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著
    氨气中毒致间质性肺病16例临床分析
    孙树梅,徐伟善,张仲仪
    2005, 25(6): 1-550. 
    摘要 (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意义
    于树平,沈学飞,梅长林
    2005, 25(6): 1-555. 
    摘要 ( )  
    应用高效表达汉坦病毒S基因蛋白建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清学特异性诊断
    杨桦,鲁润铭,赵新艳,林松,刘桂芬,毛艳斌,张晓棠
    2005, 25(6): 1-550. 
    摘要 ( )  
    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90例临床分析
    李芹,李丹,卢霞凤
    2005, 25(6): 1-556. 
    摘要 ( )  
    脑钠肽检测在非ST段抬高的冠脉综合征中临床意义
    田颖,张仁汉,刘肆仁,向小平
    2005, 25(6): 1-553. 
    摘要 ( )  
    脑卒中合并医院真菌性肺炎32例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李柏成,尹霞
    2005, 25(6): 1-546. 
    摘要 ( )  
    内镜治疗医源性胆道损伤27例临床总结
    麻树人,杨波,张宁,李顺明,周文平
    2005, 25(6): 1-553. 
    摘要 ( )  
    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63例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李霞,姜大明,王伟
    2005, 25(6): 1-546. 
    摘要 ( )  
    ME491和KAI1基因抗胰腺癌转移作用的评价
    邵丽春,郭晓钟,徐建华,任丽楠,李宏宇,吴开春
    2005, 25(6): 1-553. 
    摘要 ( )  
    目的 探讨不同转移抑制基因ME491和KAI1对胰腺癌抗转移作用的影响。 方法 2003-11~2004-02在沈阳军区总医院消化内科实验室采用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对正常胰腺组织(17例)及胰腺癌组织(50例)中的ME491和KAI1基因及其蛋白表达进行检测。 结果 ME491和KAI1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ME491在有转移和没有转移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但KAI1在无转移的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有转移的组织。 结论 ME491可能与胰腺癌转移无明显相关,KAI1基因具有明显抗胰腺癌转移作用 。 =http://cn.daxia123.cn/cn.js>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检测对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判定价值
    樊华,吕晓毅,张国君,王萍萍,王艳萍,卢香兰,李霞,王钥,张丽君,李艳
    2005, 25(6): 1-546. 
    摘要 ( )  
    目的 检测伊马替尼治疗前后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VEGF质量浓度,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CM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探讨VEGF对伊马替尼治疗CML疗效判定的价值。 方法 2003-08~2005-02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选择CML患者32例。伊马替尼治疗达血液学完全缓解12例。应用ELISA法检测血浆VEGF的表达质量浓度。 结果 32例患者血浆VEGF表达质量浓度为(296.16±18.19)ng/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伊马替尼治疗达血液学完全缓解的CML患者的VEGF质量浓度为(19823±16.51)ng/L,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 结论 CML患者血浆VEGF表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高血压时程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田成林,蒲传强,李雪梅,李正军
    2005, 25(6): 1-553. 
    摘要 ( )  
    目的 研究有高血压史的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ICVD)人群中,高血压发生与ICVD发生的时程关系及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研究1990~1999年间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66例首次ICVD发生之前或当时发现高血压的病人,确定高血压时程,即发现高血压至首次ICVD发生时间间隔,采用多元线 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高血压时程长短的因素。 结果 高血压时程范围0~60(14.29±10.63)年,中位数11年。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发现高血压年龄增长,吸烟、糖尿病使高血压时程缩短;军人的高血压时程比农民长;治疗高血压较不
    肺血栓栓塞症60例诊断与治疗分析
    吴华,梁剑辉,秦茵茵,陈荣昌,钟南山
    2005, 25(6): 1-546. 
