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8年, 第11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8-11-15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笔谈
    论著
    综述
    病例报告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笔谈
    激光在牙体硬组织预备中的应用
    赵继志,何新宇
    2018, 11(11): 641-644.  DOI: 10.19538/j.kq.2018.11.001
    摘要 ( 93 )  

    随着科技的发展,激光在口腔医学领域作为一种辅助工具正逐渐受到重视、推广和发展。与传统涡轮机预备牙体硬组织相比,激光预备具有微创、无痛等优势,并且患者更容易接受。文章对近年来激光应用于牙体硬组织预备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做一介绍。

    激光在直接盖髓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张英,崔丹
    2018, 11(11): 645-649.  DOI: 10.19538/j.kq.2018.11.002
    摘要 ( 72 )  

    龋病和牙外伤急症导致的牙髓暴露很常见,临床治疗主要有直接盖髓术、活髓切断术和根管治疗术。其中,直接盖髓术无论对乳牙还是恒牙(特别是年轻恒牙)都是临床治疗中最佳的选择。在严格控制适应证的前提下,传统的直接盖髓术治疗成功率为60%左右;将激光应用于直接盖髓术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可明显提升治疗的成功率。文章就激光应用于直接盖髓术的理论基础、优势、临床治疗程序以及应用前景做一概述,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系统化的指导。

    激光活化荡洗在根管治疗中的作用
    关卿,王晓丽,何文喜
    2018, 11(11): 650-654.  DOI: 10.19538/j.kq.2018.11.003
    摘要 ( 126 )  

    根管清理和感染控制是根管治疗的两个重要步骤。在根管内细菌以生物膜的形式存在,其可隐藏在根管峡部、根尖分歧、根尖分叉、侧枝根管等复杂的解剖结构中;同时,在根管预备过程中可产生玷污层,玷污层能为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基质,其也可附着于上述复杂的解剖结构中。由于根管系统的复杂性,难以通过常规的冲洗消毒方法彻底清除菌斑生物膜,近年来激光作为一种新型的辅助冲洗消毒的工具逐渐应用于临床,最为常用的是铒激光(Er∶YAG和Er,Cr∶YSGG激光),研究报道激光辅助根管荡洗可有效去除玷污层并清除根管内的感染,从而获得更好的消毒效果。文章就激光活化荡洗在根管治疗中的作用做一概述。

    激光治疗牙本质敏感症的研究进展
    陈新梅,丁一
    2018, 11(11): 655-658.  DOI: 10.19538/j.kq.2018.11.004
    摘要 ( 84 )  

    牙本质敏感症作为一种口腔临床的常见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较公认的是流体动力学说。脱敏治疗方法以封闭牙本质小管和降低牙髓神经敏感性为主,现阶段临床上仍无十分理想的脱敏手段。研究表明,激光治疗能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提高脱敏效果,特别是激光联合药物脱敏已成为近年牙本质敏感症治疗研究的焦点。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各种激光治疗牙本质敏感症的研究进展做一概述。

    激光在牙齿漂白中的应用现状
    邹朝晖,毛巧美,邹政,梁潇月,闫国晖
    2018, 11(11): 659-663.  DOI: 10.19538/j.kq.2018.11.005
    摘要 ( 91 )  

    激光牙齿漂白作为一种新型的牙齿漂白方法,具有快速、安全、有效等优点,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文章就应用于牙齿漂白的激光种类及激光牙齿漂白的原理、适应证、与其他光源漂白的区别、对牙齿表面结构的影响、效果、安全性、过程中光敏剂的应用等做一介绍。

    论著
    基于锥形束CT分析罹患重度牙周炎磨牙对应上颌窦黏膜厚度特点的初步研究
    张波a,曹洁a,胡文杰a,甄敏a,杨刚a,徐涛a,b
    2018, 11(11): 664-668.  DOI: 10.19538/j.kq.2018.11.006
    摘要 ( 84 )  

