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本刊特稿
    中国口腔医学的发展
    王兴
    2008, 1(04): 193-195 . 
    摘要 ( )  
    专题笔谈
    错牙合畸形诊断与治疗进展
    许天民
    2008, 1(04): 196-198 . 
    摘要 ( )  
    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
    赵志河
    2008, 1(04): 198-200 . 
    摘要 ( )  
    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
    钱玉芬
    2008, 1(04): 200-205 . 
    摘要 ( )  
    安氏Ⅲ类错合畸形矫治的研究进展
    贺红
    2008, 1(04): 205-208 . 
    摘要 ( )  
    正畸治疗中支抗的控制与临床应用
    张扬
    2008, 1(04): 208-211 . 
    摘要 ( )  

    思考病例
    谈谈您对该病例的矫治思路
    阎秀林
    2008, 1(04): 211-211 . 
    摘要 ( )  
    论著
    自攻型微种植支抗远中移动磨牙35例临床研究
    王学金,彭巍,许颖华
    2008, 1(04): 212-214 . 
    摘要 ( )  
    目的评价自攻型微种植体作为强支抗移动上颌磨牙向远中的有效性。 方法选取2005年9月至2006年3月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口腔科就诊的35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在上颌磨牙区腭中缝植入微型种植体共35枚。2周后用NiTi拉簧连接种植体与横腭杆,加载1.96 N拉力,推磨牙向远中。对磨牙移动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数据和模型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在矢状向,磨牙远中平均移动3.32 mm,倾斜10.22°;第一双尖牙远中移动4.23 mm,第二双尖牙远中移动3.86 mm,上切牙远中移动2.47 mm,唇倾减少1.76°,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在垂直向,第一双尖牙压低1.71 mm,具有统计学意义;上切牙伸长0.36 mm,第二双尖牙伸长0.72 mm,磨牙相对腭平面伸长0.41 mm,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自攻型微种植体在推上颌磨牙远移过程中,发挥了绝对强支抗作用,有效地远中移动了上颌磨牙。
    镍铬合金烤瓷冠修复对牙周组织的影响19例分析
    李榕卿,阚红霞,郑宗富
    2008, 1(04): 215-216 . 
    摘要 ( )  
    目的探讨镍铬合金烤瓷冠修复对牙周组织的影响。 方法选择2005年9月至2006年4月在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476临床部口腔科采用镍铬合金烤瓷冠进行上颌切牙修复的19例患者,共23颗镍铬合金烤瓷冠修复的上颌切牙,以患牙对侧的同名健康牙为对照牙,在镍铬合金烤瓷冠戴入6~9个月后复诊,进行牙周临床检查,分别采集患牙及对照牙的龈沟液进行定量,并对龈沟液中的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进行检测。 结果符合临床合格要求的镍铬合金烤瓷冠修复后,患牙的菌斑指数没有明显改变,但龈沟液量、探诊深度、龈沟内出血指数、龈沟液内CRP、TNF-α增高。 结论镍铬合金烤瓷冠对患牙的牙周组织有一定的不良影响。
    吸烟对药物性牙龈增生牙周非手术治疗影响的研究
    郑瑶,冯海荣,吴永生
    2008, 1(04): 217-219 . 
    摘要 ( )  
    目的评价吸烟与非吸烟药物性牙龈增生患者单纯牙周非手术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疗效。 方法2007年3月至2007年12月收集河北省人民医院口腔科钙拮抗剂类药物导致的牙龈增生男性患者20例,其中吸烟组9例,非吸烟组11例,两组患者基线时的临床参数具有可比性。观察的牙龈增生牙齿,探诊深度5~7 mm,吸烟组78个位点,非吸烟组80个位点。在未停药的情况下进行牙周非手术治疗,观察这些位点在治疗前、后1个月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牙龈增生指数(HI)和出血指数(BI)的变化。 结果治疗前两组PLI、BI、PD、AL以及H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牙周非手术治疗1个月后,两组临床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吸烟组改善程度明显低于非吸烟组,但只有PD、PLI和HI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AL和BI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药物性牙龈增生患者,牙周非手术治疗效果吸烟者差于非吸烟者。
    粘接固位与螺栓固位上部结构种植义齿修复前牙缺失临床疗效对照研究
    赵宝红,邓春富,张翀,杨彦昌
    2008, 1(04): 220-222 . 
