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著
    肝硬化及肝癌患者血清肝胆酸测定分析
    汤志红
    2005, 25(7): 1-651. 
    摘要 ( )  
    综述
    白细胞介素6与凝血及血栓性疾病
    刘秀娟,魏日胞,陈香美
    2005, 25(7): 1-642. 
    摘要 ( )  
    论著
    急性百草枯中毒12例诊治分析
    韩新飞〓赵〓敏〓张晓纲〓何凤云
    2005, 25(7): 1-653. 
    摘要 ( )  
    专题连续讲座
    难治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
    孟繁超,张瑞英
    2005, 25(7): 1-653. 
    摘要 ( )  
    论著
    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观察
    陈杭军,余毅,林雪香
    2005, 25(7): 1-658. 
    摘要 ( )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东莞市人民医院2003-01~2004-06门诊或住院患者106例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6例,服用辛伐他汀20 mg,每晚1次;对照组50例,服用肠溶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疗程4个月。于治疗前后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大小。 结果 治疗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大小治疗后明显减小(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辛伐他汀可以明显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可作为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规用药。
    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中层病变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毕艳,朱大龙,梁雨露,孙真,胡云,沈山梅
    2005, 25(7): 1-653. 
    摘要 ( )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与危险因素相关性。 方法 报告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02-01~2003-03应用高分辨B超测定67例不同T2DM病程者C-IMT;取血测空腹时肌酐、超敏C反应蛋白(CRP),根据24h尿计算肌酐清除率。 结果 病程≥10年组较初发组C-IMT明显增厚,C-IMT随肌酐清除率降低而增加。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CRP进入回归方程(β=0.809,P<0.001)。 结论 T2DM者C-IMT随病程肌酐清除率降低而增厚;CRP在T2DM大血管病变中具致病作用。=http://
    2型糖尿病性脂肪肝瘦素等相关因素的分析
    杨淑芳,王玉君
    2005, 25(7): 1-647. 
    摘要 ( )  
    目的 探讨瘦素(leptin)、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因素与2型糖尿病(2DM)性脂肪肝的关系。 方法 报告了2003-10~2004-06重庆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检测23例2型糖尿病性脂肪肝,30例2DM患者和30例健康者血清leptin,GSHPx,血脂及体重指数(BMI),体脂含量(FAT%)水平,作比较相关研究。 结果 (1)2型糖尿病性脂肪肝甲状腺球蛋白(TG)、BMI、FAT%明显高于其它两组。(2)3组leptin、GSH-Px差异显著,免疫电泳(leptin)与FAT%、年龄相关,GSH-Px与年龄、HDL相关。 结论 (1)TG、BMI、FAT%是影响2型糖尿病性脂肪肝发生的主要因素。(2)2型糖尿病性脂
    医师晋升考试辅导
    心血管专业医师多选题及题解
    刘坤申
    2005, 25(7): 1-663. 
    摘要 ( )  
    论著
    来氟米特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研究
    张杰,何俊,李正良,申兵冰,刘先蓉,沙朝晖,钟慧,夏妮娅,黄颂敏
    2005, 25(7): 1-647. 
    摘要 ( )  
    目的 采用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观察来氟米特(商品名爱诺华)治疗56例IgA肾病的疗效。 方法 56例IgA肾病患者均选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4年1~9月门诊及住院病人。其中肾病综合征患者22例,经爱诺华加激素治疗12例,激素加CTX治疗10例;非肾病综合征患者34例,分为爱诺华治疗组(17例)与雷公藤多甙治疗组(17例)。 结果 肾病综合征患者:两组疗效相同,但经爱诺华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明显低于使用CTX组。非肾病综合征:雷公藤多甙治疗组疗效明显低于爱诺华组。56例IgA肾病患者使用爱诺华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76%。 结论 使用爱诺华治疗IgA肾病,在
    重症肺炎并电解质紊乱的临床分析
    肖玲,郑小河,郑忠生,余文聘,陈潮钦,吴洁文
    2005, 25(7): 1-663. 
    摘要 ( )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并电解质紊乱的原因、治疗和转归。 方法 报告了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于1999~2003年采用7170-A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07例重症肺炎患者的电解质。血钠低于120 mmol/L,予3%~5%氯化钠溶液治疗;血钾低于3.0 mmol/L,每天补氯化钾6~8 g;并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07例中低钠血症64例(59.8%),低钾血症45例(42.1%)。64例重症肺炎伴低钠血症者,治愈及好转31例(48.4%),43例未伴低钠者,治愈及好转32(74.4%),P<0.01;64例低钠患者42例成功纠正低钠,其中治愈和好转27例(64.3%),而22例
    医学前沿
    经冠状动脉骨髓及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研究进展
    张明,崔丽杰
    2005, 25(7): 1-647. 
