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4年, 第7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4-11-15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笔谈
    论著
    综述
    病例报告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笔谈
    软组织损伤原因与防治
    张述寅,莫静珍,周宏志,胡开进
    2014, 7(11): 641-644.  DOI: 10.7504/kq.2014.11.001
    摘要 ( 243 )   PDF(880KB) ( 758 )  

    拔牙作为一种外科手术会造成术区软组织一定程度的损伤,但如果在拔牙时因各种原因造成局部软组织过度或意外的损伤,则属于拔牙并发症。软组织损伤属于常见的拔牙并发症之一。本文针对拔牙造成软组织过度或意外损伤的原因、临床表现、处理及预防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医生在操作时降低该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帮助。

    骨组织损伤原因及防治
    杨霞,侯锐,周宏志,胡开进
    2014, 7(11): 645-648.  DOI: 10.7504/kq.2014.11.002
    摘要 ( 227 )   PDF(901KB) ( 653 )  

    骨组织损伤是常见的拔牙术中并发症。一旦发生,不仅会造成患者术后疼痛、肿胀,还会影响后期修复。本文就骨组织损伤的原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预防方法进行探讨,从而为临床工作者在拔牙术中降低该并发症的发生率提供帮助。

    邻牙、对颌牙及颞下颌关节损伤原因及防治
    刘伟,周宏志,胡开进,丁宇翔
    2014, 7(11): 648-651.  DOI: 10.7504/kq.2014.11.003
    摘要 ( 208 )   PDF(887KB) ( 763 )  

    邻牙、对颌牙及颞下颌关节损伤是牙拔除术中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易引发医患矛盾。本文针对邻牙、对颌牙以及颞下颌关节损伤的原因、临床表现、处理和预防进行阐述,为口腔外科医生的临床操作提供参考。

    疼痛与肿胀原因及防治
    刘川,胡开进,周宏志
    2014, 7(11): 651-655.  DOI: 10.7504/kq.2014.11.004
    摘要 ( 173 )   PDF(876KB) ( 600 )  

    牙拔除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术后因机体对拔牙创伤的生理反应会不可避免地引起局部出现程度不一的疼痛、肿胀,这种由手术创伤引起的疼痛、肿胀虽然是正常手术的继发过程,但会导致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下降,并可使很多由于恐惧而不敢拔牙的患者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本文就拔牙术后疼痛和肿胀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进行阐述,为临床上如何避免或减轻拔牙术后的疼痛和肿胀提供帮助。

    论著
    牵引方向对上颌前牙整体内收影响三维有限元分析
    苏杰华,刘佳莉,许潾于,钟萍萍,张端强
    2014, 7(11): 656-660.  DOI: 10.7504/kq.2014.11.005
    摘要 ( 178 )   PDF(2167KB) ( 677 )  

    目的 采用三维有限元法模拟不同方向牵引力内收上前牙,分析前牙位移趋势及应力分布,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研究于2012年在福建医科大学进行。建立唇侧直丝弓矫治器、6个上前牙及其牙周膜和前颌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在0.48 mm × 0.64 mm英寸主弓丝上,以种植钉为支抗、1.47 N矫治力整体内收上前牙,设定前牙区牵引钩为0 ~ 6 mm、后牙区种植钉高度分别为8和14 mm。加载后求解,计算出各前牙的位移及牙周膜第一主应力。结果 滑动法整体内收上前牙时,牵引钩长度主要影响前牙的矢状向位移方式:牵引钩长度增加至6 mm的过程中,侧切牙在唇舌向上由舌向倾斜运动变为舌向整体平移和舌向控根运动外,中切牙和尖牙的三维位移只有数量的增大,趋势基本保持不变。支抗种植钉高度主要影响前牙垂直向位移:种植钉位置越高,侧切牙的压低位移增大,尖牙的伸长位移减小,即前牙整体压低的趋势更明显。结论 种植支抗整体内收前牙时,单纯调整牵引钩长度和支抗种植钉高度难以实现前牙段的整体内收,有必要对前牙段增加适当的垂直向压低力量。

