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6年, 第36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16-09-01
    上一期    下一期

    述评
    专题笔谈
    指南与共识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述评
    微生态制剂与胃肠疾病
    史以超,杨云生
    2016, 36(9): 729-732.  DOI: 10.7504/nk2016080101
    摘要 ( )   PDF  

    微生态制剂包括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微生态制剂在腹泻疾病、功能性便秘、肠易激综合征、幽门螺杆菌
    根除治疗、炎症性肠病及某些肝病等消化疾病中具有广泛应用,临床研究显示具有一定疗效,但在稳定性、作用机
    制、药物配伍应用,以及个体化、规范化治疗等方面仍须进一步研究。

    专题笔谈
    微生态制剂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
    钱家鸣,栾子键
    2016, 36(9): 733-735.  DOI: 10.7504/nk2016080102
    摘要 ( )   PDF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是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肠道菌
    群失调是炎症性肠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其通过多种途径调控IBD 的发生和发展。微生态制剂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
    中有益菌和致病菌的数量和比例,起到缓解IBD 病情的作用。微生态制剂形式多样,包括益生菌、抗生素和粪菌移
    植。不同种类的微生态制剂对炎症性肠病的疗效差异较大,因此微生态制剂既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也是难点。

    肠易激综合征的肠道菌群干预
    李 铭,李延青
    2016, 36(9): 736-738.  DOI: 10.7504/nk2016080103
    摘要 ( )   PDF  

    肠道菌群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多种
    类型的微生态制剂能够对肠易激综合征起到治疗作用。文章总结了肠道菌群调节在肠易激综合征方面的循证医学
    证据,结合临床实践经验进行归纳,并提出肠道菌群干预应遵循“先破后立”的原则。

    益生菌与肿瘤化疗相关研究进展
    孙 曦,杨云生
    2016, 36(9): 739-743.  DOI: 10.7504/nk2016080104
    摘要 ( )   PDF  

    化疗药物可诱发肠道黏膜的微炎症,造成肠道屏障功能破坏、肠道通透性增加等改变,临床上表现为恶心、呕
    吐、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由此可影响到治疗的进程、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近年来,相关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提示
    化疗药物可使得肠道菌群总数减少,致病菌的数量及比例增加。化疗期间肠道黏膜微炎症的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
    及其代谢产物的的变化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具有调节炎症反应、维护肠屏障功能稳定、促进肠道上皮修复、调节免疫
    反应等作用,甚至提示肠道菌群可能增强肿瘤免疫治疗及化疗药物的疗效。益生菌活菌及上清液具有减轻化疗期
    间肠道黏膜微炎症反应,维持肠屏障功能的稳定等作用。化疗期间使用益生菌制剂可明显降低重度化疗诱导腹泻
    的发生率,服用该类制剂不影响化疗药物的疗效,并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低。

    功能性腹泻与肠道菌群失调
    李 岩
    2016, 36(9): 744-746.  DOI: 10.7504/nk2016080105
    摘要 ( )   PDF  

    功能性腹泻(functional diarrhea,FD) 临床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排便频次的增多及粪便性状的改变,至少75%
    不伴有腹痛。其发病率仅位居肠易激综合征之后,中国的发病率显著低于西方国家,但在亚洲相对较高。FD 的病
    因及发病机制复杂,肠道菌群失调被认为是其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因此,调节肠道菌群失调、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
    是治疗功能性腹泻的有效途径。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应用微生态制剂可有效调节肠道菌群失调,并能明显缓解功
    能性腹泻的症状。

    益生菌在胃溃疡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王泽楠,郝建宇
    2016, 36(9): 747-749.  DOI: 10.7504/nk2016080106
    摘要 ( )   PDF  

    胃溃疡主要治疗方法为抑酸和抗生素根除幽门螺杆菌,然而,这种治疗存在副反应并容易引起耐药,从而促使
    研究者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案。目前有很多研究结果显示,益生菌能够加快胃溃疡的愈合,增加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
    率,减少副反应,这为胃溃疡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文章就益生菌在胃溃疡治疗中的机制和应用进行阐述。

    微生态调节剂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中的应用
    梅 璐,郑鹏远
    2016, 36(9): 750-753.  DOI: 10.7504/nk2016080108
    摘要 ( )   PDF  

    由于抗生素在人群中的广泛应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 成为许多患者常见的问题。目前,微生态调节剂
    已经广泛应用于AAD、艰难梭菌感染相关腹泻等疾病的治疗中。然而,针对不同的临床情况,微生态调节剂应用亦
    有其特点。该文主要从微生态调节剂的选取、临床适应证以及使用剂量等方面阐述微生态调节剂在AAD 中的应用。

    益生菌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
    曹建彪,王伟芳
    2016, 36(9): 754-757.  DOI: 10.7504/nk2016080107
    摘要 ( )   PDF  

    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终末阶段,患者不同程度的存在肠道菌群失调。近年来随着肠- 肝轴理论研究
    的深入,益生菌对肝硬化患者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表明,益生菌可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并对
    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有积极作用。该文结合最近的临床研究,对肠道菌群失调临床特点、益生菌对肝硬化患者临床
    作用进行专题讨论。

    肠道微生态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张淑文,李异玲
    2016, 36(9): 758-761.  DOI: 10.7504/nk2016080109
    摘要 ( )   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 以其迅速增长的发病率成为日益严重的全球性
    健康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intestinal microbiota, IM) 在NAFLD 的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
    IM 与NAFLD 的危险因素,如肥胖、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等密切相关,并且通过参与能量物质及胆汁酸代谢,增加内
    源性酒精的产生,提高肠黏膜屏障通透性、促进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等过程,推动NAFLD 的发生发展。文章对IM 在
    NAFLD 的作用机制进行阐述,以期为NAFLD 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指南与共识
    欧洲骨质疏松和骨关节炎临床及经济学协会(ESCEO)和中国骨关节炎领域专家联合发表声明:ESCEO膝骨关节炎治疗规则应同样适用于中国患者
    张志毅1,段新旺2,古洁若3,等
    2016, 36(9): 762-772.  DOI: 10.7504/nk2016080201
    摘要 ( )   PDF  

    2014 年12 月,欧洲骨质疏松和骨关节炎临床及经济学协会(ESCEO) 发布了膝骨关节炎(OA) 治疗规则。此
    篇论文提供了中国OA 专家将治疗规则应用于中国临床所做的评估和认可,目的是就如何为膝关节OA 患者制定
    治疗流程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在治疗的第1 步,建议采用对症的缓慢起效骨关节炎治疗药物(SYSADOA) 作为药
    物维持疗法,关于SYSADOA 只有处方药结晶型硫酸氨基葡萄糖(pCGS) 和处方药硫酸软骨素提供了高质量的证据。
    同时可合并扑热息痛等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但只能作为紧急镇痛药物。外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也可对
    症治疗。口服NSAIDs 在第2 步持续症状的高级治疗中维持核心作用。但是,口服NSAIDs 在胃肠道和心血管安全
    性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性。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可产生持续临床益处,接受一个治疗疗程后,效应可持续长达6 个月。
    作为手术之前的最后一步,缓释型曲马多( 一种较弱的阿片类物质) 可产生持续镇痛作用,且耐受性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