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院士论坛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中国
    钟南山
    2011, 31(5): 321. 
    摘要 ( )   PDF(103KB) (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中国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是中国人群主要致死病因之一。COPD总患病率82%,其中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患病率存在着地区差异。COPD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吸烟、生物燃料、空气污染、呼吸道感染及其他宿主因素。针对COPD发病特点的治疗措施是控制危险因素及早进行干预,研发为人接受的较为价廉的药物。具体包括戒烟、COPD与危险因素知识教育、减少室内与户外空气污染、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吸入治疗等。

    高端论坛
    临床从医五十八载的点滴体会
    罗慰慈
    2011, 31(5): 323. 
    摘要 ( )   PDF(95KB) ( )  

    我从1953年担任内科住院医师开始,迄今已58年,每次超时看完门诊或抢救会诊的患者下来,虽然身心俱疲,但是自己已经为患者尽了全力而稍感安慰。遇到疑难病例难以确诊或会诊中仍存在一些未明确或不清楚的问题,事后仍会查清以利再诊。我院内科前主任张孝骞教授教导我们,当处理1例患者或拟诊1个病案或进行1次必要的治疗时,应保持一种高度负责和十分谨慎的心理状态,像古人常称的“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但应当进行全面而细致的问诊和体格检查,更应从患者的利益出发,一切谨慎负责地去处理。下面分别举例和大家共享。

    培训专栏
    心血管医学需要健康平衡发展
    胡大一
    2011, 31(5): 325. 
    摘要 ( )   PDF(90KB) ( )  

    心血管医学只有做到综合平衡的发展,才能做到健康可持续发展。心血管介入治疗的发展既要重视质量,又要适度合理地控制费用。目前中国迫切需要构建心血管疾病防控的三大体系。即全民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体系,符合中国国情的心血管急救体系,从医院到家庭的连续关护体系。

    专题笔谈
    既往脑卒中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处理
    吴炜,张抒扬
    2011, 31(5): 327. 
    摘要 ( )   PDF(101KB) (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脑卒中病史者并不少见,而既往脑卒中病史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处理带来了一系列的临床问题。常规心肌梗死处理过程中存在的抗血小板、抗凝、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能会造成卒中复发,尤其是致命性的颅内出血,导致心血管医生在处理急性心肌梗死时面临两难抉择。文章对既往卒中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时如何选择介入治疗、溶栓治疗或保守治疗策略,以及抗血小板、抗凝治疗对卒中的影响进行了阐述,以提高医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后脑卒中的预防及治疗策略
    高旭光
    2011, 31(5): 330. 
    摘要 ( )   PDF(110KB) ( )  

    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治疗期间或之后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是非常少见的事件,但却是灾难性并发症。由于这种事件的发生几率较少,很难拿出标准的治疗方法。文章介绍一些关于PCI围手术期或之后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及治疗策略,供同道参考。

    肾功能不全患者冠心病的抗栓药物治疗
    王国勤,谌贻璞
    2011, 31(5): 333. 
    摘要 ( )   PDF(116KB) ( )  

    慢性肾脏病常并发冠心病,需要积极治疗包括抗栓药物治疗,以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但是,肾功能不全患者出血风险增加,如果抗栓药物使用不当,即可诱发严重出血。文章将对肾功能不全时如何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及纤溶药物作一讨论。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所致胃肠道伤的防治策略
    张澍田
    2011, 31(5): 336. 
    摘要 ( )   PDF(95KB) ( )  

    随着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并发症发生率的增加以及对其预防和治疗的重视,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随之而来的胃肠道损伤尤其是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如何认识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所致胃肠道损伤,并对其进行预防和治疗,是目前的热点问题。

    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张瑞岩
    2011, 31(5): 338. 
    摘要 ( )   PDF(99KB) ( )  

    慢性肾病和终末期肾病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现上升趋势,并且合并冠心病和心肌梗死时易导致病死率增加。终末期肾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弥漫且多伴有严重钙化,行介入治疗预后较差,出血及血栓事件多见。因此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应采用复杂病变简单处理的方法,充分评估出血和血栓风险,并采用肾脏保护措施以防止对比剂肾病的发生。

    2型糖尿病口服药的心血管获益与风险
    王佳,邹大进
    2011, 31(5): 340. 
    摘要 ( )   PDF(112KB) ( )  

    糖尿病在血糖、血压、血脂控制不佳的情况下是心血管疾病的等危症。临床医生应用罗格列酮降糖时,仍要考虑它的潜在不良心血管事件。提示我们应进一步关注降糖药物的心血管安全性。

    肿瘤患者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刘震宇
    2011, 31(5): 343. 
    摘要 ( )   PDF(108KB) ( )  

    冠心病和肿瘤并存的情况越来越常见。肿瘤本身及其治疗影响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安全性,PCI术后的二联抗血小板治疗也影响肿瘤的手术治疗。因此,肿瘤患者应尽量避免PCI。肿瘤手术前是否进行预防性PCI取决于术前心脏风险评估的结果。PCI只适用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或不稳定的肿瘤患者,治疗方式应优选单纯球囊扩张或植入金属裸支架。

    指南论坛
    2010年多发性硬化新诊断标准解读
    李绍英
    2011, 31(5): 346. 
    摘要 ( )   PDF(115KB) ( )  

    多发性硬化(MS)的诊断标准是根据病灶在空间上的弥散(DIS)和时间上的弥散(DIT)并除外其他原因。核磁共振检查(MRI)DIS的标准:≥1个无症状T2病灶,而且是在以前MS MRI标准认为具备特征性的4个部位(紧贴皮质,脑室周围,幕下和脊髓)中至少≥2个部位出现;MRI 2DIT标准:(1)不论何时做的扫描能见到至少1个或多个无症状-钆增强和不增强病灶;(2)与以前的扫描相比出现新T2()-增强病灶,不管扫描的时间。

    临床病例讨论
    右下腹疼痛 发热
    刘亚玲,罗和生
    2011, 31(5): 389. 
    摘要 ( )   PDF(103KB) ( )  

    患者男,56岁。因“右下腹疼痛13 d”于2007-08-26入我院胃肠外科。患者13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疼痛,呈持续性隐痛,并阵发性加剧,伴发热,最高体温388℃,无畏寒,无恶心、呕吐,后患者感右下腹疼痛减轻,同时感腹部出现包块,行超声检查示阑尾周围脓肿,在当地医院治疗(具体不详),未见明显好转;并出现腹胀,肛门排气排便减少至停止,间断呕吐、发热,最高体温395℃,但多为低热。既往:1975年患肺结核,经抗结核治疗于1980年治愈;1991年诊断为高血压;2003年患胰腺炎;2005年患痛风。

    培训专栏
    钙通道阻滞剂在联合降压中的作用
    吴彦
    2011, 31(5): 398. 
    摘要 ( )   PDF(111KB) ( )  

    钙通道阻滞剂(CCB)已经成为最广泛使用的降压药物,并可以很好地与其他各类降压药物联合应用。二氢吡啶类CCB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的联合在多项大型临床研究中显示出优越性。氨氯地平和拉西地平等第三代CCB半衰期更长、副反应更少、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保护作用证据更多,特别适合于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伴冠心病或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