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 2024, Vol. 44 ›› Issue (07): 774-780.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4.07.12
张 宏,卜嘉文
摘要: 结直肠癌的耐药性与病人个体差异性和肿瘤细胞的异质性密切相关,其中耐药相关基因突变负荷的不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肿瘤靶向药物的治疗效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是目前结直肠癌靶向治疗研究最明确、开发相关药物最丰富的靶向治疗靶点。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结直肠癌的辅助治疗方式不断推陈出新。但在临床实践中,针对许多已证明的耐药靶点开发新型药物存在困难,且需要更加广泛的分子标记物来评估其靶向治疗的适应性及疗效。而高敏感度的基因组测序方法和不断进步的分子检测手段为探究结直肠癌的耐药机制和评估个性化分子的表达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通过不断深入认知结直肠癌的耐药机制,有望探寻更多的结直肠癌靶向治疗位点,并且通过个体化评估不同病人的分子表达特征,为病人提供个体化的辅助治疗方案,改善晚期结直肠癌病人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