    摘要 ( )  
    目的比较粘接固位与螺栓固位种植义齿上部结构修复前牙缺失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1997年7月至2006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种植中心因上、下前牙缺失而接受种植固位修复的147例患者,植入种植体210颗,包括BLB系统、ITI系统、Lifecore系统、JIAD系统。种植手术后6个月的骨整合期内,有2例患者的2颗种植体因骨结合不良早期脱落。其余145例患者的208颗种植体完成上部结构修复,其中使用螺栓固位基台130颗,使用粘接固位基台78颗。进行单冠修复132颗,联冠修复64颗,种植固定桥12颗。 结果210颗种植体中,共脱落8颗,占3.8%。完成上部结构修复后的145例患者中,有78例患者有复查记录,随访复查比例为538%。130颗螺栓固位种植体中,有3例患者4颗种植牙患种植体周围炎;6例患者的8颗种植牙发生中央螺栓松动、基台暴露或崩瓷现象,其中有5例7颗接受螺栓固位基台的患者不满意,后经更换为粘接固位基台,重新制作牙冠后患者表示满意。使用螺栓固位基台的患者满意率为946%。使用粘接固位基台的78颗种植体中,有2颗种植牙烤瓷冠崩瓷,重新更换粘接固位基台并制作牙冠后,患者满意,粘接固位基台的满意率为100%。 结论粘接固位上部结构修复前牙缺失的临床效果优于螺栓固位种植义齿。
    末端后倾弯弓丝作用下左下颌中切牙和第一磨牙牙周组织应力分布的三维有限分析
    康振中,胡敏,吴洪,刘磊
    2008, 1(04): 223-225 . 
    摘要 ( )  
    目的对末端后倾弯弓丝作用下牙周组织应力分布情况进行定性、定量研究,为临床正确应用末端后倾弯弓丝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2006年8月至2008年1月在吉林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进行实验设计,其中分两种情况:前磨牙粘托槽且弓丝入槽(工况1)和前磨牙无托槽(工况2)。通过建立包括牙周膜、牙槽骨的左下颌中切牙和左下颌第一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末端后倾弯弓丝作用下其牙体与牙周组织的应力分布以及牙体的位移情况。 结果(1)工况1:左下中切牙受力-0.18 N,左下第一磨牙受力1.80 N;工况2:左下中切牙受力-0.36 N,左下第一磨牙受力038 N。(2)左第一磨牙牙根表面、牙周膜、牙槽骨所受的最大拉应力均位于近中侧牙颈部,最大压应力位于远中侧的牙颈部。左下颌中切牙牙根表面、牙周膜、牙槽骨所受的最大拉应力位于牙颈部舌侧,最大压应力位于根尖区。(3)运动趋势:工况1和工况2牙体运动趋势相同,即左下颌第一磨牙产生近中冠向、远中根向、向远中和舌侧运动的瞬间位移。左下颌中切牙有向舌侧、压低和近中移动的趋势。 结论应用末端后倾弯打开咬合,在工况1情况下,可以防止支抗磨牙前倾或支抗丧失。在工况2情况下,主要是通过压低下前牙打开咬合。
    氯仿和丁克除用于根管充填后再通的体外研究
    刘玉艳,王成坤,程敏,张志民,田颖,董树君
    2008, 1(04): 226-228 . 
    摘要 ( )  
    目的比较氯仿和丁克除(Desocclusol)对根管充填后再通的能力。 方法2007年7月至12月,在吉林大学口腔医学院牙体牙髓科选取60颗离体牙随机分成手动组和超声组。手动组分为A组(H型锉和氯仿去除根管内容物)和B组(H型锉和丁克除去除根管内容物);超声组分为C组(超声K型锉和氯仿去除根管内容物)和D组(超声K型锉和丁克除去除根管内容物)。A、B、C、D每组各15颗牙,比较各组根管再通的操作时间、液体用量和根管内残留物情况。 结果各组均能使根管再通,氯仿去除根管内容物操作时间快于丁克除,用量多于后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仿和丁克除去除牙胶尖的能力相似,手动组和超声组去除牙胶尖的能力也相似,超声组去除根管充填物的彻底程度比手动组强。 结论丁克除可以取代氯仿作为牙胶尖的辅助溶剂,辅以超声器械有更好的应用效果。
    烤瓷冠修复在治疗后牙正锁牙合中的临床应用18例分析
    方志强,石连水,张小军
    2008, 1(04): 229-230 . 
