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05年, 第25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05-10-20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笔谈
    论著
    专题笔谈
    论著
    述评
    专家论坛
    论著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笔谈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应用与评价
    郑民华 冯波
    2005, 25(10): 1-602. 
    摘要 ( )   PDF(491KB) ( )  
    腔镜手术在乳腺外科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争论
    姜军 范林军
    2005, 25(10): 1-593. 
    摘要 ( )   PDF(559KB) ( )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的若干问题
    郑成竹 胡兵
    2005, 25(10): 1-627. 
    摘要 ( )   PDF(357KB) ( )  
    腹腔镜下迷走神经切断术的应用与评价
    王跃东
    2005, 25(10): 1-602. 
    摘要 ( )   PDF(358KB) ( )  
    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应用与评价
    刘荣
    2005, 25(10): 1-627. 
    摘要 ( )   PDF(556KB) ( )  
    内镜手术治疗甲状腺癌的合理选择
    仇明
    2005, 25(10): 1-602. 
    摘要 ( )   PDF(337KB) ( )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与评价
    李健文 郑民华
    2005, 25(10): 1-602. 
    摘要 ( )   PDF(519KB) ( )  
    腹腔镜手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应用与评价
    谭敏
    2005, 25(10): 1-613. 
    摘要 ( )   PDF(565KB) ( )  
    论著
    胃镜 腹腔镜联合胃局部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印慨1 郑成竹1 邹晓平2 孙振兴2 金震东2
    2005, 25(10): 1-602. 
    摘要 ( )   PDF(331KB) ( )  

    目的 评价胃镜、腹腔镜联合胃局部切除术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自1999年9月至2004年12月,行胃镜、腹腔镜联合胃局部切除31例。病变分别位于胃窦、贲门、胃体、胃底部前壁,类型为胃黏膜下肿瘤、黏膜增生性病变、胃息肉等。全麻下先行胃镜下圈套电灼彻底切除病灶,发生穿孔或存在延迟穿孔可能时,即行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或胃壁浆肌层缝合加强。结果 19例仅在胃镜下切除即完成治疗,另12例联合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胃镜下平均27min,腹腔镜下平均39min,术中几乎无出血。术后第1天拔除胃管给予流质饮食并均可恢复活动,无术后延迟穿孔及漏、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24d。31例中27例随访时间3个月至6年,未见复发。结论 胃良性病变的胃镜、腹腔镜联合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式,有着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腔镜辅助小切口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附47例报告)
    郭美琴 姜军 杨新华 范林军 贺青卿 张毅 张帆
    2005, 25(10): 1-610. 
    摘要 ( )   PDF(673KB) ( )  

    目的 观察腔镜辅助小切口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3年10月至2005年2月对47例0~Ⅱ期(AJCC)乳腺癌病人施行腔镜辅助小切口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与既往相同分期的乳腺癌行传统改良根治术进行比较。结果 手术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35例,切除乳头乳晕复合体12例。胸壁切口长度(907±157)cm(60~115cm),手术时间(25991±48.27)min(180~360min),术中出血量(20152±4665)mL(130~280mL),术后引流量(13482±4968)mL(60~230mL),引流时间(700±240)d(5~11d),清扫腋窝淋巴结数目(1482±503)枚(15~26枚)。与既往32例相同分期乳腺癌实施传统改良根治术相比,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稍长,清扫腋窝淋巴结数目、术后引流量和引流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切口明显缩小,美容效果良好。平均随访105个月,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 腔镜辅助小切口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为Ⅰ、Ⅱ期乳腺癌病人的手术治疗提供了新的术式,有利于乳房重建。

    专题笔谈
    腹腔镜完全腹膜外与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临床对照分析
    臧潞 李健文 毛志海 陆爱国 王明亮 董峰 马君俊 冯波 胡艳艳 郑民华
    2005, 25(10): 1-613. 
    摘要 ( )   PDF(482KB) ( )  

    目的 比较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治疗腹股沟疝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4年6月TEP 30例(36例次)以及同期TAPP 61例(64例次)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以及治疗费用。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TEP组分别为(5833±1360)min和(523±185)d,TAPP组为(6328±2004)min和(587±152)d,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JP2〗术后并发症TEP组5例,TAPP组13例,两组差异无显著性(〖WTBX〗P>〖WTBZ〗005)。术后平均随访时间TEP组13(3~21)个月,TAPP组为14(4~23)个月;TEP组无复发病例,TAPP组有2例复发。平均手术费用TEP组为(6 35932±59686)元,TAPP组为(8 29818±71383)元,两者差异有显著性(〖WTBX〗P<〖WTBZ〗001)。〖JP〗结论 TEP与TAPP治疗腹股沟疝均安全有效;TEP相对TAPP手术费用更低,临床推广更具优势。

