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20年, 第13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0-01-15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笔谈
    论著
    临床指南
    论著
    综述
    讲座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笔谈
    激光在种植体周围炎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赵文爽,张思佳,宋应亮
    2020, 13(1): 1-4.  DOI: 10.19538/j.kq.2020.01.001
    摘要 ( )  
    种植体周围炎是导致种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现有的治疗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导致针对这一疾病尚缺乏明确的、标准化的治疗方案。激光因具有许多传统清洁方法所不具备的优势而逐渐成为种植体周围炎的重要辅助治疗方法之一,并受到广大口腔医生的重视。文章对激光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医生采用激光治疗种植体周围炎提供参考。
    激光在牙周微创治疗中的应用
    杨如倩,丁一
    2020, 13(1): 5-9.  DOI: 10.19538/j.kq.2020.01.002
    摘要 ( )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医学多元化、技术精准化的需求日渐突出,“微创治疗”的理念应运而生。在实现相同治疗目标的前提下,牙周微创治疗是指采用替代性或辅助性器械设备或技术控制牙周感染,同时减少对周围健康组织的损伤,减轻创伤疼痛,促进组织愈合——从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与患者接受度的方法。近年来,口腔激光治疗因具有安全、精准、多潜能效应、舒适度高等特点在辅助龈下刮治与根面平整、牙周软组织手术、闭合瓣冠延长术等牙周微创治疗中凸显优势。文章将结合常见口腔激光种类及特点介绍激光在牙周微创治疗中的原理,并通过与传统治疗方式比较,对其在常见牙周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行阐述。
    低能量激光治疗在牙周组织愈合中的作用
    冯洁,刘怡
    2020, 13(1): 10-13.  DOI: 10.19538/j.kq.2020.01.003
    摘要 ( )  
    近年来激光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在牙周治疗中,激光可用来进行牙结石去除、根面处理、软组织及骨修整等,参与到牙周治疗的各个环节,起到很好的辅助牙周治疗作用。低能量激光是指能量较温和、治疗时不产生热量的一类激光。在牙周治疗时可利用其生物刺激功能起到抑制牙周炎症、促进创口愈合及牙周组织再生等方面的作用。文章主要介绍低能量激光的特点、作用机制及临床使用方法,为低能量激光治疗在临床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思路。
    论著
    冷常压等离子体对牙龈卟啉单胞菌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顾舒扬1,李邵杰2,谢艳婷1,葛鑫1,田思睿1,赵宁宁1,王丹宁1,蔺增2,赵宝红1
    2020, 13(1): 14-19.  DOI: 10.19538/j.kq.2020.01.004
    摘要 ( )  
    目的 评价冷常压等离子体(cold atmospheric plasma,CAP)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的抗菌作用并观察其对P.g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用CAP对接种在钛片表面的P.g进行处理,依据处理距离和处理时间将实验组分为5 mm 30 s组、5 mm 60 s组、9 mm 30 s组和9 mm 60 s组,对照组不进行CAP处理。通过平板菌落计数法观察各组P.g数量的变化,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各组钛片表面P.g的形态和分布,并通过透射电镜(TEM)观察处理前后P.g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CAP处理时间和处理距离对各组菌落数均有显著影响,且各实验组菌落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SEM观察可见,随着CAP处理时间和距离的变化,菌体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5 mm 60 s组和9 mm 60 s组细菌溶解、破碎,几乎观察不到完整的细菌形态;对照组仍为完整的短杆状菌体结构。TEM观察可见,通过CAP处理,P.g细胞膜断裂、模糊不清,细胞质外溢,可观察到扭曲和完全分离的膜结构;对照组P.g菌体超微结构未发生明显改变,细胞壁、细胞膜及细胞质结构清晰。结论 CAP对P.g有较好的杀灭作用,并可引起P.g超微结构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处理时间、缩减处理距离有助于增强抗菌效果。
    临床指南
    根尖牙乳头干细胞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生成的研究
    庄雪莹,马铭辰,余思,刘双伟,刘雪梅,刘尧
    2020, 13(1): 20-24.  DOI: 10.19538/j.kq.2020.01.005
    摘要 ( )  
    目的    血管早期生成是组织修复与再生的关键。本研究探究根尖牙乳头干细胞(stem cells from apical papilla,SCAP)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cal cells,HUVECs)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为促进组织再生提供新的策略。方法 SCAP原代提取,流式细胞术鉴定干细胞表面标记物,茜素红S和油红O染色,鉴定SCAP的多向分化潜能。应用Transwell培养体系,将SCAP和HUVECs共培养,Western blot和管腔形成实验检测HUVECs血管生成相关蛋白表达和成管能力。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CAP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29、CD44、CD105、CD146,不表达造血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34、CD45,体外诱导培养后可见大量矿化结节和脂滴形成。SCAP和HUVECs共培养后,HUVECs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 < 0.001),同时HUVECs的管腔形成能力明显增强(P < 0.01)。结论    SCAP能够促进HUVECs血管生成,且与其旁分泌作用相关。
