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牙周特色治疗保留更多天然牙专栏
    运用多样化的牙周特色治疗技术保留更多天然牙
    胡文杰
    2020, 13(9): 513-513. 
    摘要 ( )  
    运用牙周特色治疗改善重度牙周炎的临床效果(附1例6年诊治随访观察报告)
    张浩筠,王翠,胡文杰
    2020, 13(9): 514-522.  DOI: 10.19538/j.kq.2020.09.001
    摘要 ( )  
    牙周炎是最常见的失牙原因之一,不仅严重影响口腔健康,也是多种全身性疾病的风险因素。完善的牙周检查及系统的治疗计划是消除炎症、控制疾病进展、恢复口腔功能和美观的关键。如何尽最大可能保留存在牙周组织严重破坏的天然牙并维持其功能是口腔医生面临的挑战。文章展示了1例重度牙周炎病例的综合诊疗过程,通过完善的牙周基础治疗和恰当的手术治疗,控制了牙周炎症进展,并采用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缺失牙,恢复口腔功能,同时定期行牙周维护治疗,随访6年,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基于此病例,文章探讨了重度牙周炎患牙的治疗决策,重度牙周炎诊疗中基础治疗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菌斑控制对长期维护治疗效果的作用,总结了本病例临床处理中的不足,为重度牙周炎的治疗积累了经验。
    应用牙周特色治疗恢复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健康、功能和美观(附1例3年随访报告)
    刘倩1,2,冯向辉1,于晓潜1,胡文杰1
    2020, 13(9): 523-528.  DOI: 10.19538/j.kq.2020.09.002
    摘要 ( )  
    侵袭性牙周炎由于发病年龄早、进展速度快,经常在早期就出现牙齿松动、移位甚至脱落。早诊断、早治疗对于侵袭性牙周炎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很多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在一些牙位会形成骨下缺损,引导性组织再生术联合植骨术是治疗骨下缺损最常用的方法。因重度牙周炎而缺失的患牙在种植治疗设计时有其特殊的考量。文章展示了1例年轻侵袭性牙周炎病例,经过规范的牙周基础治疗控制炎症,通过引导性组织再生术联合植骨术获得骨充填,因重度牙周炎缺失的下颌中切牙通过种植修复重建了功能和美观。
    OI:10.19538/j.kq.2020.09.003 牙周-正畸-种植修复多学科综合治疗重度牙周炎的临床效果观察(附1例5年随访报告)
    王翠a,张浩筠a,胡文杰a,施捷b
    2020, 13(9): 529-538.  DOI: 10.19538/j.kq.2020.09.003
    摘要 ( )  
    牙周炎作为一种发生于牙周支持组织的炎症性破坏性疾病,发展到晚期可引起牙齿松动、移位甚或脱落,对患者口腔功能和美观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影响患者的全身健康及口腔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针对合并错畸形、牙列缺损的重度牙周炎病例,需要在全面完善的口腔检查基础之上制定周密完善的系统治疗计划,积极实施包括牙周、正畸、修复等在内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从而达到控制炎症、恢复健康、重建功能和改善美观的治疗目标。文章展示了1例牙周炎Ⅳ期C级病例的多学科综合诊治过程,通过对患者实施规范有序的牙周系统治疗,包括完善的牙周基础治疗和恰当的牙周手术治疗,控制牙周炎症、保留预后较差患牙,获得了健康稳定的牙周状况。在此前提下,通过正畸治疗,纠正不良咬合关系及因牙周炎导致的牙齿移位,消除咬合创伤,建立有利于牙周健康稳定的咬合关系,同时结合种植修复治疗重建完整牙列,最终达到了恢复健康、重建功能及改善美观的治疗目标。基于该病例,文章重点探讨了重度牙周炎的多学科诊疗策略,从一定程度上总结本病例在临床处理中的关键点,以期为重度牙周炎的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经验。
    多学科联合治疗重度牙周炎导致的前牙连续缺失(附1例4年随访报告)
    张波a,甄敏a,杨刚a,胡文杰a,刘云松b,寻春雷c
    2020, 13(9): 539-545.  DOI: 10.19538/j.kq.2020.09.004
    摘要 ( )  
    随着生活水平及口腔治疗技术的提高,上前牙美学区种植修复成为越来越多患者的选择。因重度牙周炎伴有错牙合畸形进而导致前牙美学区连续失牙是临床上十分棘手的难题,若同时存在缺牙区软硬组织缺损,采用种植修复将面临巨大挑战,要解决此类问题往往需要多学科联合治疗。文章展示了1例重度牙周炎病例的诊疗全过程,包括病情分析、多学科参与治疗设计、具体实施步骤和修复后效果等,为临床解决因重度牙周炎导致上前牙美学区连续失牙的种植修复问题提供了经验。
