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 2024, Vol. 44 ›› Issue (09): 1038-1054.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4.09.14
王一钧1,孙旭恒1,冯佳毅1,任 泰2,贾子衡1,李 霖1,李雪川1,刘 珂1,刘立果1,刘照南1,蒲 鹏1,陶雯琦1,颜伟康1,央 茂1,杨明杰1,郑志元1,邹 路1,陈 涛1,陈 炜1,耿亚军1,何 敏1,李永盛1,王 辉1,吴文广1,杨林华1,张军峰1,3,吴向嵩2,顾 钧4,巴 桑5,白俊超6,蔡鸿宇7,曹 宏8,曹景玉9,陈晓亮10,崔云甫11,戴朝六12,党学义13,段绍斌14, 冯 健15, 顾剑峰16, 韩 玮17, 郝继辉18, 何松青19,张 斌20, 胡小强21, 姜小清22, 金慧涵23, 李 兵24, 李桂臣25, 李国松26, 李明章27,李其云28,李志臻22,刘昌军29, 刘 超30, 刘付宝31, 刘建生32, 刘景丰33, 刘 军21, 刘连新34, 吕文才35, 聂高华36, 杞映华37,钱叶本31, 邵成浩38, 孙 备39, 王传磊40, 王槐志41, 王军华42,王 雷23,王 琳43,王 琦44,王 益45,王志强46, 武步强47, 徐军明48, 徐 民49, 闫 军50, 杨佳华51,杨 填52,喻定刚53,袁玉峰54,张 磊55,张启瑜56, 张 彤57, 张 煊58, 张学利59, 张学文60,赵 辉61,郑进方62,朱春富63,朱海宏64,左 石65,耿智敏66,龚 伟2,李茂岚1,67,68,张 薇67,68,刘颖斌1,3,67,68
摘要: 目的 回顾总结并探讨2010—2017年间中国人群胆囊癌的诊断、治疗流程与预后情况。方法 收集并整理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全国49家医院共计7874例胆囊癌病人的临床诊疗资料。观察指标包括确诊年份、首诊年龄、确诊医院行政区划、确诊医院等级划分、确诊医院年均胆囊癌诊断例数、性别、B超检查情况、CT检查情况、MRI检查情况、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CA19-9、CA125]检查情况、确诊方式、诊断时机、是否接受手术治疗、接受手术是否达根治标准、TNM分期及是否接受辅助治疗等,结局指标包括死亡日期,根本死因,失访日期,失访原因。计量资料通过Kolmogorov-Smirnov test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以均值±标准差来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以中位数(第一四分位数,第三四分位数)来描述,组间比较采用U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占总体百分比)来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逐步后退Logistics回归分析。总体生存情况采用寿命表法进行计算,生存数据以中位生存期(95%CI)来描述,固定时间点处组间生存率比较采用Z检验,并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胆囊癌确诊病例数随年份持续增长,确诊病人女性多于男性,中位确诊年龄为64(56,71)岁。随时间推移,增强CT、增强MRI、肿瘤标记物CEA、CA19-9、CA125检查比例不断上升,增强CT、增强MRI、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检出率也在不断提升。首诊年龄、性别、确诊医院行政区划、确诊医院等级划分、确诊医院年均胆囊癌诊断例数、B超检查、平扫及增强CT检查、增强MRI检查、MRCP检查、肿瘤标记物CEA、CA19-9、CA125检查对于胆囊癌早期诊断有着显著作用,其中确诊医院行政区划、确诊医院等级划分、确诊医院年均胆囊癌诊断例数、性别、增强CT检查、肿瘤标记物CA125检查是胆囊癌早期诊断的独立影响因素。研究中病人的中位生存期为334 d,6个月总体生存率为66.0%,1年总体生存率为48.0%,2年总体生存率为31.3%,3年总体生存率为22.2%,5年总体生存率为11.2%,各生存指标随肿瘤TNM分期升高快速下降,其中可切除胆囊癌病人在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后中位生存期为699 d,6个月总体生存率为88.0%,1年总体生存率为71.6%,2年总体生存率为48.6%,3年总体生存率为33.8%,5年总体生存率为17.6%。研究还发现确诊年份、首诊年龄、确诊医院行政区划、确诊医院等级划分、确诊医院年均胆囊癌诊断例数、术前血清肿瘤标记物CEA、CA19-9、CA125水平、是否接受手术治疗、接受手术是否达根治标准、TNM分期对胆囊癌病人的总生存期有显著影响。结论 胆囊癌的诊治流程规范化程度与诊疗水平随时间推移均有一定程度提高,胆囊癌的综合治疗方式和总体生存情况仍有较大进步空间,需要投入更多的关注和努力到胆囊癌的综合治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