    摘要 ( )  
    诊断治疗标准评介
    如何理解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纲要
    李天德
    2005, 25(7): 1-663. 
    摘要 ( )  
    论著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睡眠结构的影响
    罗志扬,甄国粹,刘剑,龙琴
    2005, 25(7): 1-647. 
    摘要 ( )  
    目的 探讨患者白天嗜睡等症状的原因,评估经鼻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nCPAP)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睡眠结构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01~2004年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34例OSAS病人在睡眠多导生理记录仪监测下,进行nCPAP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呼吸紊乱指数、血氧饱和度和睡眠结构的变化。 结果 治疗后呼吸紊乱指数下降,最低血氧饱和度上升,睡眠结构明显改善。 结论 nCPAP能有效地改善OSAS病人的睡眠结构和呼吸紊乱。
    高血糖与多代谢异常关系的研究
    张红,王珍
    2005, 25(7): 1-663. 
    摘要 ( )  
    目的 了解高血糖与多代谢异常的关系。 方法 对社区人群资料中185例高血糖患者与1428例非高血糖患者合并多代谢异 常的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各项测量指标比较,具有统计学的显著性;且病例组各代谢异常的聚集性均较高且具有统计学的显著性。 结论 高血糖患者合并多代谢异常的情况显著高于非高血糖者。 
    少见病因上消化道出血35例临床分析
    郑世华,罗和生
    2005, 25(7): 1-647. 
    摘要 ( )  
    目的 探讨少见病因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提高对相关疾病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01~2003-12武汉大学人民医院35例上消化道出血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 结果 上消化道出血中少见病因以Dieulafoy病(22.9%)、十二指肠憩(17.1%)、食管炎(14.3%)、胃切除术后吻合口炎(11.4%)、十二指肠炎(8.3%)多见;Dieulafoy病和Mallory-Weiss综合征主要表现呕血;抗酸治疗和内镜止血效果好。 结论 少见病因上消化道出血各有特点;治疗须注意内镜治疗和抗酸治疗。 =http://cn.daxia123.c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9例内镜分析
    王孟春,李秀芬,孙思予,李岩
    2005, 25(7): 1-663. 
    摘要 ( )  
    急性丘脑卒中脑心综合征130例临床分析
    陈荣植,朱浩佳
    2005, 25(7): 1-647. 
    摘要 ( )  
    目的 探讨丘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BHS)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 方法 对1998-06~2004-03广东省江门市人民医院203例急性丘脑卒中,合并有BHS的1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 BHS的发生率为64.0%,其中136例出血性丘脑卒中,BHS发生率为71.3%;67例梗死性丘脑卒中,BHS发生率为49.2%。出血性丘脑卒中发生BHS明显高于梗死性丘脑卒中(P<0.05)。BHS的94.6%发生在12h至3d内。BHS心电图主要表现为非低钾性U波、类心肌梗死或缺血、各类型心律失常。心肌酶谱异常率47.3%。BHS病死率为45.5%,明显高于无发生BHS丘 脑卒中患者(16%)(P<0.05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64例疗效观察
    陶维华,魏永莉,邱晨
    2005, 25(7): 1-663. 
    摘要 ( )  
    目的 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作用。 方法 报告了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01~2003年运用多导睡眠图(PSG)及CPAP对64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 紊乱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平均血氧饱和度等进行观察。 结果 治疗前和治疗后AHI每小时(54.1±46.8,3.3±4.8 )次;最低血氧饱和度(67.7±10.5,82.4±8.7)%;平均血氧饱和度(88.4±5.9,94.1±1.96)%,治疗后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 结论 CPAP能显著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及治疗病人的夜间低氧血症,CPAP是一
    脑卒中恢复期死亡28例分析
    黄炳峰,刘伟
    2005, 25(7): 1-647. 
    摘要 ( )  
    心房颤动360例临床分析
    张美齐,张松
    2005, 25(7): 1-663. 
    摘要 ( )  
    目的 了解心房颤动(Af)患者的病因分布特点与临床类型。 方法 1999-01-01~2003-12-31对浙江省人民医院因Af住院患者共360例进行回 顾性分析。 结果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风心病)Af位居首位(31.9%)。非风湿性Af以冠心病与高血压为主。其中,阵发性Af 60例(16.7%);持续性Af 88例(24.4%);永久性Af 212例(58.9%)。 结论 风心病、冠心病、高血压是房颤的主要病因,关注Af病因及临床分型,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http://cn.da
    铬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分析
    孔令芳,刘亚莉,李强,侯永生,刘国良
    2005, 25(7): 1-647. 
    摘要 ( )  
    综述
    脑钠肽在心力衰竭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王家宏〓黄永麟
    2005, 25(7): 1-622. 
