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指南与共识
    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指南(讨论稿)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
    2009, 29(02): 105-107. 
    摘要 ( )   PDF(339KB) ( )  
    专家评述
    老龄化时代的普通外科
    吴蔚然
    2009, 29(02): 108-108. 
    摘要 ( )   PDF(246KB) ( )  
    述评
    重视老年普通外科病人围手术期处理
    吴国豪
    2009, 29(02): 109-111. 
    摘要 ( )   PDF(368KB) ( )  
    专题笔谈
    合并心血管疾病老年病人围手术期处理
    张峰,钱菊英
    2009, 29(02): 112-115. 
    摘要 ( )   PDF(444KB) ( )  
    合并糖尿病老年病人围手术期处理
    韩萍
    2009, 29(02): 115-117. 
    摘要 ( )   PDF(376KB) ( )  
    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老年病人围手术期处理
    戴朝六,赵阳
    2009, 29(02): 118-120. 
    摘要 ( )   PDF(369KB) ( )  
    老年病人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的有关问题
    徐大华
    2009, 29(02): 120-122. 
    摘要 ( )   PDF(364KB) ( )  
    老年腹壁巨大切口疝围手术期处理及手术治疗
    唐健雄
    2009, 29(02): 122-125. 
    摘要 ( )   PDF(419KB) ( )  
    老年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
    韦军民
    2009, 29(02): 125-127. 
    摘要 ( )   PDF(356KB) ( )  
    老年胃肠癌病人围手术期化疗
    周建平
    2009, 29(02): 127-130. 
    摘要 ( )   PDF(426KB) ( )  
    老年病人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早期诊断
    黄鹤光 ,方勇木
    2009, 29(02): 130-131. 
    摘要 ( )   PDF(334KB) ( )  
    论著
    老年病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可行性评价
    王巍, 袁祖荣, 唐健雄, 唐文皓, 宋晓华, 涂彦渊, 丁皓, 黄喆
    2009, 29(02): 132-134. 
    摘要 ( )   PDF(409KB) ( )  

    目的 探讨对老年病人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可行性,总结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至2007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普外科行16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分析老年和非老年病人术前身体状况的评估指标、术后并发症和死亡危险因素。结果 老年与非老年病人术前ASA评分及心功能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老年病人术后院内病死率高于非老年病人,死亡病例多发生在术后30d以后,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低蛋白血症、术中失血>1000mL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术后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年龄>70岁、术前低蛋白血症、术前合并冠心病和心功能分级>2 。结论 老年病人并不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绝对禁忌证,术前改善营养状况,加强术后监护及治疗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病死率的有效手段。

    胃肠道肿瘤并存冠心病围手术期处理52例分析
    查勇1a,寸英丽1a,黄云超1b,陈真1a,杨步荣1a,张麒1a,陈训如2
    2009, 29(02): 135-137. 
    摘要 ( )   PDF(387KB) ( )  

    目的 探讨胃肠道肿瘤病人合并冠心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08年8月昆明医学院临床肿瘤学院诊治52例胃肠道肿瘤并存冠心病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评估和处理参照2007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学院(ACC/AHA)指南。 结果 冠脉造影支架置入5例, 气囊扩张15例,β1受体阻断剂等药物综合治疗32例。病人术后30d内发生心脏相关的并发症8例(15.4%),其中急性心衰1例(1.9%),心肌梗死死亡2例(3.8%),心绞痛复发3例(5.8%),难治性心律失常2例(3.8%)。 结论 合并冠心病的胃肠道肿瘤病人在围手术期间风险较高,参照ACC指南,采用多学科协作的术前评估和处理有助于降低心脏并发症的发生率。

    腹腔镜180°前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临床研究
    秦鸣放, 孙向宇
    2009, 29(02): 138-140. 
    摘要 ( )   PDF(375KB) ( )  