    摘要 ( )  
    目的探讨烤瓷冠修复在治疗成人个别后牙锁牙合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2006年3月至2007年4月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收治的18例成人个别后牙锁牙合患者采用烤瓷冠修复,恢复患牙正常外型及咬合关系。 结果16例患者在修复治疗后的短期内均适应了新的咬合关系,自觉咀嚼效率有了很大提高。 结论烤瓷冠修复治疗成人个别后牙锁牙合是一种快捷、有效的方法。
    超声雾化治疗糜烂性唇部病损104例疗效分析
    孙妍,张英,康媛媛
    2008, 1(04): 231-233 . 
    摘要 ( )  
    目的评价超声雾化治疗多种糜烂性唇部病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2007年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综合急诊科104例以唇部糜烂为主诉的就诊患者。按照临床初步诊断分为4组:A组为扁平苔藓(45例),B组为盘状红斑狼疮(24例),C组为慢性非特异性唇炎(18例),D组为纹唇致急性唇炎(17例)。采用每天1次超声雾化药物局部治疗,5次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后,对各组间患者主诉情况、病损面积缩小率以及有效率、痊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4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自觉疼痛减轻、开口受限恢复;D组糜烂面积缩小率达到91.86%,有效率为94.12%,痊愈率达到88.24%,治疗2个疗程后,D组痊愈率达到100%,与其他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雾化对几种常见糜烂型唇部病损均有疗效。对纹唇致急性唇炎治疗时间最短,疗效最佳。
    短篇论著
    口腔门诊治疗前患者漱口执行情况调查分析
    邓立梅,赵佛容
    2008, 1(04): 234-235 . 
    摘要 ( )  
    综述
    骨质疏松症与颌骨种植体关系研究进展
    于书娟,刘洪臣
    2008, 1(04): 236-238 . 
    摘要 ( )  
    牙牙合畸形垂直向X线头影测量指标研究现状
    岳铮,张扬
    2008, 1(04): 239-241 . 
    摘要 ( )  
    材料 器械 新工艺
    牙列缺损修复材料——从金属烤瓷系列到全瓷系列
    战德松,李柘
    2008, 1(04): 242-245 . 
    摘要 ( )  
    经验交流
    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治疗口腔颌面部骨折
    杨犇,孙晋虎,周诺,蒙宁,巫家晓,韦山良,林毅
    2008, 1(04): 246-247 . 
    摘要 ( )  
    目的评价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治疗口腔颌面部骨折的治疗效果。 方法对2003年2月至2007年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就诊的268例口腔颌面骨折患者(下颌骨骨折53例;上颌骨骨折78例;上下颌骨联合骨折137,其中伴有颧骨颧弓骨折81例),采用小切口微创技术,应用微小型钛板作坚固内固定骨折固定术。 结果268例患者术后伤口均无感染,均Ⅰ期愈合。患者的咬合关系及张口度均恢复良好。术后半年复查骨折愈合良好,所有钛板无移位或断裂等。 结论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治疗口腔颌面部骨折固定效果好,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面部畸形得以改善,能早期恢复颌骨功能,是治疗口腔颌面部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病案报告
    腮腺囊虫病1例
    肖迪,王如
    2008, 1(04): 248-248 . 
    摘要 ( )  
    短篇报道
    无锡市城区幼儿园儿童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胡群纲,任翀
    2008, 1(04): 249-249 . 
    摘要 ( )  
    医生园地
    口腔正畸患者的心理治疗
    经毓瑛
    2008, 1(04): 250-251 . 
    摘要 ( )  
    世界名刊导读
    牙外伤:使用复合树脂修复并应用口腔防护器预防
    谢楠
    2008, 1(04): 252-252 . 
    摘要 ( )  
    目的描述伴有牙槽损伤的前牙区牙外伤的紧急处理步骤及有关预防前牙外伤的口腔防护器的相关内容。方法选取病例为1名16岁男孩,右上颌中切牙完全脱位伴切1/3冠折,脱落牙齿立即放入生理血清中保存,行再植术、牙弓夹板固定、牙髓治疗和使用口腔防护器。结论完整的治疗过程是这类外伤治疗成功的基础。口腔防护器是保护牙齿的有效方法,它为牙齿提供必要的支持,应成为运动员必要的保护设施。
    继续医学教育专栏
    口腔解剖生理(3)
    李波
    2008, 1(04): 253-254 .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