    目的 运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析罹患重度牙周炎磨牙对应上颌窦黏膜厚度特点及患牙拔除同期行位点保存术后6个月黏膜厚度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1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的因罹患重度牙周炎而需拔除上颌磨牙患者8例,设其为试验组;选取同期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的上颌磨牙牙槽骨轻度吸收患者8例,设其为对照组。应用CBCT测量两组磨牙对应上颌窦黏膜最大厚度(maximum membrane thickness,maxMT)及磨牙最小剩余牙槽骨高度(minimum residual ridge height,minRRH)。试验组患牙拔除同期行位点保存术后6个月,测量拔除患牙对应的上颌窦黏膜maxMT。结果 试验组上颌窦黏膜maxMT为(4.06 ± 1.80)mm,黏膜增厚的上颌窦比例为87.5%,磨牙minRRH为(1.09 ± 0.68)mm;对照组上颌窦黏膜maxMT为(1.42 ± 0.38)mm,无上颌窦黏膜增厚,磨牙minRRH为(8.50 ± 1.72)mm,两组间测量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试验组患牙拔除清创同期行位点保存术后6个月上颌窦黏膜maxMT为(1.55 ± 0.63)mm,黏膜增厚的上颌窦比例降到12.5%,拔牙前后测量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上颌磨牙区重度牙周炎患牙对应上颌窦黏膜易发生黏膜增厚,患牙拔除同期行位点保存术后6个月上颌窦增厚的黏膜大多恢复至正常。

    宿主T淋巴细胞对以脱落乳牙干细胞为基础的骨组织再生能力影响研究
    刘雪梅,杨宁,陈旭,刘尧
    2018, 11(11): 669-673.  DOI: 10.19538/j.kq.2018.11.007
    摘要 ( 64 )  

    目的 研究宿主T淋巴细胞对以脱落乳牙干细胞(stem cells from exfoliated deciduous teeth,SHED)为基础的骨组织再生能力的影响以及可能的机制,为揭示宿主免疫微环境在组织再生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原代分离培养人SHED和小鼠脾脏来源CD4+ T淋巴细胞。将SHED与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HA/TCP)复合后种植于裸鼠背部皮下。实验组术前2 d,经尾静脉系统性回输小鼠CD4+ T细胞,以回输PBS的裸鼠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2、5、14 d收取标本,对SHED细胞种植复合物中促炎症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检测;术后8周收取标本,制备组织学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采用 SPSS20.0 软件对两组的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原代SHED细胞形态呈梭形,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73、CD90、CD105、CD146,体外诱导培养具有成骨、成脂向分化潜能。免疫磁珠分选CD4+ T淋巴细胞纯度达95.7%。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种植复合物中促炎症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 < 0.05),其中IFN-γ变化较为明显,在术后5 d表达水平达峰值。细胞种植复合物种植术后8周,实验组SHED种植复合物新生骨组织面积显著降低(P < 0.05)。结论 宿主T淋巴细胞明显抑制以SHED为基础的骨组织再生,且与促炎症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有关,其中IFN-γ可能在宿主T淋巴细胞抑制骨组织再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冷常压等离子体处理对纯钛表面性能和成骨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研究
    谢艳婷1,李绍杰2,顾舒扬1,葛鑫1,田思睿1,赵宁宁1,江鹭鹭1,蔺增2,赵宝红1
    2018, 11(11): 674-678.  DOI: 10.19538/j.kq.2018.11.008
    摘要 ( 86 )  

    目的 研究冷常压等离子体处理后纯钛表面性能变化及对成骨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于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以冷常压等离子体处理后的纯钛片为实验组,未处理的纯钛片作为对照组。(1)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两组钛片表面的化学元素和价键状态,并应用静态接触角测量仪测量两组钛片表面的接触角。(2)通过MTT细胞增殖检测和划痕实验比较两组钛片表面接种的MC3T3-E1成骨细胞增殖和迁移速度。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实验组钛片表面TiO2和Ti-OH的相对含量百分比较对照组增加;实验组钛片表面的接触角为10.55° ± 0.94°,对照组钛片表面的接触角为46.68° ± 2.7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且实验组钛片表面的接触角随着在空气中放置时间的延长而迅速增大,2 h后趋于稳定。(2)实验组钛片表面的MC3T3-E1成骨细胞增殖和迁移速度均明显较对照组快(P < 0.05)。结论 冷常压等离子体处理纯钛片表面后能增加其表面的亲水性,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可加快种植体植入后与骨组织的整合并促进骨组织的再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冷常压等离子体处理后的纯钛片表面亲水性会在空气中迅速降低,因此须将处理后的种植体立即植入种植窝洞中。

    稳定型咬合板配合咬合重建治疗咀嚼肌疼痛疗效评价
    白露a,马红梅b,吴琳a
    2018, 11(11): 679-683.  DOI: 10.19538/j.kq.2018.11.009
    摘要 ( 88 )  