    目的 探讨腹腔镜180°前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astroesophageal refulx disease,GERD)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2005年1月至2008年4月采用腹腔镜180°前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54例,术后随访3~25个月,对酸反流的主观和客观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 腹腔镜180°前胃底折叠术治疗术后反酸症状完全消失,食管下段测压由术前(6.7±1.3)mmHg(1mmHg=0.133kPa),提高到术后6个月(19.1±3.4)mmHg(P1<0.01),术后1年(21.6±1.8)mmHg(P2<0.01),24h pH监测DeMeester评分由术前97.2±2.7降低到术后6个月6.4±2.2(P1<0.01),术后1年6.7±2.3(P2<0.01)较术前明显改善,并达到正常范围,无术后严重并发症,无中转开腹及死亡病例。 结论 与以往较为公认的Nissen术和Toupet术相同,腹腔镜180°前胃底折叠术治疗GER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并且副反应少。

    不同部位可根治性胃癌病理特征外科处理方式及预后因素比较
    蔡世荣,吴晖,何裕隆,吴文晖,张常华,王昭,宋武,王亮,张信华,詹文华
    2009, 29(02): 141-145. 
    摘要 ( )   PDF(446KB) ( )  

    目的 比较不同部位可根治性胃癌的病理特征、外科处理方式及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胰外科对1999年8月至2006年3月诊治的356例临床病理数据完整、无远处转移、并接受根治手术的原发性非全胃癌,依肿瘤部位分为胃上部癌(U,96例)、胃中部癌(M, 93例)、胃下部癌(L, 167例) 3组,对其临床病理特征、外科处理方式、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不同部位癌的肿瘤直径、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状况、TNM分期、组织分型、术前癌胚抗原(CEA)值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U、M、L部癌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9.0、70.1、70.9个月;U部癌预后差于其他组(P <0.05)。胃癌总体的独立预后因素包括术后病理分期(pTNM)、Borrmann分型、根治方式;U部癌的独立预后因素为pTNM、根治方式;M部癌的独立预后因素为pTNM、Borrmann分型;L部癌的独立预后因素为pTNM、根治方式。结论 不同部位可根治性胃癌的病理特征、预后影响因素不同,外科处理方法应区别对待。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张人超1 ,牟一平2 ,姜朝晖1 ,朱玲华2 ,方晓明1 ,盛玉才1 ,方旭东1 ,姚 宁1
    2009, 29(02): 146-148. 
    摘要 ( )   PDF(450KB) ( )  

    目的 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诊治体会。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7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普外科及中国人民解放军117医院普外科诊治13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T)的临床资料。 结果 13例均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以腹痛、腹部肿块为主。13例均行手术治疗。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例,胰颈节段切除术1例,胰体尾加脾切除术2例,胰体尾切除术1例,腹腔镜胰体尾加脾切除术2例,胰体尾切除加肝脏结节活检及肝脏结节无水酒精注射、乙状结肠及降结肠部分切除术1例。12例术后恢复顺利,1例胰体尾切除术后发生胆胰瘘。10 例随访均未发现肿瘤复发转移。 结论 SPT好发于年轻女性,属潜在恶性或低度恶性胰腺肿瘤,积极的手术治疗能获得良好预后。

    肝癌肝移植疗效评价及预后多因素分析
    肖 亮, 丁国善, 傅 宏, 倪之嘉, 施晓敏, 郭闻渊, 高晓刚, 马 钧, 王正昕, 傅志仁
    2009, 29(02): 149-151. 
    摘要 ( )   PDF(453KB) ( )  

    目的 评价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至2006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肝移植科234例肝癌肝移植病人的临床资料。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计和无瘤存活率,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分别进行预后单、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随访1~56个月,随访期间死亡85例(36.3%),复发70例 (29.9%)。术后6个月及1、2、3、4年累计存活率分别为88.5%及76.3%、61.3%、53.6%、47.6%;6个月及1、2、3年无瘤存活率分别为80.1%及70.6%、60.4%、52.3%。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术前甲胎蛋白(AFP)水平、肿瘤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大血管侵犯、肿瘤分化程度和TNM分期与预后有关;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AFP水平、肿瘤类型、大血管侵犯和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肝移植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方法,经严格筛选的适宜受体预后良好。

    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管结石76例分析
    唐湘莲,蒋平,李利义,金洲祥
    2009, 29(02): 152-153. 
    摘要 ( )   PDF(357KB) ( )  