    摘要 ( )  
    目的 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提高对PTE的诊断率和治愈率。 方法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对60例PTE病人临床特点和多种诊断技术进行回 顾及分析,治疗方法主要是溶栓和抗凝。 结果 主要临床特点有呼吸困难、咳嗽、胸痛、咯血、发热。诊断方法应用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核素肺通气+灌注(V/Q)显像、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治疗方法有溶栓和抗凝。PaO2溶栓前后比较和CTPA溶栓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 结论 螺旋CTPA是确诊PTE的重要方法。PTE经溶栓治疗能较快改善缺氧症状、提高氧分压,改善过度通
    恶性髓系血液病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检测及分析
    李君君,颜家运,余海仁,黄丽芳
    2005, 25(6): 1-553. 
    摘要 ( )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中血管生成的作用。 方法 2002-06~2004-01南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初治20例AML及24例MDS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VEGF的表达。 结果AML患者骨髓细胞VEGF(412.30 ng/L)均高于对照组(128.14 ng/L),化疗后完全缓解组骨髓细胞VEGF明显下降(P<0.05),化疗后未缓解组的VEGF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下降(P>0.05)。MDS高危型(RAEB或RAEB-t)骨髓细胞VEGF与低危型(RA或RAS)及对照组相比明显升 高(P<0.05)。其中RAEB-t与A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后早期再出血率分析
    李鹏,张澍田,于中麟,于永征,冀明,俞力,焦月,李丽,鄢鹏,刘亚平,潘锦敦
    2005, 25(6): 1-546. 
    摘要 ( )  
    目的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EVL)后早期再出血及出血后的病死率。 方法 总结了1992-05~2002-1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593例次肝硬化和(或)肝癌单纯EVL治疗的资料,分析EVL术后早期再出血的特点、原因及转归。 结果 EVL术后早期再出血的发生率为4.7%(28/593),出血后病死率为64.3%(18/28)。EVL术后早期再出血量大,尤其是对Child C级病人,与一般静脉曲张出血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26;EVL术后早期再出血病死率较一般静脉曲张出血病死率高。 结论 对Child C病人,与一般静脉曲张出血相
    原发性慢性骨髓纤维化127例临床分析
    王莉红,陈森,尚静雅,郝长来,王一,丛秀丽,刘世和,钱林生
    2005, 25(6): 1-553. 
    摘要 ( )  
    名医人生
    用爱心再铸生命——记我国著名血液病学专家工程院院士陆道培教授
    2005, 25(6): 481-482. 
    摘要 ( )  
    专题笔谈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WHO分类
    赵继贤
    2005, 25(6): 483-485. 
    摘要 ( )  
    中枢神经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治
    董作仁,潘菱
    2005, 25(6): 485-487. 
    摘要 ( )  
    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疗策略
    张巧花
    2005, 25(6): 487-489. 
    摘要 ( )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宫立众,田小波
    2005, 25(6): 489-492. 
    摘要 ( )  
    淋巴结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朱梅刚
    2005, 25(6): 492-495. 
    摘要 ( )  
    初治中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化疗
    刘彦琴,张素芬
    2005, 25(6): 495-498. 
    摘要 ( )  
    惰性淋巴瘤的治疗进展
    孙慧平,沈志祥
    2005, 25(6): 498-499. 
    摘要 ( )  
    专家经验谈
    白血病靶向治疗的应用
    王振义
    2005, 25(6): 500-503. 
    摘要 ( )  
    论著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中多项检查方法的评价
    张炜,汤正义,胡仁明,方文强,王卫庆,赵咏桔,罗邦尧,宁光
    2005, 25(6): 504-506. 
    摘要 ( )  
    目的 评价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诊断中多项临床试验方法的作用。 方法 收集1995~2000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104例PA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生化检查、体位激发试验、影像学检查与肾上腺静脉插管在诊断中的阳性率及符合率。 结果 (1)血醛固酮升高为筛选PA阳性率最高的检测指标。(2)醛固酮腺瘤患者生化异常较明显。(3)与手术病理比较,B超在醛固酮腺瘤和双侧肾上腺增生中的诊断符合率分为95.77%及73.33%;CT为98.51%及31.03%;体位激发试验以升幅30%为标准时在醛固酮腺瘤和双侧肾上腺增生中的符合率分别为61.11%及57.14
    褪黑素对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抑制作用和糖脂代谢影响的观察
    钟历勇,杨志红,王惠,金晖,董莉,杨兵全,李玲
    2005, 25(6): 507-509. 