    论著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青少年下颌磨牙后区生长潜力预测方法研究
    闫婧,赵雪娇,于淼,王立摇,李真真,徐依山,杨陆一
    2020, 13(9): 546-550.  DOI: 10.19538/j.kq.2020.09.005
    摘要 ( )  
    目的 探讨影响青少年下颌磨牙后区生长潜力的因素,并分析基于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s,GAS)优化青少年下颌磨牙后区生长潜力非线性预测方程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2017—2019年于吉林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初诊患者306例。通过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下颌磨牙后间隙及颈椎测量指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下颌磨牙后间隙与年龄、下颌第三磨牙牙龄、颈椎骨龄等的相关性,选取最强相关因子构建线性回归方程和基于GAS优化的非线性方程,并比较两个预测方程的准确性。结果 (1)不同矢状骨面型患者下颌磨牙后间隙不同,骨性Ⅰ类错牙合畸形组[(9.99 ± 2.53)mm ]与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组[(10.53 ± 3.53)mm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组患者下颌磨牙后间隙[(8.98 ± 2.71)mm]小于骨性Ⅰ类和Ⅲ类错牙合畸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故将所有患者分为骨性Ⅰ+Ⅲ类错牙合畸形组和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组。(2)下颌磨牙后间隙(RMS)与下颌第三磨牙牙龄(YL)呈正相关关系,两组分别构建线性回归方程和基于GAS优化的非线性方程如下。骨性Ⅰ+Ⅲ类错牙合畸形组:RMS = 1.489YL + 3.891;RMS = 2.36YL0.81 + 2.686。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组:RMS = 1.464YL + 1.961;RMS = 2.36YL0.81 + 0.723。基于GAS优化的非线性方程误差值低于线性回归方程,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临床正畸医生进行青少年患者正畸方案设计时,应着重结合患者第三磨牙牙龄及矢状骨面型。应用基于GAS优化的非线性方程预测下颌磨牙后区生长潜力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准确性。
    超声洁治时口腔诊室空气中细菌菌落数的检测分析
    徐雄均,陈晓川,陈琼玉,袁佳
    2020, 13(9): 551-554.  DOI: 10.19538/j.kq.2020.09.006
    摘要 ( )  
    目的 探讨超声洁治前患者含漱漱口液和超声洁治时强负压吸唾的干预措施对口腔诊室空气中细菌菌落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1—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口腔科行超声洁治的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在牙周治疗诊室一和诊室二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超声洁治前含漱0.12%氯己定漱口液,并在超声洁治时强负压吸唾;对照组患者未使用干预措施,其他步骤同研究组。采用空气自然沉降法于9:00、10:00、11:00、12:00四个时间点在诊室中进行细菌采样。在口腔综合治疗台左右两侧50、100、150 cm处设置细菌采样点,每个时间点采样5 min,培养并计算不同时间点口腔诊室空气中细菌菌落数。结果 在距口腔综合治疗台50、100、150 cm处,两组细菌菌落数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F值分别为6.81、6.41、7.25,均P < 0.05),其中研究组的细菌菌落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62、6.93、8.05,均P < 0.05),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其差异越明显(F值分别为6.38、6.63、7.19,均P < 0.05)。结论 口腔诊室空气中细菌菌落数会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超声洁治前患者含漱漱口液和超声洁治时强负压吸唾,能有效地减少诊室空气中细菌菌落数,可降低医护人员及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