    目的 探讨胆囊管结石的诊断及腹腔镜手术的处理方法。 方法 对2002年7月至2008年1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外科诊治76例胆囊管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经B超、CT术前诊断胆囊管结石26例,术中探查发现胆囊管结石50例。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74例,2例中转开腹。未发生胆管损伤、出血、胆漏、胆总管结石等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 结论 B超结合CT检查可在术前发现部分胆囊管结石,术中仔细探查也可减少遗漏胆囊管结石。术中警惕胆囊管结石的存在,灵活运用LC的处理技巧是腹腔镜胆囊管结石手术成功的关键,择机中转开腹可减少不必要的胆管损伤。腹腔镜胆囊管结石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胃癌术后局部复发原因分析及其对策(附127例分析)
    赵成功, 赵久武, 王仕琛
    2009, 29(02): 154-155. 
    摘要 ( )   PDF(350KB) ( )  

    目的 探讨胃癌复发的部位、时间和危险因素,为预防胃癌术后复发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105医院收治127例复发性胃癌的临床资料,对其复发部位、复发时间及其病理类型和手术方法进行探讨。结果 复发原因与肿瘤病理类型及手术根治范围有关。局部复发病例中以腹膜腔复发多见,胃外复发次之;Bormann分型以2、3、4型复发多见;低分化肿瘤复发多见,全胃切除后除腹膜腔复发外局部复发少;胃外复发病例中以贲门周围和肝十二指肠韧带即第No.1、12淋巴结复发多见。 结论 完善围手术期处理可以减少胃癌术后局部复发,对于胃癌局部复发病例应积极行手术治疗。

    外科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70例分析
    冯留顺, 李 伟, 李 捷, 叶学祥
    2009, 29(02): 156-157. 
    摘要 ( )   PDF(333KB) ( )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外科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1987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70例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的临床资料。 结果 急诊手术5例,择期手术65例。行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架桥术(MCS) 37例,断流术26例,肠系膜下静脉-下腔静脉分流术(IMCS)7例,手术死亡6例。随访52例,随访时间6个月至7年。死亡5例,其中2例死于原发性肝癌,1例死于肝衰竭、肝性脑病,2例死于上消化道再出血。 结论 对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病人应首先采用积极的非手术治疗,控制出血后择期手术。积极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应急诊手术治疗。MCS、断流术和IMCS是较理想的术式。

    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23例分析
    郭志义,庞明辉,胡 康,李 平
    2009, 29(02): 158-159. 
    摘要 ( )   PDF(357KB) ( )  

    目的 探讨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普外三科对23例病灶下缘距离齿状线≤2cm的超低位直肠癌进行术前评估,行ISR,其中5例进展期直肠癌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平均随访24个月,均未发现局部复发,1例出现远处肝转移,所有病人术后6个月至1年肛门功能恢复满意。 结论 ISR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根治性保肛方法。

    乳腺癌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临床价值分析
    支 珍, 刘小敏, 孙利国, 郜淑萍
    2009, 29(02): 160-161. 
    摘要 ( )   PDF(332KB) ( )  

    目的 探讨乳腺癌手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的临床意义。 方法 甘肃省定西市人民医院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对122例Ⅰ、Ⅱ、Ⅲa期乳腺癌病人行手术治疗。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行腋窝清扫术时保留ICBN,对照组(66例)行腋窝清扫术时常规切除ICBN,两组病人术后均按乳腺癌治疗,进行严密随访观察。 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术后1个月上臂内侧感觉障碍发生率分别为7.14%、56.0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1~5年随访均无局部复发。 结论 对于Ⅰ、Ⅱ、Ⅲa期乳腺癌病人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时,保留ICBN可明显减少病人术后患侧上臂内侧感觉障碍,提高生活质量。

    免气囊分离无钉合完全腹膜外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41例分析
    翁山耕, 刘赵琪, 林春忠, 刘国忠, 石 铮
    2009, 29(02): 162-163. 
    摘要 ( )   PDF(354KB) ( )  

    目的 探讨免气囊分离无钉合完全腹膜外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EP)的效果。方法 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微创外科对41例腹股沟疝病人行TEP。用镜头替代气囊分离器分离腹膜前间隙,用巴德3D补片无钉合固定。 结果 41例均在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 28~120 min, 平均(46±23.6)min, 发生腹股沟区血清肿3例,未发生其他并发症。随访3 ~24个月,无腹股沟疝复发。结论 免气囊分离无钉合TEP手术经济、安全可行, 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