    论著
    腹腔镜腹膜后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牟一平 李冬 徐晓武 朱玲华 陈灵华 杨鹏 陈潮洪
    2005, 25(10): 1-591. 
    摘要 ( )   PDF(336KB) ( )  

    目的 总结应用腹腔镜行腹膜后肿瘤切除术的经验。方法 2002年11月至2004年12月,应用腹腔镜行腹膜后肿瘤切除术7 例。肿块最小45cm×30cm×20cm,最大12cm×10cm×10cm。病理诊断混合性囊腺瘤和成熟囊性畸胎瘤各2例,腹膜后囊肿、神经鞘瘤和平滑肌瘤各1例。结果 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平均为120min,术中失血平均95mL,术后38h内胃肠道恢复蠕动,术后住院时间平均4d,无并发症。随访6~33个月无复发。结论 腹腔镜腹膜后肿瘤切除术具有微创、安全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囊性或体积较小的良性腹膜后肿瘤。

    腹腔镜和开腹肝切除的临床对比研究
    王刚 刘荣
    2005, 25(10): 1-610. 
    摘要 ( )   PDF(674KB) ( )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LH)的安全性和微创性。方法 将2004年6月至2005年2月40例行肝切除病人,随机分入LH组和开腹肝切除(OH)组。比较两组病人的平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止痛药用量、术后住院天数、有无并发症以及围手术期体温、血象的变化。结果 切口长度、出血量、进食时间、止痛药用量、术后住院天数及体温、血象的升高LH组明显小(少)于OH组(P<001);LH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长于OH,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LH组术后无并发症,OH组发生胆漏1例。结论 在一定的条件下,与OH相比,LH是安全的,而且创伤更小。

    胃间质瘤67例预后分析
    朱景辉1 王锡山2
    2005, 25(10): 1-622. 
    摘要 ( )   PDF(437KB) ( )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2004年67例胃间质瘤临床病理资料,以新的间质瘤分级法Flecther分级。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对该组病例预后分析。结果 根据Flecther风险分级,极低风险 5例(75%),低风险11例(164%),中风险29 例(433%),高风险22例(328%),术后生存率随分级依次递减 (P=00001),比较肿瘤大小,核分裂相(>5,≤5),是否伴发远处转移,是否伴发淋巴结转移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根治性手术与非根治性手术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4)。而肿瘤位置、年龄、性别、免疫组化表达情况、是否联合脏器切除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用Flecther分级对胃间质瘤分级评价更为科学合理。根治性手术是治疗胃间质瘤最佳选择,核分裂相是判断预后的独立预后因素。

    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23例报告
    吴硕东1 张振海1 金俊哲1 孔静1 潘宇巍2
    2005, 25(10): 1-613. 
    摘要 ( )   PDF(333KB) ( )  

    目的 探讨腹腔镜松解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自1999~2005年因粘连性肠梗阻行腹腔镜松解术2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病人均治愈。术中平均出血量1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d,术后无并发症,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创口小、腹膜创面少、操作轻柔、腹腔干扰少,能较大限度地减少术后腹腔内再粘连,为粘连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述评
    腹腔镜在胃肠道手术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郑民华,马君俊
    2005, 25(10): 577-579. 
    摘要 ( )   PDF(536KB) ( )  
    腹腔镜在腹部实质性脏器手术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蔡秀军,林辉
    2005, 25(10): 580-582. 
    摘要 ( )   PDF(574KB) ( )  
    努力提高我国腹腔镜结直肠外科水平
    周总光
    2005, 25(10): 583-584. 
    摘要 ( )   PDF(413KB) ( )  
    专家论坛
    结直肠肿瘤外科医生观念的转变
    顾晋
    2005, 25(10): 585-587. 
    摘要 ( )   PDF(538KB) ( )  
    论著
    腹腔镜胃底折叠术治疗伴有精神症状的胃食管反流性疾病
    杨慧琪,秦明放
    2005, 25(10): 614-616. 
    摘要 ( )   PDF(509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