    论著
    激光选区熔化技术制作纯钛可摘义齿支架的可行性研究
    黄罡1a,骆小平1b,庞恩林2,孟翔峰1b,顾慧1b,卫元鑫1b
    2020, 13(1): 25-29.  DOI: 10.19538/j.kq.2020.01.006
    摘要 ( )  
    目的    探讨激光选区熔化技术制作牙科纯钛义齿支架的可行性,并评价不同打印支撑方向对纯钛支架适合性、力学性能和显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采用激光三维金属打印机按照垂直支撑和横向支撑方向各打印制作15个哑铃状拉伸试件,经真空热处理后,测试其力学性能,并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拉伸试件的内部组织结构。用3shape D2000扫描仪对一个上颌无牙颌和一个下颌牙列缺损标准模型进行扫描,建立通用的模型设计文件。采用3shape相应的可摘义齿设计软件包设计义齿支架的数字化模型,按照拉伸试件相同条件,各打印6个纯钛义齿支架,经热处理后在标准模型上检查支架的就位情况,用X线检测纯钛支架内部的气孔。结果   打印支撑方向对拉伸试件的力学性能有显著影响,横向支撑打印试件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极限拉伸强度高于垂直支撑打印试件,但试件的延伸率结果则相反,且各个机械性能数值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纯钛义齿支架在上下颌标准模型上的适合性良好,常规X线检测未发现钛试件内有气孔存在,但2种支撑方向打印的纯钛试件组织致密性都欠佳,内部存在散在气孔。结论   激光选区熔化技术制作的纯钛可摘义齿支架适合性良好,机械性能够满足临床要求,但打印支撑设计显著影响试件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结构。
    不同牙龈厚度对平台转移种植体周围骨改建的影响研究
    封伟1,孙园园1,王树峰2
    2020, 13(1): 30-33.  DOI: 10.19538/j.kq.2020.01.007
    摘要 ( )  
    目的    探讨不同牙龈厚度对平台转移种植体周围骨改建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行下颌磨牙区单颗牙种植患者60例,共植入60颗种植体,根据植入位点牙龈厚度分为薄龈组与厚龈组,收集种植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永久冠修复后及术后12个月影像学检查资料,测量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情况,应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薄龈组与厚龈组在各测量时间点的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术后12个月,薄龈组70%种植体骨吸收量大于1 mm,厚龈组只有13.3%种植体骨吸收量大于1 mm。结论    对于平台转移设计的种植体,厚龈生物型有利于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保存,薄龈生物型不能阻止种植体周围骨吸收。
    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16例临床分析
    李美露,薛雷,孙宁宁,乔祺惠,周青
    2020, 13(1): 34-38.  DOI: 10.19538/j.kq.2020.01.008
    摘要 ( )  
    目的 探讨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患者16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早期仅表现为牙龈不适,后期表现为颌骨疼痛、牙龈组织肿胀溢脓,其中有6例患者颊部肿胀并有瘘管形成,10例患者死骨裸露,4例患者张口受限,3例患者下唇麻木,1例患者发生颌面部多间隙蜂窝织炎。CT显示11例患者发生溶骨性骨质破坏,5例患者出现骨小梁增粗、结构紊乱,5例患者有死骨形成并与周围骨组织分离。患者进行手术综合治疗6例,保守治疗10例。治疗3个月后,手术综合治疗患者疗效评分明显高于保守治疗患者。结论 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主要临床特点为颌骨疼痛,多数病例可见死骨裸露,CT显示很可能发生溶骨性骨质破坏,手术综合治疗能够取得良好效果。
    根管超声荡洗对成人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效果影响研究
    郭清泉a,代晓英b,陆慧芳a,杨庆a,李朝晖a
    2020, 13(1): 39-42.  DOI: 10.19538/j.kq.2020.01.009
    摘要 ( )  
    目的    探究根管超声荡洗对成人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8月在德阳市口腔医院口腔内科接受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的成人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在根管预备消毒后以Metapex糊剂为诱导材料行根尖诱导成形术,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注射器冲洗,观察组采用超声荡洗。术后3 d内观察患者的疼痛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3 d内对照组患者的疼痛发生率为36.67%,高于观察组的1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4.356,P = 0.037)。治疗后随访2年,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4.32,P = 0.038)。结论    根管超声荡洗用于成人根尖诱导成形术中能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感,提升治疗效果,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三种机用镍钛锉预备弯曲根管的中心定位能力比较研究
