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8年, 第11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8-05-15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笔谈
    论著
    综述
    经验交流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笔谈
    儿童早期矫治与咬合管理
    文博,郭维华
    2018, 11(5): 257-265.  DOI: 10.19538/j.kq.2018.05.001
    摘要 ( )  

    儿童生长发育期的咬合管理是儿童口腔健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口腔临床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咬合管理中的早期矫治,也一直是口腔医学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早期矫治通过预防、诱导和矫治等手段,引导颅颌面各时期的正常发育,阻断错牙合畸形的发生发展,最终降低儿童错牙合畸形的发生率与严重程度,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结合儿童口腔发育特点、儿童错牙合畸形成因以及早期预防矫治方法,文章对儿童早期矫治与咬合管理进行探讨,希望进一步完善咬合管理的临床技术体系与理论基础,促进儿童口腔医学的发展。

    儿童牙列全程发育管理策略
    阮文华
    2018, 11(5): 266-269.  DOI: 10.19538/j.kq.2018.05.002
    摘要 ( )  

    牙颌畸形大部分是可防可控的,做好儿童牙列全程发育管理,即可实现上述目标。牙列发育过程漫长,需经历无牙列期、乳牙列期、替牙列期和恒牙列期等,在整个发育过程中,牙列形成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去除这些影响因素,有利于释放牙列的生长发育潜力,减轻或消除牙颌畸形的发生。文章从牙列发育的各个阶段入手,分析各时期影响牙列发育的致病因素,探讨这些致病因素对牙列生长发育的影响,提出相应的临床管理策略。

    以生理牙合为导向的儿童咬合诱导思维与实践
    黄华,陈黎,陈爱华,冯华玉
    2018, 11(5): 270-274.  DOI: 10.19538/j.kq.2018.05.003
    摘要 ( )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活跃期,其颅面骨骼、牙列咬合及面部软组织均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怎样“给孩子一口好牙”是我们应思考的问题。以口腔预防医学为理念,将口腔正畸技术融入儿童口腔疾病治疗中,提出以生理牙合为导向的儿童咬合诱导临床思维与实践,即定期对生长发育期间的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口腔健康问题,适时采用先进的技术予以干预,并引导建立生理牙合,达到咬合稳定、美观及容貌协调的目的。临床实践涵盖保持乳牙的完整性、维持牙弓长度、干预替牙障碍以及矫治儿童错牙合等方面的内容。

    儿童错牙合畸形早期矫治中不可忽视的横向问题
    卢淑娟,岳杨,杨儒,田玉楼
    2018, 11(5): 275-281.  DOI: 10.19538/j.kq.2018.05.004
    摘要 ( )  

    因影响颜面美观,儿童错牙合畸形中的上下颌牙弓/颌骨矢状向不调容易被家长发现,临床就诊率较高。临床医生在进行诊断与矫治设计时,也更多关注矢状向问题,常使用头颅侧位片进行辅助诊断分析,容易忽略横向问题。由于牙、颌、面是一个整体,其在矢状向、垂直向、横向三维方向上互相制约与协调,横向不调可能是发生矢状向或垂直向不调的起因。应用头颅正位片、牙牙合模型以及锥形束CT等对上下颌骨/牙弓间横向不调进行正确评估与诊断,及时发现矢状向不调临床表现下隐含的横向问题并给予恰当的矫治,有助于解决矢状向及垂直向问题,使矫治结果更理想、更稳定。此外,横向发育不足对微笑美学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医患的共同关注,通过扩大牙弓进行早期矫治,可明显改善患儿的笑容,降低二期治疗难度,简化疗程,提高疗效。

    论著
    常规种植术与骨挤压种植术对上颌后牙区Ⅲ类骨种植5年成功率及边缘骨吸收量的影响比较研究
    谢艳婷,葛鑫,顾舒扬,张燕婷,江鹭鹭,何晶,尚德浩,邓春富,赵宝红
    2018, 11(5): 282-285.  DOI: 10.19538/j.kq.2018.05.005
    摘要 ( )  

    目的 比较常规种植术与骨挤压种植术对上颌后牙区Ⅲ类骨种植5年成功率及边缘骨吸收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中心行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并且骨质分类为Ⅲ类骨的患者82例(共使用111颗种植体)。以种植体为研究单位,根据是否行骨挤压术,将纳入的病例分为常规种植术组(53颗种植体)和骨挤压种植术组(58颗种植体)。术后随访5年,计算两组种植体5年成功率,并测量种植体植入后半年和1、2、3年时的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比较上颌后牙区Ⅲ类骨行常规种植术与骨挤压种植术对种植体5年成功率及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的影响。结果 常规种植术组和骨挤压种植术组种植体5年成功率分别为96.23%和98.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体植入后半年时,骨挤压种植术组的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明显小于常规种植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植入后1、2、3年时两组的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种植术和骨挤压种植术对种植体的5年成功率及远期边缘骨吸收量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因此,临床中对于上颌后牙区Ⅲ类骨种植病例,术者可根据种植体初期稳定性的需要决定是否行骨挤压术。

