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肾损害是由于长期血压增高引起肾内小动脉及细小动脉病变,导致肾脏缺血性改变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的重要病因。高血压肾损害的临床及病理表现缺少特征性改变。因此,临床诊断需要仔细鉴别以除外其他肾脏疾病。近年来反映肾小管功能指标、微量白蛋白尿、肾小球高滤过等成为新的诊断指标。确定降压目标值应考虑患者年龄、蛋白尿及肾功能水平。以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阻断剂为基础进行联合降压治疗,纠正代谢异常、调整生活方式等综合措施,有利于改善肾脏远期预后,并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
第四届全国幽门螺杆菌(Hp)共识会议于2012年4月26-28日在江西井冈山召开,与会专家对专题报告和共识意见内容开展了热烈讨论,对一些问题进行了协商,最后达成了共识。本共识以2007年庐山共识报告为基础,参考国际上最新的亚太地区、世界胃肠病组织、马斯特里赫特(MaatrichtⅣ)共识报告,并结合中国Hp感染国情修订而成。共识由Hp根除治疗适应证、感染的检测和根除治疗3部分组成。本文将就共识的修改背景和概括作一介绍。
幽门螺杆菌(Hp)有较高的人群感染率,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和胃癌等的主要致病因素,根除Hp可消除慢性胃炎炎症反应,减慢萎缩或肠化生的进展速度,增加消化性溃疡的愈合率,减低其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根除Hp对低级别胃MALT淋巴瘤也有一定的疗效。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多种上胃肠道疾病及某些胃肠道外疾病密切相关,有多种方法可以用于Hp感染的检测,准确地检测和诊断及细菌耐药性检测有利于Hp感染相关疾病的诊治。本文主要介绍了Hp感染的诊断标准和根除判断标准、各种检测方法的特点及其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抗生素耐药率的不断上升,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含铋剂的四联根除方案再次受到重视。最新的欧洲马斯特里赫特(Maastricht)Ⅳ和中国幽门螺杆菌共识均将铋剂四联方案作为推荐方案。抗生素的选择上应结合药物间相互作用、Hp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综合考虑。质子泵抑制剂(PPI)的选择则要结合CYP2C19基因多态性,尽量选用受其影响较小的药物。铋剂短期应用安全性较高,但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幽门螺杆菌(Hp)对抗生素的耐药日趋严重,标准三联疗法对Hp的根除效率逐步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为使临床医生更规范、有效地处理Hp感染,2012年国内外相继出台了欧洲Masstricht Ⅳ共识和中国第四次共识报告。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共识,对中国Hp的耐药现状、产生耐药的原因以及如何克服耐药提高Hp根除率做一介绍。
2012年新版《慢性胰腺炎诊治指南》参考了国内既往指南和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通过多学科协作的模式,集中讨论制定而成。该指南增加了中国慢性胰腺炎的流行病学数据和预后,提出了临床表现分期和分型,修订了诊断标准和诊治流程,并强调多学科协作和逐步升级的治疗模式。
2012年欧洲肝病研究学会年会于2012年4月18—22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同期发布了新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该指南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前评估、治疗目标、适应证、治疗终点、疗效监测、对治疗失败的处理及特殊人群的抗病毒治疗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并详细介绍了治疗乙型肝炎的新药-替诺福韦应用的适应证,强调了对乙型肝炎病毒(HBV)与丁型肝炎病毒(HDV)联合感染的抗病毒治疗。
中国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高血压的患病率高,但控制率较低。高血压仍是高龄患者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对高龄患者的血压控制需要临床医师积极并合理地应对。高龄老人血压控制的靶目标应控制在150/90 mmHg以内。治疗应遵循平稳、有效、安全、简便的原则。临床上应特别注意用药繁多、肾功能损害和各种合并症对高龄老人降压治疗的影响和药物间相互作用。良好的沟通和简单的用药方法是提高老年人降压治疗依从性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