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6年, 第36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6-10-01
    上一期    下一期

    述评
    专题笔谈
    指南与共识
    医学新进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述评
    互联网技术与血糖管理
    陈 康,母义明
    2016, 36(10): 829-832.  DOI: 10.7504/nk2016090101
    摘要 ( )   PDF  

    传统医学模式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为慢病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基于互联网的血糖管理评估体系、糖
    尿病信息资源共享和远程教育、血糖监测远程传输与管理、及时准确的信息反馈和医患沟通是互联网技术与血糖管
    理的重要内容,基于上述内容的一体化的血糖管理模式也在不断探索中日趋完善。未来互联网技术与慢病管理深
    度融合的新的慢病管理模式,将使广大糖尿病患者获益。

    专题笔谈
    动态血糖监测的准确性与临床应用
    李 强,郭 琳
    2016, 36(10): 833-837.  DOI: 10.7504/nk2016090102
    摘要 ( )   PDF  

    动态血糖监测(CGM)是近年应用于临床的新型血糖监测技术,包括回顾式动态血糖监测和实时动态血糖监
    测。CGM 可以提供连续、全面、可靠的全天血糖信息,了解血糖波动的趋势,并可发现不易被传统监测方法所探测
    的高血糖和低血糖,因此这种能持续、动态地检测血糖变化的技术是传统血糖监测方法的有效补充。掌握CGM 技
    术的准确性、临床应用特点及适应证,对临床医生至关重要。

    糖化白蛋白检测的意义及中国实践
    周 健1,2,包玉倩1,贾伟平1
    2016, 36(10): 838-840.  DOI: 10.7504/nk2016090103
    摘要 ( )   PDF  

    糖化白蛋白是近年新兴的一个血糖监测指标,可以评价糖尿病患者短期糖代谢控制情况,在一些特殊人群如
    肾病终末期患者中的应用具有优势,对于糖尿病患者治疗方案调整后疗效的评价、筛查糖尿病、辅助鉴别应激性高
    血糖以及辅助诊断暴发性1 型糖尿病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未来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糖化白蛋白有望成为
    糖尿病综合管理目标之一。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标准化与中国现状
    王冬环
    2016, 36(10): 841-844.  DOI: 10.7504/nk2016090101
    摘要 ( )   PDF  

    糖尿病是21 世纪全球范围的流行病。糖尿病的最大危害是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与血糖水平控制直
    接相关,糖化血红蛋白不仅是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目标,还是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专家委员会推荐的糖尿病诊
    断标准,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质量能满足临床需求吗?笔者认为在临床应用中至少有以下三
    点应考虑:(1)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方法是否可靠、适用;(2) 参考范围是否合理;(3)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存在干扰因素。
    笔者在此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供同仁参考和指正。

    结构化自我血糖监测与优化血糖管理
    刘 娟,李延兵
    2016, 36(10): 845-848.  DOI: 10.7504/nk2016090105
    摘要 ( )   PDF  

    近年来研究显示自我血糖监测在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影响自我血糖监测疗效的一个
    关键因素是结构化自我血糖监测的实施以及监测结果如何被解读和应用。科学用血糖监测数据能加强2 型糖尿病
    胰岛素治疗与非胰岛素治疗患者的血糖管理。随着血糖监测技术发展迅速,互联网的普及也为自我血糖监测提供
    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医院内血糖监测现状及对策
    胡 蕴,马建华
    2016, 36(10): 849-852.  DOI: 10.7504/nk2016090106
    摘要 ( )   PDF  

    床边快速(point-of-care,POC) 血糖检测是医院内血糖监测的主要方式,在国内各大医院中广泛使用,并开始
    建立起规范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目前POC 血糖监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管理的规程及考核培训制度不够完
    善;不同患者血液标本对血糖监测存在一定影响因素且缺少系统的评估;非内分泌科检测血糖频率有待提高。因此,
    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POC 血糖监测质量管理及培训,完善血糖监测方面的相关研究。网络数据化管理有助于提高
    POC 血糖监测质量。

    指南与共识
    国际与国内肢端肥大症指南对比分析
    彭 璐,崔 佳,窦京涛
    2016, 36(10): 853-857.  DOI: 10.7504/nk2016090201
    摘要 ( )   PDF  

    肢端肥大症系一种由生长激素分泌异常增多而导致的较为少见的慢性内分泌系统疾病,临床上最主要的原因
    是生长激素(GH) 瘤。该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可影响机体多个组织器官,患者的总体死亡率约为普通人群2 倍,
    而平均寿命约减少10 年。目前,为了提高肢端肥大症的诊治水平,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CSE)、美国临床内分
    泌医师协会(AACE)、美国内分泌协会(TES) 和欧洲内分泌协会(ESE) 分别发布临床诊疗指南。通过研读与对比三
    个指南在疾病的定位与定性诊断、并发症的评估、治疗方案的选择、治疗目标的控制和巨人症及肢端肥大症合并妊
    娠相关诊疗等方面存在的异同,文章进行详尽解读,以期更好地规范本病的诊疗流程。

    中国消化道微生态调节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版)
    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
    2016, 36(10): 858-869.  DOI: 10.7504/nk2016090202
    摘要 ( )   PDF  
    2015梅奥诊所及肾脏病理学会关于肾小球肾炎
    病理分类 诊断及报告共识的解读
    曾彩虹,刘志红
    2016, 36(10): 870-873.  DOI: 10.7504/nk2016090203
    摘要 ( )   PDF  

    目前肾小球肾炎分类和病理报告模式缺乏标准化,疾病诊断之间的层次关系缺乏统一性。2015 年2 月肾脏
    病理学家和肾病学家在美国梅奥医学中心举行会议,提出了基于病因学和发病机制将肾小球肾炎分为五类,并制定
    出标准化、统一的描述性语言和层次分明的疾病诊断体系,最终达成了“梅奥诊所及肾脏病理学会关于肾小球肾炎
    病理分类、诊断及报告的共识”。共识将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分为5 类:免疫复合物相关性肾小
    球肾炎、寡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相关性肾小球肾炎和C3 肾病。共识
    提出病理诊断应包括主要诊断和次要诊断,主要诊断应包含病种( 或损伤的类型)、病种的评分和( 或) 分级和( 或)
    分类,次要诊断单独列出,包含其他合并存在的、不足以导致主要诊断的病变。共识最后对光镜、免疫荧光、电镜和
    其他辅助诊断手段的报告模式进行了规范。

    医学新进展
    肝硬化患者营养评估与治疗研究进展
    姚 佳1,2,孔 明1,段钟平1
    2016, 36(10): 874-877.  DOI: 10.7504/nk2016090301
    摘要 ( )   PDF  

    营养不良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合并症,而且与预后密切相关。尽管如此,在临床实践中慢性肝病患者的营养
    问题往往被忽视。该文从肝硬化营养不良常见病因、评估方法以及营养干预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提高对于肝硬化患
    者营养问题的认识。早期识别以及合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肝硬化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