    人工唾液条件下3种自酸蚀粘接剂与牙本质粘接耐久性研究
    梁乙然1,郭斌1,罗强1,李冰清2,吕岩1,赵睿1,吴昊1,王一珠1
    2018, 11(5): 286-290.  DOI: 10.19538/j.kq.2018.05.006
    摘要 ( )  

    目的 探讨Single bond™ Universal等3种不同类型自酸蚀粘接剂与牙本质的粘接强度和耐久性。方法 选取 2016年5—7月解放军总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拔除的24颗新鲜人离体第三磨牙,随机分为3组,每组8颗,分别选用Clearfil SE Bond(SE组)、G-Bond plus(GBp组)、Single bond™ Universal(SBU组)等3种自酸蚀粘接剂与新鲜牙本质粘接并制备试件。每组挑选出完整试件160个,再分为两个亚组(各80个试件),分别在即刻与人工唾液浸泡6个月后行微拉伸粘接强度实验,体视显微镜下观察试件断裂类型。 结果 SE组、GBp组、SBU组即刻牙本质粘接强度分别为(55.70 ± 11.07)、(52.85 ± 7.54)和(62.82 ± 8.70)MPa,其中SBU组高于SE组和GB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人工唾液保存6个月后,SE组、GBp组、SBU组牙本质粘接强度分别为(13.51 ± 4.99)、(43.53 ± 6.82)和(49.13 ± 6.58)MPa,3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6个月时粘接界面观察,SE组断裂模式均为粘接界面断裂;GBp组16个试件为牙本质内聚断裂,4个试件为复合树脂内聚断裂;SBU组28个试件为牙本质内聚断裂,8个试件为复合树脂内聚断裂。 结论 Single bond™ Universal即刻牙本质粘接强度和人工唾液老化后6个月粘接强度均显著高于Clearfil SE Bond、G-Bond plus;Single bond™ Universal粘接强度大,稳定耐久,可提供良好的粘接效果。

    三维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体外构建研究
    余立江1a,邵晓琳2,龙笑1b,王晓军1b,张韬1a
    2018, 11(5): 291-294.  DOI: 10.19538/j.kq.2018.05.007
    摘要 ( )  

    目的 探讨以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为生物支架,体外构建三维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tissue-engineered mucosa,TEM)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10例患者第三磨牙拔除时切除的龈瓣,每块大小1.0 cm × 0.5 cm。利用组织块法结合胰蛋白酶消化法体外培养、分离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以ADM为生物支架,先将成纤维细胞按1 × 106个/mL密度接种于支架上,培养1周后再将上皮细胞按同密度接种于支架上,继续培养1周后,将支架移至气-液平面培养1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TEM体外构建情况。结果      eHE染色显示,构建的TEM含有类上皮层和固有层,其中上皮层细胞分化层次较好,固有层细胞层次不清。免疫组化染色显示,TEM上皮层和固有层中的标志蛋白均呈阳性表达。结论 在体外可以构建出组织结构类似口腔黏膜的三维TEM。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上下牙弓关系评价研究
    姚品伊1a,范存晖1a,刘沂1b,夏青2,李然1a,房晓旭1a,徐晓琳1a,田忠辉1a
    2018, 11(5): 295-298.  DOI: 10.19538/j.kq.2018.05.008
    摘要 ( )  

    目的 评价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CLP)患者上、下颌牙弓关系的协调性,并与亚洲和欧洲几大著名唇腭裂治疗中心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为唇腭裂继发牙牙合畸形的诊断、矫治设计和序列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的52例UCLP患者治疗前的记存模型,按照Goslon Yardstick 评价系统和Eurocleft三分类法进行牙弓协调性评价。与中国台湾长庚医院、日本东京大学医院及欧洲6所唇腭裂治疗中心(A~F)的同类研究结果相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中心UCLP患者Goslon Yardstick平均等级为3.75 ± 0.93,Goslon Yardstick等级为4的患者最多,占36.5%,59.6%患者属于差及较差的等级。与台湾长庚医院、东京大学医院及欧洲唇腭裂D治疗中心的结果相接近(P>0.05),比其他5所欧洲唇腭裂治疗中心患者的牙弓协调性差(P<0.05)。结论 UCLP患者上、下牙弓协调性差。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正畸治疗的UCLP患者,上下牙弓协调性与台湾长庚医院、东京大学医院、欧洲唇腭裂D治疗中心接近,比其他5所欧洲唇腭裂治疗中心牙弓协调性差。

    不同粘接系统及不同类型LED光固化灯对新型氧化锆材料与牙本质粘接强度影响的比较研究
    毕婉婷1,2,王全禹1,3,战德松1
    2018, 11(5): 299-303.  DOI: 10.19538/j.kq.2018.05.009
    摘要 ( )  

