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6 ~ 15岁不同年龄和性别儿童腭中缝密度比率变化规律,为临床诊断和扩弓矫治时机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23年1—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早期矫治专科就诊的164例6 ~ 15岁患儿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行回顾性研究。患儿锥形束CT数据用Dolphin Imaging软件进行上颌复合体的三维模型重建,滤除软组织获取腭部图像,应用ImageJ软件测量腭中缝灰度值及两侧腭部平均灰度值,其比值记为腭中缝密度比率,比较不同年龄和性别患儿腭中缝密度比率差异。结果 男性患儿腭中缝密度比率与年龄的最佳回归曲线为四次方回归曲线(R2 = 0.606,P < 0.001),女性为五次方回归曲线(R2 = 0.591,P < 0.001)。腭中缝密度比率变化趋势可分为平缓期、下降期及上升期,对应男性患儿年龄段依次为6 ~ 10、> 10 ~ 13、> 13 ~ 15岁,其腭中缝密度比率依次为0.629 ± 0.065、0.510 ± 0.078、0.535 ± 0.042,除下降期与上升期比较外,其他时期腭中缝密度比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对应女性患儿年龄段依次为6 ~ 9、> 9 ~ 12、> 12 ~ 15岁,其腭中缝密度比率依次为0.593 ± 0.062、0.491 ± 0.075、0.554 ± 0.061,各期腭中缝密度比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对6 ~ 15岁患儿平均划分为5个年龄段,其中> 7 ~ 9、> 9 ~ 11、> 13 ~ 15岁年龄段不同性别患儿腭中缝密度比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6 ~ 7、> 11 ~ 13岁年龄段不同性别患儿腭中缝密度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不同性别儿童腭中缝发育进程存在差异,女性腭中缝密度比率与年龄的回归曲线变化时间点较男性早约1年;结合研究结果与临床经验,男性7 ~ 10岁,女性7 ~ 9岁可能为上颌扩弓矫治的较佳时机,为临床个性化矫治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参考。