    基于锥形束CT的多生牙新分类方法临床意义研究
    苏莎,战丽平,贺彩,高润涛
    2020, 13(9): 555-558.  DOI: 10.19538/j.kq.2020.09.007
    摘要 ( )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对多生牙进行新的临床分类,并分析新分类方法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6—2019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口腔科的CBCT影像资料5100例,其中多生牙患者209例,共计多生牙278颗。应用CBCT对多生牙进行新的临床分类,包括萌出型、骨埋伏高位型、骨埋伏低位型、骨埋伏复杂型和牙弓外型,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1)临床资料分析:多生牙发生率为4.1%,其中有1颗多生牙的患者占76.6%,有2颗多生牙的患者占19.1%,有3颗及以上多生牙的患者占4.3%。多生牙好发部位依次为:上颌切牙区、上颌磨牙区、下颌尖牙及前磨牙区、上颌尖牙及前磨牙区、下颌磨牙区。34.9%的多生牙对邻近恒牙产生了继发影响,以萌出错位及阻生为主,主要发生在上颌切牙区。(2)新分类方法的临床意义分析:上颌切牙区多生牙以骨埋伏低位型及萌出型为主,尖牙、前磨牙及磨牙区多生牙以萌出型为主。不同类型多生牙对邻近恒牙产生继发影响的发生率不同或不全相同(χ2 = 26.057,P < 0.001),提示对邻近恒牙易产生继发影响的多生牙类型依次为:萌出型、骨埋伏复杂型、骨埋伏高位型、牙弓外型、骨埋伏低位型。结论 基于CBCT的多生牙新分类方法简单实用,其中萌出型、骨埋伏复杂型及骨埋伏高位型多生牙更易产生错牙合畸形,建议尽早拔除多生牙、定期随访,必要时正畸治疗。
    综述
    年轻恒牙外伤性牙齿固连研究进展
    吕丽华,苏吉梅
    2020, 13(9): 559-563.  DOI: 10.19538/j.kq.2020.09.008
    摘要 ( )  
    牙齿固连(tooth ankylosis)或替代性吸收(replacement resorption)是继发于严重牙外伤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对于年轻恒牙,外伤性牙齿固连使患牙低于邻牙正常牙合平面、局部牙槽骨发育停止、邻牙倾斜、牙弓不规则、牙弓长度丧失等,这些严重影响了患儿的美观,不利于后期永久修复的实施。目前尚无理想的办法阻止其发生及进展,截冠术被认为是治疗年轻恒牙外伤性牙齿固连的最佳方法。文章就年轻恒牙外伤性牙齿固连的临床表现、发生机制、进展的相关因素、治疗方法几个方面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3D打印技术在口腔材料领域的研究进展
    任子龙1,周晨2,王忠山3
    2020, 13(9): 564-569.  DOI: 10.19538/j.kq.2020.09.009
    摘要 ( )  
    3D打印技术具有精确、快速、易于成型的特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为口腔材料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主要就3D打印技术在口腔材料领域的应用现状做一综述,包括常用的方法、基本步骤、可打印材料以及当下面临的问题等4个方面。
    全民健康助力全面小康专栏
    儿童龋病管理
    刘凌,马元,王安琦,雷双,陈旭
    2020, 13(9): 570-573.  DOI: 10.19538/j.kq.2020.09.010
    摘要 ( )  
    龋病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儿童口腔疾病,儿童龋病在我国具有患病率高、治疗率低的特点。近年来,随着对龋病认识的日趋深化以及材料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儿童口腔医学不仅仅关注儿童龋病的治疗,开始更多地强调对其进行早期预防、诊断和干预,微创理念亦贯穿儿童龋病预防和诊疗的全过程。文章从对龋病发生发展的再认识出发,就儿童龋病风险评估和管理以及如何治疗儿童龋损做一介绍。
    病例报告
    外科-正畸联合治疗埋伏牙伴大型含牙囊肿1例报告
    刘婷a,张培b,张荣和a
    2020, 13(9): 574-576.  DOI: 10.19538/j.kq.2020.09.011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