神经外侧支损伤症状,全组病人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结论    经颈前带状肌间的自然间隙入路显露上极,能扩大术野,更安全地处理上极,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确诊年龄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性研究
    李晓京,杨 乐,马斌林
    2017, 37(09): 1016-1023.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9.19
    摘要 ( )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临床病理学特征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危险因素;尤其探讨不同年龄截点下,确诊年龄与CLNM相关性,阐述确诊年龄实际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3月初治的1988例PTMC病人临床病理学特征,通过χ2检验、ROC曲线及多因素统计分析,探讨CLNM危险因素。又将25~70岁年龄区间中每5岁及30~60岁年龄区间中每岁为年龄截点,分别探讨不同年龄截点下,确诊年龄与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性。结果    CLNM发生率为34.9%,且其随确诊年龄增加而明显下降。除70岁截点外,25~70岁年龄区间中每5岁及30~60岁年龄区间中每岁为截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上述确诊年龄截点均可提示确诊年龄是CLNM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肿瘤数目≥3枚、肿瘤直径>5 mm、单灶位于下极、包膜浸润是影响CLN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确诊年龄是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独立危险因素,但其仅反映CLNM风险变化趋势,无确定截点;将年龄看成连续型变量,在相关研究结果阐述中更加合理。其次,当PTMC存在以下情况,如男性、肿瘤数目≥3枚、肿瘤直径>5 mm、单灶位于下极、包膜浸润,应警惕CLNM可能。

    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克隆起源分析
    李 卫1, Linwah Yip2, 周剑宇1,李小荣1
    2017, 37(09): 1024-1027.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9.20
    摘要 ( )  

    目的    探讨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MPTC)的生物学特性及起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7月间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收治的151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7基因面板测序对甲状腺癌样本进行分子学检测,比较突变相同与否的MPTC病人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结果    776(51.4%)例为MPTC病人,且其与单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SPTC)病人相比,具有更高的恶性程度。MPTC病人中检测到突变相同病人(SAME)78例(41%),突变不同病人(DIFF)113例(59%)。SAME组病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百分数均显著高于DIFF组(P<0.05)。结论    41%的MPTC病人具有相同的克隆起源,且其可能具有更高的恶性程度,强烈推荐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甲状腺癌术中甲状旁腺误切危险因素分析
    王 兴,朱一鸣,黄 辉,张李鹏,张 烨,王晓雷
    2017, 37(09): 1028-1031.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9.21
    摘要 ( )  

    目的    分析甲状腺癌手术中甲状旁腺误切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10-01—2015-10-0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收治的1047例初治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资料,包括病人一般情况、病灶及手术情况、术中是否使用纳米碳等,按术后病理学检查是否有甲状旁腺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病例各因素差异。另以误切甲状旁腺所处病理标本位置分腺叶标本组、中央区标本组,比较术中是否应用纳米碳对两组位置甲状旁腺误切率的影响。结果    术后病理学检查报告见甲状旁腺198例(占18.9%)。单因素分析提示男性、病灶侵犯被膜、颈部淋巴结清扫者有较高的甲状旁腺误切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提示男性、病灶侵犯被膜是甲状旁腺误切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不同位置甲状旁腺误切的比较中,应用纳米碳后对腺叶标本组、中央区标本组病例虽均具有减少甲状旁腺误切的作用,但差异仅对前者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甲状腺癌手术中,男性、病灶侵犯被膜、颈部淋巴结清扫是甲状旁腺误切的高危因素,应用纳米碳对邻近甲状腺腺体或位于腺体内的甲状旁腺有更好的保护效果。

    细针穿刺甲状腺球蛋白检测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探讨
    杨汶士,张 艳,龙厚隆,张凤凤,王思雷,刘 斌,李 峰
    2017, 37(09): 1032-1034.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9.22
    摘要 ( )  