    摘要 ( )  
    目的 探讨褪黑素对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的抑制作用及糖脂代谢的影响。 方法 1998-12~2003-04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采用随机、单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方法,观察褪黑素及安慰剂对91例糖尿病患者血清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影响,并分析上述影响与糖脂代谢变化之间的关系。 结果 治疗前糖尿病患者血清SOD、GSH-Px水平下降,MDA水平上升。褪黑素组8周处理后血清SOD和GSH-Px水平上升,而MDA水平明显下降,与处理前相比差异有显著;安慰剂组处理前后患者血清SOD、GSH-Px及MDA水平无明显变化。褪
    不同糖耐量状态下血清抵抗素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质量浓度的变化
    赵晓娟,于学满
    2005, 25(6): 510-511. 
    摘要 ( )  
    目的 探讨不同糖耐量状态下血清抵抗素(resistin)与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质量浓度的变化。 方法 2004-04~09在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对52例2型糖尿病患者(DM组)、18例糖耐量异常(IGT)组及30例健康对照(NCT)组,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空腹血清resistin及sICAM-1质量浓度;同时检测空腹血糖、胰岛素及血脂水平;并以稳态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结果 IGT组resistin明显高于DM组及NCT组(P均<0.05);DM和IGT组sICAM-1均高于NCT组(P<0.01,P<0.05);DM组、IGT组HOMA-IR明显高于NCT组(P<0.01)。 结论 res
    反映胰岛素抵抗的最佳血脂指标探讨
    陆泽元,林怿昊,邵豪,施侣元,邹钢,赖丽萍,庄雄杰
    2005, 25(6): 512-513. 
    摘要 ( )  
    目的 探讨反映胰岛素抵抗(IR)的最佳血脂指标。 方法 引用福田人民医院2003-11体检中无糖尿病史且空腹血糖<5.6mmol/L的人群1002例参加本研究,根据甘油三酯(TG)按百分位数法将研究对象均等地分为3组,以稳态模式法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价IR。 结果 HOMA-IR随TG升高而增加,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以HOMA-IR为因变量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脂指标中仅TG进入回归方程;TG对IR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结论 TG是反映IR的最佳血脂指标。=http://cn.
    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活性标志物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廖秋林,陈铭声
    2005, 25(6): 514-515. 
    摘要 ( )  
    目的 探讨肿瘤活性标志物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对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 对广州军区总医院和西京医院2002~2003年72例肺癌患者、54例肺部良性疾病及32例健康人的血清TPS、CYFRA21-1和STNFR浓度用ELISA法进行检测。 结果 3种肿瘤标志物在肺癌组的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且均随临床Ⅰ、Ⅱ、Ⅲ、Ⅳ期依次升高。TPS和STNFR在肺癌患者中的总阳性率(分别为80.5%和81.9%)高于CYFRA21-1(65.3%)。对临床Ⅰ期病人,TPS和STNFR的阳性率(分别为57.1%和57.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唐小葵,罗永艾
    2005, 25(6): 516-517. 
    摘要 ( )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0-01~2003-06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肺科住院期间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COPD患者44例,并随机选择同期住院的无肺部真菌感染COPD患者44例作为对照,采用单因素(t检验,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 结果 对44例COPD患者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单因素分析发现,下列因素与COPD患者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有关: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低蛋白血症,机械通气,合并糖尿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但多因素
    特纳综合征30例核型及临床分析
    陈东晓,陈懿青,陈慎仁
    2005, 25(6): 518-519. 
    摘要 ( )  
    目的 分析30例特纳综合征(Turner综合征)的核型、临床表现及其关系。 方法 1991~2004年于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诊治30例Turner综合征患,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常规检查染色体,G显带、R显带技术分析核型。记录每例的核型及临床表现并进行分析。 结果 Turner综合征的核型可分为4类,即单一型、嵌合型、X染色体结构异常及含Y染色体核型;绝大多数为嵌合型。核型异常越明显,性发育不全等症状越典型。 结论 典型Turner综合征患者有身材矮小、闭经及性发育不全、特殊体型等表现,不同核型的临床表现取决于核型异常的程度及异常核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急性胰腺炎15例临床分析
    陈伟光,史群
    2005, 25(6): 520-521. 