    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治疗前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因子变化及其对脑组织影响研究
    李春年a,羡晓辉b,李淑娟a,杨冬茹a,武明轩a,黄香河a
    2014, 7(11): 661-664.  DOI: 10.7504/kq.2014.11.006
    摘要 ( 190 )   PDF(1476KB) ( 393 )  

    目的 探讨实验性牙周炎治疗前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因子变化及其对大脑海马区的影响。方法 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选取纯种6月龄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牙周炎组和牙周炎治疗组,每组10只,通过牙周结扎建立实验性牙周炎模型。牙周炎模型建立成功后,去除牙周结扎丝建立实验性牙周炎治疗模型。牙周炎组、牙周炎治疗组分别于成功建模后12周处死大鼠,取上颌骨标本观察牙周组织变化,检测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E-选择素变化,取大脑中海马区观察神经元细胞的变化。结果 实验性牙周炎附着丧失和单位面积破骨细胞数目明显多于正常组和牙周炎治疗组,血清中CRP、ICAM-1和E-选择素在牙周炎时升高,治疗后降低,海马区神经元细胞在牙周炎与治疗后也明显不同。结论 实验性牙周炎和局部治疗牙周炎不仅可以影响牙周组织,还可影响血清中的CRP、ICAM-1和E-选择素,进而对心脑血管系统产生影响。

    氟对大鼠成骨细胞内质网伴侣分子表达影响研究
    顾何锋,张颖,张凯强,刘璐,马林,程睿波,张思宇
    2014, 7(11): 665-669.  DOI: 10.7504/kq.2014.11.007
    摘要 ( 160 )   PDF(3362KB) ( 358 )  

    目的 观察不同质量浓度氟化物对大鼠股骨成骨细胞内质网伴侣分子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及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12(caspase-12)表达的影响,探讨内质网应激在氟骨症形成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2012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中心实验室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A组)饮用常规自来水,染氟组(B、C、D组)分别饮用含氟化钠质量浓度为50、100、150 mg/L的自来水,建立氟中毒动物模型。观察大鼠股骨成骨细胞形态学改变及内质网伴侣分子GRP78及caspase-12表达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包和MetaMorph显微图像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大鼠切牙出现不同程度氟牙症表现,其骨组织免疫组化结果显示,GRP78、Caspase-12呈阳性表达,随着氟浓度增加,其阳性表达均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大鼠股骨成骨细胞在一定质量浓度氟化物作用下,GRP78与Caspase-12均出现过表达,表明在高浓度氟作用下,成骨细胞出现内质网应激,进而导致细胞凋亡。

    苯妥英钠对内毒素作用下人牙周膜干细胞在牙骨质片上附着影响研究
    邱才卿1a,孙超1b,王宝彦2,邱英娜3,隋国龙3,刘丽梅1a,宰丽英2
    2014, 7(11): 669-672.  DOI: 10.7504/kq.2014.11.008
    摘要 ( 220 )   PDF(1136KB) ( 425 )  

    目的 观察苯妥英钠(PHT)对内毒素作用下人牙周膜干细胞(hPDLSCs)在牙骨质片上附着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于2012年6月至2013年2月在滨州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和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hPDLSCs分别在20 μg/mL PHT+ 100 ng/mL脂多糖(LPS)与100 ng/mL LPS作用下在牙骨质片上的附着情况以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结果 与细胞培养液中加入100 ng/mL LPS比较,培养液中加入20μg/mL PHT + 100 ng/mL LPS培养72 h后hPDLSCs胞浆内细胞器更丰富,粗面内质网扩张,高尔基复合体发达,有大量的线粒体和核糖体;培养第7 d和第21 d,细胞生长更密集,伪足较多且粗大,与牙骨质片的附着更紧密,细胞周围钙盐沉积以及胶原蛋白合成更加活跃。结论 PHT可促进hPDLSCs在牙骨片上的附着和生长。

    羧甲基壳聚糖氯已定合剂抵制粪肠球菌效果体外研究
    王雪梅1a,刘扬2,尚德浩1b,于静涛1a
    2014, 7(11): 673-675.  DOI: 10.7504/kq.2014.11.009
    摘要 ( 190 )   PDF(872KB) ( 468 )  