    陈幸哲,顾敏
    2020, 13(1): 43-46.  DOI: 10.19538/j.kq.2020.01.010
    摘要 ( )  
    目的 评价M3-Pro 2018、M3-L铂金版及ProTaper universal三种机用镍钛锉预备弯曲根管的中心定位能力。方法 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拔除的上颌第一磨牙,筛选出30个近中颊根管弯曲度为20 ~ 40°的近中颊根,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M3-Pro组、M3-L组和ProTaper组,每组10个样本,分别使用M3-Pro 2018机用镍钛锉、M3-L铂金版单支锉系统及ProTaper universal机用镍钛锉预备根管。各样本在处理前后均使用CBCT扫描并利用软件mimics17.0测算距根尖5 mm范围内每毫米处的根管偏移量及轴中心率。结果 距根尖1 mm区域,M3-Pro组、M3-L组和ProTaper组的根管偏移量均值分别为0.06、0.16和0.22 mm,轴中心率均值分别为0.86、0.71和0.49,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404和3.499,均P < 0.05)。距根尖3 mm区域,M3-Pro组、M3-L组和ProTaper组的根管偏移量均值分别为0.13、0.19和0.26 mm,轴中心率均值分别为0.63、0.51和0.32,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567和3.996,均P < 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距根尖1 mm和3 mm处M3-Pro组与ProTaper组的根管偏移量及轴中心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距根尖3 mm处M3-L组与ProTaper组的根管偏移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两组的轴中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余观测面上的根管偏移量和轴中心率在3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M3-Pro 2018机用镍钛锉在弯曲根管的根尖区预备中能更好地顺应根管形状,减小根管偏移量,中心定位能力优于其他两种镍钛锉。
    综述
    应用浓缩生长因子促进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研究进展
    王瑾,张月,刘克达,王蔚
    2020, 13(1): 47-50.  DOI: 10.19538/j.kq.2020.01.011
    摘要 ( )  
    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CGF)作为最新一代血小板浓缩物,制备方法简单,来源广泛,安全性能高,含有高浓度生长因子,具有柔软纤薄的纤维蛋白网络结构,能够加速组织再生,被广泛应用于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缺损,并逐渐成为再生医学及组织工程的研究热点。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经诱导后可转化为成骨细胞,进而促进骨组织再生。研究证实,CGF可显著促进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因此,文章就CGF的发展历史、主要成分及作用、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领域CGF对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作用和总结展望四个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修复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破骨细胞及其活性因子在口腔骨破坏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徐佳莹,李炜琦,林莉
    2020, 13(1): 51-54.  DOI: 10.19538/j.kq.2020.01.012
    摘要 ( )  
    人体内的骨稳态主要由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来维持。一旦骨稳态失衡,破骨细胞的骨吸收超过成骨细胞的骨生成就会导致骨破坏疾病的发生。牙源性角化囊肿、种植体周围炎及牙周炎是常见的口腔骨破坏疾病,破骨细胞与之关系非常密切。文章就破骨细胞及其活性因子在牙源性角化囊肿、种植体周围炎以及牙周炎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牙周炎患牙拔除后行位点保存研究进展
    张荷馨1,李新月2
    2020, 13(1): 55-59.  DOI: 10.19538/j.kq.2020.01.013
    摘要 ( )  
    重度牙周炎造成牙周软硬组织的严重破坏,患牙拔除后会进一步导致牙槽骨不可逆吸收和软组织塌陷缺如,若拔牙同期行位点保存术可减少牙周炎患牙剩余牙槽骨的过度吸收,有效保存牙龈组织,为后期种植修复创造良好的牙周基础条件,从而获得令人满意的种植修复的功能和美学效果。文章就牙周炎患牙拔除后位点保存的意义,牙周炎对位点保存的影响,牙周炎患牙拔除后位点保存技术操作要点、种植时机及效果评价等做一综述。
    讲座
    自体牙移植的优缺点及其与口腔多学科的关系及应用
    惠小勇1,2,许广杰3,杨霞1,陈媛丽1,侯锐1,周宏志1
    2020, 13(1): 60-64.  DOI: 10.19538/j.kq.2020.01.014
    摘要 ( )  
    自体牙移植是将牙齿从同一个体内的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过程。该方法具有以下优点:使用天然牙功能性修复缺失牙,早期快速恢复牙列完整,维持良好的牙及牙槽美学和生理学效果,以及后期可接受正畸矫治移动等。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自体牙移植在牙周病学、牙体牙髓病学、儿童口腔医学、口腔正畸学、口腔种植学等学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独特的优势,得到了医患双方的认可。文章就自体牙移植的优缺点及其在口腔多学科中的应用做一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