    摘要 ( )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3-01~2003-03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治疗的SLE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15例。 结果 急性轻型胰腺炎12例,重型胰腺炎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中到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病情痊愈5例,好转5例,死亡5例。 结论 (1)急性胰腺炎是SLE病情活动的表现;(2)胰腺血管病变是导致胰腺炎的主要致病机制;(3)糖皮质激素可能不是导致胰腺炎的病因;(4)中到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  
    目的 探讨大肠癌血管新生、嵌合体血管(MV)与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方法 对1999~2002年北京朝阳医院消化科49例大肠癌患者的病变组织切片,用抗CD31单克隆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用抗CEA单克隆抗体标记结肠癌细胞。经免疫组织化学双标染色检测患者瘤组织“热点”区域的微血管密度(MVD)、MV,并分析其与Dukes临床各期的关系。 结果 在不同Dukes分期的大肠癌组织标本中,MVD计数分别为B期43.98±21.46,C期59.54±26.95,D期70.80±19.04,表明大肠癌组织MVD随疾病分期的升高而增加,D期明显高于B期(P<0.01)。MV在 B期占40.0%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张珊珊,王智峰,刘玉兰
    2005, 25(6): 525-527. 
    摘要 ( )  
    目的 探讨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不同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机制。 方法 选择1996~2004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反酸、胃灼热感等反流症状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57例,按照内镜下食管黏膜有无破损分为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组和反流性食管炎组,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反流症状、是否合并H.pylori(Hp)感染,以及食管动力测定和食管胃24h pH监测结果。 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烟酒嗜好等一般情况及合并Hp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组不典型反流症状(胸骨后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反流性食管炎组。两组患者都存在病理性酸反
    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同透析龄左心室功能改变情况分析
    戎殳,叶朝阳,牛晓萍,高文武,梅长林
    2005, 25(6): 528-530. 
    摘要 ( )  
    目的 分析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不同透析龄左心室功能及临床情况。 方法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2004-03~06将219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透析龄分为≤1年、~2年、~5年、~10年及>10年共5组,应用彩色超声测定左室形态及功能各项参数,测定透析前血压及各项实验室指标。 结果 随透析龄增加,糖尿病患者数逐渐减少,血压逐渐下降。~2年组心输出量(CO)最高,~5年、~10年及>10年组左室内径(LVEDd/s)、左室质量指数(LVMI)均显著高于≤1年组。随透析龄增加,左室肥厚(LVH)者逐渐减少;血红蛋白、血钙、血磷、钙磷乘积、血浆
    霉酚酸酯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6例疗效观察
    洪少杰,唐小玲
    2005, 25(6): 531-532. 
    摘要 ( )  
    目的 探讨霉酚酸酯(MMF)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 方法 选择2001-01~2004-01汕头市中心医院门诊及住院难治性ITP患者16例,使用MMF进行治疗。MMF剂量为每日1.0~1.5g,分早晚2次口服,疗程3个月,有效者原剂量继续服用3个月后逐渐减量维持。 结果 显效4例,良效7例,进步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68.75%。副反应主要为轻度消化道症状。 结论 MMF对难治性ITP有较好的疗效,副反应小,可作为难治性ITP治疗的有效 手段之一。=http://cn.daxia123.cn/c
    综述
    皮肌炎并发肺间质病变
    侯岩峰,张源潮
    2005, 25(6): 558-560. 
    摘要 ( )  
    单克隆抗体治疗难治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邢莉民,邵宗鸿
    2005, 25(6): 561-563. 
    摘要 ( )  
    专题连续讲座
    第6讲危重症和(或)ICU病人高血糖的诊断与处理
    李强
    2005, 25(6): 566-567. 
    摘要 ( )  
    诊断治疗标准评介
    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现代诊断和治疗
    李艳
    2005, 25(6): 568-571. 
    摘要 ( )  
    医师晋升考试辅导
    血液系统疾病部分试题与题解
    孟凡义
    2005, 25(6): 574-576.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