    目的 评价羧甲基壳聚糖氯已定合剂对于粪肠球菌的抑菌效果。方法 2012年10月在辽宁省疾病控制中心微生物实验室采用纸片扩散法药敏实验测定2%氯已定,110、120、140、160、180、200 mg/mL羧甲基壳聚糖氯已定合剂,5.0 mg/mL羧甲基壳聚糖,Apexcal对粪肠球菌形成的抑菌环直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0、140 mg/mL羧甲基壳聚糖氯已定合剂的抑菌环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明显大于2%氯已定和110、160、180、200 mg/mL羧甲基壳聚糖氯已定合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个浓度的羧甲基壳聚糖氯已定合剂以及2%氯已定的抑菌环直径都大于5.0 mg/mL羧甲基壳聚糖和Apexca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0 mg/mL羧甲基壳聚糖直径明显大于Apexca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0、140 mg/mL羧甲基壳聚糖氯已定合剂是再治疗根管的有效消毒药物。

    氟斑牙不同漂白方法效果比较
    牛文芝,王鹏来,刘宗响,王伟
    2014, 7(11): 676-679.  DOI: 10.7504/kq.2014.11.010
    摘要 ( 193 )   PDF(1364KB) ( 538 )  

    目的 评价不同漂白方法对氟斑牙漂白的临床效果。方法 轻中度氟斑牙患者3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例60颗牙。分别采用联合漂白、激光漂白、家庭漂白3种方法进行上前牙区漂白,在漂白前、漂白后即刻、漂白后1个月、漂白后1年记录其L*a*b*值,比较3组漂白效果及颜色回复情况。应用统计学分析软件CS10.34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 3组漂白后的L*a*b*值与漂白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漂白后1个月,联合组与激光组颜色有所回复(P<0.05);漂白后1年,联合组、激光组颜色与漂白后即刻相比有所回复(P<0.05),与漂白后1个月相比颜色回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组颜色回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1个月到1年期间颜色变化小于治疗后即刻到1个月的变化(P<0.05)。结论 3种漂白方案治疗1个疗程都得到相似的美白效果,但短期内也出现漂白牙的颜色回复,家庭漂白颜色相对稳定,诊室漂白收效快,3种治疗方案各有其适应人群。

    游离组织瓣修复全下唇及颏部大范围缺损临床研究
    徐大朋,薛雷,孙宁宁,李刚,刘子玫,王绪凯
    2014, 7(11): 679-682.  DOI: 10.7504/kq.2014.11.011
    摘要 ( 219 )   PDF(1443KB) ( 505 )  

    目的 探讨游离皮瓣在全下唇及颏部大范围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7月至2013年3月,对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2例下唇癌根治术后及2例外伤造成的全下唇及颏部缺损患者,应用前臂皮瓣和股前外侧皮瓣同期修复。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并对患者修复后下唇外观和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14例皮瓣全部成活,成活率100%。术后随访下唇癌患者肿瘤未见复发,14例患者均可进行基本正常的语言交流;12例可进普食,2例进软食;1例流涎,均无小口畸形。下唇及颏部外观患者均能接受。结论 应用游离皮瓣修复全下唇及颏部缺损,方法安全可靠且成功率较高,根据下唇及颏部缺损范围选择合适修复方式可获得较好的口腔功能和外观。

    中重度牙周炎伴缺血性脑卒中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检测
    孙晓菊1,姜晓旭1,王云1,侯俊池1,谢洪1,唐伟2,邓巍1
    2014, 7(11): 683-685.  DOI: 10.7504/kq.2014.11.012
    摘要 ( 252 )   PDF(837KB) ( 462 )  

    目的 观察中重度牙周炎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探讨中重度牙周炎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关系。方法 2012年4月至2013年1月在辽宁省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患者中选取中重度牙周炎(A组)、缺血性脑卒中(B组)、中重度牙周炎伴缺血性脑卒中(C组)各50例,另选取健康人群(D组)50名,分别记录菌斑指数(PLI)、牙周探诊深度(PD)和附着丧失(AL),采用散射比浊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s-CRP和HCY。结果 A、C两组间PD、A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的PLI均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hs-CRP和HCY均高于D组,C组hs-CRP高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牙周炎与缺血性脑卒中间存在一定关联,hs-CRP和HCY可作为中重度牙周炎和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试验的重要参考指标。