    摘要 ( )  
    名医人生
    开拓进取洒激情 任重道远展乾坤——记我国著名心脏病学专家胡大一教授
    2005, 25(7): 577-579. 
    摘要 ( )  
    专题笔谈
    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利尿剂的应用
    刘坤申,籍振国
    2005, 25(7): 580-581. 
    摘要 ( )  
    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应用
    孙宝贵,汪玮
    2005, 25(7): 582-584. 
    摘要 ( )  
    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洋地黄的应用
    王宁夫
    2005, 25(7): 584-586. 
    摘要 ( )  
    β3肾上腺素能受体与心力衰竭
    李为民,孔一慧
    2005, 25(7): 586-588. 
    摘要 ( )  
    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醛固酮拮抗剂的应用
    杨新春,李延辉
    2005, 25(7): 588-590. 
    摘要 ( )  
    慢性心力衰竭的起搏治疗
    王斌,郭继鸿
    2005, 25(7): 590-592. 
    摘要 ( )  
    专家经验谈
    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抗血小板治疗
    霍勇
    2005, 25(7): 593-594. 
    摘要 ( )  
    论著
    扩张型心肌病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及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关系的研究
    邹德玲,袁凤贤,郭津津,臧彬,吴可光
    2005, 25(7): 595-597. 
    摘要 ( )  
    目的 研究扩张型心肌病(DCM)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及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基因的关系。 方法 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0-01~2002-10 43例DCM病人及53例健康对照者,用PCR法检测ACE基因型,并扩增心脏βMHC基因第13、14外显子,用Dde 、NIA Ⅲ限制性内切酶酶解βMHC基因扩增产物,分析有无8848位及9124位点突变。 结果 DCM组ACE基因DD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比值比分别为4.16,2.65。1例DCM病人出现βMHC基因8848位点突变应产生的394bp片段。 结论 ACE基因I/D多态性可能与扩张
    心血管事件高危患者餐后C反应蛋白质量浓度变化及辛伐他汀干预结果分析
    梁维基,冼洪光,陈镭,陈维广
    2005, 25(7): 598-600. 
    摘要 ( )  
    目的 研究心血管事件高危患者高脂餐后血浆C反应蛋白(CRP)质量浓度的变化,探讨极短期辛伐他汀对血浆CRP质量浓度的影响。 方法 对肇庆市端州区人民医院于2003-10~2004-06 70例冠心病及其高危症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36例)和常规治疗组(34例),分别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辛伐他汀(20mg/d)和安慰剂。治疗前和1周后接受高脂餐负荷试验,检测空腹和餐后4 h血浆CRP质量浓度和血脂水平。 结果 两组患者的餐后血浆甘油三酯和CRP质量浓度较空腹水平明显升高(P<0.05)。1周后常规治疗组的空腹和餐后血浆CRP质量浓度和血脂水平无显著
    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柳兢,孙兆青,孙英贤,侯阳,岳勇
    2005, 25(7): 601-603. 
    摘要 ( )  
    目的 评价心电门控的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A)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及其局限性。 方法 2003-10~2004-12对中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83例患者均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和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CAG),前后时间不超过2周,逐支逐段进行分析,以图像质量分为可评估冠脉和不可评估冠脉,以冠脉血管狭窄大于50%为阳性,各分支归入前降支(LAD)、回旋支(LCX)、右冠(RCA)。 结果 以CAG结果作为金标准,83例患者332支冠脉血管(LM、LAD、LCX和RCA)中不可评估的为28支(8.4%),在可评估304支冠脉中,CAG有阳性病变59支,MSCTA准确检出48支;无
    缩窄性心包炎二种少见的超声表现及临床意义
    侯跃双,何亚乐,黄新胜,冯碧霞,许燕
    2005, 25(7): 604-605. 
    摘要 ( )  
    目的 分析缩窄性心包炎(CP)二种少见的超声表现及临床意义。 方法 1981-04~2004-04回顾分析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187例CP患者的超声资料。重点观察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吸气相二尖瓣E峰(VEi)较呼气相(VEe))的下降率VER)=(VEe)-VEi))/VEe)。 结果 大部分病人符合CP一般超声改变。但发现二种少见的超声征象。(1)14例(7.49%)CP患者LVEF<0.50(0.45±0.42)。心包钙化明显甚或嵌入心肌。(2)48例窦性心律CP患者行多普勒超声检查,10例(20.83%)VER)<25%(
    胃异位胰腺的超声内镜诊断与治疗
    王向东,王志强,刘迎娣,王永华,李闻
    2005, 25(7): 606-607. 
