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22年, 第4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2-03-01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笔谈
    指南与共识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笔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肺炎与免疫紊乱
    任 超, 姚咏明
    2022, 42(3): 177-181,209.  DOI: 10.19538/j.nk2022030101
    摘要 ( )   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已成为现阶段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突出难题。免疫应答障碍在 COVID-19的发生及进展中具有重要意义,被认为是多器官功能损伤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重症 COVID-19患者循环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细胞出现显著功能障碍及凋亡增加,引发机体免疫应答失调。多种免疫调理措施,如糖皮质激素、细胞因子抗体、胸腺肽 α及恢复期患者血浆等,在减缓重症 COVID-19进展及改善预后方面可能发挥保护效应。
    重症肺炎与炎症风暴:共识与争议
    裴 飞, 吴健锋
    2022, 42(3): 182-185.  DOI: 10.19538/j.nk2022030102
    摘要 ( )   PDF  
    炎症反应是肺部感染的一个典型特征。然而,临床上常常发现患者会因为过度的炎症反应而造成多器官功能损伤,甚至威胁生命。近年来,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全球播散,我们给这种过度炎症反应状态赋予一个新名词——炎症风暴。目前,对于炎症风暴的诊断仍缺乏统一标准,治疗上也缺乏规范的治疗策略。因此,文章将结合重症肺炎来探讨炎症风暴诊治中的共识和争议。
    重症肺炎与免疫量化评估:刚刚起步
    侯 飞, 解立新
    2022, 42(3): 186-190.  DOI: 10.19538/j.nk2022030103
    摘要 ( )   PDF  
    近 20年来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多次大流行使得我们对重症感染的认识不断深入。随着免疫失衡在重症肺炎中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免疫调节治疗展现出了巨大的临床应用前景,但重症肺炎患者在不同阶段可能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免疫功能状态,因此对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进行准确有效的评估是个体化免疫治疗的前提和保证。目前对免疫功能的定义与评估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尚缺乏统一的定量诊断标准,建立免疫功能的量化评估体系具有重要的科研及临床意义。
    重症肺炎免疫调节治疗:正反两面
    翁剑真, 李燕明
    2022, 42(3): 191-195.  DOI: 10.19538/j.nk2022030104
    摘要 ( )   PDF  
    在抗菌药物广泛应用的今天,重症肺炎仍然是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威胁,尤其是对于进展为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的患者。许多疾病进展到危重阶段的本质都是宿主的免疫失衡,近年来相关研究的进展使我们对免疫反应和免疫失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免疫调节治疗也为重症肺炎的救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有一些令人欣喜的研究成果。然而,由于免疫反应网络的复杂性,如何准确、动态评估重症肺炎的免疫状态仍是未解决的难题,免疫调节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仍需更多研究进一步探索。
    重症肺部感染与免疫紊乱:问题与展望
    卢 娇, 方 敏
    2022, 42(3): 196-201.  DOI: 10.19538/j.nk2022030105
    摘要 ( )   PDF  
    重症肺炎是全球发病率和病死率极高的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目前,对重症肺炎易感性的基础生物学了解得仍不够深入。近年来研究发现免疫紊乱是重症肺炎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运用免疫疗法降低致死率,改善预后成为临床研究热点。文章现就重症肺炎与免疫紊乱的研究现状进行讨论,总结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指南与共识
    《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解读——肺动脉高压中心的建设
    万 钧, 翟振国
    2022, 42(3): 202-205.  DOI: 10.19538/j.nk2022030106
    摘要 ( )   PDF  
    随着中国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工作不断推进,临床医生越来越认识到肺动脉高压中心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阐述了目前中国肺动脉高压中心建设的意义,并根据国外经验,提出了中国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转诊指征以及肺动脉高压中心建设的设想。
    《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 版)》解读——儿童肺动脉高压
    张明杰, 徐卓明
    2022, 42(3): 206-209.  DOI: 10.19538/j.nk2022030107
    摘要 ( )   PDF  
    儿童肺动脉高压(PH)定义为出生 3个月后在海平面水平静息状态下平均肺动脉压≥25 mmHg。《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简称“指南”)对儿童 PH的诊断评估及治疗进行总结,强调了儿童 PH与成人的区别,文章旨在结合临床实践对指南中儿童PH部分进行解读。
    《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解读——动脉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
    罗 勤, 柳志红
    2022, 42(3): 210-214.  DOI: 10.19538/j.nk2022030108
    摘要 ( )   PDF  
    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AH)为恶性进展性疾病。随着 PAH靶向药物的广泛应用,患者预后较前明显改善。在肺动脉高压中心确诊的 PAH初始治疗患者,建议其接受一般治疗及支持治疗。其中,对于特发性 PAH、药物相关性PAH和遗传性 PAH患者应进行急性血管反应试验,评估应用钙通道阻滞剂治疗。急性血管反应试验阴性的 PAH患者建议应用初始靶向药物联合治疗,高危患者建议联合静脉前列环素类药物。治疗 3~6个月进行随访评估,若为低危状态应继续治疗并规律随访;若为中危状态,推荐联合使用靶向药物;若为高危状态,建议使用包括静脉注射前列环素类药物的联合治疗方案,并进行肺移植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