    Mtwo机用镍钛器械用于乳磨牙根管治疗临床效果评价
    李姮,朱顶贵,俞少玲
    2014, 7(11): 686-688.  DOI: 10.7504/kq.2014.11.013
    摘要 ( 165 )   PDF(1372KB) ( 446 )  

    目的 评价Mtwo机用镍钛器械用于乳磨牙根管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门诊就诊的103名4~8岁患儿,应用两种不同预备方法和器械对160颗乳磨牙行根管治疗。其中80颗诊断为急、慢性牙髓炎(P组),80颗诊断为急、慢性根尖周炎(A组),P、A每组再随机分为试验组(E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40颗,试验组用Mtwo机用镍钛器械预备根管,对照组用GG钻和不锈钢K锉以改良步退法预备根管。根据操作时间、约诊间痛发生率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PE组与PC组根管预备平均时间分别为(308.5 ± 60.4)和(492.0 ± 48.5)s(P < 0.05);约诊间痛发生率分别为5.0%和2.5%(P > 0.05)。AE组与AC组根管预备平均时间分别为(379.8 ± 61.3)和(593.8 ± 79.7)s(P < 0.05);约诊间痛发生率分别为7.5%和20.0%(P > 0.05)。结论 Mtwo机用镍钛根管预备器械能够提高乳磨牙根管治疗的效率和效果。

    综述
    口腔发光二极管光固化灯发展
    宫海环,杨杨,宋艾阳,石磊,方滕姣子,朱松
    2014, 7(11): 691-693.  DOI: 10.7504/kq.2014.11.015
    摘要 ( 182 )   PDF(837KB) ( 802 )  

    光固化复合树脂通过光聚合进行固化,已有多种光固化灯用于口腔材料的光固化。随着发光二极管(LED)技术的迅速发展,LED光固化灯已逐渐成为多数临床应用的标准设备。本文就LED光固化灯的物理学特性、口腔临床应用发展、导光管及其消毒作一综述,分析未来发展趋势,为其在口腔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Spee曲线口腔正畸学应用研究进展
    李博综述,常新审校
    2014, 7(11): 694-698.  DOI: 10.7504/kq.2014.11.016
    摘要 ( 160 )   PDF(861KB) ( 691 )  

    错牙合畸形伴深覆牙合病例中经常伴随Spee曲线异常。深Spee曲线会造成咀嚼肌失衡,严重可导致咬合功能障碍。正确理解Spee曲线概念以及整平Spee曲线的方法对于每位正畸医生均相当重要,且临床治疗中存在一定难度。本文对Spee曲线的发生发展、整平Spee曲线的方法以及影响因素做一系统性梳理,以助于正畸临床的诊断与治疗。

    mTOR信号通路在口腔医学领域作用研究进展
    沈家媛综述,刘奕审校
    2014, 7(11): 699-702.  DOI: 10.7504/kq.2014.11.017
    摘要 ( 138 )   PDF(855KB) ( 813 )  

    mTOR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不仅在正常细胞的生长增殖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与癌细胞的生长密切相关,是细胞生长、分化的中心调控者。mTOR参与体内多条信号通路,并在基因转录、蛋白质翻译、核糖体合成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mTOR信号通路在口腔医学领域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病例报告
    双侧上颌第四磨牙异位1例报告
    盖云,曾参,周静艳
    2014, 7(11): 703-704.  DOI: 10.7504/kq.2014.11.018
    摘要 ( 112 )   PDF(1072KB) ( 451 )  

    上颌第四磨牙实为多生牙,也叫额外牙,是指正常牙数之外多生的牙齿。国内外报道额外牙发生率为2% ~ 4%,是比较常见的先天畸形。多生牙多数发生在上颌切牙区、其次是在前磨牙区,最后是磨牙区。现将笔者所在单位门诊接诊的一例双侧上颌第四磨牙异位病例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