    摘要 ( )  
    目的 提高对胃异位胰腺的诊断及治疗水平。 方法 2000~2004年对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241例胃黏膜下肿物进行超声内镜(EUS)检查,回顾分析胃异位胰腺的图像特征。 结果 EUS诊断良性间质瘤105例,恶性间质瘤23例,脂肪瘤48例,异位胰腺45例,囊肿20例。异位胰腺EUS图像特点:(1)黏膜下层病变39例,6例与固有肌层无分界;(2)边界清37例;(3)42例为不均匀、形状不规则中强回声,3例为不均匀低回声;(4)32例中心有小的不规则液性回声。内镜电切26例,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结论 超声内镜对胃异位胰腺的诊断有一定价值,内镜切除是安全有
    心脏介入治疗中神经介导性晕厥的防治对策
    张海平,张文婷
    2005, 25(7): 608-609. 
    摘要 ( )  
    目的 探讨心脏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生神经介导性晕厥的机制和防治对策。 方法 2000-06~2004-03对吕梁市医院368例冠状动脉成型介入治疗的病人随机分防治组(n=187)与对照组(n=181)。防治组在术后拔管时给予2%利多卡因对血管鞘周围局部浸润麻醉,对照组拔管时不给予局部浸润麻醉。 结果 神经介导性晕厥对照组发生率11.04%,防治组发生率为3.2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心脏介入治疗中发生的神经介导性晕厥与导管刺激血管,心脏及血管受压有关。术后拔管过程中局部浸润麻醉能够有效地减少神经介导性晕厥的发生。 )  
    目的 探讨消化道出血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机制及其临床特点。 方法 1997-07~2004-05回顾性分析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消化道出血合并急性心肌梗死16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心电图改变、血清心肌酶学及肌钙蛋白的测定结果。 结果 消化道出血与急性心肌梗死均为临床重危症,消化道出血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时,病死率明显升高,其发病机制与冠状动脉灌流量减少、血管平滑肌收缩,冠状动脉痉挛、狭窄有关,消化道出血时其急性心肌梗死的表现易被认为由消化系统原发病所致,从而被忽视。 结论 应注意动态观察其心电图、血清心肌酶学、肌钙蛋白的变化。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146例临床分析
    彭学军,王乐丰,王明生,杨新春
    2005, 25(7): 612-613. 
    摘要 ( )  
    目的 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近期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湘西自治州医院2000~2002年146例AMI患者发病24 h内急诊PCI的临床资料。 结果 141例急诊PCI成功,成功率96.6%,病死率2.7%,平均住院13 d。 结论 对于胸痛超过12 h但小于24 h,仍然有缺血症状和体征的病人,急诊PCI仍然安全有效。
    类风湿关节炎伴发贫血的临床分析
    孙晓云,苏茵,蔡莉萨,王怀唐
    2005, 25(7): 614-616. 
    摘要 ( )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贫血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及其与RA病情活动及治疗间的关系。 方法 对2002-07~2004-04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239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RA患者中贫血的发生率为514%,伴发贫血的程度为轻、中度的贫血;(2)RA贫血组患者和RA不伴发贫血组患者在病程、晨僵、血沉、C反应蛋白、双手X线分级方面的差异有显著性。(3)RA贫血患者和RA不伴发贫血患者在白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方面差异有显著性。(4)RA贫血患者住院前后的Hb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 结论 (1)贫血是RA最常见的关
    痢疾杆菌菌群及药敏特点分析
    秦恩强,赵敏,周志平,王凝芳
    2005, 25(7): 617-618. 
    摘要 ( )  
    目的 究解放军302医院2003~2004年痢疾杆菌菌群分布和药敏特点,指导临床治疗。 方法 经粪培养筛选出254株痢疾杆菌,用生化和血清学方法鉴定群和血清型。采用KirbyBauer法检测病原耐药性。 结果 在254株痢疾杆菌中,福氏志贺菌最多有196株,宋内志贺菌有58株。在福氏志贺菌血清型中,F4占首位,有106株。总的药敏结果耐药率复方新诺明最高,氨苄青霉素次之;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性较高,三代头孢菌素、磷霉素耐药率低。 结论 2003~2004年解放军302医院细菌性痢疾患者中,菌群以福氏志贺菌占优势,血清型以F4为主。氟喹诺酮类抗
    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分析
    吴芳玲,黄冬雅
    2005, 25(7): 619-620. 
    摘要 ( )  
    目的 讨急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高发因素及并发肺部感染对预后的影响,寻求降低肺部感染率的方法。 方法 分析1996~2003年间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急性脑卒中患者391例,采用卡方检验法分析肺部感染率与患者年龄、病种、病情、基础疾病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 高龄、病情重、原有糖尿病、心脏病、肿瘤、免疫系统疾病及中风史患者,其肺部感染率明显升高,并发肺部感染的脑卒中患者病死率明显升高。 结论 制院内肺部感染可有效提高脑卒中救治成功率。 =htt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