    目的 评价稳定型咬合板配合咬合重建治疗咀嚼肌疼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综合科及修复一科行稳定型咬合板及咬合重建序列治疗的咀嚼肌疼痛患者20例。分析治疗前(T0期)、佩戴咬合板3个月后(T1期)、咬合重建完成即刻(T2期)及咬合重建完成3个月后(T3期)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肌电图及Fricti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的变化。结果 T1、T2、T3期患者VAS评分、下颌姿势位时颞肌咬肌的肌电活性、颞肌咬肌不对称指数及Fricti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均较T0期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最大紧咬牙时颞肌咬肌的肌电活性较T0期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T1、T2、T3期患者之间的VAS评分、颞肌咬肌的肌电活性、颞肌咬肌不对称指数及Fricti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稳定型咬合板可有效治疗咀嚼肌疼痛,咬合重建序列治疗能很好维持其疗效。

    不同部位植入种植钉远中移动上颌牙列的临床效果研究
    姜洪涛,刘琳
    2018, 11(11): 684-689.  DOI: 10.19538/j.kq.2018.11.010
    摘要 ( 61 )  

    目的 对比不同部位植入种植钉远中移动上颌牙列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有效应用种植钉远中移动骨性Ⅱ类错牙合的上颌牙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的骨性Ⅱ类错牙合成年女性患者24例。年龄21 ~ 26岁,平均(23.8 ± 1.2)岁。按种植钉的植入部位平均分为3组:A组,将种植钉植入上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牙根之间;B组,将种植钉植入颧牙槽嵴区;C组,将种植钉植入第二磨牙颊侧骨皮质区。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和种植钉施力4个月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观察各组上颌牙列远中移动的临床效果和特征。结果 各组患者种植钉施力4个月后较治疗前,上颌磨牙远中移动明显(均P < 0.05)。其中A组患者上颌第一磨牙远中倾斜最为明显,上颌第一磨牙远中倾斜角度(MTD)为2.28° ± 0.14°;B组患者上颌切牙及上颌磨牙明显压低,上颌中切牙切缘到X轴的距离(U1-X)减小(1.0 ± 0.9)mm,上颌第一磨牙牙冠近中面最突点到X轴的距离(U6-X)减小(1.4 ± 0.7)mm;C组患者上颌牙列远中移动最为明显,上颌中切牙切缘到Y轴的距离(U1-Y)减小(2.0 ± 0.8)mm;上颌第一磨牙牙冠近中面最突点到Y轴的距离(U6′-Y)减小(2.6 ± 1.2)mm;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不同部位植入种植钉均可远中移动上颌牙列,在上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牙根之间植入种植钉时,上颌第一磨牙产生明显远中倾斜移动;在颧牙槽嵴区植入种植钉时,对上颌切牙及磨牙产生压低作用;在上颌第二磨牙颊侧骨皮质区植入种植钉时,远移上颌牙列的效率最高。

    综述
    成釉细胞瘤相关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闫惠淳1,王通宇1,刘洁2,钟鸣3
    2018, 11(11): 690-694.  DOI: 10.19538/j.kq.2018.11.011
    摘要 ( 78 )  

    成釉细胞瘤是位于颌骨内较常见的牙源性上皮性肿瘤,主要临床表现为无痛、进行性、膨大性地生长,并伴有局部侵袭性。目前,其最主要的治疗方式是外科手术,但患者术后复发率高,需经过多次手术治疗,这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面部畸形和心理障碍。近年来研究表明,多个信号通路中的调控因子、靶基因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都参与了成釉细胞瘤细胞增殖与凋亡等重要病理过程,为其非手术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文章对成釉细胞瘤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铒∶钇铝石榴石激光照射后牙本质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杜晴,张笋
    2018, 11(11): 695-698.  DOI: 10.19538/j.kq.2018.11.012
    摘要 ( 69 )  

    目前,铒∶钇铝石榴石(erbium∶yttrium-aluminum-garnet,Er∶YAG)激光可用于临床治疗牙体硬组织疾病,包括防龋、去腐备洞、根管预备及消毒、根尖手术等。体外实验已证实,Er∶YAG激光可促进牙本质形貌及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成分改变。为进一步研究Er∶YAG激光在口腔科的适用性,一些学者利用现代生物材料分析方法对Er∶YAG激光照射前后牙本质进行分析,从牙本质的形貌、结构及成分变化,探讨Er∶YAG激光照射对牙本质的作用。文章对既往研究中涉及的研究方法及结果做一阐述,以期为后续研究设计及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病例报告
    重度牙周炎基础治疗后失访5年再治疗1例报告
    武运,侯敬雅,刘艳青,李容,唐晓琳,张冬梅
    2018, 11(11): 699-704.  DOI: 10.19538/j.kq.2018.11.013
    摘要 ( 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