    目的    探讨细针穿刺甲状腺球蛋白(FNA-Tg)检测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PTC病人41例,术中快速病理学检查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并行颈淋巴结清扫,清扫标本中解剖分离淋巴结,任意选取152枚淋巴结行细针穿刺,穿刺物涂片,由细胞病理学医师诊断;另取穿刺物,将其反复冲洗至0.5 mL生理盐水EP管内,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定量球蛋白(Tg),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对比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对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依据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S-TgAb)检测值将PTC病人分为阳性组、阴性组,对比分析S-TgAb对FNA-Tg的影响。结果    FNA-Tg诊断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5.3%、95. 5%、95.4%;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4.4%、86.4%、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TgAb对FNAB-Tg诊断颈淋巴结转移影响显示P=0.4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FNA-Tg检测可提高PTC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率,且不受S-TgAb的影响,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对甲状腺癌病人分期及诊疗方案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

    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临床对比研究
    罗鹏飞1,林国乐2,李 军3
    2017, 37(09): 1035-1038.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9.23
    摘要 ( )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5年2月在张家界市中医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90例阑尾周围脓肿病人资料,比较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差异,探讨腹腔镜治疗阑尾周围脓肿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结果    腹腔镜与开放手术在手术时间上无明显差异,但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早,很快能下床活动,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住院天数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相比更有优势,应在高年资医师指导下尽早实施。

    直肠前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癌治疗方式选择及预后研究
    陈 悦,刘 放,孟庆凯,石 刚
    2017, 37(09): 1039-1042.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9.24
    摘要 ( )  

    目的    探讨直肠前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癌的精准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辽宁省肿瘤医院2008年2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178例直肠前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癌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治疗方式与病人预后的关系。结果    178例病人的总生存期为(32.8±1.2)个月。根治性切除病人生存期优于姑息性切除病人 [(40.8±1.4)个月vs. (27.5±1.6)个月]。直接行根治性切除与放疗后根治性切除病人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1.3±1.5)个月vs.(38.6±2.6)个月]。直接行姑息性切除和放疗后姑息性切除及造口病人,三者之间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8±1.6)个月vs. (25.8±4.5)个月vs. (23.9±4.9)个月]。局部复发肿瘤直接姑息性切除病人的预后好于行放化疗病人[(27.8±1.6)个月vs.(16.4±2.2)个月]。但放疗后姑息性切除病人与行放化疗病人的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复发肿瘤应争取行根治性手术。如果肿瘤不可切除,应通过放化疗手段进行转化治疗后,再行根治性手术。姑息性切除手术应慎重选择,特别对于复发肿瘤放疗后仍不能达到根治性切除的病人,提示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不佳,治疗应以对症为主。

    短篇论著
    持续性神经监测下二次甲状腺手术30例体会
    张 磊,代文杰
    2017, 37(09): 1043-1044.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9.25
    摘要 ( )  
    经胆囊颈横断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在复杂性胆囊切除术中应用32例体会
    张长和,田 野,曹晓飞,刘庆宏
    2017, 37(09): 1045-1046.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9.26
    摘要 ( )  
    讲座
    国内外指南关于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范围变迁及其意义
    殷德涛,邱 贝
    2017, 37(09): 1047-1049.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9.27
    摘要 ( )  
    胰十二脂肠切除术中变异肝动脉识别与处理
    李中辉,陈 华,孙 备
    2017, 37(09): 1050-1053.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9.28
    摘要 ( )  
    文献综述
    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发展历程
    张 丽,王培松,陈 光
    2017, 37(09): 1054-1056.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9.29
    摘要 ( )  
    木式讨论
    甲状腺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王卓颖,郭 凯
    2017, 37(09): 1057-1059.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9.30
    摘要 ( )  
    病案报告
    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1例报告
    李凯旋,李 岩,卢麒宇,陈雪东,陈 光
    2017, 37(09): 1060-1062.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9.31
    摘要 ( )  
    腹腔巨大去分化脂肪肉瘤1例报告
    马 臻1,谷保红2,李雪梅2,胡继科2,李玉民1,3,陈 昊1,3
    2017, 37(09): 1063-1065.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9.32
    摘要 ( )  
    会议纪要
    “普通外科著名专家学术沙龙(21)”纪要
    姚宏伟1,韩加刚2,林国乐3
    2017, 37(09): 1066-1068.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9.33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