    临床研究生园地
    乳腺癌组织中MCM-5和Ki-6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黄 平, 莫军扬, 任占平
    2009, 29(02): 164-166. 
    摘要 ( )   PDF(568KB) ( )  

    目的 探讨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5(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5,MCM?5)和细胞增殖抗原标记物(Ki6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2007年1月至2008年4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对经手术诊断的45例乳腺癌组织中MCM?5 和Ki?67基因蛋白进行检测,分析其表达情况。 结果 MCM?5、Ki?67的表达与临床分期(P<0.05)、淋巴结转移(P<0.01)显著相关,无淋巴结转移组明显低于淋巴结转移组;Ki?67与ER、PR表达无显著相关。 结论 MCM?5、Ki?67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肿瘤浸润转移、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的参考指标。特别是MCM?5的表达水平可能是判断乳腺癌的术后生存的独立有效指标,而综合应用上述指标可能更有助于判断预后。

    短篇论著
    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再手术73例分析
    梁 辉, 康洪林, 姬宏斌, 高广寿, 詹小宁
    2009, 29(02): 167-167. 
    摘要 ( )   PDF(243KB) ( )  
    改良Kugel补片修补成人脐疝23例报告
    姚 胜,李基业,刘飞德,吴晓松,姚 京
    2009, 29(02): 168-168. 
    摘要 ( )   PDF(259KB) ( )  
    锐性分离颈静脉角预防颈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瘘52例分析
    李亦工,高明
    2009, 29(02): 169-170. 
    摘要 ( )   PDF(518KB) ( )  
    文献综述
    老年病人围手术期白蛋白合理应用与争论
    许静涌, 韦军民
    2009, 29(02): 171-173. 
    摘要 ( )   PDF(377KB) ( )  
    讲座
    老年壶腹周围癌病人的外科治疗
    耿小平,朱化刚
    2009, 29(02): 174-175. 
    摘要 ( )   PDF(309KB) ( )  
    老年病人特点及围手术期处理
    孙诚谊 ,陈自力
    2009, 29(02): 176-178. 
    摘要 ( )   PDF(432KB) ( )  
    病案报告
    腹腔镜胰体尾联合脾切除治疗胰腺腺泡细胞癌1例
    殷 浩,沈柏用,邓侠兴,程东峰,彭承宏
    2009, 29(02): 179-179. 
    摘要 ( )   PDF(275KB) ( )  
    小肠毛细血管扩张症1例
    朱卫平,李 涛,顾凌斌,殷庆章
    2009, 29(02): 180-180. 
    摘要 ( )   PDF(328KB) ( )  
    小网膜裂孔疝1例
    李 贺,李泮泉,孙 备,姜洪池
    2009, 29(02): 181-182. 
    摘要 ( )   PDF(450KB) ( )  
    短篇报道
    平阳霉素治疗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疗效分析
    张琴琴
    2009, 29(02): 182-182. 
    摘要 ( )   PDF(260KB) ( )  
    病案报告
    胰 腺 腺 鳞 癌 1 例
    王洪成,黄新余
    2009, 29(02): 183-183. 
    摘要 ( )   PDF(388KB) ( )  
    肝巨大恶性间叶瘤误诊肝包虫病1例
    姜大同1 ,刘亚辉1 ,王朋文2 ,王广义1
    2009, 29(02): 184-184. 
    摘要 ( )   PDF(390KB) ( )  
    腹腔镜手术治疗胰腺浆液性囊腺瘤1例
    暨 玲, 蒋飞照
    2009, 29(02): 185-185. 
    摘要 ( )   PDF(272KB) ( )  
    术式讨论
    胰腺节段切除手术技巧及并发症预防和处理
    廖 泉, 赵玉沛
    2009, 29(02): 186-188. 
    摘要 ( )   PDF(346KB) ( )  
    继续医学教育园地
    老年病人手术风险评估
    于健春
    2009, 29(02): 189-190. 
    摘要 ( )   PDF(309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