    目的 应用不同粘接系统及不同类型LED光固化灯对新型氧化锆材料与牙本质进行粘接后,比较其剪切强度的大小,为新材料修复体的临床适应证及粘接系统、固化灯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按统一标准选择60颗离体上颌切牙制作研究模型,预备桩道,CAD/CAM扫描制作“玉瓷”氧化锆桩核,随机分成6组,分别采用3种粘接系统(Panavia F、Multilink N、NX3-Nexus)及2种型号的LED灯(普通型、VALO型)进行粘接和固化,然后将模型水平切割成1.0 mm的薄片,进行薄片推出实验。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比较各组剪切强度大小。结果 使用普通型LED灯固化的Panavia F的剪切强度优于Multilink N和NX3-Nexus(P<0.05);使用VALO型LED灯固化的Panavia F也比其他两种粘接系统的剪切强度高(P<0.05)。同种粘接系统使用普通型和VALO型LED灯固化的剪切强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型号的LED灯固化后,Panavia F的粘接强度均优于Multilink N和NX3-Nexus;使用VALO型LED灯固化后的粘接强度与普通型LED灯的无显著差异,但可大幅度减少椅旁操作时间。

    拔牙位点保存后与同期引导骨再生术种植红色美学效果临床比较
    段子文,马玉,王冰杰,阿孜古丽·阿扎提,尼加提·吐尔逊
    2018, 11(5): 304-307.  DOI: 10.19538/j.kq.2018.05.010
    摘要 ( )  

    目的 评价美学区拔牙位点保存与同期行引导骨再生术(GBR)种植修复的红色美学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美学区牙列缺损患者32例,以术式不同分组。A组14例,美学区拔牙位点保存后延期种植;B组18例,延期种植同期行GBR。上部结构修复完成后即刻和第6、9个月,由口腔修复医生和正畸医生对红色美学区进行红色美学指数评分(PES),并由患者对主观满意度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在修复后即刻和第6、9个月,A组PES评分分别为(11.54 ± 0.69)、(12.57 ± 0.63)和(11.93 ± 0.60)分,VAS评分分别为(8.64 ± 0.50)、(9.79 ± 0.43)和(8.17 ± 0.61)分;B组PES评分分别为(10.17 ± 0.38)、(11.16 ± 0.46)和(11.02 ± 0.45)分,VAS评分分别为(7.22 ± 0.64)、(8.06 ± 0.64)和(8.28 ± 0.67)分。A组各时间点的PES评分和VAS评分均优于B组(均P<0.05),患者对红色美学效果满意度VAS评分与医生的PES评分明显相关(P<0.05)。结论 美学区拔牙位点保存后种植修复的红色美学效果以及患者满意度优于同期行GBR的延期种植修复,患者满意度VAS评分与医生PES评分明显相关。

    综述
    修复蛋白Ku与口腔肿瘤相关性研究进展 
    张芸嘉,潘亚萍
    2018, 11(5): 308-311.  DOI: 10.19538/j.kq.2018.05.011
    摘要 ( )  

    口腔颌面部是肿瘤的好发部位之一,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往研究表明,DNA损伤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DNA损伤发生后,机体识别损伤类型并启动相应的修复机制以维持机体的正常状态,其中修复蛋白Ku以复合体形式由Ku70和Ku80两个子单位组成,在保持真核生物的基因稳定性和遗传完整性中扮演重要角色。近年来诸多研究发现,Ku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呈现明显的差异性表达。文章就Ku在口腔肿瘤中的表达情况、作用机制、对肿瘤进展速度及预后的影响等做一综述。

    口腔修复学中有限元法应用进展
    李健1, 马红梅1,2
    2018, 11(5): 312-317.  DOI: 10.19538/j.kq.2018.05.012
    摘要 ( )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以有限元法为代表的力学分析方法,依托其精准的建模、巧妙的算法,解决了口腔修复各领域中众多复杂的力学问题。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应用有限元法解决口腔修复领域的相关问题加以分析总结,进行综述。

    经验交流
    Metapex糊剂用于成人根尖诱导成形术临床疗效观察
    郭清泉a,代晓英b,刘春梅a
    2018, 11(5): 318-320. 
    摘要 ( )  

    目的    评价Metapex糊剂用于成年患者根尖诱导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在德阳市口腔医院口腔内科就诊的根尖孔发育不全并伴有明显根尖阴影的成年患者21例(患牙28颗),根管预备消毒后用Metapex糊剂进行根尖诱导,术后每3个月复查拍摄X线片,确认根尖区有硬组织形成封闭根尖孔时,行根管充填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28颗患牙的治疗周期(从Metapex糊剂充填到根尖形成钙化屏障时间)为6 ~ 24个月;其中成功17颗,改善6颗,无效5颗,总有效率为82.1%。治疗有效的多数患牙瘘道愈合,根尖周阴影明显缩小或消失,根尖区有硬组织形成封闭根尖孔;但形成正常牙根形态的仅有2例,患者年龄较小(18 ~ 19岁)且患牙均为单根牙(分别为上颌前牙和下颌第二前磨牙)。结论    Metapex糊剂用于成人根尖诱导的临床效果较好;患者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