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是一种特殊而神圣的职业,其品德和能力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与生命。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应当注意如下四点:第一,欲为良医,应先学做人。当代中国,医生面临着很多诱惑与困难,我们应站稳脚跟,不计名利。第二,注重临床,夯实基础。只有具备扎实广博的医学基础知识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并注重临床实际工作,才可能成为本专科的优秀医生。第三,天道酬勤,敢于创新。既要踏实勤奋地工作学习,又要善于抓住机会,敢于开拓创新。第四,诚恳待人,团结协作。医生在工作中面临多种角色,只有诚恳地对待他人,才可能实现团结共进。
肺动脉高压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一个重要合并症。合并多为轻到中度,但某些患者可表现为;不成比例;的目前,右心导管检查仍是诊断金标准,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是检查的最佳无创方法。长期氧疗是现在惟一能够减轻进展的方法,不建议使用传统的血管扩张剂,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等来治疗。新型血管扩张剂,如前列环素、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和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等,尚缺乏大规模合并的随机对照研究,少量研究结果令人失望。
是一种血流动力学和病理生理学状态,可发生于多种疾病。根据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反应类,PH诊断步骤可概括为疑诊、确诊、求因分类及严重程度评估。超声心动图是重要的无创筛查手段,但因过于敏感而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右心导管检查是确诊PH、评估血流动力学损害程度、进行急性血管扩张试验的标准方法。根据PH诊断流程进行准确的临床分类和功能分级对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动脉型肺动脉高压是临床上的治疗难题,近年来,随着对PAH发病机制认识的深入,开发了一系列针对肺动脉高压不同发病机制的特异性药物。肺动脉高压的常规治疗包括氧疗、抗凝、利尿治疗等,钙通道阻滞剂仅应用于急性血管反应试验阳性的患者,且其药物剂量要足够大。特异性血管扩张药物包括前列环素类似物、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和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等,随着特异性血管扩张剂的开发与应用,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预后已明显改观。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肺血管阻力增加引起肺动脉压力持续升高的疾病,其预后不良。近年来在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治疗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特别是2009年美国心脏病学院基金会/美国心脏学会和欧洲心脏病学会相继发布了《肺动脉高压专家共识》和《肺动脉高压诊治指南》。临床工作中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将对改善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预后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临床一次或多次血栓栓塞事件发生或反复发生使肺血管床阻塞,血流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进行性增高,最终导致右心力衰竭。肺动脉血栓内膜切除术(pulmonary thromboendarterectomy)是CTEPH的治疗手段之一,为CTEPH的患者提供了治愈的可能。CTEPH远端肺动脉病变可考虑内科药物治疗。但是何时选择外科手术干预,如何正确选择内科药物治疗,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进行评价。
急性血管反应试验对指导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治疗是重要的,它可以选择出适合长期钙通道阻滞剂治疗的患者,判断患者预后。目前用于急性血管反应试验的药物主要有前列环素、腺苷、一氧化氮。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急性血管反应试验可能产生严重不良反应,应在持续监测的情况下由有经验的人员完成。
亚太肝脏学会(APASL)、欧洲肝脏学会(EASL)及美国肝脏病学会(AASLD)先后制定和更新了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共识和指南。我国也于2005年12月发布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专家委员会于2010年制定了《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其中大多数认识基本一致,治疗建议略有不同。亚太肝脏学会的指南和我国的指南更切合我国国情。现仅就当前主要的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指南以及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的治疗建议进行比较和解读。
球形肺炎是肺炎的一种特殊影像学表现形式,易与肺内的其他球形病变(如肺癌、肉芽肿性疾病等)相混淆,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甚至一些球形肺炎患者接受了手术切除病灶等不必要的治疗,为了提高对球形肺炎的认识及准确诊断。本文简要总结球形肺炎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阐述球形肺炎的鉴别诊断原则及临床思维程序。
本文从肺炎支原体的流行现状、病原学诊断、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面对《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进行解读。
由于急性胰腺炎病情的复杂性,其治疗方法涉及内科、外科和内镜治疗等多方面,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判断患者病情,给予全面综合及个体化治疗。本文小结急性胰腺炎各类治疗措施。
文章介绍了一体化治疗的概念,重点分析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在终末期肾衰竭患者中应用的优缺点,并对腹膜透析应用和发展的近况以及腹膜透析相关的技术和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